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思维发展新论指导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探析

2018-06-02王小凤

教师·下 2018年3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逐步深入,学生的素质教育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学生思维发展的需求,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也较为薄弱,因此以儿童思维发展新论作为指导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逐渐成为主流教学模式,从实践结果来看,其有效提升了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与效率。基于此,文章作者结合工作经验,对儿童思维发展新论指导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展开深入探析。

关键词:儿童思维发展新论;小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1-10

作者简介:王小凤(1982—),女,浙江乐清人,小学高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學教育和教学。

在小学基础教育阶段,语文是一门极为重要的学科。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让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得到了一定的改革与创新,在儿童思维发展新论指导下的新型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也逐渐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并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供了可靠依据。然而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摸索中,该教学模式还存在诸多问题,仍然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深入完善。

一、儿童思维发展新论概述

在《儿童思维发展新论》当中,何克抗教授对“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提出了质疑,认为单纯凭借“运演”水平去判断认知发展情况,会造成“形式运演阶段”仅仅与逻辑思维发展相关,事实上与直觉思维、形象思维的发展也相关,即认为语言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交流沟通,而儿童唯有在人际交往当中进行语言实践运用,才能够更快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的能力,所以也就提出了更符合儿童思维发展规律的理论[1]。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基于这一理论能够对教学活动中的拼音、识字以及阅读写作,即从语文知识的认知到运用展开指导,进而提高学生的思考与读写能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现阶段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这一现象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最为明显,具体表现为教师习惯对这一阶段的学生进行识字、练字等训练,却忽视了其阅读与写作能力的训练,导致学生的思维能力无法得到有效发展。究其原因,在于教师认为该年龄段的儿童仅具备初步逻辑思维而不具备抽象逻辑思维,也就导致教师忽视了学生在思维能力发展方面的培养。

研究表明,实际上学龄前儿童在母语口语表达方面就已经具备坚实的思维基础,也有着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与理解能力。但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有大部分教师未能认识到这一点,造成许多教师更加重视学生拼音、认读、书写等化解的教学,却没有给学生更多思维训练机会,仅仅让学生凭借刚刚学会的拼音去阅读与朗读文章,这样不仅会让学生觉得拼音学习极为枯燥,也无法提高教学实效性。

三、儿童思维发展新论指导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分析

1.指导拼音教学

(1)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对拼音的学习兴趣。拼音学习注重发音和拼写,儿童思维发展新论主要强调学生的思维发展,所以小学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利用多媒体展开教学,让学生在观看课件、视频的同时去对字母的发音、声调等变化进行学习,而教师则应重点关注那些容易混淆出错的字母,并进行补充教学,比如b和p、n和l等字母。如此一来,学生对拼音学习的积极性会有所提高,拼音基础便能够牢固。

(2)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拼音应用能力。在课堂教学之余,教师还可鼓励学生进行简单的拼音组词、造句、看图搭配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潜移默化中去强化学生的拼音应用能力,奠定其良好的学习基础。而教学活动的开展可通过拓展学习实现,主要拓展阅读与识字,针对的内容可设置为与学生现实生活息息相关且偏简单的字、词、句,诸如儿歌、绕口令等朗朗上口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有效培养学生的拼音应用能力。

2.指导识字教学

(1)根据课程要求,完成重点教学任务。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在对文章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对教材中出现并要求掌握的生字词予以重点学习,确保能够认读且熟练运用。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的课后练习都会列出许多生字词,这些汉字具有各式各样的字形,教师应当根据课程要求,教会学生正确的读音与书写,并且让学生能够在日常语言交流中熟练使用,进而完成新课标的教学要求。

(2)创设教学活动,灵活开展识字教学。大量实践表明,小学生的汉字学习并不能够单纯依靠机械化的重复书写与背诵去达到目的,教师还应尽量开展各种类型的与识字教学相关的活动去激发学生对生字词的学习兴趣,在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的前提下提高识字教学效率[2]。如可让学生进行猜字谜、编故事的游戏,或者以添加笔画、变换位置等方式去训练学生的思维,比如教师在教学“旦”这一生字时,可运用增添笔画的方式教学“一个日字添加一横是什么字?”,或可以提出字谜让学生去猜:“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是什么字?”,等等,如此一来,学生的好奇心与积极性会得到极大激发,思维发展得到促进,进而深化对生字词的记忆。

3.指导读写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是极为关键的教学环节,其不仅是语文知识的运用方式,同时也是学习语言知识的有效手段。在教学活动中,读写教学通常是基于文章、诗词、段落等形式去开展的,教师对其中词句或全文的含义进行讲解,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进而再展开写作训练。

(1)结合学生语文水平与思维特点,开展针对性的阅读教学。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处在不断发展变化阶段,并且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跨度较大,所以即便是阅读同一类型的课文,在不同的年龄段也会产生不同的理解,所以教师在教学当中需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与课文特点展开针对性教学。通常来讲,小学低年级的课文都较简短、内容含义都浅显易懂,其教学更多以识字与朗读为主,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需要过多干涉,只需要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其中的生字词,且能够流畅朗读课文,感受文字美即可。而到了小学三年级以上,课文的篇幅便会有所加长,内容所包含的情感与内涵都会更加深刻,再加上学生的识字量已达到一定程度,所以学生对于这部分课文会有更为深刻的理解。此时,教师在教学中应侧重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解读,并且进行针对性的写作训练。比如,教学小学语文四年级课本中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夜莺的歌声》等文章,教师应在教会学生读懂文章的基础上,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文章主人公的情感与智慧,并鼓励学生去接触更多同类型的课外阅读材料。

(2)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开展针对性的写作教学。通过写作能够让学生将所掌握的语言能力进行综合运用,无论是小学低年级的组词造句,还是小学高年级的作文练习,都是有效的写作教学形式。在小学一、二年级时,教师应重点鼓励学生利用所掌握的字词,结合自身想象力去进行造句,可通过开展游戏式教学,以竞赛的方式去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强化其语言运用能力;到了小学高年级,由于学生已有一定的语言积累,教师便可开展针对性的作文练习,注重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社会,从中发现素材,发展思维,创作出自己的作品。关于作文的内容范围,教师不应限制过多,要力求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所以作文形式可为读后感、生活琐事,也可是社会见闻、自然风光等,值得注意的是要求学生写“真”,即真人真事、真情实感。通过写作方法的讲授鼓励学生创作,进而适应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特点。

综上所述,在儿童思维发展新论的指导下去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且提高教学质量,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懈坚持且不断探索,充分利用各类教学资源,紧紧围绕小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进行阶段性的针对教学,进而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学生各项语言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养成。

参考文献:

[1]曹 娟.儿童思维发展新论指导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探析[J].现代交际(学术版),2016(7):171.

[2]郭 丽.浅谈儿童思维发展新论指导下的小学语文教学[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32):234.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初中50米迎面接力跑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