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二三”看我国新时代经济发展新方略
2018-05-30蓝定香
蓝定香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总任务的基础和核心是发展经济,提升质量,使我国由经济大国变为现代化强国。
实际上,我们深入学习和理解党的十九大报告就会发现,确定我国新时代经济发展新方略的内在依据存在“一二三”的辩证逻辑。其中,“一”就是一个变化,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二”就是二个“没有变”,即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三”就是“三个牢牢”,即“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要求发展经济,但是,新时代发展经济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对此,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新时代的“十四条基本方略”中专门提出了“坚持新发展理念”的方略,明确指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在报告的第五部分以2800多字、占整个报告近10%的篇幅专门、全面、系统地部署了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求全党“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并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等六大方面作了安排。这六大方面的每个方面都是一篇大文章,内容十分丰富,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行动指南。对此,笔者结合自身的学习和理解谈点体会。
在关于经济发展六大方面的部署中,具有首创意义,甚至统领意义的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他方面都是在这一指导之下展开的具体内容。过去,我国从来没有从战略层面提出供给侧改革,更没有提出具有明确指向性的“结构性”的供给侧改革,最多只是从投资体制改革、投资结构调整、关停并转一些企业等一些具体的方面采取举措,开展工作。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从战略层面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并以“三去一降一补”①为五大任务和举措,实现了我国经济结构的明显优化。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分析总结这一战略实施效果的基础上进一步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在此总体要求下,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即要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同时,要“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即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特别是要“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要“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即要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另外,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一次提出“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企业家、劳模、工匠等企业精英、高素质劳动者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骨干和支撑,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四川省作为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应结合实际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经济发展新方略,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部署,推动四川省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转方式、提质量,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建设高素质劳动者队伍,促进四川省尽快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从经济大省向經济强省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