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的高等职业教育思考

2018-06-01叶宏权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工科职业高职

叶宏权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天津 300350)

一、引言

日本松下电器(Panasonic)和罗森连锁便利店(Lawson)自2016年开始,就在测试一套名为“Reji Robo”机器人收银系统。该套自动化系统能将扫码、装袋、结算一次搞定。这套系统不但能提高顾客结账的速度,还能将劳动力成本降低10%,店员可以将更多精力放在服务顾客等其他工作上。马云的阿里巴巴则更进一步,于2017年7月8日在杭州街头开业了第一家无人超市,24小时营业的超市竟然没有一个收银员,顾客出来时候不用排队结账,直接出门就会自动扣款。显而易见,劳动力成本得到了进一步压缩。类似的场景在各个领域不断涌现。美国特斯拉公司的一个号称全球最智能的全自动化生产车间里,从原材料加工到成品的组装,全部生产过程除了少量零部件外,几乎所有生产工作都自给自足。冲压生产线、车身中心、烤漆中心与组装中心,这四大制造环节总共有超过150台机器人参与工作。当然,在车间中几乎看不到人的影子。

人工智能领域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国外,AlphaGo是第一个战胜围棋世界冠军的人工智能程序。国内,2017年全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成绩公布,参加考试的53万考生中,有一个名叫“晓医”的机器人,它也是我国第一个参加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的机器人。该考试笔试满分为600分,“晓医”考了456分(全国最高分是553分),超过合格线96分。

其它如无人餐厅、无人机送货等,都昭示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第四次工业革命、是继蒸汽技术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电力技术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信息技术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后的又一次科技革命,是以互联网产业化、工业智能化、工业一体化为代表,以人工智能、清洁能源、无人控制技术、量子信息技术、虚拟现实以及生物技术为主的全新技术革命。

当前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进行,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对教育,尤其是和工业紧密结合的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新工科”的提出及其内涵

面对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特征的新经济时代,高职教育领域应积极应对挑战,顺应“新工科”的专业发展策略和思路。

2017年2月达成的复旦共识、4月的“天大行动”以及6月的“北京指南”,标志着以“新工科”建设为主题的教育改革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新工科”的概念一经提出就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虽然目前对“新工科”的内涵还存在很多争议,但也基本上形成共识。教育部在2017年2月签发的《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中将新工科的主要研究内容归纳为“五个新”,即工程教育的新理念、学科专业的新结构、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教育教学的新质量、分类发展的新体系,基本包含了新工科的内涵。

钟登华院士指出,新工科的内涵是以立德树人为引领,以应对变化、塑造未来为建设理念,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调与共享为主要途径,培养未来多元化、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李华等指出,新工科是指新的工科形态,是对工科注入新的内涵以适应新经济发展需要诞生的工科新形态。开放、包容、重构知识体系是新工科教育未来的主要方向。

网络技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塑造的新产业、新的生产制造模式将会取代传统的制造模式和这种模式下依附的生产组织模式,使制造业未来快速向智能制造模式转变。如何将这种转变同步反映到工程教育中是“新工科”成败的关键。

三、新经济时代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

显而易见,第四次工业革命会对很多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特别是直接冲击着面向就业市场的职业技术教育。

1.教育目标面向的就业市场巨变

2016年1月20日至23日,第46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即达沃斯论坛在瑞士达沃斯举行,来自100多个国家的2500名代表出席本次论坛年会。2016年达沃斯论坛年会的主题为“掌控第四次工业革命”。

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报告《工作的未来》(The Future of Jobs)指出,在很多行业和国家,大部分需求最多的职业和专业在10年前甚至5年前都还没有产生,而且这种趋势还将持续。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发表报告预测,未来5年在全球15个主要经济体,包括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崛起在内,具有颠覆性的劳动力市场变化,将导致劳动岗位减少510万。报告预测,总劳动岗位将减少710万,但会新增200万个劳动岗位。

