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纸钞丛谈:革故鼎新的第一套人民币

2018-05-30撰文

收藏界 2018年6期
关键词:解放区中国人民银行纸币

撰文/郑 悦

从事纸币收藏的朋友多会深感中国纸币的博大精深,望眼欲穿却被红绿杂间的各类票券弄得眼花撩乱。浩如烟海的纸币,反映了旧时代中国币制管理的无奈与虚弱,通货混乱的实质是区域经济发展极为不平衡,根源来自于政治层面各种势力角斗以及地方豪强维护利益的结果,那么国家就陷入了经济落后导致通货混乱,通货混乱阻碍经济发展的怪圈。第一套人民币的发行一扫旧中国的金融混乱局面,是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下的大变革货币,是新民主主义时期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重要文物,给我们留下了可供品鉴、保藏的历史遗物。

①董必武题写“中国人民银行”

1947 年,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解放区迅速扩大连成一片。当时各革命根据地,由于敌人的分割封锁,货币印制条件艰苦,各个革命根据地都印制发行自己的货币,出现解放区货币换算不便、流通阻碍的情况,很难适应解放战争的需要,统一的区域货币成为必然趋势。正如陈云同志所说:“完全分散经营,各有货币,各管收支,统一的方面只有一项,即政策统一”(《陈云文稿选编》第69 页)。1947 年5 月,中共华北财经办事处筹备处在河北邯郸召开会议,提出了各解放区货币统一的方针、政策、步骤和措施。不久,华北、西北、华东三大解放区首先开始进行货币统一的前期工作。也就是说,革命胜利的步伐与货币统一是同步进行的。

1947 年11 月12 日,河北重镇石家庄解放,晋察冀边区和晋冀鲁豫边区速成一片,在1948 年5 月合为华北解放区,成立华北人民政府,金融机构上将晋察冀边区银行和晋冀鲁豫边区的冀南银行,合并为华北银行。晋察冀边币停止发行,冀南银行冀钞继续发行,冀钞与晋察冀边币1:10 混合流通,并以冀钞逐渐收回晋察冀边币,冀钞成为华北解放区的法定货币。

1948 年1 月,陕甘宁边区和晋绥边区合并为西北解放区,陕甘宁边区银行和西北农民银行合并,西北农民银行的西农币和陕甘宁边区贸易公司商业流通券同值流通,并以西农币逐渐收回陕甘宁边区的货币,西农币成为西北解放区的法定货币。1948 年10 月20 日,华北人民政府同陕甘宁和晋绥边区政府商定:华北解放区的冀钞和西北解放区的西庆币互相通用。到当年11 月13 日,山东北海银行总行颁布《关于山东和华中实施货币的统一指示》。15 日,华中银行币停止发行,与北海币同值流通使用,并逐渐收回,华中各解放区统一流通北海币。北海币成为山东解放区和华中各解放区的法定货币。

② 西北农民银行纸币

③ 北海银行纸币

④ 冀南银行纸币

至此,华北、西北、华东三大解放区初步完成了货币统一的准备工作。早在1947 年11 月“华北财办”确定由南汉宸负责组建“人民银行筹备组”,先从晋察冀边区银行总行抽调何松亭、秦炎、王厚朴、石雷、孙及民五位同志到“筹备组”工作,1948 年9 月党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10 月6 日中共中央决定扩充原“华北财办”为“华北财政经济委员会”。在党中央领导下,统一华北、华东、西北的财政、经济、金融、贸易、交通等工作,中央确定董必武为“华北财经委员会”主任。

事实上,中共中央原决定于1949 年1 月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和发行人民币。但是解放战争胜利形势快速发展,使发行统一货币的任务已刻不容缓。1948 年10 月3 日,中央致电华北局、华东局、西北局并董必武,指示“由华北财经委员会指导人民银行负责计划,委托华北、华东印刷10 元、50 元、100 元的新币,尽可能于年前完成50 亿元”。11 月18 日,华北人民政府第三次政务会议作出决议,要求加速准备,立即成立中国人民银行。11 月25 日,经华北、山东、陕甘宁、晋绥政府会商决定:“将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三行合并,成立中国人民银行”。12 月1 日,华北人民政府主席董必武同志签发了:金字第四号“华北人民政府布告”布告指出,经华北、山东、陕甘宁、晋绥解放区人民政府会商决定,将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三行合并为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中国人民银行钞票(以下简称新币),定为华北、华东、西北三区的本位货币,统一流通。所有公私款项收付及交易,均以新币为本位货币。新币发行之后,冀币(包括鲁西币)、边币、北海币、西农币(以下简称旧币),逐渐收回。旧币未收回之前,旧币与新币固定比价,照旧流通,不得拒用。同时还规定了新旧币的比价:新币对冀币、北海币均为1:100,即中国人民银行钞票1 元等于冀南银行钞票或北海银行钞票100 元;新币兑边币为1:1000,即中国人民银行钞票1 元等于晋察冀边区银行钞票100 元;新币兑西农币为1:2000,即中国人民银行钞票1 元等于西北农民银行钞票2000 元。同日,中国人民银行在《人民日报》刊发公告:本行本年12 月1 日,发行50 元、20 元、10元三种钞票。

