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思维可视化”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

2018-05-30金施琪田家宁徐笑梅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8年5期
关键词:支持性思维可视化可视化

金施琪 田家宁 徐笑梅

(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

可视化教学由于其直观性、趣味性和深度加工性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的教师及教学研究者的青睐,是目前应该大力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但如何将思维可视化真正地融于各学科教学,为教学模式带来切实改变,仍需广大一线教师的不断实践与反思。本文基于“思维可视化”视角,设计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可视化的文本解读,对思维可视化的具体实施进行尝试。期待推动思维可视化在英语学科教学中的发展,更好地辅助中学英语教学,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

一、思维可视化和英语阅读教学

思维是抽象的,其过程往往是不可见的,需借助图示的形式加以展示。这要求人们运用一系列的可视化技术,将原本不可见的思维过程用可视化的方法清晰地呈现出来,即思维可视化(Thinking Visualization),以高效地记忆、理解和应用知识[1]。运用思维可视化教学的图示方法及技术已经有数十余种,其中有一些常用的具体方法,如思维导图、鱼骨刺图、模型图等等[2]。

从可视化教学的功能来看,可视化的作用并不仅仅是视觉表征在起作用。Zeynel Kablan等研究发现,教学中用整合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比用单独视觉或文本呈现内容,在认知负担、学习时间以及成就测试中,都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3]。在知识建构层面,运用“思维可视化”教学可将零散的知识点串成逻辑清晰、层级分明的知识网络,从而使知识更容易被理解和内化,在此建构过程中,学生的提炼、概括和分析能力也得到了发展。此外,在体验层面,也可将知识灌输变为自主探究,将死记硬背变为可视化及结构化的思考,从而提高教与学的效能,更进一步地将学习体验由枯燥乏味变得兴趣盎然[4]。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培养学生表层的文本理解能力,也要注重对学生文章的深层次理解,培养其提炼关键信息、综合分析逻辑关系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将思维可视化教学策略应用于英语阅读教学,达到可视化的文本解读,可将复杂的阅读内容简单化,以图像和语言符号的形式呈现,有利于学生理清文章整体结构,发现文章的内部逻辑关系,加强学生对文章的深层次理解,促进对阅读材料整体意义的把握。通过实现知识的可视化,帮助学生记忆文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案例解析

本文以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Goforit!》九年级第九单元B部分的2b 阅读“Sadbutbeautiful”为例,阐述思维可视化教学策略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际运用。本单元话题为音乐,B部分阅读深化单元话题,介绍了中国民间音乐代表作《二泉映月》及其创作者著名盲人艺术家阿炳的故事。通过学习文章内容,让学生了解相关的基础背景知识,并学习阿炳面对挫折不放弃的态度。

基于 “思维可视化”,本教学设计注重引导学生将对文本的分析和理解以可视化的图示组合方式进行表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每段主旨句、关键词及支持性信息,主动分析、归纳文章结构,理解、提取并整合阅读文本信息,将复杂的阅读内容简单化,并以图像和语言符号的形式呈现,理清文章结构,促进对阅读材料整体意义的把握,从而达到深层次理解文章。此外,运用思维可视化策略,也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运用思维可视化教学策略对本篇文章教学时可以分为以下部分(如图1):

图1 教学流程图

1.创设音乐情境,激活背景知识

在导入阶段,可带领学生欣赏《二泉映月》片段,提问学生对这首曲子有哪些了解,激活已有知识,根据学生回答补充背景知识,完善内容图示。随后提问其感受,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教学情境,并导入文章第一段内容:作者的感受(如图2)。

图2 导入阶段教学流程图

2.教师引导概括,构建可视支架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解读文章第一段,引导学生学习如何通过有效的归纳整理,深度分析文章内容,将对文本的分析以可视化的图示组合方式进行表征,通过图解的方式将其逻辑关系表示出来。把左脑的词汇、逻辑、顺序等与右脑的图像、色彩、维度等多种因素结合起来,一起参与思维和记忆。为下一步小组合作及个人独立完成可视化的思维导图提供支架。

图3 第一段文本解读可视化导图

该文三段结构内容非常清晰,每段中的主旨句、关键词和支持性信息都相对明确。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实现可视化分析,选择采用不同的位置和图形表示主旨句和支持性信息,用带箭头的线条连接各分支,在句、词、图中呈现文章的结构与内容,表现支持性信息与主旨句的逻辑关系。带领学生共同分析第一段,将文本解读可视化,完成如图3所示导图。使烦琐的阅读内容简单化、直观化,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文章脉络,分析文章主旨,加强对文章的深层次理解,作为支架,帮助学生在下部分合作完成导图,最后辅助学生对文章进行转述。

