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语言形式分析及语文教学启示

2018-06-02王佳毅

教师·下 2018年3期
关键词:教学启示网络语言

摘 要:网络语言一经产生便得到广泛传播,与其富于变化、丰富多样的形式密切相关,文章从五个方面对网络语言进行了形式分析:纯汉字形式、纯数字形式、纯字母形式、纯符号形式、组合形式,最后总结了网络语言的这些特点对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网络语言;形式分析;教学启示

中图分类号:H19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02-04

课题项目:本文系湖南省语委、湖南省教育厅2014年度语言文字应用研究专项课题“网络语言中的模因现象研究”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佳毅(1980—),女,湖南津市人,湖南女子学院教师,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

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的语言形式,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与发展而产生的。网络语言并不是一种独立的语言,它依賴于我们的自然语言以及各种各样的字母、数字和符号。网络语言一经产生,就以不可阻挡之势,迅速发展并普及,不仅成为网民日常网络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对自然语言也形成了一定的冲击。

网络语言之所以受到网民们的喜爱并大量应用在网络交流中,与其言简意赅、诙谐幽默的形式特点是分不开的。

一、网络语言的形式分析

网络语言作为一种网络交流的方式,需要满足网民们更为便捷更为方便的需求,我们根据其组成的形式将其分为以下五种。

1.纯汉字形式

这类网络语言全由汉字组成,主要来源于谐音、各类词句的简称、音译词以及其他网络流行语等。比如,“神马”是“什么”的谐音词;“灰常”是“非常”的方言谐趣形式;“官媒”是“官方媒体”的简称;“卡哇伊”是日语的音译词,还有“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等网络流行语。

网络语言根据组成的音节数可以分为单音节网络语、双音节网络语和多音节网络语。

(1)单音节网络语。这类网络语虽然只有一个音节,但能表达完整而丰富的词义。比如,“顶”最开始主要出现在网络论坛中,表示对发帖者的赞同,后来广泛应用于网络交流,意指支持某方观点等;“水”主要形容做事情水平很差。

(2)双音节网络语。这类网络语由两个音节构成,表意丰富,如“大虫”即高级网虫;“青蛙”暗讽相貌较丑的男生;等等。

(3)多音节网络语。由多个音节构成的网络用语,可以是词、短语和句子。如“轻熟女”特指二十几岁到三十几岁之间的已经进入社会的年轻女性群体;“惊不惊喜,意不意外”表示事情发生了意想不到的转折。

根据形成原因可以分为谐音词、简写词、拟声词、翻译词以及流行语,等等。

(1)谐音词。此类网络语言是指在网络语境下,利用音同或音近的汉字对某些词汇进行全部或部分的替换,以达到诙谐幽默和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目的。谐音词根据原词的来源又可分为三类:普通话原词、方言原词以及外来语原词。如“轻舞肥羊”是普通话词语“轻舞飞扬”的谐趣形式,意指肥胖的女孩,类似的词语还有“情圣”(“情剩”)、“桑心”(“伤心”)、“湿人”(“诗人”)等;“蓝瘦香菇”是南宁方言“难受想哭”的谐音形式,类似的词语还有“饿”(陕西方言“我”)、“一刚”(上海方言“他说”);“满塞”是日文“万岁”的谐音形式,类似的词语还有“哈妮”(英文“honey”)、“嗨皮”(英文“happy”)等。

(2)简写词。这类网络用语主要是某些汉语词汇或短语的简写形式,如“电邮”是“电子邮件”的简称,“转”是“转发、转帖”的简称。还有部分简写词是对某种社会现象的简短描述,如“宅”,描写了那些除上班或购物等特殊需求外,大部分时间都喜欢待在家里的一类人的生活状态;“雷”用来描述听到或看到的异乎寻常情况;等等。

(3)拟声词。这类网络词语纯粹只是一种语气词,是对人类、动物或大自然声音的模拟,拟声词的表达与文字描述相比,更能体现表达者当时的心境,表述也更为准确和生动。比如“厚厚”“呵呵”模拟笑声;“呼呼”模拟猪的声音,表示睡觉;“额”表示因为一时间不能想出更好的回答而出现的一种思考的过程,或是对说话人所说的内容感到不可思议、诧异时发出的感叹。

(4)翻译词。这类网络语完全来自对外来词语的意译或音译+意译。如“域名”是英文Domain Name的意译,即由一串符号组成的网址名称;“移动硬盘”是英文Mobile Hard disk的意译,指大容量的、便携式的移动存储设备;“微博”是英文MicroBlog的音译兼意译。

(5)流行语。网络语言一旦产生,便能迅速传播并得到广大网民的喜爱,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网络流行语。这些网络流行语或来自某位网民的一句话,或来自某类突发事件,或来自某种社会现象;语言风格丰富多样,或通俗、或生动、或幽默。如“扎心了!老铁”利用东北方言中的“老铁”一词,表达了某种可能让你很触动,引起你比较感动或者悲伤的情感,这种非常“接地气”的表达方式,易于广大网民接受和传播。“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极为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朋友之间友谊的脆弱,随时都有翻船和破裂的可能。“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利用黑色幽默的形式进行自嘲,嘲笑我们普通人根本无法想象有钱人的世界和生活。

2.纯数字形式

这类网络语言全由数字组成,数字组合无规律可循。从形式上看,短的只有一个数字,如“4”(“是”的谐音);长的甚至由10个数字组成,如“5203344587”(“我爱你生生世世永不弃”的谐音)。

根据词语来源可分为谐音词、引申词、形似词。

(1)谐音词。这是纯数字形式网络语言构成的主要来源。这类谐音也有汉语普通话谐音,如“6789”(“乱七八糟”);汉语方言谐音,如“33”(港台方言“先生”);外文谐音,如“39”(英文“thank you”)等。

