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学生自主学习方式”探究

2018-05-31陈昌茂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自主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陈昌茂

【摘 要】 教与学是教学论的基本思想,是師生的共同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式,小学数学教师必须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及自身的主导作用去考虑,借助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自觉地学习,积极主动地探究,让小学数学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发展中成长,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自主学习

一、创设教学情境,引导自主学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必须要以情激境,以最浓的情,最佳的境导入新课,形成问题,教师通过这样方式能有效唤醒学生的认识系统,在课堂时间内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与此同时,学生受到教学情景的巧妙刺激,就会极大地激发其学习热情,调动学习兴趣,认识系统也会有效地进行运转[1]。

比如,教师进行分数大小比较的教学中,为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向学生提出:“孙悟空分西瓜,悟空说将1/3个西瓜分给八戒、将2/6个分给沙师弟……话还未说完,八戒就开始大声嚷嚷,这样不公平!同学们听完故事后,教师可以同学们来评评理,这样的分法公平吗?进而有效调动学生兴趣,激发其疑问:“如何来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呢?”“八戒分得份数少,是否分得少呢?”通过这样的教学情境,使其有效增多学生在心里想提的问。再如,进行《圆的认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效地联系生活,导入新课,在新课伊始,组织学生做一个套圈游戏,让同学们排成一个长方形向中心套圈。对于能套住给予奖励,其中则有学生喊这样不公平,教师问学生:“为什么不公平呢?学生答:“有的同学离得远,有的同学离得近。”教师接着继续:“那你们认为如何站才公平呢”(围成一个圆)为什么?那圆究竟有什么特征?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其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新知识,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留足操作空间,引导主动探究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教材中的可利用的素材,使其学生直观形象操作,手脑并用,不断地在实践中探索新知识,使其形成探索习惯,有效地的掌握数学思考方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2]。

在教材中有这样一道题:仓库中具有(1)长0.6米,宽0.4米;(2)长0.6米,宽0.5米;(3)长0.5米,宽0.4米;(4)边长0.4米。四种不同规格的长方形及正方形的铁皮, 李师傅在其中选择5张铁皮。将其焊接成一个无盖的正方体及长方体水箱,请问李师傅可以选择那几种规格的贴品,各个选择几张?请问我们能找到几种不同的选择方法?并分别计算出其容积。通过比一比、摆一摆、算一算等操作活动,使其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感知、领会、理解所学的知识点。教师通过启发诱导,向学生提出整体要求。之后再让其动手尝试列式,使其积极参与,动脑思考,有效地将学生推到探究新知的“第一线”,更好的口手脑并用,思考问题。

三、加强小组合作,增强合作意识

在小学数学中开展学生独立学习模式,既要重视学习自主学意识的培养,还要重视小组合作,使其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懂得合作、分享、相互帮助。开阔思路、集思广益,有效的升华其自主学习方式。例如,在《周长》教学中,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不同的组,让学生测量操场、大树等的周长,在小组合作中开阔思路,学会分享,从而进一步加深对周长的认识。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方法,教师必须坚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性作用,坚持以生为主,创设教学情境,留足操作空间,加强小组合作,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使小学数学课堂“活”起来。

【参考文献】

[1] 李春娥. 浅谈学生自主学习方式与探讨[J]. 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3(10):393-393.

[2] 汤娟. 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方式和思维能力培养[J]. 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7(20):110-111.

猜你喜欢

自主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