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久弥新的凤舟竞渡——一种被忽视的竞渡文化形态

2018-06-06陈连朋金玉柱

中国体育科技 2018年3期
关键词:民俗体育文化

陈连朋,王 岗,金玉柱,李 梦



历久弥新的凤舟竞渡——一种被忽视的竞渡文化形态

陈连朋1,王 岗2,金玉柱3,李 梦1

1.长江大学 体育学院, 湖北 荆州 434020; 2.武汉体育学院 武术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9; 3.西安交通大学 城市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00

作为一种百不获一的体育文化资源,凤舟竞渡在龙舟文化发展的主流趋势下被时代所遗忘,在民族文化复兴的历史背景下,重拾与领略这一竞渡形态的文化意蕴,再现与开发凤舟竞渡的体育价值显得尤为必要。用文献资调研、实地考察、访谈与逻辑分析等方法,从事物起源的逻辑起点开始追溯,论述了“鸟舟”到“凤舟”的嬗变历程;从“3种文化语境”对目前分布在我国不同地区的凤舟进行梳理,从“4个方面”对开展凤舟竞渡的体育文化价值进行阐释,认为当前凤舟竞渡发展正经历着从民俗传承需要到多元路径助推,从经验图式维系到多重因素桎梏的驱动力与阻滞力;凤舟竞渡的保护与开发要选择“政府与社会双向主导”的制度模式,强化在民俗节庆中的文化根基与地方认同,确保现代化转型的文化空间与文化自觉以及通过扩大赛事的品牌效应与媒体推介力度,最大程度上为凤舟竞渡的现代发展与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凤舟竞渡;民俗;起源;演变;价值;路径

1 前言

在《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多处提到,当前我们“迫切需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实施中华文化资源普查工程,……推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整理研究和保护传承。”[35]类似提要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被明确指出,新时代要进一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价值观念,“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27]尤其在国家战略与传统文化复兴需要的背景下,我们应该重新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深入挖掘独具民族体育特色的文化内涵,这是从中央到地方、从组织到个人所体现出的对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开发的重视。

凤舟作为我国传统民俗文化中弥足珍贵的资源,恰恰是挖掘民族传统文化价值不可多得的切入点。从当前民俗学与历史学等专家学者[20,29]已经展开的相关研究和取得的进展来看,鲜有研究从体育文化视角直接切入,对凤舟竞渡所蕴含的体育价值进行阐释与解读。因此,本研究从全面挖掘与开发中华文化资源的角度立论,在历史中探源凤舟竞渡的起点,在民俗中挖掘其当代的价值,为更大程度上呈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文化意蕴,保护国家级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展开体育学视域下的凤舟竞渡研究,也就理应获得学界更多的重视与关注。

2 追本溯源:凤舟的源起与流变

2.1 凤舟起源的逻辑起点:从“凤鸟崇拜”到“仪式祭祀”

梁启超认为历史为过去人类活动之再现,以客观的事实再现过去的历史,以过去的历史还原事物本身的发展规律,展开对事物原点的追溯是对其本身的逻辑推理与真实身份再现的必要考究。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对凤舟竞渡进行探源,必然少不了对其逻辑原点的追问,这其中就不得不提到古代先民的“凤鸟崇拜”现象。这种朦胧的图腾信仰由最初的敬畏祭拜到主观意识增强后的认知转变,均充斥在早期的社会行为当中,其中尤以“凤鸟”形象的纹饰生活器物最为常见。如,作为存储功用的瓷器(高庙文化遗址的“凤鸟载日”图像的夹砂褐红陶),作为装饰或随葬的工艺物件(河姆渡文化遗址的“双鸟朝阳”象牙雕),穿戴装扮的配件(金沙遗址的“太阳神鸟”金饰),以及仰韶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和石家河文化遗址等不同地域出土的大量凤鸟形制或者凤鸟纹饰的玉器等,皆为“凤鸟崇拜”现象生活化的表现。由此看,“凤鸟的崇拜演化为传说,幻化为各种器物,”[5]显然并非是某一地域或某个部落的个案,而是古代多部落先民对客观现实和思想表达的记载,通过看似平常的视觉图像传送着民俗信仰的信息。

