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市公司研发信息披露动机分析

2018-06-05张悦吴启富

会计之友 2018年9期
关键词:研发投入

张悦 吴启富

【摘 要】 研发信息披露质量直接影响了市场资源能否合理配置。文章基于促进研发信息披露质量的视角,以2007—2016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其披露研发信息的主要动机。结果显示:“反映重要事项”是上市公司披露研发信息最重要的动机,且在此动机下上市公司对定性、定量两种披露方式的选择较为均衡;“满足监管需要”也是上市公司披露研发信息的重要动机,受此动机影响,企业会披露更多的定量研发信息;“应对高关注度”和“彰显竞争优势”两类动机并非上市公司披露研发信息时主要考虑的因素;“降低融资成本”和“进行盈余操纵”并不是上市公司披露研发投入信息的动机。研究结果支持了监管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上市公司研发信息披露的监管,对理解上市公司研发信息披露行为具有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研发信息披露; 披露动机; 研发投入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8)09-0053-07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明确“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①。创新,愈发构成时代发展与民族复兴的主旋律。同时,报告强调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这说明企业的主体作用、市场的资源调配作用,是今后中国创新领域的中坚力量和主要形式。然而,要想实现这一战略规划,仍面临许多困难。若想实现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最大程度地发挥市场的资源调配功能,必须要有充分科学的信息披露体系做支撑。在信息严重不对称的市场中,资源很难得到有效配置,譬如“柠檬市场”造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后果,导致不能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优化。因此,加强企业研发创新活动的信息披露质量,对于强化市场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研发活动的信息披露相较于一般活动信息披露的难度更大。首先,过多的信息披露可能造成研发资源的外泄,更容易被竞争者获知和模仿。Birger[1]在企业资源观理论中阐述了研发活动创造企业资源应当具备独占性特征,即研发活动成果可以由企业独享。公司出于保护知识产权的目的,必然不希望披露过多研发活动信息。其次,杨汝梅等[2]在《无形资产论》(1993)中对于无形资产特征的阐述中特意强调了高风险性和高不确定性的特征,这也与研发成果的特征相符合。企业在披露这类高风险性投资的过程中,必然会考虑不确定性对于市场和投资者的影响。例如重庆啤酒2011年“乙肝疫苗研究失败”事件,研发失败的信息披露后,重庆啤酒市值受到重挫,连续9个交易日跌停。这也说明高风险性的研发信息披露可能对企业造成重要影响。

因此,为了促进企业提升研发信息披露质量,就必须要分析和了解企业研发信息披露的动机,才能有针对性地设计研发信息披露规定,引导企业积极规范地披露研发信息,辅助资本市场资源合理有效配置,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保驾护航。

本文正是以促进研发信息披露质量为视角,以A股上市公司2007—2016年的公司年报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上市公司披露研发信息的主要动机。在具体的研究方法上,本文通过编写爬虫程序对A股上市公司中的研发信息进行批量提取和整理,将研发信息划分为定性类和定量类的研发信息,并根据已有研究成果总结了六大信息披露动机,通过回归分析验证这些动机在样本中是否成立。

本文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反映重要事项”是上市公司选择是否披露研发信息最重要的动机;“满足监管需要”也是上市公司披露研发信息的重要动机,并且企业基于此动机会披露更多的定量研发信息;“应对高关注度”和“彰显竞争优势”两类动机对企业披露研发信息有作用,但程度不大;“降低融资成本”和“进行盈余操纵”并不是上市公司披露研发投入信息的动机。

本文的研究贡献体现在如下方面:首先,对上市公司研发信息披露动机的相关研究提供了经验数据,丰富了公司研发信息披露相关领域的文献;其次,也支持监管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上市公司研发信息披露的监管;最后,应用爬虫程序搜集文本信息,相较于以往的研究较大幅度地扩充了样本数量和范围,也避免了人工检索文本信息时容易出现的疏漏,使得研究结论更具有普适性和说服力。

二、假设的提出

中国2007年开始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首次将企业研发费用划分为研究与开发两个阶段,并允许企业对于开发阶段的研发费用进行资本化处理。2012年,随着党的“十八大”召开,证监会为响应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要求,在2012年准则修订稿中对上市公司会计准则中涉及研发的信息做出了大量补充。此后2014、2016两版修订稿均继续沿用2012年修订的版本对于企业研发信息披露的主要要求。

