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期刊中马拉松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
2018-06-06殷鼎,史兵
殷 鼎,史 兵
英文期刊中马拉松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
殷 鼎1,2,史 兵1
1.陕西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2.宁夏医科大学 体育部,宁夏 银川 750004
以2007年以来Web of ScienceTM核心数据库收录的以“马拉松”为研究主题的249篇英文文献为数据来源,以CiteSpace软件为工具进行可视化分析。以知识图谱方式梳理马拉松领域的学科耦合、热点共现与发展演进过程,探索马拉松研究脉络,探讨10年来马拉松研究进展,以把握马拉松研究前沿问题、演进脉络及助推我国马拉松理论与实践发展。结果表明,马拉松研究形成了以生理学、运动医学、心理学、社会学、运动休闲与体育旅游学等多学科、领域相互交叉的综合性学科群;研究热点围绕耐力锻炼、竞赛表现、心血管伤病、脱水及其防治等展开;研究热点的发展演进经历了3个时期,各时期研究热点侧重点不同;马拉松未来的研究趋势将以探索人体耐力在速度、时间、距离上的极限为主。
马拉松;研究热点;发展演进;知识图谱
马拉松,一项历史悠久和奔跑距离最长的运动,一直以来以其比赛场地的开放性和对参赛者的包容性而深受大众喜爱。我国自1910年举行第1届马拉松赛以来[18],马拉松便逐渐发展起来。据中国田径协会统计,仅2016年1年,我国注册的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就达328场[26],参赛人员超过280万人次[2]。“井喷式”增长的马拉松跑步人口和如火如荼的赛事,对我国马拉松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助推作用。不仅如此,众多学者们也对我国马拉松的开展现状及发展进行了广泛探索。笔者通过中国知网(CNKI),以“马拉松”为主题,时间跨度为1959——2016年进行的核心期刊(体育类,2014版)来源检索显示,共有相关文献264篇,涉及马拉松赛事的发展、运作[10,14,16,20],马拉松体能训练[1,3,4,13],马拉松赛事对城市影响[5,23]等,这些研究对我国马拉松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检索中也发现,学者们对他山之石的国外马拉松的研究或介绍甚少,这对于我国马拉松借鉴国外研究成果、壮大自我有所不利。有鉴于此,本研究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汇总收录的马拉松相关文献为数据来源,利用CiteSpace软件,结合科学计量学理论,在定量与定性分析结合的基础上,通过绘制相应知识图谱,探析国外马拉松研究的基本状况、热点领域及其演进。
1 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利用“Web of ScienceTM”(包括SCI-E、SSCI、A&HCI)核心合集数据库,以“marathon”为检索词,进行“标题”检索;检索时间为2007年1月1日~2017年1月8日,学科类别为“Sport Sciences”,文献语种为“English”,文献类型为“Article”,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49篇,作为数据来源。
1.2 数据指标
以数据中心性(Centrality,c)和频次(Frequency,f)为主要指标。“中心性”是社会网络分析中的重点之一,反映出个人或组织在其社会网络中具有怎么样的权力,或居于什么样的中心地位[11,21]。CiteSpace中使用此指标来发现和衡量文献的重要性,并用紫色圈对该类文献(或作者、期刊以及机构等)进行重点标注。“频次”是指文献的共被引、发文数等。
1.3 数据处理
将文献数据以“纯文本”格式导出并另存。采用由美籍华人陈超美博士研发的基于JAVA平台的CiteSpace V(版本5.0.R1 SE (32-bit))软件,绘制相应数据科学知识图谱,进行可视化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马拉松研究的主要学科
2.1.1 马拉松研究的主要学科计量学分析
设置CiteSpace软件相应功能参数:“时区分割”(Time slicing)为2007—2017年,时间切片(Year Per Slice)为1年;“节点类型”(Node Types)选择Category;“阈值”项(Selection Criteria)选择“Top N%”,并保持“节点阈值”(The maximum number of selected items per slice)100的默认值。运行软件得到马拉松研究的学科分布图谱(图1)。
图1所示,马拉松研究的主要学科不仅局限于体育领域,而是涉及不同的学科。从中介频次上看,除了体育科学(Sport Sciences,249)外,与生理学(Physiology, 53)、整形外科(Orthopedics, 27)、社会科学(Social Sciences, 14)、运动休闲与体育旅游(Hospitality & Leisure, 14)、心理学(Psychology, 11)等之间也有着相关的联系。从中介中心性上看,马拉松涉及的主要学科共现网络图谱关键节点有5处,除体育科学外,依次为整形外科(Orthopedics, 0.18)、心理学(Psychology, 0.11)、神经科学(Neuro Sciences, 0.05)、神经科学与神经学(Neuro Sciences & Neruology, 0.05)。不同学科或专业为全面研究和认识马拉松提供了多种不同的视角,也为马拉松的发展与完善奠定了一定理论之基。
图1 马拉松研究的主要学科分布图
Figure1. The Map of Marathon Domain Research Category