于是,载有或刻画凤鸟形制的舟船在“风鸟崇拜”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最直观重要的佐证就是“仪式祭祀”中的水上工具。古人认为“凤鸟”能展翅高飞,接近太阳,是上天神灵在人间的化身,具有通天的能力。进而在祭天、祈福的仪式中,“将自身崇拜的鹢鸟绘制在船舶上,以期获得它们的能力……既擅飞,又能过急流,还可以镇定水神”[12],以保平安,求得风调雨顺。这在《淮南子·本经训》(“龙舟鹢首悦河伯,浮吹枞鼓娱雷神”),《晋书·王濬传》(“大船皆画鹢首怪兽于船首,以惧江神”)等历史典籍的记载与描述中可以进一步反映出,凤鸟与舟船嵌合的关联性,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存在的铜鼓上表示仪式祭祀的船纹。著名考古学研究者李伟卿[13]和林蔚文[14]等对云南省博物馆收藏的铜鼓进行考究后指出,铜鼓上的竞渡纹,舟船首尾上翘,饰羽纹或作鸟首状,带有浓厚的原始生活气息,从形制上看是后来古籍记载的“鹢首舟”,也即凤舟早期的显现。体育史学研究者崔乐泉对史料及出土文物综合考证后进一步表明,“直至战国秦汉时期铜鼓上表现‘竞渡’的船形纹,仍是以鸟首而饰。”[4]所以,本研究认为,至迟在秦汉时期已经出现“鸟舟竞渡”的形态,只不过并没有出现“凤舟”这样的称谓。

当代中国著名民俗学家乌丙安[24]先生认为,视觉的纹饰和图像表现出各时代的文化风貌,上古彩陶上的鸟纹,青铜钟、鼎、尊上的凤鸟纹,从不是任意的描绘或雕塑,都具有泛指的图腾象征,这些具有指向意义的符号隐含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思想活动。但通过早期经年累月的仪式感化,在人们的思想意识深处便逐渐形成了一种潜认知,即把自己的崇拜物具象化到神圣的祭祀仪式与实际生活中,是表达思想情感必不可少的重要载体工具。所以,凤舟的出现与早期各族群部落的“凤鸟崇拜”以及水上“仪式祭祀”在逻辑联系上有着必然的关联性。

2.2 凤舟嬗变的符号推演:从“单一所指”到“多元价值”

法国著名哲学家雅克·德里达说:“从本质上讲,不可能有无意义的符号,也不可能有无所指的能指。”[30]符号本身就是对有意义存在的事物的表达,众多古籍资料以及文学作品中的“鸟舟”所指必然是有能指的符号对象,并非是空穴来风或者文学创作中的假象。虽然,今天“鸟舟”的符号表达被搁置,但“鸟舟”到“凤舟”符号推演过程并没有终结意义本身的延展性,反而在转型与革新的历史浪潮中更具生命力与时代意义。

从西周古籍到汉赋、唐诗歌、宋词再到地方志的记载,嬗变过程中分别出现过“鸟舟”“鹢舟”“飞凫”“凫艇”等不同的代称,从符号学的角度看,呈现是事物向意识展开的第一步,最早出现的“鸟舟”记载是“天子乘鸟舟,龙浮于大沼”(西周古籍《穆天子传》),仅是作为一种工具或载体被认知,所指单一,没有多元的价值指向,也“没有变成符号而获得意义”[32]。而随着时间推移和文化多元的共融,以“鸟舟”为载体的形式逐渐被赋予更多的价值内涵,如作为娱乐项目的鸟舟水嬉,在《西京赋》中描述为,“于是命舟牧,为水嬉,浮鹢首。”[33]唐诗“列筵飞翠斝,分曹戏鹢舟”[18];仪式需要的鸟舟载渡,如南朝梁代《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故命舟楫以拯之。舸舟取其轻利,谓之飞凫”[37];以及节俗中的鸟舟竞渡,如唐诗“画作飞凫艇,双双竞拂流。”清代《端午赣州晚发》“戏倦龙舟返,吾驱彩鹢行”等携带不同意义的符号再现,就将不同历史语境下“鸟舟”的存在形态及承载意义清晰地阐释出来。尤其是清朝时期在荆楚大地出现的凤舟竞渡(《洪湖县志》载:端午竞渡全境划龙舟“唯新堤是龙、凤舟竞赛,东岸划龙舟,西岸划凤舟”[7])更进一步把鸟舟从一个模糊的形象认识推演到有具象身份的文本,即以乘载为基本用途,在不同历史社会中展现水嬉娱乐、祭祀载灵、节俗竞渡等多种形式的意义引向。

从逻辑演绎的角度来说,诸多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鸟舟”形象,把舟船仿制成飞鸟的形制或舟船首尾刻画鸟的图像,以及地方志中有关凤舟的记载与描述,这些不同符号的反复出现,便逐渐产生了可推论性的意指。即凤舟是从早期的鸟舟、鹢首舟等逐渐演变而来,只不过这些不同的称谓符号“在使用中被衍化,随着使用环境和使用者的不同而形成一些本意中原先不存在的意义,”[26]而这些不同价值意义的体现或直观见著于明确的文字记载,或通过其他史料映射加以佐证。尽管,目前在文献查证和分析推理的过程中还没有凤舟更为详细的描述,但是,通过对以上边缘性史料中的文字记载与凤舟起源、嬗变的逻辑关联可以判断,现有资料中所记载“鸟舟”到凤舟的流变不单是从自然符号到文学作品的艺术升华,更是“鸟舟”演变为凤舟的一种全息影像。