3.小组协同合作,共筑可视导图

文章第二段的可视化文本解读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在学生寻找主旨句、关键词和支持性信息之后,分析第二段文章内容,共同合作完成可视化导图,并在完成后选出代表进行展示。让学生学会以图示组合的方式把原本不可见的思维路径、结构、方法及策略呈现出来,使其清晰可见,即把大脑中对文本的理解 “画”出来,使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与分析可视化。该部分主要关注学生合作完成的可视化思维导图,教师最后的导图可仅作为参考,或仅根据学生的导图进行讲解。

本部分学生合作设计的文本解读的可视化导图如图4、图5所示。

图4 第二段文本解读可视化导图1

图5 第二段文本解读可视化导图2

图6 第三段文本解读可视化导图1

4.自主文本解读,呈现多样思维

该部分可视化思维体现在个体独立进行文本分析,完成文章第三段文本解读的可视化导图。从第一段教师引领全班共同完成文本的可视化解读,到第二段小组合作,再到第三段的独立解读文本完成导图,逐渐撤去支架,达到对文本的深入分析,使学生学会运用寻找支持性信息的方式更深入地归纳、分析文章的阅读策略。学生独立完成的导图各有特色,文本解读的多样化体现出了每个人对于文章不同的理解。在展示介绍过程中,学生们能够互相借鉴,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

该部分学生个体独立完成文本解读的可视化导图如图6、图7所示。

图7 第三段文本解读可视化导图2

5.借助可视导图,辅助语言输出

至此,学生们已对文章结构及主要信息有了相对清晰、深入的了解。为了更好地将知识内化并完成语言输出,本部分设计角色扮演活动。教师创设接近生活实际的语言情境,帮助学生们依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每个人不同的感受,组织编排角色扮演活动。指导学生在表达时注意支持性信息的运用及表达的逻辑性。在进行语言输出时,可利用刚刚设计的三幅文本解读的可视化导图作为辅助的支架。这样,输入输出环环相扣,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趣味性及有效性。

在整篇文章分析结束后,可结合实际进行讨论,适当融入情感态度的升华部分。让学生从阿炳的故事中学会对待挫折和苦难时不放弃希望的态度,并在未来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能够学会坚强并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讨论自己从故事中所感所得,进一步结合自身谈面对困难时如何应对。

将思维可视化策略运用到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完成可视化的文本解读,帮助学生积极地与文章内容互动,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和内部逻辑关系,加强对文章的深层次理解,并且利用导图辅助作为支架,帮助记忆文章,提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运用思维可视化策略要引导学生在学会导图各要素的关系及绘制方法后,主动地绘制独一无二、丰富多彩的导图,展现独一无二的文本解读方式,而不是一味地遵循教师提供的框架。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应搭好支架,帮助学生一步步地运用可视化文本解读的方式深入分析文章的内部逻辑关系,更好地完成知识的内化与输出。

应用思维可视化策略时,应注意思路不要被限制,不要过于拘于形式,陷于固定的设计框架,使教学设计过于形式化,导致教学失去了生机与活力。教学设计过程应根据对象和内容的不同而变化。教师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任务,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及学生的特点设置不同的思维可视化活动,帮助学生发展思维品质,提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参 考 文 献]

[1] 刘濯源.告别灌输看见思考[N].中国教师报,2016-08-17(008)

[2] 赵慧臣.我国思维可视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电化教育,2014(4):10-17.

[3] ZEYNEL KABLAN MU NIRE ERDEN.Instructional efficiency of integrated and separated text with animated presentations in computer-based science instruction [EB/OL].[2007-07-02].http://www.elsevie.Com/locate/computer/doi:10.1016/j.compedu.

[4] 刘濯源.基于思维可视化的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策略[J].江苏教育(小学数学),2016(5):7-9.

猜你喜欢

支持性思维可视化可视化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思维可视化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幼儿游戏中实现深度学习的支持性策略研究
小学1~6年级师生关系特点实践研究
提高材料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支持性
“思维可视化”教学,引发“每一个”的“脑内革命
核心素养指引下的多元智能教育改革
基于思维的可视化提升学生的学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