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形变的形成原因及鉴定要点

2018-05-30撰文王红旗

收藏界 2018年6期
关键词:古玉玉器孔洞

撰文/王红旗

玉琮 现藏于国家博物馆,齐家文化玉琮,玉裂伴随沁色、钙化现象

裂和阴线交错时,宽的裂纹会使阴线出现错牙现象

仿良渚玉串珠

仿良渚玉串珠(局部)说明:利用岫玉仿良渚玉串珠,浙江瓶窑镇仿古作坊50 元/粒购得。利用原材料所带孔洞,酸洗后孔洞加大,再用滚桶搅拌抛光而成

宽的裂缝会明显高出玉表面,形成交错的现象,用手摸上去会有挡手的感觉。这充分说明:裂缝是在后天形成的。如果是老玉新工或是玉裂后再加工成的玉器,不会出现此现象。同时,裂缝中都会伴随沁色产生,沁色从外及里,由深渐浅,过渡自然,变化丰富。伪古玉即使做上裂缝和沁色,沁色也是单一无变化、无过渡。

当宽的裂缝和纹饰发生交错现象时,纹饰会出现错牙现象。这是先工后裂的一个明显表现,而利用原料所带的裂纹后加工的,不会出现此现象。

裂缝的裂口处,会出现玉质干枯发黄或是轻微钙化现象。这是因为玉器的质变现象往往从最薄弱的地方开始变化,这种现象是年代久远才会形成的,也是伪古玉无法仿造的。这种现象还会出现在玉器的边缘、钻孔或是砣工与玉表形成的棱角上。伪古玉不会有此类现象产生。这一点,也是鉴定玉器的一个细节,非常重要。

有的细小的裂缝,在盘玩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现在慢慢消失。这是由于玉质分子结构由质变后的状态还原回到初始状态的结果,分子结构变得排列有序、安固稳定。

◆ 王红旗

中国玉文化研究会理事;

全国数字电视频道《收藏天下》特聘古玉鉴定专家,曾在《收藏天下》频道主讲古玉鉴定节目《斑斓古沁》6 集,《收藏玉文化》30 集;

以特邀古玉专家身份做客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五集纪录片《秘藏》;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兼职教授;

韩国工艺研究所和世界玉文化馆专门委员;

收藏界杂志社顾问团顾问、专栏主笔;

国内知名古玉收藏家、鉴赏家,从事古玉收藏、研究近二十年;

国内独创“多元一体综合分析思路及出土古玉鉴定”四步曲的方法,并获国家版权局版权保护,

已出版《中国出土古玉鉴》DVD 一套(3 碟)和《古玉鉴》一书。

明代玉砚台 这件明代玉砚台(自藏)背面的变化说明绺裂的特征

战国玉璜 馆藏战国玉璜,土蚀土咬和加工工艺之间的关系:工在前,咬在后

土咬和土蚀的现象,会发现玉表上会留下大小不一且不规则的孔洞,孔洞的口径一般都是外小里大,并且孔洞内会有结晶状现象。

目前,市场中常见利用原材料上带有的蛀孔仿冒土咬特征进行作伪。这一点一定要引起玉友们的足够重视,千万不要单纯地迷信古玉的微观鉴定,一定要结合其他特征综合判断。

有土咬或土蚀现象的,放大镜下观察土咬、土蚀部位,会发现加工的工艺痕迹会在土咬或土蚀的下面,通常还会伴有沁色和轻微钙化现象发生。

注意氧化突起、土蚀土咬、玉裂和工艺之间的相互关系。

这一点前面鉴定要点里已经讲述,很好理解,所有入土后产生的特征,都是在加工之后发生的,所以就会存在一个先后关系。

形变的鉴定,只要灵活掌握下面图表中的内容,就能很好地运用了。但切记:千万不要拿其中认为对的几条,去判断玉器的真伪,也就是“不要以点带面,以偏概全”。一定要结合前面讲的其他入土特征综合判断,还要结合下期文章要讲的工艺特征才能万无一失。

形变鉴定:裂真伪对比

形变鉴定:氧化突起真伪对比

形变鉴定:土蚀土咬真伪对比

猜你喜欢

古玉玉器孔洞
明中期的玉器研究
一种面向孔洞修复的三角网格复杂孔洞分割方法
探究玉器的鉴赏与收藏之间的关系
浅析玉器的收藏及保养
厚德载物——中国古代玉器展(上)
玻璃浆料键合中的孔洞抑制和微复合调控
牛 人 荆歌
冲击加载下孔洞形成微射流的最大侵彻深度
溥仪的本领
怎样养护古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