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评价改革校本化实践分析
2018-05-30卞军
卞军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进入深水期,教学评价改革也成为了教育研究的热门话题。初中地理教学制定全新的等级制评价实施方案,不仅能够减轻师生压力,构建幸福校园,还有利于中学生素质和自身成长的提高,给素质教育和中考改革带来新的活力。
研究背景
在素质教育推行的过程中,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的改革受到了更多的关注,专家学者以及我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对其展开了系统的研究,获得了许多的经验和成果。但是,我们现在使用的中小学考试与评价制度与我们所推行的素质教育并不能很好的匹配,这种因素不仅影响素质教育的实施,也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指出:“现行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还不相适应,突出反映在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注重学习成绩,忽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评价方法单一;尚未形成健全的教师、学校评价制度等。”所以,建立新的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十分重要。探索出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初中学生地理教学评价体系,制定出了全新的等级制评价实施方案,不仅能够减轻师生压力,构建幸福校园,还有利于中学生素质和自身成长的提高,给素质教育和中考改革注入新的活力。地理学科在现有中考体系下只需要参加会考,没有中考的压力,所以更适合先行一步开展评价改革的创新实践研究。
研究意义
地理教学评价改革创新实践力图通过建立全方位评价体系,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提供更加客观和全面的指导。地理教学评价改革创新实践为素质教育带来新的动力,不仅可以为学生减负,也减轻了教师的分数压力,提升师生的幸福感。地理教学评价改革创新实践试图建立义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范式,为其它学科评价改革做出探索。
涵义与特色
地理教学评价改革创新实践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上,建立相应的校本发展评价体系,来弱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意图。
全面发展多元化。在地理教学评价改革创新实践的过程中学校评价的关注点就不仅仅是单一的成绩,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都是进行评价的方面,学校要改变通过纸质考试检查学生的地理学习水平,提倡使用等级制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获得的成长,是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都能得到提高。
根本目的促发展。 地理教学评价改革创新实践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弱化其甄别和选拔功能。学校将用“等级制”取代“分数制”,对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优势的劣势提供指导,使其获得更大的进步。
细分阶段重过程。 学生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就要求我们对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进行检测,了解学生各个阶段学习的情况并适时地做出指导,使学生的地理学习获得长足的进步。
培养目标个性化。学校要始终做到以学生为本,满足学生地理学习的多种需要和选择,实现学生发展的多样性。
具体实施方案
地理教学评价改革创新的重点是建立具有科学性、合理性的校本发展性评价体系,难点是校本化的评价改革必须提高社会认同度并得到教育行政部门的认可。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地理教学评价改革遵循的总原则:等级制代替百分制。一方面以等级的差异来评价学生的发展差异,另一方面利用等级内的模糊性弱化学习成果的细微差异。发挥评价的对学生的激励、调控与发展功能,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与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重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地理教学评价采取课堂内和课堂外相结合,闭卷考试和开卷考试适当采用的方式
( 1 )把学生的一些课外探索性活动纳入学业评价,根据地理学科的社会性特点,打通课内外的联系。把学生课外探索和实践的成果进行量化考核,变成学业评价的组成部分。
( 2 )对某些地理学习内容,某一单元或阶段可以实现开卷考试。淡化对知识点的考查,侧重对知识系统化、整体化考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地理教学评价对地理学科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和基本技能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综合考查
( 1 )通过检测,将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知识变化组合,综合应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 2 )地理教学评价改革注重将地理知识点应用于现实“结合点”的基础上,把社会热点或焦点问题、时事政治、社会生活中的新需要融入地理学科之中。
地理教学评价尊重学生个性,不拘一格评价人才
( 1 )不以地理考试成绩作为唯一标准,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手段、多种角度的评价方式。
( 2 ) 建立每个学期的评价量化表,包括学生地理学习过程表现、创造能力和自主认知模块测试。
( 3 ) 在模块测试的地理开卷或闭卷考试中,难易程度相似的试题让学生有选择的余地,论述题不求统一答案,评分有弹性,以鼓励有创见的学生。
地理教学评价作为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和提高各种能力的一个新的学习过程
( 1 ) 过程表现测评包括学生完成作业情况、课堂表现一(教师评价)、课堂表现二(学生互评),占学业测评总成绩的30%。
( 2 ) 创造能力测评(把学科课外探索创造活动介入学业评价,收集学科资料,每学期完成一篇学科小论文、学科小报、学科影评、社区志愿活动记录等),占学业测评总成绩的20%。
( 3 ) 自主认知模块能力测评(在学期末,按照学科特点,对一学期所学模块知识进行开卷或闭卷考查,适当降低记忆要求,突出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思维能。通过学生的答题情况来了解不同层次学生对相关学习内容掌握的情况),地理、生物期末一次性占50%。
说明:1.过程表现测评占30分(完成作业、课堂表现一、课堂表现二各占10分);创造能力测评占20分;自主模块能力测評占50分,总分100分。
2.计算出总分百分百制后换算成等级制,(100~90 A+;89~80 A;79~70 B ;69~60 C;60分以下为D)。
3.采用电子素质报告平台的方式来呈现,设计、建设学生素质发展评价的网络化运用、管理和数字化呈现平台。学生、家长、教师都可通过手机、电脑密码登录,查看、运用、反思评价所呈现的内容,了解学期收获与成长。该平台可以将任课教师输入的成绩自动生成雷达图,学生通过雷达图可以一目了然的了解自己在学习上的优势和不足,真正做到变甄别为诊断,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
结语
地理教学评价改革创新实践的过程中学习、借鉴了欧美发达国家选拔性考试采用的Level制与国内小学阶段和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所采用的等级制等做法,实施初中生的地理学业水平评定,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发展性评价体系,并能够推广至其他学校。改革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切实减轻学生过的课业负担。切实做到减轻教师不必要的分数压力,提升师生的幸福指数。地理教学评价改革创新实践得到了市、区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广泛重视,通过教学评价改革创新实践构建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发展性评价体系,推动中考改革,建立中学学生毕业的评价机制和可供高中阶段选拔的评价机制,为全面的评价改革提供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为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提供案例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