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社区与城中村体育组织发展差异研究
2018-06-06崔雪梅
崔雪梅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社区与城中村体育组织发展差异研究
崔雪梅
廊坊师范学院, 河北 廊坊 065000
城市社区体育对城中村体育的发展具有示范意义。以参与观察法为主,对城市社区与城中村体育组织的差异进行研究后发现:1)城市社区居委会下辖的体育组织管理体系具有一元特征,而城中村村委会下辖的体育组织管理体系具有二元特征;2)城市社区体育组织比较健全,能够为社区体育发展提供基本的组织保障;城中村体育组织从数量和结构上均不健全,还不能为城中村居民提供基本的体育服务;3)城市社区体育组织在生活的空间分布结构是圈层模式,而城中村体育组织在生活的空间分布结构是楔形模式,不同体育组织空间结构模式形成了不同的开展体育活动的方式;4)城市社区体育组织的经费来源是多渠道的,而城中村体育组织的经费来源单一。建议:建立和完善城中村体育管理体系,适当提高城中村体育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标准;优化城中村体育环境,扶持草根民间体育组织的发展;构建体育服务的网络共享模式。
城市化;城市社区;城中村;体育组织;体育生活方式
1 前言
全面建设在小康社会进程中,城市化是一个重要指标。城市化最重要的特征是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中国城市化进程是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起步的,当时的城市化率是17.9%,截至2016年,中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57.35%,流动人口为2.45亿人[13]。中国城市化的顶峰值大约是70%(户籍人口)左右[13],按此推算,中国约在2050年才能基本完成城市化。
中国的城市化具有不同于其他国家城市化特征。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步伐,城中村日益成为带有普遍性的城市化产物。城中村是农村向城市过渡的落脚地,具有双重的性质,它既是城市异质的边缘,也是农民工融入城市并转变成新市民的摇篮和跳板。城市化以两种方式带来农民的变化:1)乡村包围城市后乡村城市化,农民成为城市居民,2)城市圈地乡村后的乡村城市化,农民成为城市居民。农民成为居民的方式有3种,即农转工、农转居和个体主导型居民工[10]。无论农民采取何种方式进入城市成为居民,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生活方式的城市化融入问题。当今城市化的内容为两个方面:1)人口从乡村向城市集中,并在城市中从事非农业的工作。2)乡村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转变,这包括价值观、态度和行为等方面。“乡村只是一个城市社会的一些特殊方面,是城市空间的延续”。城市化是一种由农村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转变的过程。城市化实质上是人的现代化,它不仅是居民居住地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居民生活方式的转变,是工业化过程所造成的物质生产方式延伸到社会生活、直至精神生活方面的一系列转变过程[9]。
体育是现代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体育在促进人的现代化、培养人健康的生活方式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也是城市活力、表现力和展示力的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过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体育工作,把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党的十九大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12]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6]。体育环境[7]是影响人参加体育活动的外在因素,并不直接构成体育活动过程,但为人们开展体育活动提供了空间条件,是人们体育生活赖以存在的基础,其中,体育组织是体育环境的主要因素[3]。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社区与城中村体育也随着发生了变化,体育在两种类型的社区发展中以及在中国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中,对促进人的现代化发展,培养人健康生活方式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因此,本研究从4个方面,即城市社区与城中村在体育组织管理体系、体育组织构成类型、体育组织的社会空间结构以及体育组织经费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在中国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为中国体育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2 概念界定与研究方法