2.1.2 马拉松研究的学科耦合分析
耦合分析始于1963年Kessler教授提出的“文献耦合”概念,是指2篇文献共同引用参考文献的情况。2篇文章引用了同一篇文献,则2篇文献间便存有耦合关系[6]。德国学者Glänzel W[43]认为,依据文献耦合同样的原理,也可以对论文的作者、机构、国家/地区、期刊的耦合网络进行分析。我国学者邱均平[15]指出,“耦合”概念不仅仅局限在2篇论文同时引证间的关系,它揭示的是一类普遍存在的关系,即2个(或2个以上)不同主体与同一客体间的关系。因此,“文献耦合”可以进一步应用到作者、机构、国家/地区、期刊、著作、关键词以及学科耦合等[9]。通过CiteSpace软件,进行学科的双图叠加,得到马拉松研究的学科耦合图,运用辅助功能“Z-score”简化并合并连线,得到学科耦合简化图(图2)。
图2所示,马拉松研究学科双图叠加图由2部分组成。Part1部分表示本研究来源数据中参考文献学科分布图,Part2部分表示本研究来源数据中施引文献学科分布图。2部分之间以马拉松研究为中介产生了学科间的耦合联系。从Part1部分看,马拉松的研究主要参考了医学(Medicine)、临床医学(Clinical)、神经学(Nfurology)、运动(Sport)、心理学(Psychology)、教育(Education)等领域的研究,这些学科作为马拉松研究的来源,为马拉松领域相关研究奠定了一定理论基础。从Part2部分来,马拉松的研究也影响到了其他学科领域的研究。如,分子学(Molecular)、生物学(Biology)、遗传学(Genetics)、健康(Health)、护理(Nursing)、运动康复(Sport Rehabilitation)、运动(Sport)、心理学(Psychology)、教育(Education)、社会科学(Social)等领域。
图2 马拉松研究学科的双图叠加图
Figure2. The Double Map Overlay of Marathon Domain Research Category
图2中连线的粗细与颜色,反映了学科间的密切程度及关系路径。如,参考了医学、临床医学的研究更多地被应用到分子学、生物学、遗传学领域;参考了神经学、运动这些学科的研究多应用于健康、护理、医学、运动康复、运动领域;参考了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多应用于心理学、教育、社会科学领域。
综上所述,马拉松研究的主要学科并非局限于体育领域,而是涉及到不同学科。其中,高频次学科有生理学、整形外科、社会科学、运动休闲与体育旅游、心理学等;高中心性学科有整形外科、心理学、神经科学、神经科学与神经学等。这些学科拓宽了马拉松研究视角,为马拉松的发展、完善奠定了一定理论基础。同时,这些学科也以马拉松为中介具有耦合联系,并以其为参考,影响和应用到了分子学、生物学、健康、护理、运动康复、社会科学等其他学科领域。
2.2 马拉松研究热点分析
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报告、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8]。通常一篇文献中,关键词能够反映文章的核心内容或主题。如果某一关键词在该研究领域中出现频次高,则可以据此判断该领域的研究热点[12,22]。利用关键词并结合相应软件,能够开展相关研究的热点分析,此方面已取得广泛共识并见诸于多篇文献[25,27]。通过CiteSpace软件,可以对文献关键词进行聚类,对研究的热点进行识别。
将所有文献导入CiteSpace软件,“节点类型”选择为“Keyword(合并后网络进行剪裁)”(关键词);“阈值”(Selection Criteria)选择“Top N”并保持默认值;“算法”(Pruning)选择“Pathfinder”(关键路径算法),同时选取“Pruning the merged network(合并后网络进行剪裁)”剪裁方式;得到由304个节点、823条连接线组成的关键词网络结构图谱(图3)。图中,节点代表关键词,频次越高节点越大;节点间的连线表示关键词共现关系,粗细表示共现强度,颜色对应节点首次共现时间。研究中,为深入进行分析,对出现的前15位高频关键词也进行了罗列(表1)。
表1 马拉松研究高频关键词及其中心性(前15位)
图3 马拉松研究热点图谱
Figure3. The Map of Marathon Domain Research Hotspots
表1所示,锻炼(Exercise)是频次排在第1位的关键词,表明该领域的研究受到高度地关注。马拉松的完成需要耐力、体能等基础,通过锻炼提高这些能力,是确保顺利完成的必须条件。在锻炼期间,评价锻炼效果的指标是关注的热点,具体包括生理指标、身体形态指标。与此相近,长期锻炼(Prolonged exercise)也是围绕马拉松锻炼展开。该关键词频次虽排在最后一位,但其中心性位列第4,表现出了较高的核心地位。通过分析发现,该领域的研究主要为超级马拉松。近年来关于超级马拉松研究的增多,逐渐成了马拉松研究领域的前沿,表现出了对人类运动极限的探索。
跑步者(Runner)、运动员(Athlete)是频次排在第2、11位,中心性排在第2、5位的关键词。该类研究主要是指出了马拉松参与的人群,这些人群通常作为研究者的对象,包括普通跑步者和运动员。如,Knechtle B[54]关于非专业女性参与半程马拉松身体形态与训练量的关系、La T A[59]对高水平马拉松员成绩分析的研究等。除了以上2种人群外,关键词长距离跑运动员(Distance runner)也属于此领域。
耐力(Endurance)、表现(Performance)是频次排在3、4位的关键词。马拉松奔跑距离长,需要参与者拥有良好的耐力才能够完成。可以说耐力是马拉松比拼的核心,也是参与者最重要的一项素质。因此,耐力及其表现在马拉松研究领域被高度重视。同时,关键词“耐力”的中心性也最高(c=0.33),表明了其在马拉松研究领域中,具有连接不同研究方向的高“中介”地位。
跑步(Running)、身体活动(Physical activity)、竞赛(Race)的频次分别排在第5、8、12位,这3个关键词均有体育运动、活动之意,基本上关系到大部分运动类型。这3个关键词的中心性、影响力排序为:身体活动最高(0.10),其次为竞赛(0.06),最后为跑步(0.05)。
