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邓石如篆书的继承与创新

2018-05-31权沛源

东方教育 2018年8期
关键词:篆书继承创新

摘要:历来学者公认,自秦至清,小篆有三座高峰:一为秦李斯;二为唐李阳冰;三为邓石如。“二李”均为“玉箸篆”,其后的篆书家大都难出其右。至有清一代,邓石如横空出世,一扫前人作篆旧习,无论从小篆的神采还是形质,都极大的扩展了小篆的表现空间,将沉寂近千年的篆书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在他笔下,委婉通畅与迟涩拙朴合二为一,既不失小篆之温文尔雅,又能得汉碑之雄强峭拔,一改几百年来先贤们截毫作篆务求匀整的传统。本文试图通过对邓石如的学书经历及所处时代的社会文化背景进行简要分析,总结他在小篆方面的继承与创新,以指导自己今后的篆书创作。

关键词:邓石如;继承;创新;篆书

篆书的发展历程

汉字萌芽于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发展到商代的甲骨文,形成了一套以象形图画为主导的文字系统。甲骨文到小篆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其间产生了金文、籀文、鸟虫书、古文蝌蚪书等书体,格局阔大,异彩纷呈,共同书写了五千年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秦王嬴政二六一年(前221年)一统天下,首先进行的一项工作就是“书同文”。“秦始皇帝初兼并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或颇省改,所谓小篆也。”1

李斯之后,唐代李阳冰、瞿令文,元代赵孟頫、吾丘衍,清代邓石如、吴昌硕等,都为篆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并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而邓石如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自邓氏篆法一出,后世作篆者无不受其影响。

邓石如生平综述

邓石如(1743-1805),安徽怀宁人,初名琰,字石如,因避仁宗讳,遂以字行,更字顽伯,号完白山人、龍山樵长等。篆、隶、真、行、草五体皆能,以篆名世。

邓石如出身于书香门第之家,至其父辈,家道中落,所以他的童少年时期艰辛苦涩。邓石如自幼随父学书,对篆书、篆刻特别感兴趣,用工犹勤。三十岁左右,邓石如得以拜谒当时著名书家梁巘,受其指点,又介绍他到南京梅鏐家学习。梅氏本为江左望族,收藏金石拓本颇丰,使生于穷乡僻壤的邓石如得以大开眼界,从此,他刻苦专研《石鼓文》、《峄山碑》、《泰山刻石》、《三坟记》等篆书碑刻五年,寒暑不辍,又花三年时间于《史晨碑》、《华山碑》、《张迁碑》、《孔羡修孔庙碑》等隶书碑刻临习。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邓石如应曹文植之邀来到北京,其作品受到当朝大学士刘墉等人的激赏,一时声名鹊起,而邓氏终因其“山村野夫”之性,不能融入朝野之中,不久即离京,纵情山水,忘乎所以!一生游学。

金石考据,篆隶复兴

考据学又称朴学,经典校勘、辨伪、史料搜捕、文字训诂是其研究方向。文字学、金石学都隶属于考据学的研究范畴,服务于考经证史,后来逐步发展成为两门独立的学问。

有清一代,金石考据之学如异军突起,一日千里,考据学的兴起推动了金石学、文字学的发展。金石学的大兴又波及书法界,掀起了一股古文字热潮。一些书家开始注重从出土的碑刻中汲取营养以丰富自己的创作,而这种师法方向的转变是从篆隶书的实践开始的。前期郑簠、王澍、万经等人开碑学之先;中期邓石如、伊秉绶、钱坫等人将篆隶书创作推向高峰;晚期又出现了以吴让之、赵之谦、吴昌硕等人为代表的以篆书名世的书家,可谓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浸淫秦汉,独开新风