3 历久弥新:凤舟竞渡出场的文化语境与历史叙事

3.1 “权力叙事”语境下出场的洪湖凤舟竞渡

事物的出场路径和出场形态对出场语境有着不可或缺的依存性,一种民俗文化事象在其萌发与起源的过程中势必受到当时时态的影响,洪湖地区的凤舟即是在作为一项民俗活动的衍生阶段,在“权力叙事”的历史语境影响下开始走入人们的视野。据《洪湖县志》载“光绪十五年(1889年),为庆祝慈禧‘归政’,光绪正式‘亲政’,新堤举办灯会,龙灯在前,凤灯在后。慈禧得知,下令关押沔阳(今洪湖地区)知州陈佑勤,杀州同张幼弟。”[7]是年,恰逢端午节到来,新上任的沔阳知州为避免再生祸端,便下令当年端午要增设凤舟竞渡,并上演了一出“凤舟胜龙舟”的妙计,而获得慈禧太后的嘉奖并特赐“黄马褂”。另据田野调查,洪湖凤舟在每年端午竞渡时,凤头配饰以黄绸缎,舟中桅杆悬挂黄色旗帜,舟上桨手、鼓手、踩头等人员均着黄色服饰的习俗,即与此有关,并且这样的端午活动在洪湖市乘风村的内河两岸世代沿袭,逐渐形成了“‘东岸划龙舟,西岸划凤舟’的风俗。”[15]就此不难看出,慈禧太后的权力场域和“凤胜龙”的权力引领,左右的不只是当时端午竞渡的结果,也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当地人对这种端午竞渡习俗的重新认知。

从特定历史语境下出场发展到今天,洪湖凤舟正以一种全新的面貌诠释着其在新时代语境中的民俗价值。获批省级非遗项目,荣膺“凤舟文化之村”称号,化身当地人精神家园的寄托等诸多体现,使得洪湖凤舟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已经上升成为人们思想精神的一种支撑,而不仅仅再是局限于竞渡的行为层面。有关凤舟的传说、歌谣、谚语甚至划桨的技术动作等均深刻在村民的意识深处,此外,描漆、凤舟出阁、焚香鸣炮、法事祭祀、舞龙引路等传统仪式,不仅需要众多村民齐心协力的合作,整个过程也反映了他们对自身精神家园的一种记忆与认同,极富内涵的民俗传袭使当地人从小就受到熏陶,逐渐生成了一种难以割断的民俗情怀。这种由凤舟竞渡活动所触发的潜移默化的仪式感、责任感与归属感,可以说已经成为了维系他们群体情感的一种天然纽带。

图1 洪湖凤舟

Figure1. Honghu Phoenix-Boat

3.2 “民俗传承”语境下出场的广元凤舟竞渡

民俗是一种反复出现的深层次文化事象,它以相对稳定的形式在历经世代传袭后,仍然对现实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一种传承有序的民俗文化,一方面是在合乎事物发展逻辑的前提下进行,没有断层,且不是牵强地反映某种民俗活动;另一方面它有延续的记忆归属,无论是抽象的节令习俗、乡愁记忆,还是具象的春联、剪纸等,都是民俗这条纽带贯穿在其中并成为有序可循的情感串联。对于广元凤舟竞渡而言,它是由纪念诞生于此地的女皇(传说,其母与父亲武仕彟在嘉陵江边观看龙舟赛时,因“乌龙感孕”诞下武则天),而进行的一项“‘正月二十三、妇女游河湾’的习俗”[34]活动演变而来,当地人为表达对女皇的崇敬之情,便在其诞辰盛装打扮,乘坐彩船到嘉陵江对岸进行祭拜,这样的民俗在当地延续千年,直到1995年的“女儿节”,才由沿江的彩船表演发展成凤舟竞渡(图2[6])的形式。它以民俗为纽带不断“出场”,是其得以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需求,“由人们的一种期望变为现实,”[19]而这种客观地现实期望进一步转化为推动凤舟竞渡发展的动力,既而形成了每个时代的广元人都立足自己的时代语境,既诠释着祖辈延续下来的习俗,又在继承的基础上改革创新以反映他们所处时代的社会存在。

广元凤舟作为首批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推广项目,相继于1999年和2005年,在获得国家体育总局批准的前提下分别举办了“全国首届凤舟邀请赛”和“首届国际凤舟邀请赛”,2009年成为“四川省五大群众体育品牌”赛事之一,进一步延展了该项民俗活动的社会价值,深化了地方认同与群众基础。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女儿节”为主线,以凤舟竞渡赛事为主体,集文化旅游、商业演出、企业联展、女性时装以及健身秧歌腰鼓大赛等诸多形式贯通的新民俗文化内涵。在融入不同时代的社会语境与文化诉求后,这种从最初由女性参与的驾彩船“游河湾”活动,已经逐渐从一项单纯的民俗发展成了集官方体育竞赛与多元文化融合的地方盛宴。