2.1 城市社区与城中村
所谓城市社区是城市地域的社会共同体,即由城市一定地域范围的人群及其社会活动、社会关系、社会心理、社会组织制度诸方面构成的特定社会机体。
所谓城中村,是指在城市或城乡结合部,那些没有或只有很少农田,居民已经基本不务农,农民部分甚至全部转变为城市居民,但依然保留农村管理体制的一种村社型组织[4]。
城市社区和城中村都是人类社区的一种类型,其社区结构都是由各要素的内部及其互相间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或构成方式[8]。社区分社区外部结构和社区内部结构。社区外部结构:社区与外部区域范围中各类社会组织的相互关系;社区内部结构:社区成员结构(数量、分布、构成)、社区空间结构(用地、空间、建筑、设施)、社区文化结构(信仰、价值观、行为规范、生活方式、地方语言等)、社区组织结构(垂直式、水平式)[11]。
2.2 研究方法
2.2.1 参与观察
以体育地理与社会空间理论为理论基础,把城市社区与城中村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空间作为田野调查研究的对象,参与观察城市社区与城中村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组织方式,直接参与和主位观察北京安慧里小区与高碑店村的两类社区的居民参与体育活动。主要观察他们的休闲娱乐方式和体育生活方式的组织体系,亲身观察城市社区与城中村体育组织形式、体育组织制度、体育组织经费、体育组织社会空间结构等,比较其差异。这种方法不仅提供了有关非正式群体关系的情况,而且为理解个人如何适应其所在的社会提供了一个框架。从体育社会组织内关系探究他们的体育社会关系,同时对北京其他城市社区与城中村予以一定的关注,尤其对相邻相近的城市社区与村子也做了详细的田野调查。
2.2.2 深度访谈
本研究采访对象涉及两类社区各岗各业、各个年龄层次人群。其中,城市社区与城中村选择访谈的样本量分别是120个。访谈对象包括:城市社区有户籍的城市社区居民、无户籍的城市居民、个体工商户和个体劳动者;城中村有户籍的城中村居民、无户籍的城中村居(已经在北京购买了商品房)、个体工商户和个体劳动者。
3 典型社区基本情况简介
3.1 安慧里小区
安慧里小区位于朝阳区西北部亚运村街道辖区东侧,地处奥运功能区核心区域,坐落在北京奥运会主会场——国家体育场(“鸟巢”)东侧,紧邻2008年奥运会主场馆所在地。安慧里分5个小区,集聚圆形社区,集中密度大,国有企业、私有企业、配套服务业以及社会零散居民混居住社区。附近楼群有奥体中心运动员公寓、北辰时代、数字北京大厦、慧苑华侨公寓、中国化工大厦、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汇园国际(汇园公寓)、中国五矿大厦、天合大厦、辰运大厦、汇宾大厦、安苑东里汇欣大厦(汇欣公寓)、名人广场(名人公寓)、世纪嘉园、西藏大厦、金融信托大厦、中国藏药浴大厦等[1]。有3 800 m2的健身园,是为1991年在北京举办亚洲体育运动会而建设的综合体育设施。安慧里小区空间结构呈同心圆式的发展,由亚运村全面健身中心向外扩散和小区东西沿交通线自健身中心向社区外扩散推进布局,产生了自内向外的同心圆状地带推移。安慧里小区居民休闲娱乐有两种类型:1)休闲类娱乐类;2)健身娱乐类。安慧里小区总80栋住宅,每栋22层,每层8户,按照每户平均3口人计算,总人口大概为22×8×3×80=42 240人,以及大量流动人口。依据实地观察推算流动人口和本地人的比例大约是1:3,那么流动人口应该在14 080人。居住在安慧里小区的大概人口应该在56 320人左右。事实上在实地考察中,每户人口是超出3口人的。因此,安慧里小区实际居住人口超过6万。
3.2 高碑店村
高碑店村位于北京市东长安街延长线南侧,在北京CBD①和五环路的高碑店路之间,距离长安门广场8 km。辖区面积2.7 km2。高碑店村是商住两用型社区,集文化广告中小企业以及民俗旅游于一体的村社,内部集聚向外分散的鼎形社区。高碑店村有5大产业,即古典家具文化产业、通惠人家餐饮文化产业、民俗文化产业、国际民俗接待产业和医药销售批发产业。居民收入主要来源是村委会集体产业分红、房租和工资②。高碑店村汉人居多,有满、回、蒙族。高碑店村中大大小小入住上千家中小型企业,而这些企业员工大多居住在高碑店村中。高碑店村居住的流动居民远远超出当地居民,户籍人口与日益增多的流动人口形成了巨大反差,原来相对平衡的人口结构被打破,是人口结构复杂、底数不清的混合社区。地图上高碑店村区域面积管理形似一宝“鼎”。居民集聚在鼎中间,从中心住宅区向外放射,形成楔形地带。高碑店村居民休闲娱乐有两种类型:1)健身娱乐类;2)休闲娱乐类。从现实意义上来讲,高碑店村是人口结构复杂、底数不清的混合社区。依据调查组推测居住在高碑店村的人口约在6万以上(表1)。
表1 高碑店村辖区以及人口基本情况
4 讨论与分析
4.1 城市社区与城中村体育组织管理体系的差异
4.1.1 城市社区体育组织管理体系一元特征
