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司治理结构视角下会计信息失真的研究综述

2018-06-03程琰玲

商情 2018年12期
关键词:公司治理结构会计信息失真研究综述

程琰玲

【摘要】近些年来,会计信息披露丑闻依然不断涌现,影响了证券市场资源配置作用的有效发挥。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本文总结了前人在公司治理结构视角下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研究的成果,并进行了简单的评述。

【关键词】公司治理结构;会计信息失真;研究综述

一、引言

公司治理结构实质上是对企业权、责、利的分配,它直接影响着会计信息的分布与会计信息的传递过程,并最终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具体来看,公司治理结构通过内部控制机制的运行,对会计‘信息施加监督与约束,从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因此,众多学者认为公司治理缺陷是导致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之一,围绕公司治理结构,对会计信息失真做了大量的研究。

二、文献回顾

公司治理结构视角下会计信息失真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1)通过统计分析方法和定性研究发现一些可以识别会计信息失真的公司治理结构特征;(2)利用特征变量建立会计信息失真识别模型来预测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本文主要总结公司治理结构特征与会计信息失真的研究成果。

(一)股权结构

刘立国和杜莹(2003)选取了因财务报告舞弊而被证监会处罚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研究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的关系,发现我国上市公司法人股比例越高,公司发生财务舞弊的可能性越高;流通殷比例越高,公司发生财务舞弊的可能性越小。杨向阳等(2007)经过实证分析得出结论:殷权越集中,越容易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大股东会因为利益的一致性,利用自己的职权联合起来操纵会计信息的报出情况。徐祖留(2015)认为,国有股所有者缺位,公司治理结构的制衡功能不能得到有效发挥,为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滋生土壤和生存空间。

(二)董事会特征

刘立国等(2003)认为董事会中执行董事、内部董事比例越高,公司发生财务舞弊的可能性越大。袁春生、韩洪灵(2008)实证分析了董事会规模与会计信息失真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董事会规模与会计信息失真显著负相关,但是当董事会规模增加到一定程度,其抑制会计信息失真的监督能力将减弱:董事问的知識互补效应,尤其是独立董事的专业性将会大大降低企业财务舞弊的可能性Beasley(1996)对75家欺诈公司和75家非欺诈公司的董事会构成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公司外部董事比例、外部董事任期长短、外部董事拥有的股权大小和审计委员会的活跃程度等董事会特征在欺诈公司和非欺诈公司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Peasnell等(2000))分析了英国上市企业董事会中的独立董事的比重和审计委员会特征,并检验了两个变量同企业的盈余管理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董事会中独立董事的比例的高低与经理层提高非正常应计项目以避免报告损失或盈利减少的可能性负相关。

(三)监事会规模与功能

薛祖云、黄彤(2004)以2001、2002年被会计事务所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为研究对象,表明监事会规模、灰色监事和名义监事的独立性与会计信息失真负相关:董事会及监事会开会次数、董事和监事持殷人数与会计信息失真负相关,发现监事会规模越小,会计信息质量越低。杨向阳等(2009)选取2001——2005年期间被我国证券监督委员会公开处罚的财务报告舞弊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发现,监事会的规模越大,发生财务舞弊的可能性越大,二者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监事会规模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并不是越大越好,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赵筠(2011)指出,仅有监督权而无控制权和决策权,更无对董事和经理的任免权,既缺乏独立性,又缺乏履行监督职能的业务素质的监事会,无法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监督,致使虚假的会计信息流入资本市场,其监督职能难以发挥,也就无法为改进会计信息质量提供制度保障。吴星慧、杨雯柳(2015)指出,监事会监督功能弱化,为公司会计信息的失真提供了温床。监事会作为监督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的机构,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力量。然而,同独立董事一样,当前很多公司的监事会形同虚设。一股独大的局面导致监事会无法独立行使监督职能,无法摆脱大股东的控制,监督职能弱化。

(四)经营者激励与约束

Warfield(1995)提出当管理层持殷或机构持殷比例增加时,会降低经理人员操纵会计盈余的可能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钟兰芝(2013)指出,公司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的不健全,形成了事实上的内部人控制,加剧了会计信息失真。激励不足导致经理工作缺乏动力,无法有效激发经理工作的积极性,导致经理在对会计信息上缺乏有效监督,且操作公司财务牟取私利。另方一面,经营者的约束机制建设薄弱。企业经营者在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博弈中,往往具有先天的优势,形成“事实上的内部人控制”,经理人员就有可能利用职权以公谋私,会计舞弊及合谋进行虚假陈述等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由此而生。

三、研究评述

以上文献回顾表明,有关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失真的关系,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但无论是从股权结构角度、董事会特征的角度,还是从监事会功能、管理层激励约束来看,总体上并没有一致的结论,甚至还有学者之间的研究成果是相悖的。可以发现样本的选择、研究方法的不同以及没有全面分析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问的关系是导致结论不同的主要原因。

尽管没有没有一致的研究结论,但从国内外研究成果可以得出如下结沦:股权集中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有重要影响,应深化股权分置改革,改善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也会影响企业会计信息质量,需要保证董事会职能由董事会行使,发挥董事会的集体决策作用:同时,保证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和适当提高独立董事的比例。发挥其对内部董事和控股股东的制衡作用。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层出不穷的违法、违规的财务舞弊案件低下的会计信息质量,与监事会职能虚化直接相关,因此有必要保持监事会的高度独立性。做到事后监督的同时不忘事前事中监督。最后,要完善公司管理层激励和制约机制,强化公司治理结构的“权”、“利”制衡,防范经营者“逆向选择”,减少经营者“道德风险”的发生,提升公司经理的能力、诚信水平,从而避免会计失真。

猜你喜欢

公司治理结构会计信息失真研究综述
浅析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公司治理结构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文献综述
生态翻译学研究简述
英语虚拟语气的认知研究综述
关于重游意愿的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