伤害(Injury)、肌肉损伤(Muscle damage)是频次排在第9、13位的关键词。马拉松历时久、赛程长,严重考验着人体的身心状态,期间难免造成损伤。分析发现,围绕此热点的研究主要围绕心血管危害,如Predel H G[73]对马拉松中心血管适应与风险的研究;以及部分肌肉损伤,如Van M M[81]对鹿特丹马拉松期间参赛者下肢损伤的研究。在心血管危害的研究中,涵盖了部分关于猝死现象的分析。
脱水(Dehydration)是频次排在第10位的关键词。脱水不仅对运动员身体造成损害[51],甚至危害到了运动表现[78]。关于马拉松中脱水的研究,学者们不仅对水合状态进行了研究,尤其是对于不当补水造成的低钠血症进行了相应研究。关键词“脱水”的中心性排在第3位,具有较高的中介地位,对此的研究既有理论意义,又对马拉松参与者科学补液、预防脱水及低钠血症具有指导意义。
综上所述,马拉松相关研究涉及的关键词众多,通过对关键词进行知识聚类分析,发现马拉松研究领域的热点主要围绕出现的问题或现象展开,具体包括耐力锻炼、竞赛表现、心血管意外、脱水及其防治等。这些研究热点关注的领域较为全面,有力促进了马拉松的更好发展。
2.3 马拉松研究的发展演进
运行CiteSpace软件,“时间切片”(Year Per Slice)设为1年;“节点类型”(Node Types)选择“Cite Reference”(被引文献);“阈值”项(Selection Criteria)选择“Top N”,并保留“节点阈值”每个时间切片中被引频次前50的默认值;“算法”(Pruning)选择“Pathfinder”(寻径网络算法);运行软件后“过滤”(Filters)并选择“仅显示最大聚类”(Show the largest connected components only)。其次,选择“Find Clusters”(寻找聚类)并以从关键词(Keyword)中提取名词性术语对聚类进行命名,之后选择“/ / /”显示聚类名,最终得到马拉松研究文献共被引聚类图(图4)。
图4中,每个节点代表1篇文献。黑色名称节点表示高中介中心性的文献,这些节点表示其在马拉松研究网络中具有标志性意义与链接作用,为无法直接相连的节点或聚类起到中介作用,具有控制另2个引文的相互能力,在网络中处于重要主导地位[27]。红色名称为聚类名,是3种不同算法(LSI、LLR、MI)得出的总体显示。CiteSpace开发者在其著作中强调:“聚类名只能作为可视化图上的命名,具体进行聚类解释时,要结合3种算法得到的命名结果及提取施引文献的“Summary Sentences(总结句)”等进行解释[7]。本研究严格遵照此要求,确定了最能够代表9个聚类信息的名称,即0:economy(经济性)、1:weather(天气)、2:vasculature disease(血管疾病)、3:endurance exercise(耐力训练)、4:hydration status(水合状态)、5:endurance performance(耐力表现)、6:competition(竞赛)、8:ultra marathon(超级马拉松)、14:garment(服装)。聚类的颜色反映了首次共被引的时间,也可以通过聚类颜色的变化(由冷色到暖色)看到知识流向随时间的变化[17]。马拉松研究形成了蓝、绿、黄3种色彩,代表了时序上的前后。表2是对各聚类相关节点所示高中介中心性文献的罗列。
图4 马拉松研究文献共引网络聚类图谱
Figure4. The Network of Marathon Domain Co-Cited References
根据图4聚类内容与演进时间(颜色表示),将共被引网络分为3个时期(Period 1-3)。图中9个聚类分属在3个时期中,时间演进由前及后,形成了连续的发展脉络。对图中3个时期根据内部的聚类再划分,并对代表性节点文献(表2)进行重点分析,以揭示马拉松研究的整体发展演进。
2.3.1 Period1:聚焦马拉松经济性、天气对马拉松成绩影响、马拉松脱水研究
图4可见,Period1时期共包括3个聚类,分别是0:economy(经济性);1:weather(天气);4:hydration status(水合状态)。从代表时间的聚类颜色来看,此阶段研究多集中于2009年及之前。
表2 马拉松研究各知识聚类高中心性文献信息
聚类1为weather(天气),天气等因素对马拉松成绩是否有影响,此间也不失为学者们关注的话题。Ely M R的“Impact of weather on marathon-running performance”[39]一文,表现出较高被引量。文章指出,炎热天气带来温度不同程度(5~25 ℃)的升高,对男、女马拉松优秀运动员成绩有不同程度降低的影响,对普通参与者影响更大。该作者的另一篇研究同样指出[40],多云天气对马拉松成绩的影响不明显,更为重要的是气温的升高。Marr L C[65]研究了空气污染物对马拉松成绩的影响,指出PM10与女子马拉松员的竞赛表现显著相关。
聚类4为hydration status(水合状态),运动时机体会产生大量热量,使体温升高,出汗是运动机体散热的重要途径。早期的研究指出,脱水会导致马拉松员体温上升和热病,包括中暑和比赛中或之后的倒下[36,62,69]。还有研究显示,脱水达到体重4%就会导致肌肉痉挛甚至热休克[76],汗液流失过多导致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会增加肌肉痉挛的风险[77]。良好的水合状态对预防脱水、低钠血症、保持运动能力、延缓疲劳过早发生具有重要作用[31],此方面引起了学者们的高度关注。AlMOND C S的“Hyponatremia among runners in the Boston Marathon”[30]一文,多次被引用。作者对2002年波士顿马拉松赛的运动员研究发现,比赛中每英里消耗体液量,与低钠血症的发生具有一定关系。Hew-butler T的“Hyponatremia Consensus Development Conference, New Zealand,2007”[44]一文,对2007年于新西兰召开的第2届国际运动性低钠血症会议中的共识进行了报道,指出,由于运动中大量出汗,丢水大于丢钠,且运动中脱水后补充不含钠或含钠不足的饮品,会引发低钠血症。马拉松奔跑距离长,历时久,出汗量大。大量研究指出,运动期间补水不当,是引发低钠血症的主要原因。Davis D P[37]对1998、1999年日本马拉松赛中低钠血症运动员的研究指出,这一群体共同表现出在赛中和赛后“尽可能多地”补充了水。Noakes T D[70]的研究同样指出,马拉松员中低钠血症的出现,与运动期间“喝最大可以容忍量(水)”的格言与做法密不可分;该学者对2001年南非铁人三项赛中低钠血症运动员的研究,仍然指出与运动期间“喝尽可能多(水)”的不当做法有关[71]。Draper S B[38]对2007年伦敦马拉松赛中一名女性低钠血症患者的研究,同样指出受运动期间过量饮水所致。还有Hew T D[45]、Kipps C[52]等人的研究,得出的结论与前文一致,均指出补水不当,尤其是运动期间大量补水,造成胃肠道内过量钠丧失和/或液体潴留,引发低钠血症,影响运动员健康。