显而易见,无人超市的出现,对收银员、会计专业产生了冲击;无人餐厅的出现,对服务员、餐饮业产生了冲击;无人驾驶汽车,对司机行业产生了冲击;无人机快递,对传统快递行业产生了冲击;全自动工厂,对制造工业形成了冲击,等等。未来,是更多人失去工作机会还是新技术带来更有价值的就业机会,现在不好下结论。但不论怎样,意味着这是一个更加动态的过程。

2.教育培养过程中的知识体系重构

新经济时代,知识的变革是一个非常迅速的过程。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的半衰期越来越短,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

加拿大学者西门思(Siemens)认为知识会具有不同的状态,如图1所示。“硬知识”产生于那些变化慢的领域和时代,经由专家证实和公众接受的过程后,趋于稳态。最近几十年,更多的知识已经变成“软知识”。当事物快速改变时,很多知识来不及变成“硬知识”即被替换或修正掉。

图1 知识状态

在职业教育领域,重构知识体系目的在于实现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有机结合。新工科旨在培养能够适应、甚至引领未来产业需求的人才。那未来的人才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新素养?拥有什么样的新能力?答案应该是具有数据素养、文化素养以及学习力与创新力的复合型人才。

四、高等职业教育的应对策略

高等职业教育与高等工程教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具有相似点,都是培养相关领域内的科技、技能人才。只是高等工程教育培养的人才相对高端些,如图2所示。

图2 新时代需要的新能力

新经济时代的来临,高等工程教育在积极应对,高等职业教育也不能置身事外。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要求的拔高,高等职业教育自然也应该联动,培养要求水涨船高。

1.立足产业发展,创新育人理念

从教育的目标来说,知道自己未来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是更为重要和根本的目标。传统上来说,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具备某一特定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综合职业能力的,为生产和管理第一线服务的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的成功率是长期以来人们关注的焦点。在新经济时代,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理念需要与时俱进。传统上只注重实践技能培养的模式,无法适应“软知识”占主要地位的新经济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事物只是新技术发展的一个缩影,未来的知识和技术更替必将变得越来越快。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也必须具有适应技术更替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

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应将自身发展主动纳入到国家及所在地区发展战略之中,依托产业办学,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在创新引领方面,要以“中国制造2025”为纲为引,积极推进校企融合,构设产学研战略联盟及联动平台,提升科研成果转化率,加强院校学科建设,提升高职院校竞争力,扩大并提升其在行业企业中的影响力和贡献率。

2.科学实施专业调整,促进学科体系融合

某种程度上来说,新技术对职业教育专业的影响巨大,专业的调整就是一种必然。专业调整既包括新专业的设置,也包括旧专业的撤销或改造。我们虽然不能简单的认为老工科对应的是传统产业,“新工科”对应的就是新兴产业。但不可否认,第四次产业革命确实带来了不少新的产业,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也应该随之而动,有所体现。可以说,新工科是由新技术引发的,出于新技术而高于新技术。由此,开辟新专业、调整旧专业、实现学科专业动态调整就理所当然。

世界经济论坛报告称每个行业都会有劳动岗位被机器人所取代,其中受影响最严重的是医疗护理,其次是能源和金融服务。现代科技能使包括从制造到医疗护理在内的多种人类工作实现自动化。办公室和管理类岗位占到劳动岗位净减少量的三分之二,因为智能设备会接管更多日常工作。由此可见,服务类、金融类、护理类、能源类等专业都要未雨绸缪应时调整。而3D打印技术在机械、材料、光电、生命科学、医学等多学科学者的努力下得以快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开办类似的新专业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当然,学科专业调整需要建立在科学分析、统筹规划的基础上。首先高职院校要主动研究当前产业行业发展的特征和规律,把握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对专业人才需求的方向及数量变化,实时调整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方案和目标。其次,要经常性地开展调研及专家论证,对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养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审视和分析,了解自身竞争优势及所处环境。最后根据上述调研,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模式及课程设置等,以保证自身专业建设与行业企业急需人才对接。

