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的灿烂文化
——齐家玉器
2018-05-30撰文李发军李发勇
撰文/李发军 李发勇
①齐家文化白色大理石环 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博物馆藏
②齐家文化白玉三联璜 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博物馆藏
③齐家文化青玉壁 内蒙古阿拉善盟博物馆藏
④齐家文化青白玉璋 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博物馆藏
⑤齐家文化凸领玉壁 甘肃省临夏齐家文化博物馆藏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发展和演变之中,无数优秀文化现象风起云涌,造就了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华夏文明,其中黄河流域文化现象——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等文化现象就是众多文化现象中的杰出代表。齐家文化是以现在的中国甘肃省中西部、青海省东部为中心地区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仰韶文化和新石器时代的马家窑文化一脉相承的文化现象,距今约4200 ~3500 年。齐家文化遗址总面积达几十万平方公里,遗址、墓葬中出土了一定数量的陶器、玉器、铜器、石器等,形成了同时期的齐家文化。
⑥齐家文化新疆和田白玉刀 内蒙古阿拉善盟祥泰隆收藏馆藏
齐家玉器最早的发现者是中国农民文万福,1924 年,因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在甘肃省临夏广河县齐家坪发现齐家文化彩陶器(片)而得名。安特生在《甘肃考古记》中将“齐家期”列为西北地区上古时代“六期文化”之首,并推断齐家文化早于仰韶文化。1945 年,我国考古学家夏鼐在临夏广河县阳洼湾主持发掘了两座齐家文化墓葬,清理出马家窑文化类型彩陶器(片)多件,因此,夏鼐认为齐家文化晚于马家窑文化,纠正了安特生的错误推断,多年后的考古事实证明夏鼐先生的推断是正确的。
自20 世纪40 年代起,中国考古学家在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做了大量的考古调查与挖掘工作,共发现遗址350 多处。其中规模较大、收获较多的遗址有:甘肃临夏广河齐家坪、武威皇娘娘台,青海乐都柳湾遗址,陕西神木石卯梁遗址,宁夏固原海家湾、店河、隆德页河子遗址,内蒙古阿拉善左旗鹿圈山遗址等,为揭示齐家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奠定了准确的考古基础。
① 齐家文化墨玉琮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博物馆藏
② 齐家文化青玉钺内蒙古阿拉善盟天一阁收藏品经营中心藏
③ 齐家文化青玉凿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博物馆藏
齐家文化玉器与红山文化玉器、良渚文化玉器、龙山文化玉器齐名并肩,并以器型繁多、挺拔大气、朴素精致、玉色丰富而著称于世。近百年来传递着四千年左右的古代先民的生活生产历史信息,其历史内涵及外延、艺术思想及品位令我们细心品读和震撼。由于交通及地理环境的限制和影响,齐家玉器所用玉材基本上就地就近取材,主要有透闪石、蛇纹石、大理石等各种材质。其中甘肃马衔山玉、武山鸳鸯玉、祁连山岫玉、青海玉、石质较重的大理石、石英、绿松石、天河石、玛瑙石以及少量的新疆和田玉等。其玉色主要有青色、豆青色、豆绿色、墨绿色、深绿色、黄绿色、浅绿色、淡黄色、灰色、黑色和白色等,其中黑色、白色玉最为稀少。《尸子散言》云:“玉者色不如雪,泽不如雨,润不如膏,光不如烛。取玉甚难,越三江五湖,至昆仑之山,千人往,百人反(返),百人往,十人至”。这是春秋时期对采掘新疆和田玉的真实描述,由此可以确定:齐家文化时期的先民,是最早采掘和使用新疆和田玉的先行者。
