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规模猪场伪狂犬病免疫和感染情况调查
2018-06-05李照伟
刘 霞,李照伟,王 慧,崔 燕,张 霞,熊 力
(1. 贵州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贵州贵阳 550008;2. 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
猪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是由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猪和其他动物共患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发热、脑脊髓炎等为主要临床特征,可导致种猪繁殖障碍、新生仔猪神经症状及高死亡率,是猪呼吸系统疾病综合征(PRDC)的重要原发性病原[1-2]。PR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猪瘟等病原的混合感染是导致猪场疫病复杂的重要原因之一,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3]。1813年PR首次在美国发生,20世纪50年代,在我国首次暴发,2011年底疫情复发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4]。为摸清贵州省规模猪场PR免疫及感染情况,对全省饲养量在5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进行了全面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
1.1.1 血清样品 在全省9个市州布点采样,考虑到地理位置和交通要素,每个采样点随机采集5~20份血清样本。本次调查共对全省67个县181个规模猪场(饲养量50头以上,47个猪场免疫过PRV疫苗)的临床健康猪群,采集血清3 192份。
1.1.2 组织样品 随机抽取2个规模场、3个市场和11个屠宰场,采集猪扁桃体179份。
1.2 检测试剂
伪狂犬病毒gI(gE)-ELISA检测试剂盒(批号107HS827):武汉科前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伪狂犬病毒gB-ELISA检测试剂盒(批号107HS806):武汉科前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伪狂犬病荧光PCR试剂盒(批号PR20170906P):北京世纪元亨动物防疫有限公司。
1.3 检测方法与结果判定
按照试剂盒操作步骤及判定方法进行。
2 结果
2.1 gE-ELISA检测
共对181个规模猪场采集的3 192份血清样品进行PRV野毒感染抗体检测。结果显示,场点总阳性率为71.27%,样品总阳性率为16.85%。其中,种猪场场点阳性率为64.29%,样品阳性率为30.81%;其它规模猪场场点阳性率为81.13%,样品阳性率为20.34%;免疫猪场场点阳性率为53.19%,样品阳性率为9.20%(表1)。
表1 规模猪场PRV gE-ELISA检测结果
2.2 gB-ELISA检测
随机抽取47个免疫规模猪场中的26个,采集1 061份血清样品进行gB-ELISA检测(因检测试剂不足,未对全部免疫猪场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场点阳性率为100%,样品阳性率为60.79%(表2)。
表2 免疫猪场伪狂犬病gB-ELISA检测结果
2.3 组织样品检测
共在2个养殖场、3个市场和11个屠宰场采集179份扁桃体,采用荧光PCR方法进行PRV核酸检测,检出1份阳性(图1)。
图1 猪伪狂犬病荧光PCR检测图谱
3 分析与讨论
3.1 猪场PRV隐性带毒情况较为严重
据报道,2011—2013年我国华北、华中、华东和东北等地部分养猪场(包括免疫猪群)先后暴发PR疫情,PRV野毒感染率呈上升趋势[5]。本次调查涉及贵州省67个县(市、区)存栏50头以上的临床健康猪场181个,包括免疫和非免疫猪场,覆盖面较广,发现PRV野毒感染抗体(gE抗体)场点总阳性率为71.27%,个体总阳性率为16.85%,其中非免疫猪场阳性率更高,个体阳性率在20%以上,尤其是种猪场,高达30.81%。因此,贵州省规模猪场,尤其是种猪场应加快开展PR净化工作。
3.2 猪场PR免疫效果不佳
对26个免疫猪场1 061份血清样品进行gBELISA检测发现,虽然gB抗体场点阳性率为100%,但个体阳性率仅为60.79%。这说明疫苗免疫虽有一定的效果,但个体阳性率不高,达不到理想的免疫保护效果。分析原因:一方面可能是隐性带毒影响了免疫效果,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病毒变异导致的。华利忠等[6]从2012—2014年猪群中分离鉴定出8株强毒力PRV野毒,发现其基因片段序列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因此,研制针对PRV变异株的疫苗和诊断试剂,加强抗体监测及免疫程序调整尤为重要。
3.3 猪场PRV病原学阳性检出率不高
对2个养殖场、3个农贸市场和11个屠宰场179份扁桃体进行荧光PCR检测,检出1份PRV核酸阳性,证实猪群中确实存在PR野毒感染。核酸阳性检出率不高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猪群中PRV带毒量较低,另一方面也可能是样品存放时间较长,或者是组织匀浆机研磨不到位导致病毒含量较低。下一步需重点对gE-ELISA检测阳性率较高的场点开展病原学专项调查,进一步提高采样数量,以弄清楚猪群带毒的真实情况及流行毒株。
4 结论
本次调查覆盖范围广,涉及贵州省67个县(市、区)所有存栏5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检出的PRV gE抗体场点总阳性率和个体总阳性率较高,表明贵州省PRV感染范围广,感染程度较严重,尤其是种猪场,应加快PR净化工作的开展;检出的PRV gB 抗体阳性率偏低,不足70%,说明贵州省的PRV疫苗免疫效果不佳。因此,贵州省应加强PRV基因变异监测,科学调整PR免疫程序,为规模猪场的PR净化奠定基础。
[1] 赵青,焦连国,王冬梅,等. 2013—2016年中国部分地区猪伪狂犬病野毒株感染血清学调查[J]. 猪业科学.2017,34(3):102-103.
[2] 殷震,刘景华. 动物病毒学[M]. 北京:科技出版社,1997:998-1009.
[3] 陶顺梅. 猪伪狂犬病的研究进展[J].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1,15(3):15-16.
[4] 杨珊珊,徐璇,孙涛,等. 2016 年江苏省部分猪场猪伪狂犬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J]. 中国动物检疫,2017,34(8):17-19.
[5] 戴爱玲,李晓华,黄思琼,等. 福建省龙岩市规模化猪场猪伪狂犬野毒感染的血清学调查[J]. 龙岩学院学报,2011,29(2):80-83.
[6] 华利忠,刘剑锋,冯志新,等. 猪伪狂犬病病毒新流行变异毒株的研究进展[J]. 江苏农业学报,2017,33(2):476-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