APP下载

由吉语类文字瓦当看丧葬习俗的演进

2018-06-06林钰洁

卷宗 2018年7期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汉代秦汉

摘 要:本文以文字吉语瓦当为切入点,基于对汉代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字瓦当的对比分析,从而映射出吉语类的文字瓦对社会的丧葬习俗的演变提供了资料,随着时代的更迭交替,瓦当与宗教、社会世俗化的结合,也促使瓦当的纹饰变为纯粹的装饰图像。

关键词:吉语瓦当 秦汉 汉代 魏晋南北朝 丧葬习俗 习俗演变

1汉代至魏晋南北朝吉语类文字瓦当的概述

文字瓦当较之图案瓦当在秦尚在少数,而且考古学家对秦代的建筑遗址经过无数次的考察研究,都没有从中发现文字瓦当的任何痕迹,在至今出土的文字瓦当中,年代上还没有早于西汉的,汉代则进入文字瓦当的全盛时期。

就吉语类瓦当的数目和品种甚是之多,形式统一,风格异彩。这反映了汉代统治阶层与社会欲求的常乐、无极、万寿无疆的愿望,也与开初道家仙人方士之术有一定的联系。

瓦当的纹饰逐渐简化,画像砖艺术在魏晋南北朝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以往的瓦当往往给予墓主人生前的骄奢淫逸的生活和死后归于极乐世界的向往与寄托,再者就是表现社会伦理道德的折射,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的盛行,所表达的情感从汉代传统的题材中解脱出来,极大的表现了佛家的思想。随着时代的更迭交替,早期的汉代瓦当纹饰所蕴含的精神气韵,从此消失殆尽,至于汉代的文字瓦当,早已无声的诉说着历史的今昔论回。

由于汉代人的精神世界奇谲诡异、天马行空,由于这种自由开放的思想氛围为艺术创作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扩大了前进的步伐,文字瓦当逐渐兴起,正是现实的写映射,它甚至影响着上层统治者的礼制建设,由于儒学的发展,丰富多变的文字瓦当已经不符合当时统治者的审美意向,纹饰瓦当再度登上舞台,文字瓦当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不在占据主流地位。

2 汉代到魏晋南北朝丧葬习俗的推进

汉代是瓦当艺术登峰造极的时代,这是建立在统一的封建大帝国物质和精神所发展的基础上。汉代所流行阴阳五行说,这种思想不止体现在文字瓦当上,在汉代的各种器物上也有明显的表现。由于统治者如汉武帝等追求神仙思想以及长生不老的传说等,因此很自然的就产生了自然无为的神仙思想,以及死后往通往极乐世界的美好夙愿,这种风气很自然地影响到瓦当文字以及器物铭文上的内容,出现崇尚自然的表达。

从汉代出土的大量吉语类的文字瓦当中不难看出,汉代厚葬习俗的行成,汉代是继商周之后出现的第二个厚葬的高峰。当时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无不倾尽财力物力大肆厚葬,所以我们至今才能欣赏这么多汉代的文字瓦当。

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字瓦当日渐消退历史舞台,转而兴盛的云纹莲花瓦当开始大量涌现,由于佛教的传播与兴盛,统治者开始重视与利用佛教,执迷于追求来世的幸福,寺庙得到发展,文字瓦当使用的日渐减少。由于社会更迭社会纷争不断,相比于汉代大型奢侈的丧葬形式有所改变,魏晋南北朝的薄葬是应时代的发展而发生变化的。三国时期的曹魏政权力倡薄葬,对整个社会的风气产生了约束和影响。

从吉语类文字瓦当的进程发展中就不难看出,汉代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丧葬习俗的发展变化。从厚葬到薄葬再到厚葬,统治者和大臣看到了厚葬在社会动荡时期惨遭人们挖掘的场景,因此迅速的实行薄葬。但随着社会的逐渐安定,魏晋南北朝后期又是厚葬时期的历史回潮,丧葬习俗从繁到简,从简再到繁。从仅限于汉族的丧葬习俗到民族文化的融合和多样丧俗文化的存在以及演变。

3文字瓦当系统反映丧葬习俗的演变

“千秋万岁”、“千秋”、“万年”顾名思义是当时的人们想讨个吉利,希望可以千秋万世与世长存。这个词在汉代广泛被应用,特别是在汉代宫殿的瓦当之上,并且在民间实用的范围与频率也非常广。“千秋万岁”文字瓦当在吉语类文字瓦当之中流行时间最长,数量最多,分布范围最广,是最早出现的吉语文字瓦当之一。“千秋万岁”类的吉语类文字瓦当与长生不死的思想有很大的关系。从“千秋万岁”的文字瓦当中可以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充斥着一种巫术鬼神的迷信思想,对死后幸福的追求,对生命无尽的向往。

