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卡马西平与左乙拉西坦对癫痫的疗效和对血脂、骨代谢的影响比较

2018-05-31李静刘文萍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8年5期
关键词:左乙卡马西平抗癫痫

李静,刘文萍

卡马西平是目前临床治疗癫痫的一线药物[1]。左乙拉西坦是新型抗癫痫药物,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均明显优于传统药物[2]。上述2种药物对新发癫痫患者的疗效是否存在差异及二者对患者血脂、骨代谢情况影响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即对此进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科收治的新诊癫痫患者84例,均符合1989年国际抗癫痫联盟制定的癫痫诊断标准[3],并经临床症状和脑电图检查确诊为癫痫;入组前3个月,发作>2次/月,未服用抗癫痫药物。同时排除精神障碍者,恶性肿瘤者,有心、肝、肾等全身疾病者,有遗传代谢病、智力运动发育落后及神经系统进行性或退行性疾病者,服用影响血脂及骨代谢药物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2组,各42例。卡马西平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18~46岁,平均(30.45±3.23)岁;病程2~5年,平均(3.42±1.37)年;发作类型:复杂部分性发作13例,简单部分性发作15例,继发性全面性强直-阵挛性发作5例,全面性强直-阵挛性发作9例。左乙拉西坦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18~47岁,平均(31.09±3.39)岁;病程2~5年,平均(3.28±1.46)年;发作类型:复杂部分性发作12例,简单部分性发作16例,继发性全面性强直-阵挛性发作6例,全面性强直-阵挛性发作8例。本研究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2组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卡马西平组患者给予卡马西平片(国药准字H22023203,吉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0.2 g/片)治疗,起始剂量100 mg/次,qd;服用1周后给药剂量增加至200 mg/次,tid。左乙拉西坦组患者给予左乙拉西坦片(国药准字H20110409,比利时UCB Pharma S.A.公司,0.25 g/片)治疗,起始剂量为5~10 mg/kg,bid;每2周增加10 mg/(kg·d),4周内增加剂量至维持量30~40 mg/(kg·d)。2组均治疗6月。

治疗6月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控制:经过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完全被控制无发作;显效:经过治疗后,患者发作频率减少>75%;有效:经过治疗后,患者发作频率减少>50%;无效:经过治疗后,患者发作频率减少<50%,甚至加重[4]。总有效率/%=(控制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分别于入院次日(治疗前)及治疗6月后,空腹抽取4 mL静脉血,用贝克曼AU64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2组的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TG检测采用酶法,TC检测采用胆固醇氧化酶法,LDL-C和HDL-C检测采用PEG修饰酶法,试剂盒均购自浙江康美药业。采用美国贝克曼AU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2组治疗前、后的血清碱性磷酸酶、血钙、血磷、甲状旁腺素及骨特异碱性磷酸酶等骨代谢指标。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卡马西平组的有效率为83.33%(35/42),左乙拉西坦组为88.09%(37/42),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血脂水平比较

2组治疗后TG、TC、LDL-C水均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HDL-C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2组间血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2组骨代谢水平比较

2组治疗前、后的血清碱性磷酸酶、血钙、血磷、甲状旁腺素及骨特异碱性磷酸酶等骨代谢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治疗癫痫主要以抗癫痫药物控制为主,以最大程度地降低癫痫发作次数,减少不良反应[5-7]。但随着用药时间的增加,部分患者可能会发生神经精神系统疾病、骨代谢紊乱及心血管疾病等不良反应。因此,正确选用抗癫痫药物是治疗癫痫的关键。

卡马西平是传统抗癫痫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谷氨酸的释放、封闭电压依从性Na+通道等抑制神经元的反复放电,稳定过度兴奋的神经细胞膜[8-10]。新型抗癫痫药物左乙拉西坦与传统药物不同,属于吡咯烷酮衍生物,其主要通过特异性地与突触小泡蛋白2结合,可能有助于分泌性囊泡数量的增加,促进神经递质的的正常释放[11]。而且左乙拉西坦口服吸收快速并且完全,具有较低的蛋白结合率,不需要进行血药浓度的监测,药动学特征较好,且不需要经过肝脏代谢,和其他抗癫痫药物之间不会发生相互作用,对细胞色素P450无明显影响[12,13]。

本研究结果显示,卡马西平组的有效率为83.33%,左乙拉西坦组为88.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在本组6月的治疗期内,卡马西平和左乙拉西坦治疗新发癫痫患者的疗效相当。但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抗癫痫药物会对机体的性激素水平、血脂水平、炎症指标以及骨代谢等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表现为癫痫患者易出现骨病、肥胖率较高和远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高等[14]。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表2 2组血脂水平比较(mmol/L,±s)

表2 2组血脂水平比较(mmol/L,±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

组别卡马西平组例数42左乙拉西坦组42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TG 1.03±0.21 1.51±0.26①1.05±0.24 1.49±0.27①TC 4.03±0.46 4.86±0.53①4.05±0.42 4.82±0.54①LDL-C 2.79±0.50 3.06±0.47①2.78±0.49 3.08±0.52①HDL-C 1.22±0.31 1.27±0.33 1.23±0.32 1.26±0.35

