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修辞劝说视角下的旅游外宣英译策略

2018-06-02周敏邹李炜

新西部下半月 2017年8期
关键词:外宣翻译策略

周敏 邹李炜

【摘 要】 本文鉴于修辞劝说理论与旅游文本呼唤功能间存在的理论契合性,探讨了衡阳旅游外宣的英译策略。即要诉诸理性、诉诸人格、诉诸情感,建立认同。

【关键词】 修辞劝说;旅游外宣;外宣翻译;策略

一、修辞劝说理论与旅游外宣文本的共性

无论是在远古时代,还是处在当今,西方修辞学始终离不开一个核心概念——劝说。此观点可从历史上各个修辞学家对修辞所下的定义得到验证。如西方修辞学的始祖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一书中对修辞学进行释义,“一种能在任何一个问题上找出可能的说服方式的功能”。[1]他认为修辞的关键是建立译者与原作者间的“认同”,从而达到劝服的目的,让译者感同身受,心领神会。西塞罗是古罗马著名的演讲家、修辞学家,他认为修辞学是“eloquence to persuade their fellows of the truth of what they had discovered by reason”( 修辞学是“说服别人信服事实真相的雄辩术”)。[2]而当代修辞理论主导人物肯尼斯·伯克则提出“认同”说,进一步确定了修辞学中劝说的核心地位。亚里士多德把修辞劝说分为三种模式:其一,诉诸理性( logos) ;其二,诉诸人格(ethos) ;其三,诉诸情感 ( pathos)。诉诸逻辑是诉诸三模式的首要劝说手段,指通过理性、惯例来感染、劝服受众,即“晓之以理”;诉诸人格指修辞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高尚的人格或属德高望重一类,树立先锋榜样作用,形成较高的可信度,从而达到劝服受众的目的;诉诸情感,对应诉诸人格,可称之为“动之以情”,即通过共情调度受众的感受,达成与其情感上的共鸣,使读者从内心深处产生认同。

旅游外宣属外宣文本中的一种,“旅游外宣”,顾名思义,即对外宣传本国的旅游文化、思想习俗、文明建设成果等。纽马克认为旅游文本不仅属于信息型文本,还属呼唤型文本。其核心为“号召游客去思考、去行动,注重关注读者感受。”

由此可看出,修辞学与旅游外宣具备理论契合点,因此,鉴于修辞学与旅游外宣间存在的共性,本文将修辞劝说理论引入到旅游外宣英译当中,以衡阳旅游景点为例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实现吸引外国游客,向其传播衡阳旅游文化的目的。

二、修辞劝说视角下的旅游外宣英译策略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旅游的需求愈来愈高,而旅游也相应成为我国的朝阳产业。为进一步规范旅游外宣翻译及改善英译质量,本文从修辞劝说视角探讨衡阳旅游外宣英译的具体策略。

1、诉诸理性

在言说中塑造可信的修辞人格,赢得听众对言说者的信任,抑或调节听众的情感,使之处于容易接受劝服的状态固然重要,但说服归根结底只有通过摆事实讲道理,通过“证明”,才能得到实现。[3]具体来说,此劝说模式要求译者从真实可信的原则出发,并考虑译语受众的心理预设、期望、经验及价值观,适当调整译文,以让源语信息在译入语中言之有理,游客建立认同,产生信服。此外,对于易产生异议、存在质疑的观点淡化处理或直接摈弃不译。

例1:南岳所推崇的佛教是世界上信众最多的宗教。

旅游宣传文本中常见于“最大”、“最多”、“最大规模”这类字眼,国内游客已习以为常,但对于外国游客来说,若缺乏有力的数据,这样的说法难以被其认同。众所周知,世界上有三大主流宗教,“佛教是否为世界上信众最多的宗教”尚不能定论;且该句子涉及宗教信仰,属敏感话题。故从诉诸理性的劝说模式出发,本句可译为”What Nanyue people worships is Buddhism.”采取直接不译的方法。

2、诉诸人格

亚里士多德认为,要取得听众信任,构筑可信的修辞人格必须展现三种人格品质:理智(phronesis; intelligence, good sense);美德(arete; virture)及善意(eunoia; good will。[4]而此模式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如何通过译文让译者的人格发挥作用,使游客受其人格吸引,建立认同,因此尤为重要的是要让游客感受到译者高深的翻译功底及高尚的职业操守。

3、诉诸情感

亚里士多德将此诉诸模式定义为“putting the audience in the right frame of mind”.[5]因此,有必要将听众的心理状态、情感因素纳入考虑范围中,并对其进行研究。

例2:踏入南岳古镇,感受其古朴之美。

若译为“Enter Nanyue town and feel the its beauty of simplicity”.虽然句意上达到工整,但祈使句的使用未免让游客有一种生硬的印象,并未激发游客赏玩的兴致。从诉诸情感的劝说模式出发,可将其改译为“Welcome to Nanyue town, a simple and unsophisticated town.”修改后的译文从欢迎游客的角度向其介绍了景点的独特之处,摈弃了原译的命令语气,照顾了游客情緒,建立了译者与游客间的认同。

三、结语

本文以修辞劝说视角为切入口探讨旅游外宣英译的具体策略,旨在进一步提高衡阳旅游景点的翻译质量,并良好指导其翻译,传达中国文化软实力,塑造良好国际形象。也希望能提高旅游外宣的翻译质量及培养外宣翻译人才的修辞意识。

【参考文献】

[1] 罗念生 译.修辞学[M].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2] 张秀国.英语修辞学[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 刘亚猛. 西方修辞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4] Aristotle. On Rhetoric: A Theory of Civil Discourse [M]. Trans. George A. Kenned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5] Foss, Sonja K., Foss, Karen A. and Trapp, Robert. Contemporary Perspectives on Rhetoric (3rd ed.)[M]. Prospect Heights: Waveland, 2002.

猜你喜欢

外宣翻译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国际传播视阈下的外宣翻译特点探析
江西省高校门户网站外宣翻译现状研究
英语实用翻译研究
跨文化意识下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的研究
汉英外宣翻译中的本土化顺应策略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从外宣翻译视角谈中药说明书的英译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