目前我国社区体育组织管理体系包括3个组成部分,分4个层次分层管理。市体育局、区体育局、街办文教体科、社区居委会构成社区体育领导体系;市体育总会、区体育总会、街道社区体协、社区文体委员构成协同体系;市单项(人群)体育协会、区单项(人群)体育协会、街道单项(人群)体协中心俱乐部、体育俱乐部、文体中心、活动辅导站构成操作体系。各体系、各层次具有各自的职责,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图1)。其中,街道社区体协是现阶段社区体育主要的组织管理机构,体育活动点和体育辅导站是主要的活动性组织。我国城市现有的社区体育的管理体制,主要以街道社区体协为主,其他区域性体协为辅,组织结构基层化特点十分明显。街道办事处是城镇基层组织,行政职能涉及到社区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环境保护等许多方面,是城区政府在街道的一级派出机构,其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复杂性。街道社区体协下设街道(项目)人群体育协会、街道体育俱乐部、街道社区体育服务中心、社区(居委会)文教(体)委、街道辖区单位体协等。辖区单位体协在接受本单位直接领导的同时,接受街道社区体协的间接领导,街道体协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单位体育联合体”的特点。社区文体委员会下设体育服务中心、体育俱乐部、体育辅导站、晨晚练体育活动点等(操作性、执行层组织)。
4.1.2 城中村体育组织管理体系的二元特征
与成熟城市社区不同,城中村的体育组织管理体系由城市社区体育组织管理体系与农村体育组织管理体系同时并行或者交叉管理。在城市化进程中,城中村农民转为居民后仍在原村落居住演变成城市居民区,为了便于管理,就地成立社会居委会对该地进行管理,而对于还没有形成完整社区居住条件的居民居住区继续归村委会管理。从隶属关系来看,社区依然属于村委会辖区。城中村具有农村和城市双重特征,一部分居民位于城市建成区内,一部分游离与城市社区之外,由于并没有撤销乡、村行政建制,集体财产和宅基地产权依然存在。这种双重的管理体系体现到体育组织管理上,也存在二重性。
高碑店村在城市化进程中形成了高碑店西社区、高碑店东社区、高碑店文化园社区、高碑店古街社区4个社区。其体育组织管理体系就具有城市社区体育管理和农村体育管理体系的双重管理体系。当高碑店地区举办农民运动会时候,这些社区会作为高碑店村一个参赛单位参加农民运动会。当举办城市体育比赛时,这些社区又以一个独立的社区参加城市社区体育比赛。这种管理体系的二重性,形成了城中村体育管理体系具有城市和农村的双重特征(图2)。
图1 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组织管理体系示意图
Figure1. The Sports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System of Urban Communitces
图2 城中村体育组织管理体系示意图
Figure2. The Sports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System of the Urban Villages
4.1.3 城市社区与城中村体育组织管理体系的比较结果分析
城市社区与城中村体育组织管理包含了政府、社会对居住区体育的管理以及基层居住区内部的体育管理两个层次。城市社区与城中村的政府、社会体育管理体系有所不同,城市社区体育组织管理体系是从上到下形成城市社区体育组织管理体系一元特征;而城中村的体育管理体系具有两套管理体系,即城市社区体育管理体系和农村体育管理体系同时并行或者交叉管理城中村体育的二元特征。城市社区体育组织管理是以政府管理和社会管理并重发展的模式,社区居委会有独立的部门负责组织开展城区居民体育活动,负责组织城区居民体育赛事发展,为社区居民提供基本的体育公共服务。社区的体育组织管理能够满足城区居民基本的体育需求。城中村的体育管理是以政府管理为主社会管理为辅的模式。城中村没有单独负责管理居民的体育组织、部门。体育组织嵌入村委会其他部门里,负责村内居民体育活动以及村外的比赛。城中村的体育组织管理体系还不健全,不能满足城中村居民的体育需求。
4.2 城市社区与城中村体育组织类型的差异
4.2.1 城市社区体育组织类型
4.2.1.1 体育公共事业委员会
城市社区设有专门的部门开展社区居民的体育活动。社区居委会的体育工作由社区公共事业发展委员会负责。体育管理服务内容包括:健身活动的组织服务、健身活动的管理服务、健身机构的设置服务以及保证健身、保障体育活动正常开展的健身娱乐法规建设服务。
安慧里社区体育设施、场地、场馆使用率非常高,每天06:00~22:00,充满了健身的人。社区居委会通过成立各种项目的健身运动队组织社区居民日常体育活动。安慧里小区居的体育活动有大部分都是公共社区事业发展委员会组织,每一个体育活动组都有具体人负责,并且具体负责相应的体育锻炼内容,体育活动时间和地点(表2)。有专门的人对运动器材、运动设施、大众健身路径、运动场馆看护、检查、维修及打扫,如健身操舞都配有专门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负责教授社区居民健身操、健美操、韵律操、体育舞蹈、广场舞等。社区居民通过参加某一健身运动队伍来满足健身需求。刚开始,社会指导员负责教会每一个入队队员的练习动作,入会费都是免费的。当指导员教会新入队会员一套或者两套健身操以后,入会队员持续坚持训练3个月以上的,开始正式加入健身组织,并交纳一定入会费,承担组织的职责和义务,比如义务参加比赛等。安慧里小区居委会社区公共事业发展委员会是提供基本的公共体育服务的主要机构。城市社区体育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成年人,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对城市成年人的体质健康、体格强健有积极影响。
表3 安慧里小区健身组织状况
4.2.1.2 非营利性体育机构