Period 1时期主要集中于2009年及之前,学者们关注的领域主要为马拉松经济性、天气对马拉松成绩影响、马拉松脱水3方面。有关马拉松经济性的研究,指出了考察经济性的生理、形态指标,能够为马拉松员科学的锻炼(训练)提供理论依据;有关天气对马拉松成绩的影响,指出气温、PM10等对竞赛成绩有影响,能够为运动员和大众合理应对、更好地完成和参与马拉松,组织者科学安排马拉松竞赛时间提供参考;有关马拉松脱水问题的研究,指出脱水尤其是补水不当能够引发低钠血症,对于运动员、参与者积极应对具有指导意义。这些研究均以实证为主,立足于马拉松发展的需求与出现的问题或现象,为马拉松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2.3.2 Period 2:聚焦马拉松营养补给、马拉松对心血管危害研究
Period2时期共包括2个聚类,分别是5:endurance performance(耐力表现);2:vasculature disease(心血管疾病)。从代表时间的聚类颜色来看,此阶段研究多集中于2010——2012年间。
聚类5为endurance performance(耐力表现),马拉松历时久,赛间耐力表现的优劣与合理的摄入和补充营养不无关系。此聚类的研究重点探讨了马拉松的水分或营养摄入。SAWKA M N的“Exercise and Fluid Replacement”[79]一文与聚类3紧密相连,并具有较高被引量。作者依据马拉松或竞赛时体内水合状态的变化,指出马拉松时除正常饮食和摄入外,应在活动前几小时内开始进行补水,以使体内液体吸收并使尿液输出恢复正常;运动中饮水的目的是防止过度脱水和电解质失衡损害身体,以确保良好的耐力表现。随后,Pfeiffer B[72]的研究也具有较高被引量,作者对耐力运动员摄入营养物、液体后肠胃的变化与反应做了深入研究,指出赛前摄入营养物较多者容易在赛中出现恶心、胀气,并影响竞赛成绩。Atkinson G[32]的研究指出,赛前一天合理摄入碳水化合物,可以显著影响马拉松的跑步表现。
聚类2为vasculature disease(心血管伤病),随着马拉松的蓬勃发展,有关于马拉松对心血管损伤,特别是猝死成了绕不开的话题。从图4来看,马拉松造成心血管疾病的聚类分布面积较大,表明马拉松研究中较多地集中于此方面。该聚类中,NEILAN T G的“Myocardial Injury and Ventricular Dysfunction Related to Training Levels Among Nonelite Participants in the Boston Marathon”[68]一文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作者以马拉松赛普通参与者与专业运动员为对象,结果发现,赛后所有人超声心电图显示异常,主要为心肌肌钙蛋白增高,舒张压和肺动脉出现高压,右心室扩张,但收缩功能下降。Scherr J[75]的研究更进一步,表明血液中心肌肌钙蛋白等升高会在72 h内恢复正常。Burr J F[35]主要针对超长马拉松对心血管的损伤研究发现,赛后运动员动脉舒张压变化无差异(=0.65);收缩压急性下降有差异(=0.003),其机制仍待研究。这些研究为马拉松导致心血管损伤的共性现象,即心肌肌钙蛋白增高可以作为心脏损伤标识进行了指出,为进一步研究猝死提供了支持。Mathews S C[66]则对广受关注的美国马拉松猝死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0—2009年间,男、女猝死率保持在0.75/100 000和0.41/100 000,未发生增高现象。Kim H J[53]的研究发现,2001—2010年间,美国1 100万人次参与了马拉松赛事,猝死率很低仅有59人(51名男性);伴随参与人数的增加,发生猝死的绝对概率却增高,尤其是在比赛最后的1.6 km,发生猝死人数高达全程猝死人数的50%。
Period 2时期主要集中于2010-2012年间,学者们关注的领域主要为营养补给对马拉松耐力表现和马拉松造成心血管危害2方面。从图4中聚类间的链接程度看,聚类6与上一时期聚类3紧密相连,并有部分交叠,说明了2个聚类间关系紧密;从聚类研究内容看,聚类6围绕马拉松中合理摄入水分或营养展开,而聚类3是围绕水合状态,即脱水展开。由此看出,这一时期的研究承续并深化了上一时期的研究。同时,还关注到了新出现的问题——心血管伤病,并指出心肌肌钙蛋白增高能够作为心脏损伤的标识。这些研究仍然以实证为主,为人们合理补充水分和营养、防治心血管伤病,科学看待、预防猝死发生提供了依据,也为马拉松更好发展有所助推。
2.3.3 Period 3:聚焦马拉松耐力锻炼、竞赛表现、超级马拉松、服装研究
图4可见,Period3时期共包括4个聚类,分别是3:endurance exercise(耐力锻炼);6:competition(竞赛);8:ultra marathon(超级马拉松);14:garment(服装)。从代表时间的聚类颜色来看,此时期研究多集中于2012年后。