随着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企业研发信息披露的外部压力增大。考虑到我国强力的政府监管与国有制为主导的经济体制,上市公司(尤其是国有企业)受政府管制的压力更大,其信息披露行为的“行政性”更为强烈。沈洪涛等[3]的研究显示出政府监管显著提升了企业信息披露的水平。姚海鑫等[4]通过构建动态博弈模型,也证明了降低审计成本、增加处罚力度等外部监管手段可以有效提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上市公司在证监会监管下每年都要依照准则规定履行信息公开义务。因此,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内容除自愿披露外,大部分的信息披露都与监管部门的要求密不可分。据此,本文认为,“满足监管要求”是上市公司研发信息披露的一大动机,并提出假设1。

H1:監管部门要求披露的研发信息越详细,企业的研发信息披露程度越高。

此外,根据信号理论,企业内部人员与外部投资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情况。对于拥有技术优势的企业,在行业中可以凭借自身优势获得超额回报[5]。这种类型的企业为弥补信息不对称,彰显自身技术优势,有动机自愿披露更多的会计信息。技术优势越明显的公司,越有动机向外传递这一好消息,以提高投资者信心,增加超额回报[6]。可见,“彰显竞争优势”也是企业披露研发信息的重要动机。据此,本文提出假设2。

H2:企业研发创新水平高于行业平均的程度越大,研发信息披露的程度越高。

除上述两点外,其他披露动机包括以下四点:首先,“反映重要事项”动机。对于研发活动频繁、研发业务占比较大的公司,技术的更新和市场竞争压力促使其不断进行研发活动,而研发活动强度也代表了这类公司未来发展的机会与利润创造能力,是企业的重要事项[7]。同时,企业较大规模的研发活动必然为企业当前造成财务压力,为避免信息造成误解,这类企业有更强的主动性披露研发相关信息[8]。据此,提出假设3。

H3:企业研发强度越高,研发信息的披露程度越高。

其次,“应对高关注度”动机。一般来讲,对于规模较大的企业,市场影响力更强,因此也容易受到媒体、社会与潜在投资者的关注。这在无形中提升了大企业自身行为的约束力。在信息披露方面,约束力更高的企业披露也更加规范[9]。据此,提出假设4。

H4:企业受关注度越高,研发信息的披露程度越高。

再次,“降低融资成本”动机。企业资源观理论和核心竞争力理论认为,企业研发具有长期性、不确定性。长期性导致需要资金支持,不确定性导致信息披露会更大地影响到企业融资与市场资源配置。而代理理论认为,企业可以通过披露更充分的信息降低代理成本,促进资源有效配置[10]。据此,提出假设5。

H5:企业融资约束越高,研发信息的披露程度越高。

最后,“进行盈余操纵”动机。研发费用资本化向来是盈余管理的重要研究点,诸多研究成果显示:作为一项酌量支出费用,企业有动机与能力针对其资本化过程进行利润操纵。此外,随着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实施,针对研发费用的盈余管理愈发显著,特别是对于利润水平较低,扭亏动机较强而研发支出占利润水平较高的企业[11]。据此,提出假设6。

H6:企业盈余管理需求越大,研发信息披露程度越低。

三、检验模型

(一)上市公司研发信息披露情况的测度

对于研发信息披露的测度方法,国内外学者均进行了一定的前期研究。Gary[12]提出将企业的研发信息分为研发战略、研发投入、资金来源、研发产出、未来投入和会计与财务信息六大类;Denise[13]则提出企业研发信息应包含研发战略和计划、研发项目的进度以及研发支出情况三方面。中国研发信息披露受制度和样本的制约起步较晚,薛云奎等[14]最早采用研发支出的信息披露代表企业研发信息披露水平;王宇峰等[15]提出以研发费用、研发人员、研发基础设施等10项标准度量企业研发信息披露水平,并采用了文字提取这一研究研发信息披露的方法;韩鹏等[16]提出了15项研发信息披露水平的度量指标,并且将研发信息划分为定性类信息和定量类信息两种类别;赵丽萍等[17]列举了10项定性和定量类指标,检验了创业板上市公司2015年的研发信息披露情况。

本文在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度量研发信息质量的12项指标。同时,本文尝试突破以往研究主要集中于小样本的局限,采用VBA编程语言编写爬虫程序,对2007—2016年A股全部上市公司的年报进行了关键词搜索。对于12项指标内容的具体搜索结果在表1中进行了统计。