相应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新理念,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也需要做出相应的变革。不能只局限于技能的培养,还应该有通识教育的课程,要培养高职学生的数据素养、文化素养,培养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习惯。美国的职业教育主要在社区学院进行,该模式相对于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似乎更能适应“新工科”背景下高职学生通识能力培养的需求。而且为顺应新形势的变化,高职院校应鼓励并积极促成多学科之间的协同、交叉和融合发展,合理对接学科专业建设群、产业链和人才链,打造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促进特色化文理协同、艺工交融的新发展模式。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资源保障

以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为特点的新经济对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及跨界整合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职业教育第一资源的教师首当其冲,肩负着立德树人培育新经济形态下优秀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教师是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和品质的第一要素和骨干力量。学校应从战略高度和全局的角度来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找准教师队伍建设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从旧有模式中成长起来的高职院校教师顺应新变化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高职院校要做好自身定位,既要鞭策和促进教师成长,又要充分考虑教师自身特色和情况,促进教师的多样化发展和提升,不能搞“一刀切”,更不可一蹴而就。对于新引进教师,要注重师资背景的多样化。为促进不同学科教师教学、科研及发展的“化学反应”,学校要在引进时统筹考虑教师学科背景的多样化。例如旅游管理专业的师资需要具备管理、语言、计算机技术等学科。

4.促进教育输出,加快高职教育国际化进程

当今时代,学校的功能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又增加了文化传承创新及国际交流合作的功能。高等职业教育鼓励具备条件的院校“走出去”,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工程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和教育师资。完善中国特色、国际实质等效的教育专业认证制度,将中国理念、中国标准转化为国际理念、国际标准,扩大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实现从“跟跑并跑”到“并跑领跑”。

近年来中国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加快了国际化的步骤,不仅在来华留学教育领域有所斩获,还走出去形成了职业教育的中国品牌。2016年3月8日,由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在泰国大城府大城技术学院建立的“鲁班工坊”正式挂牌成立。这是我国在海外设立的首个职业教育领域的“孔子学院”。它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成果输出国门与世界分享,并搭建起我国职业教育与世界对话、交流的实体桥梁。在新的工业化发展背景下,中国的铁路交通、应用技术、建筑工程、旅游酒店管理等多学科都应加快走出去的步伐,争取领先一步建立世界通用标准,强化中国高职教育品牌建设,在世界职业教育之林立下永久的丰碑。

五、结语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不断涌现,对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带来了新的挑战。高等工程教育领域积极面对挑战,提出了“新工科”的应对策略,高等职业教育应该借鉴“新工科”的思维,在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理念、专业设置、课程调整、国际化等方面有所变革,以适应新技术为代表的新经济时代发展需求。我们认为新时代带来了新挑战,但也孕育了新的机遇,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此为契机,积极调整发展方向及路径,顺应行业企业需求,培育具备高级文化素养、数据素养及创新能力的新时代技术技能人才,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EB/OL].http://www.moe.edu.cn/s78/A08/A08_gggs/A08_sjhj/201702/t20170223_297158.html

[2]钟登华.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与行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

[3]李 华,胡 娜,游振声.新工科:形态、内涵与方向[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4).

[4]The Future of Jobs[EB/OL],https://www.weforum.org/reports/the-future-of-jobshttp://www.vccoo.com/v/0174a2

[5]Siemens.Knowing Knowledge[EB/OL].http://www elearnspace.org/KnowingKnowledge_LowRes.pdf,2006.

[6]杜修平,酆爱文.高等职业教育和高等工程教育的实践教学观比较研究[J].职教论坛2011(9).

[7]冯亚青,等.理工融合:新工科教育改革的新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7(9).

[8]黎志东,张 鹏.渤海“鲁班工坊”天津职教国际化发展的创新之举——职业教育活动周“一带一路”建设成果分享[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6).

[9]林 健,新工科建设:强势打造“卓越计划”升级版[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

[10]袁天夫,等.新工科背景下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7(23).

猜你喜欢

工科职业高职
中粮工科机械技术(无锡)有限公司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中职“产学研创”一体化工科类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