聚类3为endurance exercise(耐力锻炼),耐力训练开展对马拉松取得良好成绩很有必要。本聚类中JOYNER M J[49]的研究具有较高被引量,其指出耐力运动中被视为在判断运动成绩中起关键作用的3个指标——最大耗氧量曲线、乳酸阈值、乳酸率,实际缺乏足够的支撑,不能仅凭此进行预测;在耐力训练中,同样也不能依此设置训练目标。Legaz-Arrese A[61]的研究指出,高训练强度会对肌钙蛋白造成增高,可以依据此判断运动强度的高低。还有学者指出,连续跑动24 h的超级马拉松成绩,与比赛前24 h运动员最长训练距离和个人最好成绩有关,与体重、皮褶厚度无关;提示做好赛前的训练量和训练强度[58]。
聚类6为competition(竞赛),该聚类开展的研究主要有2方面。1)对于竞赛中“节奏策略”的研究。以高被引文献ABBISS C R的“Describing and Understanding Pacing Strategies during Athletic Competition”[28]为代表指出,常见的节奏策略包括消极性、全速性、积极性、抛物线性、变速性;短距离跑(≤30 s)多用全速性策略,长距离跑(>2 min)多采取匀速策略;一些少量研究对中距离跑(1.5~2 min)和超耐力跑(>4 h)的最佳策略显示,多采用先快后慢的策略。2)女性及不同年龄参与者竞赛表现研究。如Hunter S K[48]研究指出,马拉松竞赛中女性参与程度增加;随着年龄的增加,生理功能的下降在男、女性中无差异。
聚类8为ultra marathon(超级马拉松),超级马拉松是指超过标准马拉松42.195 km的赛事。自1985年举办第1届超级马拉松赛以来,比赛场数已达700多场[19]。超级马拉松赛的出现,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JOYNER M J[50]对标准马拉松跑进2 h人群特征的探讨,成为了此聚类的研究基础。作者指出,该类人群可能是拥有出色的跑步经济性以及身材较为矮小,并且早年在高原从事体育运动;应从生理学角度开展更多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Branth S[34]对长时间(7 h)运动后,人体能量代谢变化的研究,直观反映了其对人体能量带来的变化:肌肉糖原利用率明显,尤其是I型纤维(>90%);肌肉甘油三酯脂肪分解显著加速;血浆葡萄糖水平随着血清胰岛素浓度的升高而增加等。Millet G P[67]对超级马拉松对人体心血管和肾脏急性影响的分析表明,这些器官的部分生理指标发生了变化或出现炎症。类似的研究还有很多,均表现出运用微观生理指标,直观展现超级马拉松后人体机能出现的变化。这些研究,将为人类在耐力运动中走的更远奠定基础。一直以来,人类对于运动极限追求的脚步,未曾停止过。无论是何人、何时将标准马拉松跑进2 h,在项目纪录上的突破;还是超级马拉松的完成,在长距离或不间断运动时间上的突破;都体现了人们对于耐力极限的不懈追求,以及力图揭示人类运动极限奥秘的孜孜不倦。尤为注意的是,此方面将成为马拉松代表的耐力运动研究的前沿趋势,这一点从聚类8的颜色也能够看出。
聚类14为garment(服装),马拉松发展中,涌现出了诸多新服装,其中最为典型的便是马拉松袜(长筒压力袜)和紧身裤,学者们也对此进行了研究。Ali A[29]的实验表明:10 km试验距离内,穿戴马拉松袜并不影响竞赛时间;低压(12~15 mmHg)和中压(18~21 mmHg)马拉松袜在耐力运动后能够维持更大腿部力量;低压马拉松袜穿戴舒适性最高。Hill J A[46]研究了马拉松紧身裤对马拉松后恢复的影响,指出紧身裤仅在有助恢复的主观看法上与对照组有差异(≤0.05),在肌肉损伤(肌酸激酶)、炎症(C反应蛋白)、肌肉强度(肌肉最大自主等长收缩)的生理指标上未有明显改善和减退(>0.05)。此方面关于马拉松新装备的研究,对人们科学选用提供了帮助。
Period 3时期主要集中于2012年及之后,学者们关注的领域主要为马拉松耐力锻炼、竞赛表现、超级马拉松、马拉松服装(装备)几方面。关于耐力锻炼的研究,指出了评价锻炼效果的相关生理、形态指标,能够为科学锻炼及其监控提供依据;关于竞赛表现的研究,指出了马拉松中的“节奏策略”和女性等不同性别、年龄群体的表现,为参与者安排战术、女性等群体积极参加马拉松提供了参考;关于超级马拉松的研究,指出了极限运动后人体的部分生理变化,表现出对人体运动极限的探索;关于服装的研究,指出了马拉松袜和紧身裤对竞赛表现的效用,能够为参赛者穿戴提供参考。这些研究还是以实证为主,关注到的问题和现象更加多元,为马拉松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保障。
综上所述,马拉松研究的发展演化,以不同时期出现的问题或现象为引领,以实证研究为手段,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的研究。2009年及之前,以运动经济性、天气等影响、脱水为主要研究领域。而后(2009年)以SAWKA M N(2007)的研究为连接点,对上一阶段脱水问题进行了承续并深化,同时关注到这一时期出现的心血管损伤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2012年),马拉松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或现象——耐力锻炼、竞赛表现、超级马拉松、服装,相应研究也在前2阶段基础上继续深入。尤其是对于超级马拉松的研究,折射出了人类对于运动极限的追求,这也将成为马拉松领域的研究前沿。
3 小结
1. 马拉松研究的学科间交叉较多,逐渐发展为以体育科学为主,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群,主要交叉的学科为运动医学和心理学等。
2. 马拉松研究的热点紧密围绕出现的问题或现象展开,具体包括耐力锻炼、竞赛表现、心血管意外、脱水及其防治等。
3. 马拉松研究热点的发展演进经历了3个阶段,各阶段研究热点侧重点不同。第1阶段(2009年及之前)以运动经济性、天气对马拉松成绩影响、马拉松脱水研究为主;第2阶段(2010—2012年)以营养与水分补充、心血管危害研究为主;第3阶段(2012年后)以耐力锻炼、竞赛表现、超级马拉松、服装研究为主。
4. 马拉松研究未来的趋势将以探索人体耐力在速度、时间、距离上的极限为主,也就是说人类在马拉松中能跑多快、多长、多远。如标准马拉松完赛时间何人、何时能够进入2 h;人体能承受多长时间不间断或距离的运动,及其后机体生理承受反应等。