⑤ 苏联制造的菱形水印纸

⑥ 银行单据用纸,残存有部分水印

① 多样的纸币图案

中国人民银行以原华北银行为总行,总行地址设在石家庄,由南汉宸同志首任“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总经理。董必武同志当时是华北人民政府主席,他欣然为新行题写“中国人民银行”,并印制在人民币之上,由于第一套人民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发行的货币,所以早期券采用民国年号纪年。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成立之日起,开始发行货币,率先确定为华北、东北、西北三区的本位币,统一流通。1949 年1 月,北平和平解放,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迁入北平(今北京)。随后又发行了多种面额券别和不同版别,并逐步推行、流通至全国各个解放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等相继成立了“中国人民银行”,该行是中央人民政府的国家银行。到1951 年底,除西藏和台湾省外,全国范围内货币完成统一,地方货币、银圆、历代制钱、各类外币均严禁流通,人民币成为中国唯一的法定货币,通货市场完成一统,这是继秦始皇统一半两货币、汉武帝发行五铢钱、唐代制定宝文钱制度、民国废两改元、法币政策实施之后,最彻底、最成功的一次货币制度大变革。

第一套人民币因属于多处印制,随印随发,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与原有的革命根据地货币在设计、印刷上有相似性,比如五元水牛图,就是西北地区的印钞厂——光华印刷厂之作,纸张与西北农民银行纸币类似,是杂质很多的淡黄色草纸,纸张还留有粗大颗粒和植物纤维。第一套人民币的印钞所用的纸张就地取材,所用的纸张有专用印钞纸,也有特制绵纸,甚至有普通道林纸(一般用于国统区银行单据使用)、旧存带有红蓝纤维的进口纸、五星水印纸、波纹水印纸,后期部分券则使用苏联进口的菱形水印纸张。加之设计思想不统一,主题多元,故所用图案反映面也较为繁杂,既有反映工农业生产的劳动场面,也有反映交通运输情景,如工厂、农村、古迹、畜牧、地方民居等。

②互相借用主景的壹千元券

③印有维吾尔文的伍百元券

④印有蒙古文的壹万元券

各解放区的印钞厂工作也是人员随军行动,集思广益、想方设法,用最快的速度印制发行人民币,当时只能采取应急办法,甚至原版也有互相借用的情况。在工艺上采用了石印、胶印、凸印、凹印、凸凹合印、凸胶合印、胶凹套印等多种技术。因此,第一套人民币的质量差别较大,长短不齐,最为突出的是颜色差异相当严重。受旧中国大通胀因素影响,1955 年4 月1 日第一套人民币光荣退出流通领域。

据官方统计,到1953 年12 月底,第一套人民币共发行共12 种面额62 种版别,其中1 元券2 种、5 元券4 种、10 元券4 种、20 元券7 种、50 元券7 种、100元券10 种、200 元券5 种、500 元券6 种、1000 元券6 种、5000 元券5 种、10000元券4 种、50000 元券2 种,其中1949年发行的正面万寿山图景100 元券和正面列车图景50 元券各有两种版别。(据:人行货币发行司编纂《中华人民共和国货币图录》)实际上,如果从纸张、印刷颜色、号码位数不同来看,笔者统计至少有84 种版别券,而收藏界对于具体的版别说法和认识也不一致,有些版别的划分还在持续总结和发现之中,这可能是第一套人民币本身的魅力所在。其中,印有少数民族文字的钞券,如在内蒙流通的印有蒙文的5000 元券,在新疆流通的印有维吾尔文券,尤其牧马图、詹德城两种券,成为第一套人民币中最罕见的珍品,拍卖价格持续走高。

第一套人民币从收藏价格上看,2000 年的时候,售价仅为21.7 万元,2002 年就高速升值涨到了48.7 万元。到2009 年全套价格已突破300 万元人民币的大关。到2012 年,第一套人民币大全套62 张的市场价格已经稳站500 多万元的高位。仅伍佰元詹德城在2005 年拍出14.74 万元价格,2006 年则拍出22 万元的价格,到2007 年该券全新品相成交价达31.9 万元。2010 年在上海泓盛秋拍上,“牧马图”一万元,就曾以230 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成交,创造了当时中国纸币单枚的成交纪录。在2011 年中国嘉德上伍佰元詹德城拍出74.75 万元价格,后在上海泓盛秋拍上,“牧马图”一万元纸币,从起拍价150 万元人民币始,经过多轮场内外竞投,最终以460 万元人民币(含佣金)的价格成交。

近年来,第一套人民币均价维持高位,但品相好的印有少数民族文字的几枚大珍品却很少露面。2018 年12 月8日,香港布约翰2018 年冬拍钱币纸钞专场,有藏家以166.75 万港元(含佣金)高价落槌拍得的一枚第一套人民币伍佰圆瞻德城(PMG 评级币,评分为64E),再次创造了中国纸币收藏市场的纪录。

猜你喜欢

解放区中国人民银行纸币
解放区的天
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
消失的纸币
猜纸币
猜纸币
对1946—1948年华中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历史考察
试述党在大连“特殊解放区”时期(1945-1949)的艰难探索
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