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例急腹症手术的麻醉临床处理思路分析
2018-06-04饶显中
饶显中
【摘 要】目的:分析急腹症手术的正确麻醉处理措施。方法:对照组行全身麻醉,研究组行硬膜外麻醉。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对比P>0.05,研究组术后清醒所需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低血压、氧饱和度下降、心脏停搏等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腹症手术患者麻醉方式主要包括全麻、硬膜外麻醉,医生综合判断患者实际情况后选择正确有效的麻醉处理措施,有利于保障其麻醉有效性、安全性。
【关键词】急腹症;外科手术;麻醉处理;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656.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18)04-03-221-01
急腹症具有起病急、病情复杂多变等特点,多数患者需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因此如何针对此类患者临床特点选择正确的麻醉方案已成为广大麻醉医师共同关注的热点。本文将选取峨边彝族自治县人民医院麻醉科于2015年2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88例急腹症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析急腹症手术的正确麻醉处理措施,为提高此类患者麻醉质量提供可靠依据,现详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8例急腹症手术患者中男47例、女41例,年龄18-89岁、平均(49.21±2.25)岁,疾病类型:异位妊娠子宫、输卵管破裂10例,潰疡病急性穿孔4例,急性肠梗阻5例,肝、脾破裂6例,急性胆道感染7例,胆石症17例,急性阑尾炎39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88例急腹症患者均分为研究组(n=44)、对照组(n=44),各组上述相关数据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麻醉方法 对照组行全身麻醉(简称全麻),麻醉诱导选用依托咪酯(0.2mg/kg)、咪达唑仑(0.05mg/kg)、芬太尼(3ug/kg)、阿曲库铵(0.4mg/kg)依次静脉推注,术中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异丙酚(每小时6mg/kg)、瑞芬太尼(每分钟3ug/kg)、间断注射阿曲库铵(0.2mg/kg)维持麻醉。研究组行硬膜外麻醉,根据手术方式选择合适的穿刺点(一般为T8-L1椎间隙),待穿刺成功后将2%、3-4ml利多卡因注入并予以严密监测体征,若无明显不适感则可于硬膜外将2%、5-8ml利多卡因缓慢注入机体,待麻醉平面与手术要求相符后开始相关手术操作,术中给予持续性面罩吸氧,维持麻醉选择1-2mg咪达唑仑、0.05-0.1mg芬太尼静脉滴注,2%、3-5ml利多卡因间断硬膜外腔注入。
1.2.2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急腹症手术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清醒所需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数据。
1.3 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得两组手术时间、术后清醒所需时间属于计量资料,经x±s表示;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属于计数资料,经n(%)表示,数据传入SPSS.19软件并实施相应检验(t、X2),若P<0.05则提示相关数据差异存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急腹症患者均顺利完成相应外科手术治疗,两组手术时间对比P>0.05,研究组术后清醒所需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如表1;研究组低血压、氧饱和度下降、心脏停搏等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均<0.05,如表2。
3 讨论
研究表明,正确、有效的麻醉方案是保障急腹症患者外科手术有效性、安全性的关键。但有研究显示,由于急腹症患者大多发病急且需经急诊手术治疗,加之部分患者病情重、身体机能差、合并症多,因此如何对此类患者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案仍是目前麻醉工作中的重难点。
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均属于临床常用的麻醉方式,目前部分学者认为硬膜外麻醉操作简单、所需药量低、恢复快,是理想的外科手术麻醉方案[1]。但本文经研究后发现,研究组急腹症患者接受硬膜外麻醉后虽具有较短的苏醒时间,但该组低血压、氧饱和度下降、心脏停搏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高于实施全身麻醉的对照组,而对照组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发生率则高于研究组,此结论与张莹[2]研究结果相符。提示,手术范围较大、时间较长的急腹症患者适用于全身麻醉,其中以气管插管全麻做为优选[1];硬膜外麻醉则适用于短小手术,但发生呼吸骤停等异常情况则需立即中转全麻[2];临床麻醉医师应根据患者病情、年龄、病史、 手术方案等实际情况综合判断后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案,从而在确保麻醉效果的同时尽量提高麻醉安全性[1]。
综上,急腹症手术患者麻醉方式主要包括全麻、硬膜外麻醉,医生综合判断患者实际情况后选择正确有效的麻醉处理措施,有利于保障其麻醉有效性、安全性,值得今后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玥姝.老年急腹症患者手术中的麻醉处理分析[J].当代医学,2015,24(31):67-68.
[2] 张莹.老年急腹症手术中的麻醉处理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7):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