从人们的思想折射到文字瓦当这一载体之中,体现了人们这种视死如归,灵魂不灭的丧葬观念,与当时的厚葬之风和灵魂不灭观念相适应的是墓祭之风的流行,所以大量的文字瓦当应运而升,各种陪葬品及装饰品大量出现,以保证人们在死后的世界中可以尽情享用。汉代丧葬习俗的丰富内容和表现形式,已远超出了汉代“厚死崇丧”的时代风尚。汉代的丧葬礼俗对后世也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社会更迭,丧葬习俗也随之改变。

“长生无极”、“永生”类在吉语类瓦当之中数量也是非常可观的,长生不老的言论在我国一直非常有市场,在古籍之中频频有长生不老之术的记载,秦汉时期对于长生不老的追求可谓最为由衷,汉武帝行至东海也是数次表达了自己对于长生不死的愿望。汉代时期人们对鬼神觀念根深蒂固,对鬼神敬畏的浓厚鬼神文化意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他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这种现象也正是折射出古人传统的人生观念、灵魂观念以及价值观的发展脉络,反映着人们的生命意识、宗教心里在各方面渐趋成熟。

比如汉代厚葬之风的形成从而导致了墓葬形制的宅第化和陪葬品的生活化,当然这种真实的模仿,不仅在于厚葬之风的形成,更是在于汉人对儒家孝谛思想的推崇,与人的灵魂观、生死观、等级观念密切相连。

魏晋时期文字瓦当锐减,仅存几个字的瓦当,云纹瓦当逐渐代替文字瓦当登上历史舞台,由于社会的分崩离折,一些厌世主义开始出现,大量的墓葬遭到挖掘,魏文帝开始实行薄葬,改变了汉代的殡葬观念,而且多实行密葬,一切从简。大体上,魏晋南北朝时期对殡葬的兴趣变得淡泊,考古挖掘也有考证,在这一时期不是说没有丧葬活动,仍有一部人在遵循儒家的丧葬之礼,只是不如两汉时期的兴趣盎然罢了。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和宗教渗透对民族葬俗的澶变的影响,也对隋唐丧葬制度产生了深远源的影响。

4研究的结论与展望

根据文字瓦当中吉语类瓦当在汉代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转变情况研究,我们可以从中发现汉代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过渡,社会风俗的转变以及丧葬习俗的演变。汉代时期人们具有崇文尚武,事死如生的人生价值观,这种社会风俗体现在吉语类文字瓦当中就是不尚文饰,朴素大气。社会对于生死的态度最能反映社会整体对于生命的观点,透过对汉代吉语类文字瓦当的研究可以发现,汉代一直流行的一种观点就是灵魂是永远存在的,不随肉体的消亡而毁灭,原始人类对于各种现象比较初级的解释说明了对自然和图腾等的崇拜,也对自身群体的生活以及状态产生了注意,但是局限于时代的框架,人们中间便产生了鬼神的观念,透过中国先秦时期的丧葬习俗,我们可以发现民间一直流行着一种原始的生命观念。

瓦当本身集中了集实用性与艺术性两大特性,也由于这种特性一直受到历史、文物考古、古代建筑多学科的关注,本文通过对吉语类瓦当以及大量文献的整理,通过瓦当文字的变迁研究了汉代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丧葬风俗的演变,从具体的实物证据探索了汉代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风俗的具体发展与当时人们生活的实际变迁路径,研究瓦当造型的实用性和特殊性,在当今社会已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了。一片小的瓦当见证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变迁,折射出中国古代建筑史的发展脉络以及古代社会丧葬礼俗的演变历程。研究的文字瓦当的主要意义在于重拾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从瓦当的使用和传播方式上来追寻古人的精神气韵、生活方式,古代的民俗丧葬文化及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陕西扶风、岐山周代遗址和墓葬调查发掘报告》[J],《考古》,1963(12).

[2]武梅《秦汉研究》2011(09).

[3]于志飞:王紫薇《文史知识》2016(02).

作者简介

林钰洁 1994,女,汉,山东烟台,硕士,山东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魏晋南北朝汉代秦汉
我与秦汉东北史研究
汉代岭南的贡纳情况述略
汉代造型艺术与当代中国画发展问题研究
敦煌汉简字体特点研究
魏晋南北朝隐逸风尚探究
秦汉甘泉宫的演变
流变与传承
——秦汉时期“伏日”考论
简评《秦汉军制史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