图2 广元凤舟

Figure2. Guangyuan Phoenix-Boat

3.3 “性别平等”语境下出场的杭州蒋村与广东揭阳凤舟竞渡

广东揭阳和杭州蒋村地区的竞渡活动,一个有着“龙舟之乡”的美誉,一个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由于摆脱不了传统性别的思想束缚,致使当地人认为女性参与体育活动甚为不妥,这不仅“影响人们对女性价值的正确认识和对女性能力的正确评价。”[3]也使得女性无法获得公平的社会对待,即便两地均有着数百年历史的赛舟民俗,但却从来没有出现过女子竞渡,以女性为主要参与对象的凤舟竞渡更是无从谈起。

直到近几年,在国家一直提倡“性别平等”的国策落实中,这一现象才逐步有了改观。2009年在杭州蒋村出现凤舟,是当地“龙舟盛会”举办期间,主办方为了讨到“‘龙凤呈祥’的好彩头,一艘8米长的‘凤鸣来仪’凤舟精彩亮相”[25](图3[10]),舵手、鼓手、桨手均由女性参与组成,饶有特色的是蒋村凤舟在进行竞渡表演时舟中还有女子乐坊进行乐器演奏,这是难得在湖北洪湖和四川广元之外出现组织有序的凤舟活动。此外,2013年广州揭阳地区也出现凤舟竞渡(图4[27]),在榕城区西马街道企业联谊会的提议下,当地突破“封建传统观念的禁锢,筹资15多万元建造2艘凤舟,倡导‘巾帼不让须眉’的文明新风尚,开创潮汕地区女子参与端午竞渡的先河,”[31]两地凤舟的出场,可以说是依附于当地数百年赛龙舟的习俗,若单就自身所内化与外显的民俗事象而言却相对匮乏。

因为,一方面在“性别平等”语境下出场的杭州蒋村与广东揭阳凤舟竞渡,是在龙凤呈祥的寓意下潜在表达“男女平等”的一种意图,通过突破性别桎梏呈现了男子龙舟与女子凤舟同场表演的场景,是我国女性权益与社会参与地位发生变化的体现,是体育文化中女性角色认同价值提高的证明;另一方面,旨在与当地龙舟竞渡民俗形成一种呼应,着力强调竞渡运动的文化多元性以及突出以女性为主体的差异性,但这一事象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缺少对端午民俗文化的深层次心理认同与内涵支撑,更多的是一种现代意义上竞渡形态的新诠释。

图3 杭州凤舟

Figure3.Hangzhou Phoenix-Boat

图4 揭阳凤舟

Figure4.Jieyang Phoenix-Boat

4 当代凤舟竞渡开展的体育文化价值阐释

4.1 彰显我国民俗体育的文化内涵

民俗体育在《体育科学词典》中的界定是“在民间风俗或民间文化以及民间生活方式中流传的体育形式,是顺应和满足人们多种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36]蕴含着丰厚的民俗文化内涵。作为呈现多元民俗文化价值的重要载体,无论是“权力叙事”“民俗传承”还是“男女平等”语境下出场的凤舟,都体现着不同地域特色的文化特性。譬如,发端于荆楚大地的洪湖凤舟,在经历了农耕社会向工业文明的转型以及传统文化生存空间的变迁之后,凤舟的文化传统仍然延续着历史流传下来的规矩,鸡血点凤头、画桃符挂凤冠、燃香火、鸣鞭炮、引凤还巢等等仪式,这些旧俗虽有封建迷信的色彩,但就民俗体育活动的人文价值而言,却体现着当地人厚德尚礼、虔诚淳朴的民俗民风。就凤舟竞渡的民俗文化底蕴与内涵而言,无论缘起于何种背景,一方面保留着传统的叙事意蕴、民俗情怀,通过体育竞渡的形式把起源地人们共同生活中培养起来的心理认同延续下去;另一方面,凤舟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在尊重民俗的特色化与个性化基础上,把穿越时空、跨越地域的民俗体育文化融入到当代社会中,彰显独特魅力,弘扬时代精神。

