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经典音乐教学点滴体会

2018-05-31杨芹周欣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民族音乐音乐教学

杨芹 周欣

【摘 要】 《义务教育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应将我国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爱国主义情操。

【关键词】 民族音乐;经典音乐;音乐教学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召开,世界记住了中国,在流年似画,美妙绝伦的画面中人们也记住了时而婉转时而铿锵的中国民族传统音乐。弘扬民族传统音乐,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它不应该只是一句口号。让孩子会唱歌不难,但是这样就足够了吗?小学音乐老师是否还应该把音乐课上得更深入、更有意义一些呢?

那些内涵深厚、广为流传、历久弥新的经典民族音乐作品反映当时的音乐水平和其民族音乐的特点,曾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然而在流行音乐四起的今天,这些经典音乐会不会在我的学生这一代淡漠了呢?下面的这几个现象让我深思:

现象一:一次上音乐欣赏课,一名学生说:“老师,你如果在音乐课上老是弹这些曲子,我们还不如上课睡觉,你教我们唱《菊花台》吧。”其他的同学也给予掌声以支持。

现象二:大部分学生叫不出民族乐器的名字,分不清琵琶和阮,古筝和扬琴,更不知《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十面埋伏》这些享誉中外的名曲。

现象三:学生熟悉周杰伦、熟悉棒棒糖组合等,却不知道我国著名的冼星海、聂耳、马思聪等音乐家。

现象四:学生认为《明月几时有》歌词是现代词作家的作品等等。

这些现象,它折射出音乐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音乐课的教学意义与作用对孩子的影响不大,对音樂家的了解知之甚少;偏爱流行音乐,对民族音乐不感兴趣、中国民族乐器辐射力不够等等,而这些因素都将影响到孩子对音乐的正确认识,影响孩子在音乐方面的发展。我想通过我的努力,尤其是我们的民族音乐方面做一些尝试,让学生更喜欢音乐,喜欢上我们的民族器乐,亲近我们民族艺术的瑰宝,让经典的民族音乐走进孩子的心灵,引领孩子健康成长。通过尝试,我有如下点滴体会:

一、诵经典诗词,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音乐家冼星海曾经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中华民族传统音乐,大多是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情况下,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道德、意志,品格和情操。当我们听到《黄河大合唱》雄壮激昂的乐曲时,会精神振奋,热血沸腾:当我们听到《太阳出来喜洋洋》那热情、活泼的曲调时,心情会随之欢悦、愉快;当我们听到《橄榄树》那宁静、优美的音乐时、情绪会安稳、和谐;当我们听到《歌唱二小放牛郎》那如歌如诉的旋律时,会顿生心酸、哽咽之感等。

音乐语言与生活语言有一定的距离,再加上孩子的年龄甚小,生活体验少,因而更需要音乐教育者去缩短这一距离,让这些优美的歌曲引起他们的共鸣。我个人认为可以运用学科综合的方法。近几年我校大力推行经典诵读的活动,倡导抓住孩子的黄金记忆时期,多积累经典文学作品。在此影响下,我充分抓住这一契机,在音乐课上融入这一理念。例如我在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春雨蒙蒙地下》这一课时,我脑海里立即想起来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之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把这样精美的古诗引入我的课堂,让学生欣赏《春雨蒙蒙地下》之后,引导学生复习他们头脑中只是文字的《春夜喜雨》孩子们觉得春雨更形象了,它染绿了杨柳,染红了杏花等等。很多自我的东西就进入了课堂,我还在教学中结合谷建芬老师编写的《新学堂二哥》教会孩子们用歌声演唱《春晓》等古诗改变的歌曲,学生的歌声出奇的美妙。初尝甜头的我,将这一方法逐渐广泛应用,慢慢地成了我上课的一种特色。现在我校的孩子几乎人人都会吟唱《长歌行》《村居》《静夜思》等古诗歌曲,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又如在学习《牧歌》时,我利用多媒体先播放腾格尔演唱的《牧歌》,再欣赏由合唱团演唱的《牧歌》,引导学生从演唱的方法对歌曲进行比较,把孩子带入天茫茫,野茫茫,风吹草地现牛羊的意境里,从而使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地方民族歌曲的魅力。文学与音乐同时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这样的学习,不是音乐的灌输,不是另外一种艺术的“填鸭”,而是涵养学生的心灵,涵养学生快乐幸福人生的价值活动。