表3 2组骨代谢水平比较(±s)

表3 2组骨代谢水平比较(±s)

组别卡马西平组例数42左乙拉西坦组42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血清碱性磷酸酶/(U/L)38.12±11.54 41.25±10.96 38.75±12.39 40.39±11.24血钙/(mmol/L)1.46±0.29 1.37±0.28 1.47±0.31 1.42±0.30血磷/(mmol/L)1.37±0.25 1.35±0.21 1.36±0.24 1.32±0.28甲状旁腺素/(pmol/L)1.47±0.32 1.36±0.31 1.46±0.33 1.42±0.29骨特异碱性磷酸酶/(U/L)79.53±17.42 81.45±16.39 79.35±16.54 82.34±15.43

2组治疗后的TG、TC、LDL-C水平均明显升高,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卡马西平或左乙拉西坦治疗6月即可引起血脂水平升高,因此必须重视抗癫痫药物对患者血脂水平产生的影响。抗癫痫药物引起血脂升高的机制主要包括:影响下丘脑的食欲调节中枢,增加患者的进食量;使患者保持相对镇静,导致能量过剩;抑制甲状腺功能,造成代谢降低[15],降低红细胞膜表面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的活性,竞争性抑制胆酸的转化,提高外周胰岛素水平,促进胆固醇合成等[16]。

2组治疗6月后,血清碱性磷酸酶、血钙、血磷、甲状旁腺素及骨特异碱性磷酸酶等骨代谢指标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2组之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卡马西平和左乙拉西坦短时间的使用暂时不会对新发癫痫患者骨代谢造成明显的影响。但有报道显示,长期使用后,传统的抗癫痫药物如卡马西平会造成患者骨量降低,而新型抗癫痫药物如左乙拉西坦对骨量的影响相对较小[17]。

综上所述,卡马西平和左乙拉西坦对癫痫的临床治疗效果相当,治疗半年即可引起血脂水平升高,但短时间使用不会对骨代谢造成明显的影响。

[1]Vezzani A,Friedman A.Brain inflammation as a biomarker in epilepsy[J].Biomark Med,2011,5:607-614.

[2]Kwan P,Brodie MJ.Refractory epilepsy:mechanisms and solutions[J].Expert Rev Neurother,2006,6:397-406.

[3]胡亚美.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4]孙涛.神经外科与癫痫[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175.

[5]路蝉伊,刘立雄,张云峰.癫痫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4,35:876-880.

[6]Hung CC,Tai JJ,Lin CJ,et al.Complex haplotypic effects of the ABCB1 gene on epilepsy treatment response[J].Pharmacogenomics,2005,6:411-417.

[7]Moshé SL,Perucca E,Ryvlin P,et al.Epilepsy:new advances[J].Lancet,2015,385:884-898.

[8]张远之,林智君.托吡酯与卡马西平治疗部分性癫痫发作的临床疗效评价[J].海南医学,2014,25:241-242.

[9]Wiffen PJ,Derry S,Moore RA,et al.Carbamazepine for chronic neuropathic pain and fibromyalgia in adults[J].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14,(4):CD005451.

[10]Kulkarni P,Chaudhari GH,Sripuram V,et al.Oral dosing in adult zebrafish:proof-of-concept using pharmacokinetics and pharmacological evaluation of carbamazepine[J].Pharmacol Rep,2014,66:179-183.

[11]Rogawski MA.A New SV2A Ligand for Epilepsy[J].Cell,2016,167:587.

[12]黄从刚,卞红强,罗正利,等.左乙拉西坦和托吡酯治疗癫痫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4,13:499-503.

[13]冯雪菲,肖农.左乙拉西坦治疗不同年龄癫痫患儿的长程有效性及耐受性观察:210例报道[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4,39:324-328.

[14]王学峰,杜超.抗癫痫药物筛选中值得关注的新动向[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1041-1042.

[15]Cook AM,Bensalem-Owen MK.Mechanisms of action of antiepileptic drugs[J].Therapy,2015,8:307-313.

[16]Yamamoto Y,Terada K,Takahashi Y,et al.Influence of antiepileptic drugs on serum lipid levels in adult epilepsy patients[J].Epilepsy Res,2016,127:101-106.

[17]佴玉,孙旭文.左乙拉西坦、苯妥英、卡马西平及丙戊酸对骨质影响的风险评估[J].中国药物警戒,2009,6:648-653.

猜你喜欢

左乙卡马西平抗癫痫
勘误
左乙拉西坦注射液治疗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疗效及预后
166例门诊癫痫患儿抗癫痫药超说明书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Δ
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儿童部分性癫痫效果观察
卡马西平与加巴喷丁对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价值比较
头部外伤后药物预防癫痫可能有效
卡马西平与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脑炎后癫痫的疗效观察
卡马西平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癫痫孕妇胎儿致畸率低
长期应用抗癫痫药物增加骨折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