4.2 弥补舟船竞渡缺失的文化形态

相比于龙舟竞渡的社会地位与群众基础而言,凤舟竞渡的普及度以及社会认同度均相距甚远,这其中有来自人们图腾信仰的变化,有朝代更迭致使政策导向的问题,有端午民俗中强化龙舟而忽视凤舟的文化原因,有皇权以“龙”为象征的突显和“凤”依附在背后的史实,也有凤舟竞渡本身分布地域范围窄、受众少等诸多因素,使得凤舟竞渡一直处于鲜有人知的历史状态之中。但随着我国对传统文化资源的重视以及民间挖掘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地方民俗与民风逐渐走入公众的视野,历久弥新的凤舟竞渡即是如此。从博众视觉印象的初步认识到与龙舟同场竞标的赛事场景,凤舟的出现丰富了我国民俗体育的文化内涵,让世人知晓竞渡运动不仅有龙舟也还有凤舟,更为重要的意义是,凤舟竞渡的当代开展弥补了我国竞渡运动缺失的文化形态,成为本土民俗体育价值诠释的重要载体与化石,把更为传统与更具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与当代意蕴呈现在世人面前,获得更为广泛的价值体现与社会认同。

4.3 拓宽女性运动参与的文化路径

民俗文化学研究者陈华文[2]指出,女性在端午文化的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龙舟竞渡与凤舟竞渡在有的地方对女性平等的误会还没有消解,但却实现了女性对这种运动形式的直接参与,强化了女性对身体文化传承过程中的主体与主导作用。广元市“女儿节”上划凤舟的习俗,就是当下女性参与凤舟竞渡的典型事例,是从当地“妇女游河湾”的民俗活动演变而来。女性参与者占据着主导作用,盛装打扮、彩船表演以及凤舟竞渡等一系列女性社会价值的体现不言而喻,大大提高了女性社会参与的自我认同与价值肯定。从女性身体锻炼、团队协同合作以及吃苦耐劳、激流勇进的体育精神培养上,有助于唤起女性运动参与的自主意识,有助于拓宽女性运动参与的路径选择,有助于改善女性对体育价值的重新认识。所以说,与龙舟相仿的凤舟竞渡的开展,对于拓宽女性运动参与的选择有着毋庸置疑的作用。

4.4 打造城市景观赛事的文化名片

城市景观体育赛事是近几年休闲体育与旅游文化相结合的热门案例,挖掘与吸收城市传统文化内容,形成以体育赛事为载体的城市文化新名片,“既是增强景观文化内涵的必要方式,也是利用现代途径方式传承历史文脉,增强传统文化感知度的关键性要素。”[21]其中,不乏以少数民族特色体育或民俗体育结合当地旅游资源举办的景观赛事。据访谈得知,洪湖凤舟竞渡在荆州市2011年的龙舟赛上亮相后,引来良好的社会反响与关注,目前荆州市有意向举办以龙舟和凤舟竞渡为主体赛事,配以荆州古城墙(国家4A级景区)和关公文化园为特色的城市旅游发展规划,以此吸引大量游客的旅游观光,助推城市文化形象提升,实现促进城市消费、绿化基础建设、群众体育设施改进以及城市文化宣传等有形与无形的多边效益。

5 凤舟竞渡现代化转型的驱动力与阻滞力

5.1 从民俗传承需要到多元路径保障的助力推动

从驱动力方面来说,以端午或者“女儿节”等民俗节庆为纽带的传统延续,是凤舟竞渡得以传承与现代化发展的内在动力,无关地域、时间或参与者的变化,在民俗的自然萌生阶段就已经内化了人们的精神慰藉与心理需求,成为日常生活中割舍不去的文化根脉。凤舟竞渡作为一种“显性”的文化工具,承载着当地人民俗民风的群体记忆与情感体验,自然在民俗传承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存在地位。另外,从外在驱动力来说有两方面:1)国家对传统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重视,已经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入手对民族民间资源进行了挖掘与整理,“切实提高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的立法层次与水平,”[1]以生态型保护与活态性传承为基本原则,结合当地整体民俗环境情况,从宏观政策与制度层面为凤舟竞渡的现代化传承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2)当前诸多城市为带动经济发展与提升文化影响力的需要,形成了重点挖整当地特色体育资源,融合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的卖点,而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体育+旅游”项目,从四川广元的“女儿节”就可以看出,通过打造凤舟竞渡赛事与树立品牌形象所带来的实际生产力与传播效应,很大程度上而言,这种外在的文化驱动力对于凤舟竞渡的现代化转型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

