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课本教材的呼唤
2018-05-31高海蓉
高海蓉
【摘 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审美体验为中心的课本教材在实践运用中仍留有遗憾,下面我想谈谈对课本教材的一些看法,是否引起同行共鸣、还有望展开讨论提出意见,同时想借助呼唤看看能否减少心中的遗憾。
【关键词】 节奏、歌曲、青睐、与时俱进
随着音乐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内心的遗憾感在不断地减弱,尽管未能消除。课本教材一直是我纠结的一件事,曾多次想自创教材,但都被繁忙的工作淡化了,带着遗憾工作至今,下面谈谈个人多年来对义务教科书人教版小学音乐课本教材使用的看法。
一、展望音乐教学状态
2000年初期教育改革理念不断深入,强调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设立了科目课程表、专业老师配岗到位,音乐活动比赛也成为打造学校门面品牌的工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文化素养的提高,音乐在孩子学习成长中已为不可缺少的课程。身为教师除了自身的条件外更多的感情来自于课本教材。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进一步地保护好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
二、展览生活如花似锦
菜市老人、小孩穿来梭去,唯有这家饺子店排成长龙、热闹非凡,生意好得很。一早一晚的叫卖最能拿人心的就是这饺子馆富有节奏的儿歌,能把过客留在自己的档口。艺术本来就起源于生活、就是一种美育,贴近生活的艺术人人喜欢。时代的不同广场大妈们的音乐歌曲融于我们的生活,學生自然喜欢,特别是有了先进的教学网络和交通工具,广场上、高速路上都成了欣赏音乐的良好时机,同学们更是唱个不停,背得滚瓜烂熟。就如饺子店的顺口溜,把节奏运用在读书、说话、做事中才能产生“美”,有了这种“美”学习才有动力,何愁不知如何调动学生审美体验的参与及如何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三、展开列品寻求同感
不难发现一至三年级的音乐教材集图文并茂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趣味性。三年级上册欣赏歌曲《妈妈宝贝》由于歌词贴近生活、朗朗上口、旋律感染力强、委婉动人、许多学生唱着唱着就哭了,最后竟然唱哭了全班甚至把老师也感染落泪,也许他们的妈妈太贴近曲中的妈妈了,借助这一情感让每个同学都来说说自己的妈妈,这一堂课变成了自信表述的一堂课,谁都踊跃争说自己的妈妈。由于教材选材恰当、情感真实、教学效果佳,教学时同学们纷纷要求再来一次、再来一次。
当今家庭小车里的播放、广场舞的旋律渲染、网络歌曲的浏览紧紧围绕在我们的身边,教材应该紧跟社会阳光的一面,从学生生活的角度出发,应选编一些符合现代、贴近生活的好作品。
四、展开逗唱更能激趣
我国地域辽阔,剧种繁多,由北到南、由南到北无不飘逸着异律,黄梅戏、京剧、评剧、豫剧、湘剧、川剧、梆子、号子、大、小调名段……等都有很好的选材,西北的歌舞剧《兄妹开荒》、东北的二人转《过河》、湖北的民歌《过河》、川剧《变脸》、湘剧《补锅》及全国少儿歌手大赛中的获奖歌曲《北京胡同》《乌鸦与狐狸》《花木兰》……等都是不错的作品。歌曲《北京胡同》曲调悠扬、旋律起伏大气流畅、浓郁的京腔展现了老北京胡同的景象,听上一曲总比欣赏歌曲《故乡是北京》要强得多、目标也明确得多。饺子馆满大街都是,一首打油诗能按有押韵的节奏形式读开来更能吸引顾客,希望课本教材也如此。
改革在不断地加剧、遗憾在不断地减少,从实际出发再到实践中去,能把贴近生活和挑逗性的作品有机地渗入教材,使学生置身于音乐的情节中,入情入境地去体验音乐美的所在,以审美体验为中心的理念进一步得到体现。
【参考文献】
[1] 姚思怡. 浅析小学音乐课堂的创造性教学[J]. 散文百家(下),2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