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校教学改革的发展分析
2018-05-31刘亮
刘亮
【摘要】“互联网+”是指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结合,“互联网+”代表着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互联网+教育”是以互联网为中心,互联网与教育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本文着重讲述“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性与策略分析。
【关键词】互联网 教育 高校 改革
我国已经进入全新的互联网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是利用网络平台和信息通信技术,将互联网与传统的各行各业联系起来。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广泛应用,“互联网+”已經成为一种社会趋势。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应用“互联网+教育”的模式,促进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互联网+教育”的内涵
“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体现;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的深度融合。将传统行业网络化,可以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提升其社会生产力。“互联网+”具有重塑结构、跨界融合、创新驱动、尊重人性、连接一切的优势,已经成为现阶段国家的发展战略之一。
二、“互联网”的应用领域
“互联网+”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融合的一种新型业态,已经被许多领域广泛应用和认可。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各个行业都相继开展了互联网发展机制。例如:工业领域、商贸领域、金融领域、通信领域、医疗领域、教育领域等。
互联网与教育领域融合,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方式。对学习资源进行了有效的利用和共享。
互联网与农业领域融合,用数字技术有效的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产品的推广和销售,从而缩短买卖距离,为农民增加直接收益。
互联网与通信领域融合,实现了即时通信。提升了信息传递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互联网与金融领域融合,开发了多种金融模式,有效的进行了市场和客户的拓展。
互联网与商贸领域融合,创新了如今的电子商务模式。为商贸提供了更广阔的交易平台;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许多便利。
三、“互联网,高校教育的现状
(一)高校没有与互联网进行实质上的融合
目前我国高校教育与互联网的融合通常只注重表象。“互联网+教育”应该以互联网为中心进行工作的开展。而当下教育工作者对传统教育与互联网只进行了表面上的结合,教师只是将手中的粉笔换成了课件,这与“互联网+教育”的理念相背离,高校的“互联网+”教育理念没有实质的意义。教育者并没有将“互联网+”有效的应用到教育体系和教学理念上,因此当前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探寻互联网与高校教育的融合方式,促进“互联网+教育”的本质融合。
(二)教育资源无法实现全面共亨
随着时代的进步,国家越来越需要高素质人才,高校教育已经十分普及,优秀的人才也大批涌现。但高校在教育过程中还是不可避免的存在许多问题,其中就包括高校的教育资源共亨问题。一些高校虽然在教学平台提供了一些课件资源,但通常都是挑选的精品课程进行共享,其它大部分时间还是通过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育。致使学生丧失了很多交叉学习的机会,学生无法通过网络共享其它很多感兴趣的教学资源。
(三)没有进行有效认证、监管和考核
当前,我国“互联网+”高校教育有网络课程、微课、MOOC等多种网络课程形式。以北大、清华为首的重点高校已经应用互联网教育模式服务于师生。众多高校也纷纷加入了MOOC平台,并为平台提供各自的特色课程,从表面上实现了课程的开放与共亨。但如果学生在平台学习的课程没有得到所在学校的认可,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性学习了。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原因如下:
(1)学生在MOOC平台上学习的课程,没有得到权威部门的有效认证,致使所在学校无法确认该课程是否达到高校的教学标准。
(2)校方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监督,无法确认学生是否认真学习了MOOC上面的课程。
(3)平台没有制定相应的考核方案。校方及学生本人均无法对学习成果进行检验。
(四)高校教育大众化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喜好,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学习能力与接受程度都有差异。在现今的高校课堂中,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无法得到满足。部分教师为了课程进度、课堂纪律等,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个性化表现进行制止。无论在哪个学习阶段,学生群体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都会有所差异。学习能力强、接受能力好的学生很容易跟上教师的授课进度,如果是学习基础差、接受能力相对薄弱的学生就很容易跟不上进度,导致知识的拖欠。上述情况会导致跟不上教师进度的学生在课堂上处于想听但听不懂的盲目学习状态,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四、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一)顺应时代发展
党和国家从发展全局的高度对教育工作进行了重大部署。提出了优化学科布局和素质型人才的培养机制。“互联网+”时代对高校体制结构提出了进一步挑战,要求高校更具创造性的利用互联网优势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
(二)体现了当代教学思想
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有局限性,学生学习积极性欠缺;教学成果并不突出。利用互联网优势;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建立有效的激励与评价机制;建立积极的教学关系;促进教育朝着开放、多样、现代、创新的方向发展,已经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三)提高教学队伍的综合素质
随着互联网在教育中的不断深入,很多依托互联网的新型教学模式不断涌现,例如:微课程、翻转课堂、情境式教学、在线开放型课程等。面对繁多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与专业素养,教学过程还需要具有艺术性。教师还要具备相关教学模式的操作技能,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创新和探索,所以高校在改革过程中还应重视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
(四)培养创新型人才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当代大学生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互联网+”背景下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高校要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高校要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实践能力、综合素养等进行仝方位培养。以“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为目标,培养具备“健全人格、创新思维、社会责任、宽厚基础、全球视野、领导潜力”的优秀高质量人才。
五、促进“互联网+教育”发展的策略
(一)转变教育观念,将“互联网+”与教育进行有机融合
目前,我国的高校教育正受互联网模式的全面影响。教育工作者应当转变以往传统的教育观念与教学模式,积极运用“互联网+”的教育模式,创新思维与教学方法,使互联网与高校进行有机融合。教育工作者可以结合多媒体移动技术等活跃课堂气氛;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多种新兴教學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各高校问的资源共享。
(二)以学生为主体,共亨教育资源
要使“互联网+”教育模式给高校学生带来更大的学习便利,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利用新兴教育手段,通过互联网通信技术共亨高校的教育资源和教学平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的职业规划进行课程的自主选择,可跨专业、跨学校进行课程的学习。教师可根据教学安排提前将教学内容在学习平台上共享,同时提问一些问题,让学生在课件中自行寻找答案,并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这种教学方式属于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习积极性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打破了传统应试式学习模式,达到了以学生为主;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学习平台进行有效的认证、监督和考核
高校教学平台应与相关部门进行合作,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各大加盟高校进行系统的评估和认证。必须通过严格的审核,方可在平台上传课件和进行学习。同时平台还要为学生提供学习成果考核系统,并有效确保成绩的真实性,所加盟高校应对考核成绩予以认同。学习平台、授课方、学校三方面部应对学生课后动态进行跟踪。在线学习课程流程可以是,学生首先在平台进行签到,在学习前进行视频点名或人脸识别,平台实时统计选课学生的在线时间和学生名单,平台应对学生的在线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监管,防止学生蒙混过关的心态与行为。课程完成后平台授课方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在线考试,并在平台上发布成绩。在线学习不但可以满足学生对知识的个性化需求,还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起到督促作用,打破学生的盲目学习状态。
(四)利用数据,因材施教
可以将大数据技术充分发挥到高校教学平台上。掌握学生的专业素质、学习能力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学习和职业规划进行推荐,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和就业方向。学生在平台上进行学习、研究,也可以及时关注到行业的发展状况;了解行业发展前景。平台可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现阶段学习状况进行课程的合理化建议,帮助学生解决盲目、没有针对性学习的问题。和学校合作的企业方也可以通过学生在学习平台上的表现,为成绩优异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及就业机会,对其他学生也有一个激励作用。
六、结束语
“互联网+教育”的融合,从根本上改变了师生问的传统地位,老师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互联网的开放,突破了传统模式下学生学习的时间限制和空间限制,引发了教育体系实质与结构上的变化。虽然现阶段互联网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教育,但在教育过程中引入互联网,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