5.2 从经验图式维系到多重因素桎梏的阻力束缚

从阻滞力方面来讲,以血缘宗族或道德约束等传统规则为纲常,按照旧俗、常识和经验来遵循、调配日常活动的生活范式,具有典型农耕文明的封建色彩,这种经验主义图式的烙印维系了那个时代凤舟竞渡在民俗活动中的传承与发展。但随着文化变迁的不可逆推进,使得与土地有着强烈依附关系的民俗文化,自然在现代化转型的生存场域中表现出陌生感与无法融入的心理障碍,这其中就有从传统民俗中走来的凤舟竞渡,面对这种无法规避的内源性的文化生成范式,可以说成为了当前凤舟竞渡发展的一种无形的阻滞力。1)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一方面加快了农村整体布局规划与基础建设,转移大量劳动力,带动了生产再就业;另一方面又导致了农村发展的后继乏人,打破了农村文化生态平衡,使传统文化生存空间被挤压,这其中就包括了岁时节令、礼仪规训、习俗风尚等在内的民俗传统,凤舟竞渡自然也摆脱不了城镇化建设给其带来的阻滞影响。2)目前的凤舟没有有效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一方面是地域分布的局限性致使凤舟活动的生命力仅存于民俗生成地的小范围内,受众群体与参与度大打折扣;另一方面,相比于龙舟竞渡赛事的如火如荼,凤舟至今没有形成可持续而又有影响力的品牌赛事,因此也就缺少大众媒介的曝光率和自媒体的关注,极不利于凤舟的广泛传播与全面推广。

6 凤舟竞渡保护与开发的路径思考

6.1 确立凤舟竞渡在政府与社会双向主导下的发展模式

当前的凤舟竞渡除了依托民俗这条纽带维系着部分社会参与的功效,更多的组织与决定权均是由政府主导的,利弊兼存。2016年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牵头主办“追本溯源——凤舟竞渡与端午文化传统”学术研讨会之初,“主办方曾多人多次前往洪湖市政府,希望可以联合政府共同办好首届凤舟学术研讨会,但事与愿违。”[21]广元“女儿节”期间的凤舟竞渡也是由市政府一手操办,虽然不曾间断但一直没有更具影响力的发展,这对于全国范围内屈指可数的有凤舟竞渡传统习俗的地域而言,并不是利好的现象。因为,传统文化资源的深入挖掘与开发政府应该发挥积极的作用,但也不能完全掌舵,尤其国家在实施行业协会与政府职能部门脱钩的背景下,应该把“更多权力归还社会,激活个人和团体制度创新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排除政府不适当的干预。”[11]对于凤舟竞渡的民俗资源开发来说,探索节庆活动、体育赛事与旅游观光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化产业模式,不失为一剂良药。由此,本研究提出对于民俗文化传承中不可或缺但又发展乏力的凤舟竞渡,确立以“政府与社会双向主导”的发展模式,兼具二者各自的特征共同发挥作用,一方面政府根据凤舟发展与创新的实际需求,做出宏观性的把控与指导性的安排;另一方面再由社会组织按需整合资源,进行具体化实施。摆脱单纯的从民俗文化传承方面的呼吁,转化到有行政手段与社会参与的多层次立体化制度模式上来,从而为凤舟竞渡更持久的发展保驾护航。

6.2 强化凤舟竞渡在民俗节庆中的文化根基与地方认同

凤舟竞渡的生命力根植于传统的地方民俗与节庆活动,这是凤舟起源与流变的文化根基,无论民俗节庆源起于何种图腾信仰或是为了纪念谁,凤舟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作为一种文化工具,承载着民俗的深层次心理认同,是维系群体情感、找寻历史记忆的一种天然纽带。就好比端午、龙舟与屈原,清明、扫墓与祭祖那样,成为了人们潜意识中无需推演的认知过程。尤其,在面对全球化、城镇化不断消解地方文化的现实状况时,凤舟竞渡作为地方民俗活动中延续下来的群体参与项目,同样面临着现代化冲击、传承人断层与民俗空间被挤压的尴尬窘境。针对这些现象,应该加强凤舟所在区域的文化根基与地方认同,从群体记忆与情感认同的角度出发,从参与到体认再到感悟,逐步加深当地人对这种民俗文化的更深层认识,才能从思想上的转变与行为上的选择,进一步贴近凤舟竞渡传承与发展的现实。眼前的凤舟竞渡,虽然在各地域的人会“根据不同生活习俗和环境代表着不同的精神寄托和文化意境,但有一点是共通的,那就是活动参与过程中都能感受到群体凝聚在一起的力量,产生一种归附群体的情感,人们会在合作中相互理解、彼此帮助,”[17]进而依附凤舟这一形态载体,共享、共忆地域民俗文化的精神成果,这就是重在强化地方认同与文化根基所应有的成效。

6.3 确保凤舟竞渡现代化开发的文化空间与文化自觉

农耕文明社会的瓦解是我国传统文化迈入现代化发展的必然之路,以凤舟竞渡为载体的传统民俗文化是特定文化空间的历史传承和特定群体延续的民俗事项,融入与适应现代化生活,也自然成为我们保护凤舟竞渡文化空间的必由之路。就好比古建筑作为民俗文化的载体那样,总是在遗产修缮与复古再现的演变中,呈现出蕴含着深厚文化内涵的时代价值,这种看似单纯的修复需要,实则目的是为民俗保护与传承提供物质文化载体。反映在以凤舟为载体的端午民俗或节日庆典中亦是如此,一方面要确保凤舟传承的民俗文化场所与物质空间的完整性;另一方面,对凤舟竞渡的保护与开发要有文化自觉的先见认识,不能过度利益化,不能丢了民俗文化的底座,不然濒危消失之后再还原,就已然割断了文化的本源性。

