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对学生知识技能形成的影响

2018-06-03熊刚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记忆性三角形公式

熊刚

摘要:教师的教学行为对学生的知识技能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行为则可能得到不同的效果,有的可以促进学生课堂数学思维活动层次的提高,也有的则降低了数学思维活动的层次,从而形成地区间、学校间以及各班间的学生认知能力的差异。

关键词:教学;教学;知识技能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179-01

一、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含义

课堂教学行为是指教师受一定的思想支配,在学校课堂这一专门的教学场所内进行的教学活动、组织管理活动等表现。

顾泠沅先生在《教学实验论》中总结上海青浦实验研究经验中指出:根据课堂的教与学的情况,教师的教学行为可以分为三种水平:记忆性水平的教学、解释性理解水平的教学以及探究性理解水平的教学。

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行为大部分仍处于记忆性水平与解释性理解水平,而探究性理解水平仅占一小部分。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教材中原有知识编排的特点所决定的,在小学数学教材编排的内容中,根据学生接受的程度,有记忆性的内容、理解性的内容与探究性的内容,而且小学数学的较多内容是以记忆性与理解性的形式编排的;二是教师的教学行为因素所起的作用,有些教师能把低层次思维的教学内容上升为高层次的教学行为,即原来教材中编排的数学知识是属于记忆性或者理解性的内容,经过教师课堂的行为,将这些内容的教学上升为理解性或者探究性的行为;也有些教师能把学生进行高层次思维的教学内容降低为低层次的教学行为,即把原来教材中编排的数学知识探究性或者理解性的内容降低为理解性或者记忆性的教学行为。

二、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对学生知识技能形成的影响

小学生的数学知识技能主要有数与数运算的认识、简单图形的认识、数据信息的分析以及相应的解决实际问题等,它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学科的基础,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前提。当然,同样的数学知识认识,在不同的教学行为影响下,其形成的认知结构是不同的,理解知识本质的程度也有较大的差异,具体就是说高层次的教学行为可以带出一批高质量的学生,而低层次的教学行为则带出一批低层次的学生。

以三角形的面积计算为例,下面是三角形的面积三节不同教法的课:

第一种教学行为是:在公式的得出中,教师急于给出现成的公式。也就是说,公式的推理过程十分的简化,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帮助学生进行象征性地操作,然后指导学生观察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与长方形的关系,从而得出S=ah÷2。随后,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大量的练习,学生只要简单地套用S=ah÷2这一标准的公式就可以解决了。虽然教师也作了一些课堂的指导,但整个指导的重点都是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思维进行操作与练习。

在这一教学行为的影响下,学生的知识技能形成主要是以记忆性为主,即机械地记忆数学中已经规定的内容,然后对相关的习题进行反复地练习,以达到知识技能上的熟练。在具体问题的应用方面,也只能套用现成的模式,应用条件的变化都会使学生感到十分的不适应。

第二种教学行为是:注重公式的推导过程,导入新课时,教师指导学生比较直角三角形面积与长方形面积的大小,然后指导学生沿着对角线剪开,得到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从而说明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长方形面积的一半。随后,指导学生从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中,发现同样的规律。最后,指导学生观察三角形的底、高与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宽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教师一步一步的指导,学生完全清楚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也能理解为什么三角形面积是长方形面积的一半的道理。但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在教师的指导行为的帮助下进行的,虽然他们也参与动手操作活动,但他们每一步的操作都是朝着教师指明的方向前进。

这一教学行为与第一种相比,学生能比较清晰地知道三角形面积的来龙去脉,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面积的推导过程。也正因为学生能理解知识的前后联系,所以他们对知识的本质属性的认识相对来说也比较深刻,能分辨出数学概念中的本质与非本质的区别,也能通过各种变式的练习,把握住知识的要点,从而较为顺利地进行解答。在知识的应用方面,能比较灵活地将所学的内容进行运用,能解决一些具体情境中的数学问题。

第三种教学行为是:把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的过程创设为问题解决的过程,通过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促使全体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如在新课的导入阶段,直接出示一个直角三角形,要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以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在学生动手操作时,既不作操作的提示指导,也不作操作的限制,而是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共同探究问题解决的办法。当学生获得了不同的结果时,教师则指导学生共同进行评价,分析其优劣,并帮助学生归纳动手操作的方法与思路。随后,指导学生把已获得的方法和思路运用到一般三角形的推导中,以巩固掌握的方法和思路。当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出后,除了让学生独立地求一些基本的三角形图形的面积外,仍把解决新问题的指导作为学生练习的重要部分,通过对各种不同的情境中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追求问题解决的合理性和简捷性。

在这一教学行为的影响下,学生参与的意识与问题解决的意识较强,他们懂得如何根据问题的特征,寻找解决的具体策略,特别是在经常的训练中,学生会形成一种较强的抽象能力,能把复杂的问题用简单的数学模型进行表示或者运用对比的手段能把课堂上所讲解的内容与所要解决问题进行异同的比较,这些能力是形成学生未来开展创新活动的基础。

从上述的分析可以得出,教师的教学行为对学生的知识技能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行为则可能得到不同的效果,有的可以促进学生课堂数学思维活动层次的提高,也有的则降低了数学思维活动的层次,从而形成地区间、学校间以及各班间的学生认知能力的差异。

猜你喜欢

记忆性三角形公式
组合数与组合数公式
排列数与排列数公式
等差数列前2n-1及2n项和公式与应用
器官移植中记忆性T细胞的研究进展
三角形,不扭腰
黏膜记忆性T 细胞功能
三角形表演秀
记忆性B细胞体外扩增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①
画一画
超声修复有记忆性铅蓄电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