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篮球运动中急停跳投技术运用的分析研究

2018-05-31姚进

商情 2018年18期
关键词:技术特点运用分析

姚进

【摘要】在当前的篮球运动中,防守战术的不断完善与频繁使用,使得分变得越来越困难。对进攻运动员的贴身防守,以及路线封锁,为运动员摆脱防守及接传球上篮等均带来不小的困难,也让进攻变得更具有难度。作为进攻一方,要做的就是在双方对峙过程中,打破比赛的僵局,尽快找到突破防守的机会,积极变换身体位置,为己方创造投篮的机会。急停跳投技术作为篮球比赛中的一项进攻手段,具有极强的反防守作用和极高的得分效果,在世界篮球运动中受到较高的重视,在国内外众多大型赛事中也被频繁使用,经过对近些年来中外高水平篮球比赛的观察总结发现,在很多大型赛事中,急停跳投往往可以起到锁定胜局、反超绝杀的效果,大大增加了篮球比赛的观赏性。可以说在篮球运动中,急停跳投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得分手段,作用越来越得到肯定,运用越来越广泛。它具有出手快速、位置高、灵活多变、不可预测等特点,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下使用,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以与其他技术联合使用。熟练掌握急停跳投的技术特点和应用方法,对篮球比赛中进球得分具有很好的效用。

【关键词】急停跳投 技术特点 运用分析

一、引言

21世纪是篮球运动创新飞跃和进入攀高发展的新时期,篮球规则一步步规范与合理完善,篮球运动朝着高、快、准、全、狠的方向发展。篮球竞技比赛以投篮得分赢得比赛为最终目的,急停跳投作为篮球运动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在世界篮球运动向高速度、强对抗方向发展的今天,具有攻击性、破坏性和综合多变的全场区域紧逼防守战术的不断发展变化,致使现代篮球比赛日趋紧张激烈。急停跳投作为篮球进攻技术中的一项攻击性很强的得分手段,受到国内外各队球员在篮球运动训练的高度重视。经过对近些年来中外高水平篮球比赛的观察总结发现,在一场比赛中跳投占全部投篮比重的60%65%,在很多比赛中往往可以起到锁定胜局、反超绝杀的效果,大大增加了篮球比赛的观赏性。目前,国内的篮球学者对急停跳投技术的理论研究不在少数,但近年来针对急停跳投技术的理论研究有所不足,不够深入,理论更新速度较慢,在许多方面仍有很大的理论空间有待挖掘。本文将从急停跳投技术进行概念界定与类别划分入手,重点分析该技术的动作要点,针对实际使用情境进行可行性分析运用,并就目前急停跳投在篮球队员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问题的解决方法,为学习急停跳投的运动员提供行之有效的理论依据。

二、急停跳投技术运用的现状分析

(一)急停跳投的動作组成

急停跳投技术是一个系列动作,它是由急停、起跳、投篮三个动作共同构成的。其中,急停的作用,是通过动作的突然性造成攻守双方的时间差,让对方无法迅速作出反应;起跳的作用是形成攻方与守方的高度差,使球不会被轻易封盖。急停跳投技术的整体优势就在于通过动作上的快速、连续特性,减少一般跳投动作开始之前的站定、瞄准、投篮等一系列准备动作,直接跳起来投篮,从而达到快速破防获得有效进攻的机会。急停跳投的步法也有划分,分为一步急停跳投和两步急停跳投,以接球急停跳投为例,整个急停跳投的动作过程是这样的,运动员突然抬手接球,接球过程中,双手快速拿球,同时,脚下做跳步急停,脚后跟先着地,力量逐渐过渡到脚前掌,此时双足蹬地发力起跳,此时两脚有一跳起腾空的动作不易太高,基本上擦地而行,身体跃起,双手与双脚几乎同时做出反应伸手接球,在空中摆臂将球高举过头顶,当身体跃起高度即将达到极限时,伸出手臂手腕发力,将球拨至指尖并投出,落地时重心下降,上体略为前倾。整个过程瞬间完成,将进攻时间压缩到最短,快速突破防守,是打破僵局的有效方式。若是运球急停跳投,则没有空中接球这一动作,运动员在急停之前用力击打一次球体,将球牢牢掌握在手中,下一步急停跳起的同时,双手将球高举到最佳投篮位置,手腕发力将球运至指尖,并透过指尖将球投出。其他类型的急停跳投技术几乎与上述过程相同。

(二)急停跳投的动作要领

由于急停跳投是运动员在快速前进的过程中突然停止,急停与起跳动作之间几乎无缝衔接,并在空中完成投篮动作,整个过程中完成时间段、动作幅度大,所以起跳后运动员的身体的协调性很难掌握,因此,要格外注意保持运动中的平衡性问题。要保持平衡,首先,急停时脚要弯曲,步法要稳定,确保突然停止时身体能够像紧急刹车一样立即停下,避免走步或者因停不住而引起的意图暴露;其次,急停时需要先用脚跟顶地再用脚掌着地,跳起时双腿微微弯曲,由双脚点地发力,同时带动小腿及全身跃起,此时,需要注意保持身体重心处于偏低位置,用腰腹力量维持身体平衡,保证球出手时的稳定性,进而出手投篮。第三,急停跳投时需要格外注意,此时跳的高、投篮准已经不是核心目标了,运动员要确保身体急停快、起跳快、出手快,这样才会形成时间差,让防守球员来不及反应、让球无法被封盖,同时,由于空气阻力,使球体上、下部合力的作用,球出手时要保证力道柔和。第四,因为跳投的力量主要来源于跑动的力量和跃起的力量,这个过程是将水平动力改变为垂直动力的过程,此时要手臂轻推、手腕轻压、手指轻弹,以免给力量方向的改变带来太多阻碍。所以,急停跳投基本上手的动作是很轻巧的,每一个动作的支点都是稳定的。