特别是现代化转型带来的不可调和的矛盾,使得人们对传统民俗节庆的情怀变得淡漠,以凤舟为物质载体传承的民俗活动,“如果没有一种自发的、共同的文化情感与文化习惯,节日民俗的文化空间会呈现空洞的迹象。”[23]因此,在保护凤舟竞渡文化空间的基础上也要做到现代化开发的文化自觉。1)防止以政府政绩和经济利益为目的过度商业化操作;2)加强其所处民俗节庆中的生活方式、方言、习俗等文化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保护;3)提防域外竞渡形态对自身民俗内涵造成的负面冲击。唯有如此,才能顺应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性传承的原则,才能确保凤舟竞渡现代化开发中的正确方向。

6.4 扩大凤舟竞渡赛事的品牌效应与媒体的推介力度

2017年12月10日在海南陵水落下帷幕的中华龙舟总决赛,聚集了代表国内顶尖水平的36支队伍,在之前的6站分站比赛中曾引来众多全国各地的观众到场观看,CCTV5体育频道全程直播,另有人民网、新华网等多家主流媒体平台纷纷进行跟踪报道,这项由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中国龙舟协会和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共同主办的大赛,是目前国内级别最高、竞技水平最高的龙舟赛事。从官方组织、媒体和行业领头协会的联动配合可以看出,这项品牌赛事的打造,对于家喻户晓的龙舟认知有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也在很大程度上给凤舟竞渡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参照。

对于同作为我国竞渡形态的一种文化事象,凤舟竞渡的传承、推广与普及也必须通过赛事举办与媒体推介来打开局面,从邀请赛、公开赛到精英赛逐步提升赛事水平与影响力,借助政府与市场参与的支持,慢慢形成凤舟产业化发展的机制,同时要“高度重视互联网与‘互联网+’对体育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9],通过手机、电脑等智能终端以及微信等社交工具的全民使用与参与,进而获得更全面的本土化认识和传播效应。此外,凤舟品牌赛事的举办除了对其本身的宣传与推广之外,还会给承办城市的发展带来经济创收、文化宣传、基础建设等积极的多边效应。所以说,通过打造凤舟竞渡的品牌赛事,依托目前互联网平台、新闻媒体以及手机终端等全方位覆盖的宣传推介,是一项“一举多赢”的策略选择,也是当下从体育竞技的角度,实现凤舟发展与传承的最直接有效的一种途径。

7 结束语

卢元镇先生在《中国体育文化忧思录》中提到:“中国辽阔的版图和多民族的文化结构,生成了中国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世界,中国的体育文化不仅有汉族的,还有少数民族的,不仅有宫廷的,还有民间的,……体育价值更是不言而喻的。”[16]这种不言而喻是因为,每一种从先辈手中流传下来的文化瑰宝,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与现实意义,就如凤舟竞渡那样,从源远流长的人类文化中走来一身回忆,我们忘不得、丢不得,更马虎不得。因为,从纵向上来看,小小的凤舟已然“浑身是戏”,它承载着民俗文化深厚的底蕴和社会群体约定俗成的规训,在节日庆典、仪式祭祀、宗族信仰等活动中的存在,是当地人们延续情感与找寻历史记忆的一种纽带;从横向上来看,小小的凤舟又“价值不菲”,它彰显着民俗体育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在女性运动参与、竞渡形态弥补和景观赛事打造等体育行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所以,眼下在展开对体育主流问题研究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了那些隐匿在民间的传统体育文化的生存与发展问题。从我们自身已然无可推诿的文化自觉出发,多一分关注与思考,多一分挖掘与整理,多一分保护与开发,才能为诸如凤舟之类的民间体育文化的发展,铺就更为广阔的康庄之路。

[1] 白晋湘.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我国传统体育文化保护[J].体育科学,2008,28(1):3-7.

[2] 陈华文.端午节的文化传承:凤舟竞渡与女性参与[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8(5):115-119.

[3] 陈耀.关于性别文化与性别不平等的思考[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5,(4):58-61.

[4] 崔乐泉.中国古代的龙舟竞渡[J].江汉考古,1990,(2):91-96.

[5] 桂胜,张友云.荆楚民间风俗[M].武汉:武汉出版社,2014:173.

[6] 广元女子凤舟邀请赛[EB/OL]. http://photos.scdai-ly.cn/tpzt/ content/.

[7] 洪湖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洪湖县志[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541,7.