安慧里小区居住人口数量巨大,结构复杂,开展体育活动仅靠社区公共事业发展委员会和社区仅有的亚运村健身中心一块免费的健身体育空间,远远满足不了居民的多元化体育需求,因此,围绕亚运村健身中心发展起来了各种形态的体育公益组织。具体包括:体育社团、体育俱乐部、青少年健身俱乐部、体育基金会、体育健身中心等。这些体育组织是一些体育业余爱好者自发地组织起来的,其服务通常带有公益性质,定期的、持续的组织一些体育活动或者体育比赛,体育经费自筹,健身地点一般在社区之外,大大弥补了社区体育活动不足。经过30年的发展,安慧里小区已经成为集娱乐、体育、商贸、旅游、居住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区域。体育空间资本化,在安慧里小区周围,已经形成了体育产业圈,社会体育空间的私有化,使健身的成本加大,只有充分发挥体育非营利组织的社会服务功能,调动社会上一切关心、支持、热爱体育发展的力量,才能提供多元化的体育服务产品,满足人们多元化的体育需求。
4.2.1.3 盈利性体育机构
随着市场经济和体育产业的发展,体育资源主要由政府专控的格局已被大大突破,在不断增加体育健身需求的推动下,城市社区盈利性体育机构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从百度地图搜索,“安慧里小区体育健身”“安慧里小区健身”“安慧里小区体育培训”等关键词,可以看到围绕安慧里小区方圆1 km以内,大大小小的健身俱乐部、体育经营公司、单项目培训机构、体育运动学校、瑜伽馆、女子健身中心,儿童体育培训,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游泳、高尔夫、武术、拳术培训等,私有的非盈利性体育组织,总有537多家。这里也包括全国性大大小小的少儿体育培训中心、小公司,或者独立运营的体育组织。这些组织有选择地针对某些儿童群体、青少年群体、成年群体、妇女群体、男士群体等等提供专业强、功能性的体育培训。体育盈利性机构为热爱体育运动的人群提供了更优质的服务,成为社区体育的延伸和发展的新形态。
4.2.1.4 单位体育组织
与欧美城市不同,直到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城市实际上是由大大小小的单位构成的社会空间,一个单位就是一个社会。安慧里小区从一开始规划到建设,就是围绕着集运动体验、健康休闲、体育商城于一体的时尚运动中心来规划建设的。社区周围聚集着中国五矿、中国石化、中国文联、中国交通信息中心、北京信息工程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北辰集团等企事业单位和高校。单位体育组织在社区中积极组织职工开展体育活动,单位体育也蓬勃开展起来,尽管单位体育活动表现出空间私有化、排他性,单位体育时间和空间,仅对自己本单位的职工开放,社区其他居民是没有权利使用的,但它的开展弥补了社区体育发展的不足。
4.2.2 城中村体育组织类型
4.2.2.1 村委会公共事业体育组织
城中村没有设立体育专门机构管理居民的体育活动,各村的体育活动都由村委会副主任兼职负责。体育组织嵌入在村委会某职能部门里,是一种半官方性的,与村委会行政部门在人、财、物以及办公场所等各方面都混为一体,从某种角度上讲,也可以说是村委会某服务部门的下属机构。个案中城中村高碑店是把居民体育活动管理规划在村子公益服务部门,由该部门负责发展各种体育组织。这些组织包括体育社会团体和城乡基层社区健身组织。工作内容为协调和组织开展村子各种类型的体育比赛;促进居民体育健身;进行体育公共设施的维修;向村子居民普及科学健身知识、传授体育技能、体育健身知识;动员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维护居民的体育权益等(图3)。
图3 城中村体育机构管理结构图
Figure3. The Sports Organization Map of Management Structure of the Urban Villages
城中村体育社会团体,主要是农民体育协会,还包括各单项运动协会、行业体育协会和各类人群体育协会等社会组织。各村农民体育协会属于政府非体育专门管理系统,业务上受体育局的领导,是目前开展城中村体育活动的主要组织和执行机构。乡镇和村两级部门是沟通各级城中村体育领导机构和居民的单一纽带,担负着城中村体育发展的主要使命,城中村体育发展的好坏与它们的工作力度息息相关。北京乡镇一般每年都有全民运动会,由城中村的村委会组织居民参加乡镇的全民运动会。运动会的内容,一般包括拔河比赛和田径趣味竞赛。在城中村中由于体育组织具有比较浓的行政色彩,村子体育活动的组织,通常都由村委会负责,每到大型体育活动来临,体育组织都要组织会员进行训练、排演。在高碑店村,村委会要对参加体育活动者进行选拔,现实中出现了一个人同时可能参加好几个体育组织组织的体育活动,原因是体育组织经费来自村委会,以及来自上一级体育总局或者其他渠道的经费支持,凡是能进入体育组织的人,除了锻炼身体之外,还能得到一份收入[5]。由于城中村体育组织开展居民的体育活动是被动的,居民了解体育的途径主要是通过电视以及周围的人群,通过政府或者是村委会宣传获取的体育健身相关知识少之又少。
4.2.2.2 草根民间体育组织
