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细化探究过程,让“长度”可视化
——关于“认识厘米”的教学思考

2018-06-06山东威海市塔山小学264200

小学教学参考 2018年14期
关键词:比画直尺文具盒

山东威海市塔山小学(264200) 孙 霞

山东威海市河北小学(264200) 丛琳琳

“认识厘米”是青岛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的内容,是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的开始,也是学生学习其他长度单位和有关测量问题的基础。长度测量的核心知识技能目标是“让学生认识1厘米的长度单位并建立1厘米长度的空间观念”,核心过程性目标是“让学生经历用不同的单位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并讨论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长度是用于测量一维空间的,它是二维的“面”和三维的“体”的测量基础。学生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已经学会了比较物体的长短,但在本节课上,他们才第一次接触长度单位“厘米”。长度单位是一个全新的知识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地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用厘米表示物体的长度,体会测量的本质。

一、把“长”从“体”上“抽”出来

长度、面积和体积是“空间与图形”知识中一组最为基本的从一维到二维再到三维的度量概念。在现实生活中,一维的“长度”都附着在三维的“体”上。如何遵循知识发展的规律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把“长度”从“物品”上抽出来呢?

【尝试一】

师:想不想亲自动手量一量自己课桌的长度?你想选择身边的哪样物品来量课桌?

生:铅笔盒、数学书、尺子、数学本、手……

师:你是用什么量的?结果是多少?

(师板书如图1)

师:同样长度的课桌,为什么测量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生(齐):用于测量的物品不一样!有的用文具盒,有的用尺子……

师:原来是选择测量的物品不一样,也就是测量的标准不一样。有的用数学书,有的用铅笔盒……所以测量的结果也就不一样。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深刻体会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但在找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时,却束手无策,举不出实例,这是为什么呢?当我们以学生的视角去看待“长度”时,豁然开朗:作为一维的长度是从二维、三维的实物上抽象出来的,“长”在“体”上。如何让低年级的学生在三个维度空间中快速转换,获得更好的感知呢?结合布鲁纳的“多元表征理论”,即在操作中充分感知,让“画后取物”在学生头脑中留下“线”的表象,我们进行了第二次尝试。

图1

【尝试二】

师:想不想亲自动手量一量自己课桌的长度?你想选择身边的哪样物品来量?

生:铅笔盒、数学书、尺子、数学本、手……

师:动手量一量吧!

师:你是用什么量的?结果是多少?

(师板书如图2)

生1:我是用文具盒量的,大约有3个文具盒多一点那么长!

师(利用文具盒画出一个文具盒的长度):瞧,取下文具盒,线段就这么长!这条线段的长度和文具盒的长度一样吗?

生(齐):一样长。

生2:我是用数学书测量的,大约有2本数学书还多一些那样长!

师(利用数学书画出一本数学书的长度):瞧,取下数学书,线段就这么长!这条线段的长度和数学书这条边的长度一样吗?

生(齐):一样长。

师:同样长度的课桌,为什么测量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图2

生3:用于测量的物品长度不一样!有的用这么长的文具盒来测量(生比画文具盒的长度),有的用这么长的数学书测量(生比画数学书的长度)……

师:原来是选择测量的物品不一样,也就是测量的标准不一样。有的用文具盒,有的数学书,还有的用长短不一的铅笔来测量,所以测量的结果也就不一样。

一节精彩的课程,每个环节的设计都不应是孤立存在的,而应是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和步步深入的。通过动手操作,在“画一画”“比一比”“指一指”的活动中,把实物从黑板上剥离下来,即把“长”从“体”上抽出来,让学生对“长”在“体”上的认识有了深刻的“烙印”,也为接下来找生活中长度是1厘米的物体这一环节埋下了伏笔。

二、借助“模型”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认识厘米”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具体表现为: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是多长,在没有任何工具的时候,对1厘米的长度有比较准确的把握。1厘米的长度观念是不能靠教师传授的,只能靠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中,主动体验并积累感知经验。在直尺上认识1厘米,是给学生提供标准的1厘米长度的模型,这可以帮助学生准确建立关于厘米的第一印象;从尺上取下1厘米的小棒,是将尺上的1厘米具体化;用手比画1厘米的长度,是通过动作感知1厘米的实际长度;离开小棒比画1厘米大约有多长,让学生将1厘米长的小棒从拇指和食指中间抽出,看看两个手指之间的距离,把这段长度记在脑子里,再通过两个手指表现出来。在多次“比画——验证——调整”的过程中,学生头脑中的1厘米的长度表象越来越清晰。可见,恰当地使用模型思想,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长度表象。

三、巧用“转化”建立“长度”的空间观念

皮亚杰指出:测量所需的概念同其他概念一样,是从运算性的理解之中发展起来的。因此,教师不能单纯地告诉学生怎样进行测量,而应当向他们提供充分的材料,让他们进行试验,自己解决测量问题。

测量长度本质上就是看被测量的对象包含几个长度单位。在直尺上认识“几厘米”时,先让学生在直尺上找到1厘米,认识到直尺上每个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再让学生找几厘米,体会几厘米是从某一刻度起,连续数出几个1厘米。学生通过用眼睛观察、用手比画,在观察、比较和迁移的过程中自然就习得了知识。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还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细化探究过程,让“长度”可视化,这样的探究活动,变抽象为具体,不但能让学生循序渐进地理解“测量”概念,还能帮助学生建立从一维到三维的空间观念,从度量的角度体会数学的抽象性和结构性,为学生建立空间感夯实了基础。

猜你喜欢

比画直尺文具盒
陪汾河走一走
抱着女儿看雪
我的文具盒
借助直尺和三角板解题
My Pencil—box我的文具盒
动手指,不痴呆(十四)
文具盒里的宝贝
一样长吗?
三角板“牵手”直尺
磊编挑战A4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