(2)引申词。部分数字网络语言来源于某种社会现象的引申意义。如“286”(原意是英特尔公司发明的一种CPU芯片,因其年代较早,所以运行速度较慢,后被用来嘲讽那些反应迟钝的人)、“007”(来源于系列谍战电影《007》,意指“秘密”)、“678”(来源于宽带拨号遇到的故障提示“错误678”,意指对方电脑无响应)。

(3)形似词。这类数字网络语言完全是因为其形状与某些字母相似而产生。如“885”(与英文BBS相似,意指“论坛”)、“90”(与英文“go”相似,意指“离开”)、“8084”(与英文Baby相似,意指“宝贝”)。

3.纯字母形式

此类网络语言全由字母组成,几乎全是大写字母,偶有小写字母出现,类似于专有名词。根据其词语来源可分为英文字母缩写、英文原词、汉语拼音首字母缩写和汉语拼音全拼的无声调形式。

(1)英文字母缩写。如“WE”(“what-

ever”缩写)、“BF”(“boy friend” 缩写)、“DC”(“Digital Camera”缩写)。

(2)英文原词。如“Web”(“互联网”)、“Slap”(“拍打”)。

(3)汉语拼音首字母缩写。如“AY”(“阿姨”)、“BD”(“笨蛋”)、“WL”(“网恋”)。

(4)汉语拼音全拼的无声调形式。如“AI”(“爱”)、“TA”(“他/

她/它”)、“O”(“哦”)。

4.纯符号形式

符号型网络语言,因其言简意赅、生动形象、妙趣横生以及具有强烈表现力的特色,一出现便受到了网民们的热捧并广泛使用。网民交流中很多无法用文字表达的内容,或是文字无法准确表达的心情和感受,都可以用符号轻松解决。根据其表情达意的情况可以分为表示人类符号、表示动物符号和其他符号。

(1)表示人类符号。这部分符号主要表达的是人类的情感、动作以及状态。如“:)”表示微笑;“:-!”表示一脸不屑的笑容,“~~:-(”表示极其愤怒,都快要爆炸了;“:-)~”表示流口水;“:-@”表示尖叫;“(:-(”

表示紧皱眉头、愁眉苦脸;“:-)”表示涂了口红的样子;“&:-)”表示头发自然卷的状态等。

(2)表示动物符号。这类网络语言主要是利用符号的构图特性,将几种符号组合构成类似于动物形状的图案。如“(=^_^=)”表示猫咪;“<*))>>>=<”

表示鱼骨头;“(-- (工)--)”表示大狗熊等。

(3)其他符号。另有部分符号表示其他物体和物品等,如“[:|]”表示机器人;“*:O)”表示小丑;“8<”表示小剪刀。

5.组合形式

除了纯粹的汉字、数字、字母和符号形式,还有部分网络语言是以上四种形式的组合式,形态多样、变化多端、意义丰富。

(1)汉字+字母。如“后PC时代”表示网络时代;“打call”表示对某人或某事的支持。

(2)汉字+数字。如“8错”表示不错;“哈9”表示喝酒。

(3)数字+字母。如“P2P”表示对等互联网络技术;“2GT”表示二锅头。

(4)数字+符号。如“:-7”表示有所不悦;“:-8(”表示大猩猩。

(5)字母+符号。如“(:-D)”表示大嘴巴、多嘴;“B-)”表示佐罗或蝙蝠侠。

(6)汉字+数字+字母。如“3H学生”表示三好学生;“3D秀”表示三维立体形象展示。

二、网络语言的教学启示

网络语言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语言“大餐”。网络语言最开始只是在网络上出现,被网民经常使用,可由于其丰富多样的形式、朗朗上口的韵律以及简短生动的特色,网络语言的传播速度之快、传播范围之广、传播影响之众,是大家始料未及的。网络语言虽然来源于网络时代,可如今已经不仅仅在网络交流中使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随处可见其身影。大家对“我已经用了洪荒之力了”“为你打call”“童鞋们好”等网络用语在日常语言中的使用已经司空见惯,并且不断亲身使用着,似乎不认识一两个网络词语就是与社会严重脱节了。

伴随着网络语言的大量使用,相应的问题也随之而来。由于还没有非常明确的网络语言使用规范,因此网络语言的质量也是参差不齐的,既存在正能量满满的“获得感”“给力”“工匠精神”等网络词语,也存在一些粗俗的和不规范的网络语言,如用“恐龙”形容丑女,用“青蛙”形容丑男,“什么”变成了“神马”,等等。

中小学生正处于语言学习的关键期,在这个被网絡语言充斥的时代,如何吸收其精华,摒弃其糟粕,让学生们在充满正能量的语言环境中成长,是摆在我们语文教育者面前的一大难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加强教育。

(1)以身作则。“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一定要以身作则,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平时的言行中,都要做到不过度使用网络语言,不滥用网络语言,如果一定需要,也应采用那些具有正面意义的网络语言。

(2)注重引导。中小学生还没有形成正确的是非观,他们觉得网络语言是新奇且有趣的,所以都争相效仿;中小学生,尤其是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时期,不喜欢受到成年人的过多干涉。因此,在对待网络语言的态度上,我们应该善用引导,晓之以理,而不是强硬地去阻止,只有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汪 磊.新华网络语言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2]程茹雪.网络汉字谐音词研究[D].泉州:华侨大学,2016.

[3]郭笃凌,郝怀芳.网络语言的类型、特点及其语用学意义[J].现代语文,2006(3):65-67.

猜你喜欢

教学启示网络语言
基于学生发展视角的中考试题分析
大学英语学生作文语言错误分析研究
探究雅思口语测试对高校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分析
网络语言朝生暮死现象探析
模因论视域下的网络语言汉英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