与城中村由村委会组织体育活动相反,草根民间体育组织在城中村体育文化生活中异常活跃,如武术、篮球、羽毛球俱乐部,是城中村基层体育向城市延伸的一种体育组织。一般某一个俱乐部的成员里,只有一两个成员是当地城中村居民,而其他成员是其他城中村居民或者是城市居民,他们体育锻炼的地点或者比赛地点是流动的,有的就在城中村内的场地,有的在城中村之外的场地,场地的选择延伸到城中村的各个角落。这些城中村草根民间体育组织一般都没有在相关的部门登记注册。如在高碑店村附近的兴隆公园的晨练点,就有4个跳广场舞的体育组织。参加这种体育组织的体育锻炼者,前3个月是免费的,3个月以后,如果继续在这个体育组织锻炼身体,每一个月要向组织交100元的费用,当然会员也可以随时离开,不做任何约束,这种体育组织经常被一些机构请去参加商业表演。还有一种草根体育组织是“xx篮球俱乐部③,该组织成立了15年。参与者通过该体育组织经常参加BBL④限高娱乐篮球联盟竞赛。此竞赛活动多是一种自娱自乐行为,会员除了有高碑店的居民外,还有其他城中村的会员,比如回龙观等地俱乐部。该组织曾经代表东城区打北京城市篮球比赛,代表北京市林业局打行业篮球比赛。会员大多是居住在北京城中村的外地青年人,参加BBL限高娱乐篮球联盟竞赛的场地也是自己预约,参加比赛的费用都是AA制,一场比赛下来,每个人的费用大约是100元左右。城中村的这种草根组织,虽然不多,但正在渐渐兴起,逐渐成为城中村体育组织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草根民间体育组织作为城中村居民参与体育活动向城市延伸的桥梁,对城中村居民参与体育活动,同时促进城中村居民的社会融入起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4.2.2.3 体育培训机构
在城中村内,还有一种以盈利为目的的体育培训机构,体育商业会所等。这些以营利为目的的体育组织满足了城中村不同收入水平和不同需求。城中村培训机构也成了城中村居民对外体育交流的平台,通过体育培训,让来自城中村、体育城市社区和各行各业的人,了解并接受现代生活方式。
4.2.3 城市社区与城中村体育组织类型的比较结果分析
从上述城市社区与城中村社区体育管理机构和各种体育组织看,在现代社会中,提供居住区居民的体育服务产品以及体育服务的机构分别有3类,即由营利性的私人企业使用私人资源提供的私人体育服务,这些企业包括各种体育健身俱乐部、体育培训机构、高级体育会所等;由非营利的社会组织使用社会资源提供的社会体育服务,这些社会体育组织有体育社团、体育基金会、民间体育组织以及各类单项目体育协会等;由政府机构使用公共权力与公共资源提供的公共体育服务,这些组织包括社区居委会、村委会等。
城市社区与城中村体育组织管理包含了政府和社会对居住区体育的管理以及基层居住区内部的体育管理两个层次。城市社区与城中村的社会体育组织又略有不同,提供的体育服务产品也不同。从比较中发现,分布在城市社区安慧里的体育组织有5种类型,即体育公共事业委员会、非营利性体育机构、盈利性体育机构、单位体育组织以及网络虚拟体育组织。分布在城中村高碑店的体育社会组织有6种类型,即村委会公共事业体育组织、体育社团、草根民间体育组织、盈利性体育组织、网络虚拟体育组织。居住区的社会体育组织发达程度,决定了居住区体育的发达程度。城中村的主要体育组织依然是村委会公共事业体育组织,负责城中村体育文化的传播,发展城中村体育赛事。当然还需要监管部门加强监督和管理,免于城中村体育流于形式,而不能惠及城中村更多的居民(表3)。
表3 城市社区体育组织与城中村体育组织比较
Table 4 Comparison of Sports Organizations between Urban Communities and Urban Villages
4.3 城市社区与城中村体育组织的空间分布
采用测度数字分布中心趋势的方法——中项中心,对安慧里小区和高碑店村的各类社会体育组织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安慧里小区的中项中心定位在亚运村全民健身园区,高碑店村的中项中心定位在高碑店村村委会。依据百度卫星定位图,把安慧里小区和高碑店村在城市空间分布图进行截图,依据图谱分析两个社区体育组织和体育社团距离中项中心的离散程度。依据距离中项中心从近到远来看,安慧里小区体育组织的分布状态依次是,内圈层的体育组织是社区体育俱乐部、社区文体中心、各单项目体育协会;中圈层的体育组织是各种非盈利性体育机构以及草根体育组织;外圈层的体育组织是各种盈利性体育机构;再外圈是单位体育组织以及体育会。而高碑店村体育社会组织的交点对中项中心的离散程度空间分布不均匀,高碑店村的社会体育组织由居住区中心向城市中心周围扩散,其中,嵌入型体育组织、体育社团、民间体育协会,散乱分布在高碑店村内,呈不规则的碎片化状态。
4.3.1 安慧里小区
整体来看,非盈利性机构多在小区的内部,盈利性机构多分布在小区的外部。体育组织的空间分布是社会向心空间。这种空间排列或分布状态反映了安慧里小区基本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是一种有序供给的状态。体育组织是社区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体育组织越发达说明体育活动就越活跃。由于安慧里小区居住的人口数量巨大,结构复杂,完全依靠社区体育组织不能满足居民基本的体育需求,因此,有参加体育需求的居民开始向社区外的体育组织需求帮助,以满足自己锻炼身体的需求。大量民间体育组织的存在,大大弥补了社区体育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不足。民间体育组织是社区组织的补充。当居民有更高层次体育锻炼需求时,盈利性体育机构就在小区的周围出现了,盈利性体育机构的分布形态也是由机构收费高低有序排列,即由低层次的收费机构向高层次收费的机构,依次以圈层分布形态远离社区扩散。社区体育组织的分布,恰恰是社区的内聚力和动力系统支配影响的结果,这说明社区体育的发展是一个运动的动态过程,而不是静态[16]。在满足人的基本体育需求以后,要有层次的、渐进的,依据社区的实际情况发展社区体育。最大限度的利用社会力量,来弥补我国在城市化发展过程出现体育资源分配不均。
4.3.2 高碑店村
