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社会需求的法律人才培养

2018-06-03张勇

商情 2018年12期
关键词:社会需求培养路径

张勇

【摘要】高等教育的目标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所谓高素质人才。既要具有较好的文化素养,又要具有专业的文化知识。法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人才培养的标准应与社会需求保持高度的一致性,才能保证高等教育培养出的人才是当前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法律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造成法学专业学生在完成学业步入社会后,无法很好的适应新的环境。基于此,本文通过社会对法律方面人才的需求特点分析,深度挖掘当前高等教育法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漏洞,探索新的法律人才培养之路。

【关键词】社会需求;法律人才;培养路径

引言

近年来,各高校依照最新的教育部文件指示精神,不断深化教育改革,不断加强应用型以及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的培养,制定全面、科学、合理的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为更好的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打下基础。

1 基于社会需求的法律人才培养探析

1.1 过于重视法学理论基础知识

高校法律人才的培养依旧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重理论而轻实践,因此导致法学毕业生往往具备了简单的综合知识背景,但其综合素质较低,加之司法考试政策的调整,使法学在校生也可参加司法考试,这使在校生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积累,进一步加剧了这一现象。

1.2 法学教学改革不满足司法实践要求

随着法学专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法学专业开始文理兼招,大文科的局限性有所松动,但并未解决根本性问题,法学专业教学计划中没有理科知识,理科生进入到法学专业往往也会丢掉理科背景,因此,法律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仍旧不够完整,所培养出的法律人才单一型人才比例居多,无法满足当今司法实践对于法律人才提出的新要求。

1.3 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相对较弱

象牙塔式培养环境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普遍现象,这种圈养模式所导致的结果就是毕业生综合素质不高,进入社会后适应能力极差,法学教育也无法避免这一缺陷。学生从高中到大学,如不继续深造,则面临步入社会,圈养模式使得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较为单一,知识面较窄,例如在人文社科知识、人生阅历方面较为匮乏,社会、历史、经济、文化、政治等作为法律规范、法律制度的依托,值得我们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2 基于社会需求的法律人才培养路径

2.1 理论结合实践

高等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社会的,当前法学教育的理论学习脱离了社会需要,因此,法学专业教育的当务之急是将理论学习与实际需求相联系,加强融合法律知识和现实需求。法律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应侧重于知识的实用性,教师在完成理论知识的传播后,还需要通过实践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熟练运用所学知识。

2.2 狠抓教学质量各个环节

部分高校受各方面条件制约,学校基础条件较差,加之在法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上,传统的教学模式课程设置起点低,师资力量薄弱,许多实用的法学课程受条件所限,难以开展。加之近年来高等院校不断扩招,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与法学专业相关的部门、律师事务所等对口企业对实习生缺乏热情,使学生实习过程徒有其型,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没有实习机会的学生,仅仅依靠课本和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学难以取得社会需要的实际能力。因此,当务之急是对法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加以调整和创新,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进行创新,将互联网教学引入课堂,通过网络名师授课的方式,弥补师资薄弱地区高校法学专业教师水平的不足,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

2.3 建立协同育人机制增强法律人才实践能力

2.3.1 丰富课堂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法学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除了基础课程之外,还需开设证据学、法律文书、谈判与辩论技巧、诉讼策略与庭审技巧等课程,通过实际案例演示增加学生阅历。大力建设“双师型”師资队伍,邀请法官、检察官、律师等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在职人员走进课堂,通过对典型案例、司法实践中的新问题以及立法和司法的解释让学生了解法律行业的最新动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只懂法学知识,实践操作能力不足的弊端,满足当前司法实践中对相关技能培训的需要。

2.3.2 进行系统的实践教学模拟

法律系学生可以参加法庭开庭、法律援助等活动,通过参加这类活动,学生的法律分析与推理、调查事实、法律文书写作、沟通、谈判及诉讼等法律技能都能得到有效提升,可以有效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够巩固所学,并熟练的在实践活动中运用。除此之外,值得一提的是诊所式教育,这种教育模式可以对案例教学的不足加以补充,由经验丰富的校内外教师主导,通过法律援助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法律实践中来,教学内容包括法律咨询、诉前调解、司法判决的解释及执行等等,教学内容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另外还可以联系大型社区,到家到户进行法律援助,在司法实务人员的指导下,由学生充当法律顾问的角色,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法律知识有效思考、进行法律推理、确认事实,增强自身的科学法律思维能力,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2.4 注重毕业实习

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寻找实习机会,利用假期时间到律师事务所等相关实务部门进行实习锻炼,通过实习对未来职业发展方向有所认识,并进行合理规划,在选择学习课程时,可以根据社会需要及个人职业定位或兴趣爱好的不同,有侧重点的选择有利于自己发展趋向的课程。

3 结论

综上所述,法制社会对法律人才的要求较高,法律应用型以及复合型人才不可多得,因此在高校教学当中,法学专业需要注重人才培养的质量,通过法学教育的系统性改革,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我国社会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爱学.论法律人才培养机制的改革与创新[J].知与行,2016(09):33-36

[2]梁九业.“法治中国”视阈下的法律硕士培养模式优化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2015(05):43-47

[3]郭艳梅,刘瑶.法律人才分类培养模式创新论[J].净月学刊,2012(06):128-131

猜你喜欢

社会需求培养路径
公共营养师社会需求现状及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浅析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路径探究
幼儿教学趣味的培养初探
关于休闲体育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及能力培养研究
浅议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与管理水平提升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保定市高校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路径研究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式如何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