[8] 洪湖乘风村将申报国家级“凤舟文化之村”[EB/OL]. http://www.hbhhdjw.cn/news/xiangzhendongtai/58586.html/.

[9] 郝勤.我国体育文化“十三五”规划刍议[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6,40(2):25-28,61.

[10] 蒋村:“凤舟”载着女子六乐坊[EB/OL]. http://qjwb.zjol.com.cn/ html/2009-05/29/content_4856438.htm/.

[11] 金育强,胡科,等.关于体育制度创新的路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8):1035-1037.

[12] 康丹华,王宁宁.关于中国古船船艏“鹢鸟”彩绘成因的初探[J].艺术科技,2013,(5):87-88.

[13] 李伟卿.试谈铜鼓艺术[J].美术研究,1983,(1):61-72,60.

[14] 林蔚文.铜鼓船纹与水上祭祀[J].南方文物,1993,(1):46-53.

[15] 卢洋.人文视阈下洪湖凤舟活动的起源与发展[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3):8-10.

[16] 卢元镇.中国体育文化忧思录[J].体育科学研究,2005,9(4):1-3.

[17] 倪依克,胡小明.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J].体育科学,2006,26(8):66-70.

[18] 彭定求,沈三曾,扬中讷,等.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60:558.

[19] 谭华.关于实现体育可持续发展的若干理论问题[J].体育学刊,2000,(5):13-18.

[20] 田兆元.论端午节俗与民俗舟船的谱系[J].社会科学家, 2016, (4):7-13.

[21] 桑俊.新农村建设视野下的凤舟竞渡[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6,39(8):24-27.

[22] 王林生.景观文化:现代都市发展的新视点与着力点[J].中华文化论坛,2016,(8):112-117.

[23] 王小明.传统节日民俗与“文化空间”的整体性保护——以玉皇阁重阳节“登高”情结为例[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3):284-288.

[24] 乌丙安.走进民俗的象征世界——民俗符号论[J].江苏社会科学,2000,(3):39-53.

[25] 邬金芬.办好龙舟胜会传承蒋村民俗文化[EB/OL]. http://www. hangzhou.com.cn/20090515/ca1721625.htm/.

[26] 吴越民.象征符号解码与跨文化差异[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7(2):166-173.

[27]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19cp cnc/.

[28] 西湖公园:凤舟竞渡倡树新风[EB/OL]. http://www.jynews.net/ Item/517467.aspx/.

[29] 姚伟钧,夏克丽.荆楚崇凤与洪湖凤舟竞渡探析[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6,39(7):21-23.

[30] 雅克·德里达.声音与现象:胡塞尔现象学中的符号问题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20.

[31] 袁建雄.龙舟凤舟竞渡[EB/OL]. http://www.jyrtv.tv/post/7177. php/.

[32] 赵毅衡.符号学:原理与推演(修订本)[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6:36.

[33] 张衡.张衡诗文集校注[M].张震译,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74.

[34] 张正民.广元凤舟的历史嬗变与人文价值——一项民俗体育活动的文化人类学解读[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10(36):30-32.

[35]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工程的意见[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 s/.

[36]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香港体育学院.体育科学词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80.

[37] 宗懔.荆楚岁时记校注[M].王毓荣,校注.中国台北:文津出版社, 1988:161.

Phoenix-Boat Racing That Never Fading CharmsA Racing Cultural Form Being Ignored

CHEN Lian-peng1, WANG Gang2, JIN Yu-zhu3, LI Meng1

1.Yangtze University,Jingzhou,434020,China;2.Wuhan Sport University,Wuhan,430079,China;3.Xi’an Jiaotong University,Xi`an,710000,China.

As a kind of sports culture resources, phoenix-boat racing is obviously forgotten by the times under the main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dragon boat culture. It is particularly necessary to recreate and develop the sports value of phoenix-boat racing, and to regain and appreciate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this racing form in the historical context of national culture revival. By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review, field investigation, interview and logic analysis, this paper begins with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 of the origin of things, and then discusses the transmutation of "Bird Boat" to "phoenix-boat", from three cultural contexts, sort out the phoenix boat currently distributed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our country, and explain the sports culture value of the phoenix boat competition in four aspects; meanwhile, point out the driving force and retarding force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hoenix-boat racing, finally give four aspects opinion that to protection and heritage of the boat race, this research tends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moder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phoenix boat racesmaximally.

1002-9826(2018)03-0037-07

10.16470/j.csst.201803005

G85

2017-10-27;

2018-05-0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4BTY07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7YJC890011);湖北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长江大学楚文化研究中心科研基金项目(CWH201704);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8Q039)。

陈连朋,男,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传统体育,E-mail:wschenlianpeng@163.com。

猜你喜欢

民俗体育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清远非遗民俗日历
民俗中的“牛”
漫画民俗
谁远谁近?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