“清代书人,公推为卓然大家的,不是东阁学士刘墉,也不是内阁学士翁方纲,偏是那位腾杖芒鞋的邓石如。”2

邓石如是清代碑学兴起之际,第一位全面实践碑学主张的书家,而他在篆书一体的开山立派之功,后世更无书家能与之比肩。邓石如的篆书作品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一是继承期;二是创新期。早期代表作品诸如《周易说卦传篆书轴》、《谦卦篆书轴》一类,其宗法“二李”务求匀整之意还未脱尽,尤其在《谦卦篆书轴》的落款中,他也明确指出了“用李阳冰篆书之”。在“二李”之外,他对《石鼓文》、《天发神谶碑》、《汉开母石阙》、《祀三公山碑》以及钟鼎彝器等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去粗取精,为我所用,有了这些前期的准备,在后期的作品中一举冲破前人樊篱也属必然。

邓石如对篆书做出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书写工具的革新。历来书家作篆多用硬毫,甚或将锋毫截去,写出的字点画匀称,起收无迹可寻,虽端庄却乏生气,邓石如则一改古人之法,使用长锋羊毫,而羊毫对于金石之气的表现则是淋漓尽致,故其书能通身力到,真气弥漫;二、用笔的革新。传统小篆起收圆笔较多,运笔匀圆如一,转折圆转为主,邓氏作篆,以隶笔书篆,铺毫直行,轻重疾徐,任其自然,转折处方圆结合,以圆转通其气,以方折刚其势,刚柔并济,相得益彰。三、结体的革新。疏可走马,密不透风,是他篆书结体的原则:易秦篆偏方结体为上紧下松,变汉篆盘曲装饰为峭拔遒劲,予人以奋发向上、大气磅礴之感。

直追“二李”,泽被后世

大学士刘墉盛赞其书:“千数百年无此作矣。”3

“神品一人,邓石如隶及篆书”4,包世臣推为国朝第一。

康有为语:“吾尝谓篆法之有邓石如,犹儒家之有孟子……皆具广大神力功德以为教化主,天下有识者,当自知之也。”5

“一般风气一乡人,岁月推迁有故新。四体历观程穆倩,始知完白善传薪。”6

邓石如一生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书法珍品,仅篆书就有四十九件。其中《庐山草堂记》、《周铭篆书横幅》、《庾信四赞篆书屏》、《赠肯园四体书册》、《赠华南学长篆书联》等作品是其“变法”后代表作品,这些作品脱尽前人笔意,自出机杼,小篆“婉而通”在山人笔下被演绎的酣畅淋漓。

总之,邓氏于“玉筯篆”之外另辟蹊径,开宗立派,在整个中国书法史上意义非凡,直至今日,其篆书仍为众多书家所钟爱。

总结

上文通过对邓石如的生平、书学经历、艺术主张以及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可以得知邓石如在篆书史上是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相比于他在书法上取得的成就对后人的影响,我们更应该学习的是他学书的态度:“审其利病”、师古不泥古、兼收并蓄。如若不然,即使“尽得师法”,仍为“奴书”。

参考文献:

[1]许慎.历代书法论文选·说文解字序.[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7

[2]穆孝天.中国书法全集·邓石如卷.[M].北京:荣宝斋,1995:10

[3]周俊杰.书法知识千题.[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2010:235

[4]包世臣.历代书法论文选·说文解字序.[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656

[5]康有为.历代书法论文选·广艺舟双楫.[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790

[6]启功.论书绝句.[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154

作者简介:权沛源,现就读于广西艺术学院 中国画学院2016级书法与篆刻专业研究生。

导师:郑军健教授。

猜你喜欢

篆书继承创新
饶宗颐老照片一组
张晓东《篆书国有岁以团扇》
鲁大东篆书苏轼“人生十六乐事”
浅谈杜审言、杜甫的祖孙关系:推崇、继承、发展
论电影《暮光之城》的哥特文化
评析张学英诉蒋伦芳遗产继承案
气象科技史研究领域又一重要学术成果
我说当代篆书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