整体来看,高碑店民间体育组织分布在西村,一些盈利性体育机构偏离居住区的中心,大多沿着北京东四环线沿线内外分布,离高碑店村居住区有一段的距离,逐渐向城市中心区延伸。这种空间离散性质的排列所反映的恰恰是高碑店村社会心理的离散性,这是由于高碑店村村委会的内聚力和动力系统支配弱化而产生的结果,也是混合管理体制的结果,高碑店正在城市化变迁的过程中,村子出现混合管理体制,即乡村管理体制和社区管理体制同时并存。村子的城市化过程是一个被动过程,整个村庄在发生城市化变迁中,并没有统一的规划。高碑店村社会组织空间分布的碎片化说明高碑店村基本的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完善,分布在高碑店村周围的体育社会组织远离高碑店村居住区穿过东四环沿线,向三环城市方向延伸的分布形态表明,这些体育社会组织服务的对象更多是偏向于临近城市社区居民的体育活动。对于高碑店村居民的体育服务显得弱化了。高碑店村地貌呈鼎型,居民居住区主要分布在鼎形的中央,周围布满了商业区,同时西村又是商住一体化,商业区和住宅区混合性的结合也给居民体育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值得注意的是,有一类社会体育组织,在城中村城市化发展进程中产生了异化,1)借助为居民提供体育服务的机会,向居民进行传销活动。2)专门为城中村居民提供体育赌博。这类体育组织给城中村体育的发展造成很大的负面意义,同时给社会安全带来巨大的隐患,应该取缔。
4.4 城市社区与城中村体育组织经费投入的差异
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和城中村体育组织发展经费的主要来源有3个渠道:1)依靠中央政府的财政拨款。这部分经费主要用于居住区周围的体育场地、场馆、设施的建设等。2)社会组织以及个人捐款。这部分经费主要用于体育组织的建设与发展、健身路径的配备与维修、社会指导员的培训、健身工程等体育公益项目。3)自筹资金。这部分经费,主要用于开展社区日常体育比赛以及用于参加地区运动会的补助。但在实地调查中,安慧里小区和高碑店村体育经费来源除了上述3种渠道以外,经费的来源方式还各有自己的路径。
4.4.1 安慧里小区
国家投资、社会机构捐助的体育经费,在安慧里小区主要用于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基本建设。而居民们参加体育活动经费主要来自于个人。在安慧里小区,居民加入任何形式的体育组织组织的体育活动都需要付费,即使安慧里社区的健身队、舞蹈队、太极拳队等这种社区公益体育组织,会员进入组织都要缴纳一定金额的入会费。比如,在安慧里小区中青年比较喜欢的BBL限高篮球比赛。参赛队员参与的每一次比赛经费都是自筹。这些费用包括运动员的训练费用、教练员的指导费用、场地的租赁费用、裁判员的出场费用以及比赛以后的休闲娱乐费。围绕着亚运村全民健身中心,分布着各种体育盈利性机构,向安慧里小区居民开放。安慧里小区居民在健身俱乐部付费活动是一种普遍和自发行为,政府只提供了安慧里小区居民参与基本的体育活动服务。能不能参与专业的体育活动、高端的体育消费,除了主观上的条件,很大程度上,还和居民的收入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安慧里小区居民的体育活动经费主要来自于个人。
4.4.2 高碑店村
高碑店村体育组织活动的经费主要来自于村委会和乡镇的资助。其中,村子里的组织参加各种体育比赛的经费来源主要渠道是村委会、乡镇政府、上一级体育局以及其上级相应的体育协会组织,如:高碑店村依托农历节日发展体育民俗旅游表演项目。村高跷会的经费除了村委会财政和上级部门的支持外,还有来自于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机构、民族宗教委员会以及民间爱好高跷的有志人士的资助。农民体育协会除了能支付乡镇举办的农民运动会费用之外,其他体育投入几乎为零,涉外体育活动的参与和居民日常体育活动经费支持非常少,与城市社区相比,城中村居民自费参加体育活动和体育锻炼的不多。由于村财政对城中村居民体育活动的开支以及民间融资具有不确定性、非持久性,城中村居民体育组织活动的经费经常处于断裂状态,也造成了居民参与体育活动断裂性。因此,城中村体育的发展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扶持,居民参加一些体育活动的费用还需要政府持续的投入,以满足城中村居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
5 研究结论
5.1 城市社区的体育组织管理体系比较完善,但城中村有待完善
城市社区体育组织的管理体系具有统一性、体育组织呈多样化、有序发展。体育组织的分布空间结构[15]呈同心圆模式。体育管理以政府为主、社会机构和市场为辅。城中村体育管理体系具有城乡二元特征,体育组织的空间分布呈楔形碎片化,城中村体育行政组织嵌入在村委会其他行政和事业组织中,主要承担组织村子向内的各类体育民俗文化活动以及体育比赛活动和参与各类乡镇以及区体育比赛。
5.2 两类社区公共体育组织提供的基本体育公共服务不均衡
两类社区公共体育组织提供基本体育公共服务不均衡表现在城市社区与城中村之间的不均衡和在各自社区空间内提供的基本体育公共服务不均衡。城市社区体育空间的向心型圈层结构有效地把私人盈利机构与民众体育参与结合起来,以一种隐性的社会体育分层方式固化了由体育空间使用者的收入、财产、职业声望、权力与教育水平形成的体育利益集团。城中村基本体育公共体育服务的不均衡则主要是因为政府行政权力的缺失、错位和薄弱,造成了城中村的居民体育服务的缺失和草根体育组织发展的困难。
5.3 城市社区空间分布为体育组织提供了发展空间,城中村地理和社会空间的碎片化阻碍了体育组织的发展
城市社区的同心圆圈层结构,强化了社区内聚力,形成了社区体育有序、开放性的活动方式和良性、有序而具有内聚力的社区体育供给状态。“城中村”体育组织空间布局的杂乱和碎片化使体育组织很难发挥其实际成效。由于城中村的空间体育组织分布缺失性,使居民很难参加体育活动,造成城中村居民基本没有体育生活。