[1] 狄玉峰, 彭丽娜, 李东良.高原低氧运动对我国优秀马拉松员李柱宏等人机体血象指标的影响[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1, 23(5): 478-480.
[2] 范佳元.马拉松如何做成“大产业”[EB/OL].(2017-01-19). http:// opinion.people.com.cn/n1/2017/0119/c1003-29034336.html.
[3] 焦芳钱, 刘大庆.对我国女子马拉松员年度训练负荷安排的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0,(1): 114-117.
[4] 焦芳钱, 刘大庆, 王林.中国女子马拉松项目特点及训练规律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4,(2): 131-137.
[5] 靳英华, 原玉杰.北京国际马拉松赛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8,(11): 1445-1447.
[6] 李杰, 陈超美.Cite space: 科技文本挖掘及可视化[M].北京: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15: 145.
[7] 李杰, 陈超美.Cite space: 科技文本挖及可视化[M].北京: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15: 152.
[8] 李航.学术论文的关键词标引[J].现代出版, 2016,(3): 47-48.
[9] 李秀霞, 马秀峰.基于耦合强度的我国图书情报学核心期刊社会网络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6, 27(5): 526-534.
[10] 李有强.近代上海城市马拉松赛事发展史[J].体育文化导刊, 2015, (3): 180-183.
[11] 刘军.社会网络分析[M].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112-115.
[12] 刘则渊, 陈悦, 侯海燕.科学知识图谱: 方法与应用[M].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8.
[13] 茅鹏.马拉松·整体设置·体力波·滚动式[J].体育与科学, 2008, 29(2): 1-3.
[14] 聂丹.北京马拉松赛事运作的SWOT分析[J].体育学刊, 2014,(6): 19-23.
[15] 邱均平.信息计量学[M].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0: 406-407.
[16] 石磊, 郭鑫, 贾小飞.天津马拉松赛事发展策略探讨[J].体育文化导刊, 2016,(4): 92-96.
[17] 石岩, 霍炫伊.体育运动风险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J].体育科学, 2017, 37(2): 76-86.
[18] 搜狐网.中国最早有历史记载的马拉松赛事在南京举办[EB/ OL]. (2016-08-08). http://www.sohu.com/a/109562303_381581.
[19] 搜狐网.超级马拉松你不知道的一项超长距离的极限运动[EB/ OL]. (2015-11-08).http: //sports.sohu.com/20151108/n425644339. Shtml.
[20] 肖年乐, 朱桂华, 银丽丽, 等.厦门国际马拉松赛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 2014,(10): 98-101.
[21] 殷鼎.我国民族体育热点问题的社会网络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4, 26(6): 514-517.
[22] 尹龙, 李芳, 司虎克, 等.基于知识图谱的国际足球训练研究现状与前沿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4, 30(2): 47-53.
[23] 张登峰.马拉松赛事对城市发展的影响[J].体育文化导刊, 2011, (11): 12-14.
[25] 张毅恒, 柳鸣毅.基于知识图谱的中国体育产业研究可视化分析[J]. 中国体育科技, 2016, 52(1): 24-29,35.
[26] 中国田径协会官网.中国马拉松数据[EB/OL]. http://www. run-china. org.cn/portal.php?mod=score&ac=officialdata.
[27] 朱晓宇, 刘则渊.国际氢能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情报杂志, 2011, 30(6): 65-69.
[28] ABBISS C R, LAURSEN P B.Describing and understanding pacing strategies during athletic competition[J].Sports Med, 2008, 38(3): 239-252.
[29] ALI A, CREASY R H, EDGE J A.The effect of graduated compression stockings on running performance[J].J Strength Cond Res, 2011, 25(5): 1385-1392.
[30] ALMOND C S, SHIN A Y, FORTESCUE E B,.Hyponatre-mia among runners in the Boston Marathon[J].N Engl J Med, 2005, 352(15): 1550-1556.
