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抑郁症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的效果分析

2018-06-05孟宪波

关键词:经颅例数阴性

孟宪波

(吉林市第六人民医院,吉林 吉林 132013)

抑郁症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临床常见症状为心境低落、反应慢、情绪起伏大、自卑、悲观、失眠甚至厌世出现自杀的想法或者行为。由于社会发展速度快,压力大,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出现轻微抑郁倾向,抑郁倾向如果得不到正确的心理疏将演变成抑郁症,对患者的身心造成极大的损伤。目前,抑郁症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疾病,更有专家预计到2020年抑郁症或成为世界第二大疾[1]。经颅磁刺激(TMS)是通过脉冲磁场对脑组织诱发具有一定强度的感应电流,诱导神经细胞发生极化并产生诱发的电位,进而对脑部的生理功能产生影响[2]。本文主要对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合并药物治疗对抑郁症的作用进行研究,具体的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60例作为随机分组的研究对象,观察组与参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的例数有18例,女性患者的例数为12例,平均年龄(34.73±9.30)岁,平均病程为(10.01±8.56)年,住院次数为(6.89±5.08)次;参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的例数有16例,女性患者的例数为14例,平均年龄(34.20±8.66)岁,平均病程为(8.42±7.16)年,住院次数为(6.07±3.90)次。排除:(1)严重精神系统、躯体疾病的患者;(2)有药物、酒精依赖史的患者;(3)处于妊娠期、哺乳期的患者;(4)在1年内接受过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患者;(5)有金属植入物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抑郁症的诊断标准,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没有显著差异(P>0.05)。

1.2 治疗措施

观察组:指导患者采取坐姿,将帽状治疗体正确佩戴。医生手握探头正对患者的头颅左侧前额叶背侧外,设置频率为10 Hz,刺激的强度为110%MT,刺激时长1 s,间隔20 s,总的治疗时长为20 min,1 d/次,持续治疗10次。治疗期间对患者使用的抗精神药物种类(利培酮)以及剂量保持不变[3]。

参照组:患者的操作步骤同观察组患者的一致,但是在进行TMS时仅需要将探头垂直于患者的颅骨,无需对大脑进行实质性的皮层刺激。

1.3 疗效评估标准

在治疗前后的2w内对患者进行评估,其中通过PANSS评定患者的精神疾病症状,通过蒙哥马利抑郁量表(MADRS)评估患者的一般抑郁症状,使用卡尔加里抑郁症抑郁量表(CDSS)区分阴性、抑郁以及锥体外系等症状。

1.4 统计学方法

针对统计数据中的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应用百分数、(±s)加以表示,使用x2、t值进行检验,并录入软件SPSS 21.0进行分析,若P值小于0.05时提示组间数据差异显著。

2 结 果

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PANSS评分、阴性症状评分较参照组患者的没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ANSS评分、阴性症状评分均有了显著的减少,且观察组患者的PANSS评分、阴性症状评分优于参照组患者的(P<0.05)。两组患者的MADRS以及CDSS评分没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PANSS评分、阴性症状评分、MADRS以及CDSS评分( ±s)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PANSS评分、阴性症状评分、MADRS以及CDSS评分( ±s)

组别 n PANSS评分 阴性症状评分 MADRS CDSS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0 101.50±8.98 94.49±7.63 51.79±11.86 45.45±10.26 4.04±2.13 2.10±1.24参照组 30 103.57±9.33 98.65±6.64 53.54±12.22 51.79±10.65 3.89±2.15 1.79±1.27 t 0.88 2.25 0.56 2.35 0.27 0.96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 论

据有关文献研究显示,抑郁症的阴性症状主要和背外侧前额叶皮质、基底核以及边缘系统等部位下降的多巴胺功能存在联系。高频rTMS对抑郁症的治疗机制尚未明确。但是经过大量的研究认为:高频刺激可以对谷氨酸起到激活作用,通过激活的谷氨酸作用使得神经元易化患者局部的神经元活动,从而促进皮质的可兴奋性;阴性症状产生的关键部位的边缘系统被认为是具有可选择性的激活,加快边缘叶系统和黑质纹状体更新多巴胺的速度;通过海马锥体细胞树突和突触等构造系数的变化,提高患者的学习记忆能力、认知能力;对局部的代谢水平可能会使其升高[4]。为促进患者治疗效果,还应加强护理干预,抑郁症患者大多缺乏自信心,要从心理护理干预帮助治疗抑郁症就应当针对患者需要之处入手,鼓励患者多到室外活动,放松身心的同时再鼓励患者与他人交流,增强自身社交能力。护理人员还可以安排一些轻松的活动让患者主动参与到护理计划中来,增强患者的自信心。

据有关文献研究显示:长期对鼠额叶进行TMS,于海马区可以直观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胆囊收缩素样肽表现增加,对神经起到了保护作用[7]。由于神经分裂症疾病具有复杂性,对于使用rTMS进行治疗的研究效果不一,但是张金术[5]等研究发现:对患者予以重复经颅磁刺激,其阴性症状得到显著改善,与本次研究结果一致。

此次分析中,观察组予以高频经颅磁刺激治疗,参照组予以假经颅磁刺激治疗,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发现: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PANSS评分、阴性症状评分较参照组患者的没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ANSS评分、阴性症状评分均有了显著的减少,且观察组患者的PANSS评分、阴性症状评分优于参照组患者的(P<0.05)。两组患者的MADRS以及CDSS评分没有显著差异(P>0.05)。可以说,对抑郁症患者予以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药物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1] 魏燕燕,朱俊娟,潘胜珂,苏 晖,李 惠,王继军.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英文)[J].上海精神医学,2017,29(06):328-342.

[2] 周 平,张 瑶,谭庆荣.盐酸氟西汀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伴焦虑症状抑郁症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2017,24(05):715-718.

[3] 赵静囡,刘玉路,李 洋,官瑞启,叶军英.重复经颅磁刺激与改良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首发抑郁症起效时间的随机对照试验[J].当代医学,2017,23(30):99-101.

[4] 宁 可,刘 波.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病患者治疗的应用现状及进展[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38(18):2188-2190.

[5] 张金术.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J].医疗装备,2017,30(18):195-196.

猜你喜欢

经颅例数阴性
经颅电刺激技术对运动性疲劳作用效果的研究进展
玉簪属种质资源收集筛选及耐阴性研究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认知功能的影响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联合诊断产前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
1168 例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探讨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抗精神病药所致高催乳素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卡培他滨对复发转移三阴性乳腺癌的疗效分析
帕金森病睡眠障碍与非运动症状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