5.4 城中村盈利性体育组织发展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城中村毕竟不是独立于城市社区之外的封闭社会空间,而是和周围的城市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互动关系。在城中村与城市社区进行资源交换的过程中,一些现代的体育组织在城中村周围也发展起来。这些具有现代意义的体育组织的发展也逐渐在影响着城中村居民的体育方式,虽然其收费的昂贵性使城中村居民望而却步,但其在城中村中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另一方面,城中村传统体育组织对传承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5.5 非官方草根体育组织在体育服务供给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城市社区体育行政管理和体育公共服务的欠缺导致社区体育逐渐转向了民间体育组织和体育消费机构。虽然官方正式的社区体育组织是社区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渠道。但完全依靠社区体育组织不能满足居民基本的体育需求,因此,有参加体育需求的居民开始向社区外的非官方体育组织寻求帮助来满足自己锻炼身体的需求。草根组织逐渐成为“城中村”体育发展的重要形式。草根组织是“城中村”居民体育活动向城市延伸的桥梁,也是促进“城中村”居民社会融入最好的方式。经营性体育组织在满足“城中村”富裕居民体育消费需求使得体育社团在全民健身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突出,对于未来中国体育的发展具有指标性意义。
5.6 城市化发展的不同路径是形成两类社区体育组织发展差异的原因
我国城市社区在建立之初就对社区居民的生活空间结构进行了统一规划和设计,其城市化的过程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城市社区空间结构表现出一定的人文性、生活性以及规律性,其生态环境、居住条件、娱乐休憩设施等公共资源配置成为城市社区建设必要考核标准[14]。良好的社区空间设计和健全、完善的体育文化设施为培养居民良好的生活方式提供了保障。城市社区(安慧里小区)形成了完善、健全、发达的体育组织管理体系。体育组织是社区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也就是说体育组织越发达居民的体育活动就越活跃。城市社区(安慧里小区)体育组织管理体系的一元化管理模式使社区体育活动便于居委会统一管理;体育组织类型的多样性发展为满足居民多样性体育需求提供了保障;体育组织的空间结构分布以全民健身中心为中心点,以圈层的结构有规律地从社区内部向社区外部延伸的结构态势,为社区居民体育活动的有序开展提供了可能。城市社区(安慧里小区)中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体育组织距离中项中心(亚运村全民健身中心)的同心圆模式与小区的社会空间的结构模式相一致。为了满足城市居民的体育需求,多种形态的体育组织得以健康发展,社区体育俱乐部、社区文体中心、各单项目体育协会以及各种非盈利性体育机构等承担着社区居民基本体育活动需求。
城中村居住区社会空间结构呈碎片化态势,导致形成了城中村(高碑店村)体育组织管理体系的二元化管理模式,使村委会对村庄内部的体育工作统一化管理成为不可能,体育组织数量和类型发展也出现了良莠不齐的无序发展状态。
6 对策与建议
1. 建立和完善城中村体育管理体系。开展体育活动是帮助脱离农业劳动的农民逐渐适应城市生活、尽快完成市民化转变的重要措施,建立和健全体育管理体制是“城中村”居民体育健身的首要保障。建议对现有“城中村”村委会赋予体育管理职能,设专人或专门机构组织和管理各种体育机构,培育和发展体育社团,同时开展体育骨干培训、组织开展各种比赛。
2. 适当提高城中村体育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标准,优化城中村体育环境。政府应将优质体育公共资源向城中村倾斜,形成中心城区与城中村相互链接相互通融的格局,逐步形成一批高起点、高标准、环境优美、各种体育特色、体育功能突出的体育小镇。
3. 扶持草根民间体育组织的发展。结合体育协会的实体化改革,大力扶持民间草根体育组织的发展,让民间体育社团更多担负起为社区居民体育健康服务的责任。在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城市社区和城中村,可以仿效澳大利亚和北欧国家的做法,对居民自发建立的体育健身组织和体育活动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政府还可向有资质和信誉的成熟体育社团购买体育服务产品,改变体育供给侧的体育服务产品供不应求和缺少能满足不同对象需求的优质体育服务产品的状况。
4. 构建体育服务的网络共享模式。提高城中村体育服务机能。村委会要改变重形式主义的比赛、轻大众体育公共服务的模式,增强为大众提供优质的体育服务的意识,提高行政效率,全面提高城中村体育公共服务的基础建设以及村委、社区体育管理等方面的服务水平。积极提供与体育产业相关的创业、就业、生活等方面的服务。吸引具有创新性健身休闲运动项目的企业落户的城中村,倡导全民到城市郊区健身消费的新时尚。未来城中村落户的体育企业提供完善政策措施,引导政府、企业、社会机构参与到城中村健身休闲设施规划、建设、运营中,盘活城中村的体育资源。
[1] 北京市朝阳区亚运村安慧里社区居委会[EB/OL].http://bj. gsdpw.com/.