二、唱流行歌曲,引领学生走进民族音乐

为什么孩子上音乐课一听到民族音乐、古典音乐就想“睡觉”呢?我在孩子中做了一个小调查,通过孩子的反馈表来看,孩子们同样为我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但是普遍认为这些音乐没有引起他们的共鸣,没有走进他们的心灵。

是啊,这些民族经典的音乐与当代孩子们的生活是有一定的距离,但是就这样放弃了吗?不能,几千年来,我们的民族从来就没有离开音乐,没有离开经典的音乐,特别是在旧中国曾经的多灾多难的日子里,中华民族的音乐同样支撑起了一方人民走向光明自由的精神绿洲。经典民族音乐是经受了时间的检阅,经过了历史的积淀,大浪淘沙,去粗取精以后才留存下来的,它具有更深刻的文化内涵,具备更高的艺术价值,因而民族音乐教学具有更高的教育价值,知识流行音乐所无法企及的。但流行音乐之所以能流行,能够抓住学生的心,也必定有它的魅力和价值,是值得我们在经典民族音乐的教学中应该学习和借鉴的,合理的利用它,也能促进经典民族音乐的教学。

例如2006年超级女生深受学生的追捧,于是我在音乐课堂上及时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引导学生学习欣赏民族音乐《彩云追月》,我先让孩子欣赏超女演唱的通俗唱法,再感受在民族、爵士乐演唱方式下的这首歌曲,孩子由起初的对超女感兴趣,通过不同演唱方式和在不同配器下这首歌曲所给人不同的感觉,让学生逐渐对《彩云追月》这一经典乐曲感兴趣。

又如周杰伦是孩子们喜爱的歌手,他创作了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东风破》、《花田错》,虽然是流行歌曲,但是配器很有特色,在乐曲中大胆的使用民族乐器,如二胡、琵琶等,我将这样的歌曲放入民族乐曲的欣赏课中,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以及对于民族乐器更广泛的认识。在我们学校为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了解和热爱中还成立了古筝队和琵琶队,把喜爱民族乐器的孩子进行持之以恒的培养,现在这些民乐队的孩子们经常在校内外的一些重要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能。

三、欣赏戏曲,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鉴赏能力

中国的戏曲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仅产生了众多的戏曲作品,而且产生了许多剧种。戏曲是音乐、舞蹈、戏剧三者结合的舞台表演形式。例如京剧、川剧、黄梅戏、越剧等。新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把学习京剧和地方戏剧作为小学到中学所有年级音乐课内容的一部分,实际上是希望学生对这种民族艺术能有系统性地了解。当前中小学普遍存在民族文化鉴赏能力比较低的问题,因此,教师不能简单教授戏曲的演唱技巧,而应将曲目背后的故事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唱戏曲只是形式,关键是希望通过系统的学习,使孩子们对民族艺术有兴趣。例如:我在四年级上《唱脸谱》这一单元,我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从喜爱的各种脸谱入手,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看到不同的脸谱产生好奇感,这些东西是做什么的?这个时候老师就让他们欣赏不同脸谱的唱段片段,让学生认识戏曲脸谱,让学生明白这些脸谱是用来表现人物性格的,然后再到了解不同的戏曲它的脸谱也有不同,从中让学生了解到我国有非常多的地方戏,这时我趁热打铁,组织学生欣赏一些剧种的演唱片段,通过这样不断的层层递进的教学方法,学生非常喜欢我们古老的戏曲。从中我得到一个启示:不是学生不能接受我们的戏曲,而是需要老师很好地去引导学生,让他们由先了解到熟悉再到喜爱。使学生在欣赏不同戏剧脸谱的同时了解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使学生在不断的加深的了解中提升他们对中国民族文化的认识,以提高他们对民族音乐的鉴赏能力。

海伦凯特说:“通过音乐并在音乐中教育我们的孩子。”作为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是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儿童的音乐能力,增强儿童对音乐美的敏感性,而且更是使儿童得以和谐发展,健康成长。小学音乐教师,在促进民族经典音乐教学中,为学生积淀更加幸福的人生,也让自己的人生充满美妙的歌声。

【参考文献】

[1] 张玮婷. 试论小学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J]. 北方音乐,2017(5).

[2] 刘然. 小学民族音乐教学的策略分析[J]. 北方音乐,2017(5).

猜你喜欢

民族音乐音乐教学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论高校音乐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
传统文化与民族音乐的重构研究
民族音乐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深化策略分析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中西民族音乐在多元世界民族音乐中的地位探析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