[31] ARMSTRONG L E, PUMERANTZ A C, FIALA K A,.Human hydration indices: acute and longitudinal reference values[J].IntJSport Nutr Exerc Metab, 2010, 20(2): 145-153.
[32] ATKINSON G, TAYLOR C E, MORGAN N,.Pre-race dietary carbohydrate intake can independently influence sub-elite marathon running performance[J].IntJSports Med, 2011, 32(8): 611-616.
[33] BILLAT V, DEMARLE A, PAIVA M,.Effect of training on the physiological factors of performance in elite marathon runners (males and females)[J].IntJSports Med, 2002, 23(5): 336-341.
[34] BRANTH S, HAMBRAEUS L, PIEHL-AULIN K,.Metabol-ic stress-like condition can be induced by prolonged strenuous exercise in athletes[J].Ups J MedSci, 2009, 114(1): 12-25.
[35] BURR J F, BREDIN S S, PHILLIPS A,.Systemic arterial compliance following ultra-marathon[J].IntJSports Med, 2012, 33(3): 224-229.
[36] CONVERTINO, VICTOR A, ARMSTRONG,.ACSM positi-on stand: Exercise and fluid replacement[J].MedSci Sports Exerc, 1996, 28(10): i-vii.
[37] DAVIS D P, VIDEEN J S, MARINO A,. Exercise-associated hyponatremia in marathon runners: a two-year experience[J].J Emerg Med, 2001, 21(1): 47-57.
[38] DRAPER S B, MORI K J, LLOYDOWEN S,.Overdrinking-induced hyponatraemia in the 2007 London Marathon[J].BMJ Case Rep, 2009.
[39] ELY M R, CHEUVRONT S N, ROBERTS W O,.Impact of weather on marathon-running performance[J].Med Sci Sports Exerc, 2007, 39(3): 487-493.
[40] ELY M R, CHEUVRONT S N, MONTAIN S J.Neither cloud cover nor low solar loads are associated with fast marathon performance[J].Med Sci Sports Exerc, 2007, 39(11): 2029-2035.
[41] FOSTER D C, LUCIA A.Running economy[J].Sports Med, 2007, 37(4): 316-319.
[42] FOSTER C, LUCIA A.Running economy : the forgotten factor in elite performance[J]. Sports Med, 2007, 37(4-5): 316-319.
[44] HEW-BUTLER T, AYUS J C, KIPPS C,.Statement of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exercise- associated hyponatremia consen-sus development conference, New Zealand, 2007[J].ClinJ Sport Med, 2008, 18(2): 111-121.
[45] HEW T D, CHORLEY J N, CIANCA J C,.The incidence, risk factors,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hyponatremia in marat-hon runners[J].ClinJ Sport Med, 2003, 13(1): 41-47.
[46] HILL J A, HOWATSON G, VAN SOMEREN K A,.Influen-ce of compression garments on recovery after marathon running[J].J Strength Cond Res, 2014, 28(8): 2228-2235.
[47] HOFFMAN M D. Anthropometric characteristics of ultra marath-oners[J].IntJSports Med, 2008, 29(10): 808-811.
[48] HUNTER S K, STEVENS A A.Sex differences in marathon running with advanced age: physiology or participation?[J].Med Sci Sports Exerc, 2013, 45(1): 148-156.
[49] JOYNER M J, COYLE E F.Endurance exercise performance: the physiology of champions[J].J Physiol, 2008, 586(1): 35-44.
[50] JOYNER M J, RUIZ J R, LUCIA A.The two-hour marathon: who and when?[J].J ApplPhysiol, 2011, 110(1): 275-277.
[51] KEMPTON M J, ETTINGER U, SCHMECHTIG A,.Effects of acute dehydration on brain morphology in healthy humans[J].Hum Brain Mapp, 2009, 30(1): 291-298.
[52] KIPPS C, SHARMA S, PEDOE D T.The incidence of exercise-associated hyponatraemia in the London marathon[J].Br JSports Med, 2009, 45(1): 14-19.
[53] KIM H J, MALHOTRA R , CHIAMPAS G,.Cardiac arrest during long-distance running races [J].N Engl JMed, 2012, 366(2): 130-140.
[54] KNECHTLE B, KNECHTLE P, BARANDUN U,.Anthropo-metric and training variables related to half-marathon running performance in recreational female runners[J].Phys Sportsmed, 2011, 39(2): 158-166.
[55] KNECHTLE B, DUFF B, SCHULZE I,.Anthropometry and pre-race experience of finishers and nonfinishers in a multistage ultra-endurance run-Deutschlandlauf 2007[J].PerceptMot Skills, 2009, 109(1): 105-118.
[56] KNECHTLE B, KNECHTLE P, SCHULZE I,.Upper arm circumference is associated with race performance in ultra-endurance runners[J].Br JSports Med, 2008, 42(4): 295-299.
[57] KNECHTLE B, KNECHTLE P, ROSEMANN T.Race perform-ance in male mountain ultra-marathoners: anthropometry or train-ing?[J].Percep Mot Skills, 2010, 110(3): 721-735.
[58] KNECHTLE B, KNECHTLE P, ROSEMANN T,.Personal best marathon time and longest training run, not anthropometry, predict performance in recreational 24-hour ultra runners[J].J Strength Cond Res, 2011, 25(8): 2212-2218.
[59] LA T A, VERNILLO G, AGNELLO L,.Is it time to consider a new performance classification for high-level male marathon runners?[J].J Strength Cond Res, 2011, 25(12): 3242-3247.