(三)运球突破中急停跳投的使用

一般情况下,从运球中持球进入投篮准备姿势,不可能总是能直线带球,或者在正前方接到传球,攻防若想强行突破防守都会比较困难,很可能不得不向左边或者右边移动。此时可以利用假动作来迷惑对手,从而达到突破进攻的真实目的。在运球起动前,运动员可以假意表现出漫不经心的状态,用以分散防守者的注意力,攻方持球向篮下,在对方无防备的情况下,突然运球起动突破对手。运球急停跳投,要配合恰当的脚步移动,通过移动突破可以尽量把防守队员吸引到自己的一侧。脚步一般是通过靠内的脚急停,转动靠外的脚,进入投篮准备姿势,进而跳投。举例而言,比如此时你左前方有较为严密的防守,那么此时要向右运球,然后将球拿起来并把球投出去,此时注意要将手指朝上,把球拿起来,转动靠外的脚;当你要向右边移动时,将球换到左手,同样要运球进入投篮准备姿势,手肘在篮球下面,屈膝收腹双脚轻跳离地,做出举球但不收球的投篮假动作,打个时间差,吸引对方前移,让防守者以为进攻队员要投篮,把防守者骗到空中,然后突然运球变向直突内线上篮。运球进入投篮准备姿势时脚步与手肘保持一致,能够拿住球时快速进入投篮准备姿势是运球急停跳投的关键。在快速运球突破的过程中,要做到急停前不要减低运球的速度(应力图超越防守),也不要暴露急停投篮的真实意图,还可以运球急停跳投同运球变向突然结合起来,使其能够随机应变。

三、结论

急停跳投是一项攻击性很强的技术,在国际国内的诸多比赛中应用频繁,已经成为了目前篮球赛事中球员应用最普遍、最为广泛的一种进攻手段,其猛烈的突破效果和快速的得分功效既为己方创造了良好的进攻机会,也给防守方带来强有力的反击。目前,急停跳投技术在我国已经受到了足够的重视,但我国运动员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与不足,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水平有待提高,特别是在该技术的使用效果和动作规范上还需多加揣摩。急停跳投技术要在比赛中取得良好的得分效果,必须要加强运动员的弹跳、力量、柔韧性、协调性、灵活性等身体素质的训练,以及对这套技术的理解与练习,只有深入理解急停跳投的动作要领和技术上的优缺点,才能更有针对性的加以训练和使用,达到快速多变、灵活运用的效果。说到底,急停跳投技术是以技巧战和心理战为基础的综合性技术,这就要求我国的篮球运动员们不断钻研勤加练习,提高自身对急停跳投技术的熟练程度,探索急停跳投技术的诸多变化,结合亚洲球员身形小、移动速度快、灵活的特点,充分发挥其突然、快速的技术优势,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才能最大化的发挥急停跳投的作用,提高投球命中率,最后取得比赛的整体胜利。我们相信,随着对上述问题的不断探索和练习,以及所有教练员、运动员的共同努力,急停跳投技术必将为我国运动员熟练掌握,完美应用,为亿万球迷带来观赏性与实用性兼备的高水准体育赛事。

参考文献:

[1]顾洪臻.第十五届CUBA急停跳投技术运用研究[D].宁波大学,2015,(03).

[2]张敬童.大學篮球联赛队员中远距离急停跳投的运动学特征[D].东北师范大学,2014,(05).

[3]周亚辉.篮球急停跳投的运动力学特征研究[J].竞技论坛,2012,(6).

[4]杨瑞鹏,刘飞.不同距离急停跳投起跳阶段腰腹部肌肉活动特征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3,(6).

[5]何维,谈篮球中急停跳投技术[J].统计与管理,2014.(20).

[6]王洪波.篮球持球突破中有无传球假动作对急停跳投时空影响的实验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2,(05).

[7]樊玉立,篮球急停跳投中的核心稳定性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4)

[8]周亚辉.篮球急停跳投的运动力学特征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7,(15).

[9]赵高伟.篮球跨步急停跳投运动技术运动学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3).

[10]尤红侠.浅谈篮球急停跳投技术的教学[J].成功(教育),2012,(15).

[11]张维时. 篮球跨步急停跳投技术的教学设计[J].体育教学,2012,(15).

[12]胡琛药.论篮球技术训练与篮球意识培养[J].当代体育科技,2016,(25).

猜你喜欢

技术特点运用分析
NB-IoT网络技术特点及网络部署简论
有线传输的技术特点及发展趋势
舞台美术设计中的色彩运用分析
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论教师语言艺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对秋季植树造林的一孔之见
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特点分析
浅析篮球抢篮板球的技术特点及训练要求
正能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