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热大战”
2018-06-02杨帆
杨帆
摘 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它强调了幼儿是在动手操作、直接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科学思维。这一过程不仅仅体现在幼儿的行为上,更多地可以在幼儿的语言中发现他们的思维火花。因此教师要关注幼儿的生活、游戏,善于捕捉幼儿的语言线索,并将其进行提炼,再引导幼儿探究,是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最有效的一种途径。
关键词:顺势利导;直接经验;思维火花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11-15
作者简介:杨 帆(1971—),女,江苏南京人,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幼儿园园长,幼儿园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幼儿园教育教学。
案例一:冷热大战
思思他歪着头,亮晶晶的眼睛注视着我:“老师,我要考你个问题,是冷能打败热?还是热能打败冷?”我想了想,说:“这个问题还真是把我难倒了,你认为呢?”(完全没想到孩子会有这样的奇思妙想)思思兴奋地说:“当然是冷能打败热了!”我追问道:“为什么?”思思洋洋得意地说:“你想啊,水能灭掉火,但火不能消灭水啊!”(看来上次的消防演习给孩子的影响还是比较深远的,消防员叔叔用水柱灭火的现场也给了孩子无限的遐想。)
旁边的小朋友听到了,也迅速加入了我们的谈话。大家对思思的想法赞不绝口,并纷纷附和。水水却提出了疑问:“不对,是要看水和火有多少。如果只有一小堆火,而有一大瓢水,当然水可以灭掉火。但如果只有一滴水,而火很大,那水就被火烤干了,变成水汽了。”水水的话引起了大家的思考,气氛一下子冷下来,思思的脸涨得通红。我不慌不忙地说:“看来冷热大战的胜败与数量也有一定的联系呢!还有每次喝水的时候,如果水太热了,我都会加入一些冰块,冰块和热水都会变成温水呢。”我的话打开了孩子们更多的话匣,他们纷纷讨论着生活中冷和热互相传递的现象。
反思:思思在谈话中勾起了对已有的生活经验“水能灭火”的思考,并将其提升为“冷热大战”,这样的讨论符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科学领域目标3“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中5~6岁幼儿的典型性行为特征。
在谈话后,我顺势利导,在班级科学角投放了热水、冰块、吹风机、金属块等物体,鼓励幼儿在区角里继续他们的研究和发现。随着研究的深入,他们的话题也越来越宽泛,现在大家的兴趣和注意力开始向传热和不传热的方向转变,我静待花开。
案例二:我想挖个地下室
成成没精打采地坐在那儿,嘟囔个嘴。
我:成成,今天早上怎么不开心啊?和老师说说,也许我能帮助你。
成成:老师,我想在家里的储藏室挖个地下室,可妈妈就是不肯。
我状似思考一番:嗯,我也很想有个地下室呢,你说的是像农村院子里的地窖吗?(成成爸爸老家是东北农村,假期成成刚从老家回来)
成成眼神亮了一点:对,对,对!爷爷家就有,我也很想有。
我:农村的土地是可以挖一个大洞做地下室,但城市里都是高楼,因为楼房很高,所以楼房下都有深深的地基,这样才能保证房子不倒啊!你看幼儿园对面的工地里是不是挖了一个大洞?那就是地基,是用钢筋混凝土倒铸的,不能挖呀,如果地基破坏了,房子就容易倒掉。楼房越高,地基就越深哦。
成成:啊,我知道了,就像我把棍子插在土里,如果棍子很长,我就要插深一点,要不然棍子就会倒掉。(成成的回答让我惊呆了,孩子用自己的经验很好地阐述了我大段深晦的语言,且完全贴切。)
反思:对话让我再次认识到幼儿直接生活经验的积累以及生活中的操作经验对于他们认识科学现象意义重大,成成用一句话就解释了我很纠结的物理知识。
《指南》中5~6歲幼儿“能发现常见物体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教师要“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于是我在草地上,提供了纸盒、树枝、积木等,幼儿可以根据需求自由建构他们的“房屋”“小区”“城市”。幼儿的参与热情和创造欲望得以蓬勃的发展,他们开始更多地关注平衡和空间的构建,以及立体空间的想象与构成。
一个个创意和灵感都来自幼儿生活的发现和需求,我们不再拘泥于“你好”“再见”这样的形式对答,也不再是“嗯”“好的”“知道了”这样的简单回应。幼儿的一言一语给了我无限的空间和方向,我会做个探索家,去捕捉幼儿们稍纵即逝的思维火花,来积极地回应、发现,激发幼儿的思维、想象和进一步的行动,让我们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张 俊.幼儿园数学领域教育精要——关键经验与活动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
[2]教育部关于印发《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通知[Z].教基 〔2012〕4号,2012-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