[60] LEGAZ ARRESE A, MUNGUíA IZQUIERDO D, SERVETO GALINDO J R.Physiological measures associated with marathon running performance in high-level male and female homogeneous groups[J].IntJSports Med, 2006, 27(4): 289-295.
[61] LEGAZ-ARRESE A, GEORGE K, CARRANXA-GARCIA L E,.The impact of exercise intensity on the release of cardiac biomarkers in marathon runners[J].EurJApplPhysiol, 2011, 111(12): 2961-2967.
[62] LISTED N.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 position stand on the prevention of thermal injuries during distance running[J]. Med Sci Sports Exerc, 1987, 19(5): 529-533.
[63] LUCIA A, ESTEVELANAO J, OLIVáN J,.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est Eritrean runners-exceptional running economy[J].Appl Physiol Nutrition, and Metab, 2006, 31(5): 530-540.
[64] LUCIA A, ESTEVELANAO J, OLIVáN J,.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est Eritrean runners-exceptional running economy[J].Appl Physiol NutrMetab, 2006, 31(5): 530-540.
[65] MARR L C, ELY M R.Effect of air pollution on marathon running performance[J].Med Sci Sports Exerc, 2010, 42(3): 585-591.
[66] MATHEWS S C, NAROTSKY D L, BERNHOLT D L,.Mortality among marathon runners in the United States, 2000-2009[J].AmJSports Med, 2012, 40(7): 1495-1500.
[67] MILLET G P, MILLET G Y.Ultra marathon is an outstanding model for the study of adaptive responses to extreme load and stress[J].BMC Med, 2012, 10(1): 77-79.
[68] NEILAN T, JANUZZI J L E, TON-NU T,.Myocardial injury and ventricular dysfunction related to training levels among nonelite participants in the Boston marathon[J]. Circulation, 2006, 114(22): 2325-2333.
[69] NOAKES T D.Hyponatremia or hype? [J]. Response2001, 29(7): 27-32.
[70] NOAKES T D.Overconsumption of fluids by athletes[J].BMJ, 2003, 327(7407): 113.
[71] NOAKES T D, SHARWOOD K, COLLINS M,.The dipsomania of great distance: water intoxication in an Ironman triathlete[J].Br JSports Med, 2004, 38(4): 1-5.
[72] PFEIFFER B, STELLINGWERFF T, HODGSON A B,.Nutritional intake and gastrointestinal problems during competi-tive endurance events[J].Med Sci Sports Exerc, 2012, 44(2): 344-351.
[73] PREDEL H G.Marathon run: cardiovascular adaptation and cardiovascular risk[J]. Eur Heart J, 2014, 35(44): 3091-3098.
[74] SAUNDERS P U, PYNE D B, TELFORD R D,.Factors affecting running economy in trained distance runners[J].Sports Med, 2004, 34(7): 465-485.
[75] SCHERR J, BRAUN S, SCHUSTER T,.72-h kinetics of high-sensitive troponin T and inflammatory markers after marath-on[J].Med Sci Sports Exerc, 2011, 43(10): 1819-1827.
[76] SHIRREFFS S M, SAWKA M N, MAUGHAN R J,.Fluid and electrolyte needs for training, competition, and recovery[J].J Sports Sci, 2011, 29(1): S39-S46.
[77] SIEGEL A J, VERBALIS J G, CLEMENT S,.Hyponatremia in marathon runners due to inappropriate arginine vasopressin secretion[J].AmJMed, 2007, 120(5): 461.e11-461.e17.
[78] SMITH M F, NEWELL A J, BAKER M R.Effect of acute mild dehydration on cognitive-motor performance in golf[J].J Strength Cond Res, 2012, 26(11): 3075-3080.
[79] STAND A P.Exercise and Fluid Replacement[J].Med Sci Sports Exerc, 2007, 39(2): 377-390.
[80] TANAKA H, SEALS D R.Endurance exercise performance in Masters athletes: age-associated changes and underlying physiologicalmechanisms[J].J Physiol, 2008, 586(1): 55–63.
[81] VAN M M, KOLIMAN J, VAN O J,.Prevalence and incide-nce of lower extremity injuries in male marathon runners[J].ScandJMed Sci Sports, 2008, 18(2): 140-144.
The Mapping Knowledge Analysis of Marathon Domain Research in English Journals
YIN Ding1,2, SHI Bing1
1.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710119, China; 2.Ningxia Medical University, Yinchuan 750004,China.
Based on the core collection of the papers from the Web of ScienenTMsince 2007 concerning the topics of the marathon with 249 articles used as the original resource papers. Also, the Citespace was used to visually treat and analyze the data. Based on the mapping knowledge combined with marathon domain method, the study was intended to capture the core concepts and developmental process for the past 10 years of marathon research outcomes. Also, the research study focuses on the advancedresearch study related marathon domain research in order to integrate research and practice. The result shows that marathon domain research has impacted the inter-disciplined studies in the areas of physiology, sport medicine, psychology, sociology, sports and leisure and sports tourism, etc. The research focus on endurance exercise, competition performance, vascular injury, dehydration and prevention and treat, etc. Research focus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has gone through three periods, each period of the research focus is different. The future trend of marathon research will explore the limits of human endurance in speed, time and distance.
1002-9826(2018)03-0105-11
10.16470/j.csst.201803014
G822.8
A
2017-07-31;
2018-03-02
殷鼎,男,讲师,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人文社会学,E-mail:yinding_888@126.com。
史兵,男,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人文社会学,E-mail:bingsh888@sn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