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察·问题·策略

2018-06-02徐丽娟

教师·下 2018年3期
关键词:观察问题策略

摘 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伴随“课程游戏化”在幼儿园的推行,我们也越来越有意识地将“自主、自由、愉悦、创造”的游戏精神渗透到各个活动环节中,利用周边的资源,让其真正地成为幼儿可以发展和学习的载体。

关键词:观察;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11-01

作者简介:徐丽娟(1981—),女,江苏苏州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梅堰幼儿园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一、观察

现象1:“老师,快看我找到了什么!”瑶瑶举着一个枯萎的蒲公英杆子,兴奋的小脸上满满的得意,我帮她收好,说:“你想想这个宝贝我们带回教室有什么用?”瑶瑶小小的眼睛里满是亮光:“想把它带回去做一棵树!我还要去找一些,做一棵大树。”我给她一个大大的拇指,小家伙欢快地奔去了田埂。“老师,快看,这个树叶真漂亮,我们把它带回去贴在纸上做标本吧。”……幼儿们的眼睛是发光的,行为是主动的,想法是大胆的。

现象2:田野里的小树林的地面上,有厚厚的一层树叶,幼儿们欢喜极了,在这厚厚的树叶“地毯”上,有很多“宝贝”,如黑色的小果子、细细的树枝、形状不一的树叶等。婷婷喜欢待在老师身边,并且她总是有很多想法,我们称呼她为“梦幻天使”,她摘了枝狗尾巴草,道:“为什么它是这个颜色的呢?哦哦,是没有水喝吧。不对不对,应该是太冷了吧!我好想躺在小草身边……”婷婷沉浸在自己自问自答的情境中,享受着那份独有的宁静,可她的思想是那么活跃。

现象3:在田野旁边的小树林里,幼儿们乐衷于捡拾一些果实、树叶或小树枝。心急的依依折断了一根小树枝,我看到的时候,树枝已经折断……我及时地抓拍了这个现场画面,作为回教室与大家分享的素材,并走到依依身边轻轻地告诉她:“小树枝的手臂被折断了,它会很疼的哦!”

二、问题

活动之后,我们梳理了一些问题。

问题1:面对自己无数次的“忍不住”

幼儿的潜能是无限的,教师的放手表现因人而异,我会时不时地“忍不住”:“当心啦,小心跌跤。”“抱紧啦,小心掉啦。”幼儿们到达田野时的那一刻,是那么的兴高采烈、兴致盎然,教师左一个当心右一个小心,会使幼儿投入的激情的状态减分,所以我的问题也许是所有教师出于安全考虑的本能的流露。

问题2:自由与规则如何把握

我们在追求自由、自主的同时,要明确所谓的自由不是无条件的放纵。自由与规则是相对的,如何把握度是我们教师实施时的关键所在。

问题3:计划的意义

大计划、小计划的实施是我班一直在做的一件事情。在幼儿们收集完材料之后,我们用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计划,然而在真正的实施中,幼儿会游离自己最初的计划。

三、策略

1.相信幼儿

放手是一种理念,这与我们教师心中的教育目标有关,我在发现自己“忍不住”的问题后,对自己提出了几个要求:把担心化为行动:与幼儿进行课前安全话题的谈话;把引发安全的隐患进行排查,为幼儿的安全做好准备;平时对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结合日常的观察记录学会放手;理解幼儿,尊重幼儿,支持幼儿,相信幼儿。

2.通过分享加强规则

以上的案例可以用来借鉴:心急的小家伙折断了树枝,对于这样的行为,幼儿没有遵循的是什么规则?我的做法是拍摄短视频与幼儿分享:“幼儿,你发现了什么?”“折断树枝后树会怎样?”“我们需要从哪些地方收集树枝?”通过相互的交流来传递教育的正能量,让幼儿懂得,即便在没人监督的情况下,我们都有规则在心中:要爱护小树苗,还要教育身边的朋友一起参与。

3.选择适合的时间做计划,适时修改

我们可以选择在活动开始前做计划,也可选择在活动结束时做部分计划。在活动过程中发现计划与现实有了一些不同,于是,修改及调整计划就是我们第二步实施的策略。幼儿们把最初的想法作为计划,又与自己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作为计划的修改与调整,不断促进活动内容的丰满、游戏水平的提升。

在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发现问题,并进行分析,给出专业的诊断,并有自己的实施策略,引导幼儿积极构想,肯定幼儿的想法,寻找最适合幼儿的有效方法,让幼儿在愉悦的自由的环境中自主学习,收获满满。

參考文献:

[1]张 俊.幼儿园数学领域教育精要:关键经验与活动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2]蒋丽云.幼儿园游戏区自然材料的收集与整理[J].好家长,2015(36):42-43.

猜你喜欢

观察问题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