(二)研发信息披露动机的代理变量选择

表2列示了本文研究主要代理变量的符号、含义及计算方法。其中,Compliancet之所以以2012年为分界建立哑变量,主要是考虑到2012年修订的准则对研发信息披露提出了更加详细的要求,因此标识新准则实行年份监管部门对研发的信息需求更强;DINTi,t在计算过程中采用了崔也光[18]对于无形资产的划分方法,只以技术类无形资产作为计算依据。

(三)研发信息披露动机分析模型

根据以上变量的定义,本文构建了研发信息披露动机分析模型如式1—式3。其中式1为研发信息总体披露的动机分析模型,式2和式3分别为定性类和定量类研发信息披露的动机分析模型。

Totalscorei,t=α0+α1Compliancet+

α2×DINTi,t-1+α3×RDi,t-1+α4Sizei,t-1+

α5×Levi,t-1+α6×EMi,t-1+ε (1)

Qualitativescorei,t=β0+β1×Com-

pliancet+β2×DINTi,t-1+β3×RDi,t-1+β4×

Sizei,t-1+β5×Levi,t-1+β6×EMi,t-1+τ(2)

Quantitativescorei,t=γ0+γ1×Compliancet+γ2×DINTi,t-1+γ3×RDi,t-1+γ4×Sizei,t-1+γ5×Levi,t-1+γ6×EMi,t-1+δ(3)

四、样本与描述统计

本文选取了2007—2016年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在实证分析的过程中,为避免极端值的影响,对所有自变量(除哑变量外)进行了Winsorize处理,将其小于1%分位及大于99%分位的变量取值分别等于1%分位和99%分位的变量取值。本文的行业分类标准采用证监会2012年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选取行业分类等级为二级。

本文的数据来源主要为国泰安CSMAR数据库、WIND数据库、台湾经濟新报TEJ数据库以及上交所、深交所官方网站披露的公司年度报告。

(一)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表3给出了研发信息披露水平的三个指标以及六类动机的代理变量的描述性统计情况。其中,研发信息披露平均总得分为3.418分,与满分12分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说明上市公司的研发信息披露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定性类研发信息的平均得分为1.812分,略高于定量类研发信息的1.606分,说明总体上看,上市公司定性类研发信息的披露程度要高于定量类研发信息的披露。

六大动机假设的代理变量中,“满足监管需要”的代理变量Compliancet平均值为0.53,基本上介于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说明证监会2012年年报披露规范修订前后的样本分布是较为均衡的;DINTi,t的平均值为0.2%,说明样本中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企业相比于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企业,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RDi,t的平均值为1.1%,说明中国2008—2016年A股上市公司的平均研发强度仅为1.1%,以欧盟统计标准,研发强度在2%以下属于中低强度,不足1%属于低研发强度,这说明中国企业整体研发强度不足,与发达经济体相比还有较大差距;EMi,t的平均值为0.11,代表着样本企业中,有约11%的样本研发费用资本化的比重对净利润的影响达到了重要性水平之上。

(二)研发信息披露水平分年度、分项目统计

图1表现了样本公司2008—2016年间研发信息披露整体水平以及定性类和定量类研发信息各自的信息披露水平变动趋势。从图中可以看出:无论是研发信息披露的整体水平,还是定性与定量类研发信息的披露水平,在近9年间均出现了持续上涨的趋势;其中在2012年上市公司的研发信息总体披露水平和定量类信息的披露水平均有显著的上升。结合上文可知,证监会2012年对年报披露规范进行了重要修订,其中对研发信息披露的重视程度明显增强。图1也反映了2012年准则的修订对于企业信息披露确实起到了重要作用。

图2是对各类研发信息披露项目在2012年准则修订前后的平均得分进行的对比分析。由图2可知:2012年之后各项目的信息披露得分均高于2012年前的得分,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上市公司整体信息披露水平稳步提升;“开发阶段的划分”“技术人员”“研发机构”是上市公司最常披露的项目;“研发投入”和“研发费用资本化”是2012年准则修订后变化最大的两类项目,说明准则的修订对于企业定量类的研发信息,尤其是研发投入总金额和资本化的研发费用的披露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五、回归结果