[2] 北京市朝阳区亚运村安慧里社区南居委会[EB/OL].http://qiye12542933.xinlimaoyi.com/.
[3] 蔡守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 2011: 20-23.
[4] 崔雪梅.北京“城中村”居民体育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 2014:17-18.
[5] 崔雪梅,史晓欢.社会控制与社会失范:“城中村”体育社会解组现象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7,20(9):17.
[6]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EB/OL]. https://news.qq.com/a/ 20160821/ 011033.htm.
[7] 阮西湖.城市人类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1:16.
[8] 唐忠新.中国城市社区建设概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0:22-23.
[9] 王衡.当我们谈论民主时,我们在谈论什么——转型期中国公众民主观念的类型学分析[J]. 探索与争鸣, 2017,(10):23.
[10] 向春玲,曾业松.中国城市化战略:“十二五”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音像解读)[Z]2011:4.
[11] 于显洋.社区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33-35.
[12]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EB/OL]. http://cpc.people. com.cn/19th/.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官网.http://www.stats.gov.cn/.
[14] ABD-LATIF R, Nor M M, OMAR-FAUZEE M S,. Influence of recreational facilities among adolescents towards Leisure Time Physical Activity (LTPA)[J]. 2017,2(4).
[15] ATKINSON W. The social space, the symbolic space and mascul-ine domination: the gendered correspondence between class and lifestyles in the UK[J]. Euran Societies, 2017,(1):1-25.
[16] KOJOUR A S.The role of the organizational climate in the process innovation at sport organizations (Some evidence from the Sports and Youth Departments of Mazandaran Province)[J].IntAppl Exerc Physiol,2017,(10):3.
①北京商务中心区(Beijing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简称北京CBD,地处北京市长安街、建国门、国贸和燕莎使馆区的汇聚区。
②资料来源:高碑店村村委会文件资料、村委会干部口述整理、居民口述、以及文献史学资料综合分析,归纳整理而来。
③为了保护研究对象的隐私,本研究用“xx”来代替该组织的真实名称。
④BBL是2008年成立的限高娱乐篮球联盟,致力于通过限高娱乐篮球联赛让篮球运动摆脱身高压倒一切的尴尬局面,倡导一种“娱乐篮球”的新理念,让每位篮球爱好者体验篮球比赛的快乐与精彩。
Research on Differences of Sports Organizations between Urban Communitces and Urban Villages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CUI Xue-mei
Langfang Teachers College, Langfang 065000,China.
It has demonstration significance of urban community sports on development of village sports in city. The main source of information in the paper has collected by participatory observation,and assisted by document analysis,in depth interviews, case analysi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of anthropology, entering the sports life of residents and participate in the organizational difference of their participation in sports life. Research findings: 1) Sports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system under the jurisdiction of urban residents' committee is unitary characteristic, while the sports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system under the jurisdiction of village committee in city is binary feature; 2) The sports organizations of urban communities is diversified and orderly, while the sports organizations of village in the city fragmented and disorderly; 3)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structure of sports organization of urban community is the circle, while its in the city village is wedge. And different space structure of sports organization has formed different sports lifestyle; 4) The sources of funds for sports organizations of urban community are multi-channel, but theirs of village in the city are relatively simple. Suggestions: to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sports management system in urban villages, appropriately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standards of sports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in urban villages, optimize the sports environment in urban villages,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grassroots sports organizations, and build a network sharing mode of sports services.
1002-9826(2018)03-0130-09
10.16470/j.csst.201803017
G80-05
A
2017-11-21;
2018-03-15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CTY032); 河北省科技厅项目(B2014094)。
崔雪梅,女,蒙古族,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社会学、体育经济学、体育文化学,E-mail:tdaner@126.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