表4报告了模型1—模型3的回归结果。其中,除了DINTi,t(无形资产优势)在模型3的回归中不显著外,其余变量在三个模型中的回归系数均在1%水平上显著。然而,仅仅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并不能证明原假设的成立,回归结果还要保证在经济意义上同样具有显著性。表5是根据回归结果折算的自变量变动1单位标准差后,被解释变量的变动程度占被解释变量标准差的倍数。据此可对3个模型的回归结果进行经济意义上的解读和判断。由于经济显著性水平在目前的研究中并没有统一标准,本文采用的标准为:自变量变动1单位标准差,因变量变动幅度大于5%,则认为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具有经济意义。

表5的计算过程实际上是计算标准化系数的过程。通过得到的标准化系数,可以对比不同影响因素对于被解释变量的贡献程度。由结果可知,RDi,t对于总评分的标准化系数最大(24.0%)。结合具体数据,其经济含义为:企业研发活动强度每增长1个百分点,研发信息披露总得分将增长0.25分,也就是在平均分3.418分的基础上增长7.31%。依照本文对经济显著性的定义,RDi,t对于总评分的影响显然具有经济上的显著意义。同理,RDi,t对于定性类和定量类的研发信息披露水平也具有显著的经济意义。这也证明了“反映重要事项”动机是目前上市公司研发信息披露过程中最重要的动机,说明研发活动强度越大的企业,越倾向于披露研发信息,包括定性信息(每单位变动增长11.1%)和定量信息(每单位变动增长14.0%),且一旦这种类型的企业需要披露研发信息时,披露定性类信息和定量类信息的力度是较为平衡的。

与此同时,Compliancei,t的标准化系数为23.2%,仅仅略低于RDi,t的标准化系数。这说明“满足监管需要”也是上市公司研发信息披露的重要动机,且Compliancei,t对于定量类信息披露的贡献程度约为定性类信息披露的4倍(30.8%/8.1%),说明监管力度的提升主要促进了企业对定量类研发信息披露。这与“反映重要事项”的动机形成了对比,后者在定性类和定量类研发信息的披露选择上较为均衡。由于定量类研发信息更易于量化,在评价企业研发行为和评估研发绩效等方面明显优于定性类研发信息。因此,加强外部监管要求能够更加有效地促进企业披露定量类的研发信息,对于提升企业研发信息披露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除上述两项最重要的信息披露动机外,“应对高关注度”也是企业选择披露研发信息的动机之一。Sizei,t在对总信息披露贡献的标准化系数为15.1%,且在定性类和定量类信息的披露中均达到了经济意义上的显著。可见,在市场中受关注度高的企业,往往也披露更多的研发活动信息来应对市场关注的需要。此外,考虑到Sizei,t对于定性类研发信息的贡献程度是定量类的约1.5倍(15.0%/10.9%),可以推断那些基于“应对高关注度”动机的企业更倾向于披露不易被量化和分析的定性类研发信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自身的信息优势。

与以上动机均得到验证所不同的是,“进行盈余操纵”的动机并未得到验证。EMi,t的变动从结果看虽然对企业研发信息披露造成了显著影响,但是其标准化系数的变动方向与本文最初的假设恰恰相反。这说明,在研发费用资本化金额对净利润造成重要影响的样本中,企业并未出于修饰利润的需要隐瞒或少披露研发信息;相反,企业会选择更多地披露研发活动信息,并以增加对定性类研发信息的披露作为主要手段(12.9%),这方面的增加幅度约为定量类信息增加幅度(5.6%)的2.3倍。这一结果显示出:上市公司在應对资本化研发费用对利润产生重要影响的局面时,并不是隐瞒、弱化相关的信息披露,反而积极地通过更充分的信息披露与资本市场进行互动,达到降低信息不对称性的目的。因此,这一回归结果并不支持“进行盈余操纵”假说,反而进一步验证了“反映重要事项”假说,说明从经验数据上看,上市公司并未表现出对于“研发费用资本化调节利润”这一问题的回避与隐瞒,反而在出现大额资本化的研发费用时,对这一重要信息加强了披露,并且在披露方式上,企业除了披露相关金额外,更多地采用定性类研发信息的披露方式。

猜你喜欢

研发投入
董事会资本、CEO权力对研发投入的影响
创业板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影响因素研究
国产车与合资车未来发展走向
哈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投入分析
哈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投入分析
税收政策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述评
政府资助对企业研发投入激励效应的影响分析
上市公司多元化的风险分析
我国煤炭行业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相关性研究
我国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研发投入与高管薪酬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