齐家玉器种类繁多,近百年来因疏通道路、开垦田地、修建房屋、建设工厂等活动出土了大量的各种类型的齐家玉器。按其功能可分为礼器类、工具类、装饰类几大类型。礼器类器型主要有:琮、璧、圭、璋、璜、钺等。这类玉器用料考究,多选用玉质纯净、玉色单一的透闪石类玉和少量新疆和田玉,符合《周礼大宗伯》“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壁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的描述。工具类器型主要有:刀、斧、镑、铲、凿等,这类玉器用料较差,多选用本地玉料或石性较重的玉料。兵器类器型主要有:刀、矛、斧、鑠等。装饰类器型主要有:臂饰、管饰、牌饰及人、鱼、羊、狗、龟和蚕蛹等动物雕件。兵器类和装饰类玉器用料较好,除用本地方密度较大、玉色单一的玉料外,还有少量的新疆和田玉。齐家玉器从形制上有明显的早中晚期之分。早期玉器器型单一,多素面无纹,器型不甚规整,器物平面与壁薄厚不均,外缘有明显的突凹、变形特征。中晚期器型多样,制作较精细,部分玉璋或玉刀等器物上出现了阴线雕琢、浅浮雕、圆雕及镶嵌绿松石等花纹、人物装饰,工艺质朴、厚重古拙。
齐家玉器大器挺拔饱满,神秘凝重。小器小巧精致,生动传神。加工工艺从选材、切割、钻孔、琢磨、抛光已形成一套完整成熟的制玉工艺,玉器的切割痕迹十分明显。因此,齐家文化中晚期,已经产生了比青铜硬度更高的金属工具,否则不可能出现如此深竣、笔直的切割(线)痕迹。所谓采用动物皮、筋等,加以水和解玉砂进行的玉器线切割工艺和片切割工艺是需要重新论证或研究探讨的。齐家玉器的制作具有相当高超的切割技术,在很多遗址或墓葬中都发现了带有明显切割痕迹的玉器、玉料,从这些玉器、玉料上可以看出,用作切割的工具厚度仅有二三毫米。齐家先民到底是使用什么样的工具来完成玉器制作的呢?新疆和田玉的硬度为摩氏6 ~6.5度,现代钢锯的硬度为6 度,现代钢锯尚不能刻划新疆和田玉,但在4000 年左右的齐家文化时期,先民是使用什么工具来制作和田玉玉器的呢?是使用石英(7 度)、黄玉(8 度)、刚玉(9 度)、金刚石(10 度)还是使用其他金属工具?值得我们今后深入地研究和探讨。因为齐家玉器的制作方法和制作工具至今没有发现记载和出土,猜测和推断是不足以证明真实的历史存在的,需要我们在今后的考古挖掘、遗址墓葬发现中逐步解析。
齐家玉器的钻孔有单面和双面钻孔之分。较薄的玉器是单面钻孔,钻孔一面大一面小,小的一面或为直接钻通但多为捅开的,呈喇叭状,俗称“马蹄眼”。表现在大小型玉璧、玉璜等器型上。较厚的玉器如玉琮、玉筒、臂钏等则是从两面对穿钻孔,外壁切割磨制而成,部分玉器几乎不留任何切割、琢磨、抛光(用兽皮、水、解玉砂在玉器表面反复磋磨,使毛糙之处逐渐平滑光润的工艺)的痕迹。
④齐家文化青玉刀内蒙古阿拉善盟天地人收藏品经营中心藏
⑤齐家文化三孔灰玉刀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博物馆藏
齐家玉器沁色具有其明显特点,一是沁色明显、单一,玉器受沁处主要呈现黑色、褐色、红色、黄色、白色等。二是玉质表面受沁处有一层浅薄的褐黄色、黄色或白色等。三是多色沁玉器较少。齐家玉器的沁色主要有石灰沁、黄土沁、水银沁、朱砂沁、碳黑沁等沁色。齐家玉器单色沁多,多色沁少。沁色过渡自然、包浆饱满沉稳、柔和呈亚光状。齐家玉器有着它独特的美感,它不像红山玉器、龙山玉器那样光滑莹润;也不像商周玉器那样纹饰神秘;更不像春秋战汉玉器那样精美细致。
自古以来,古玉在艺术品收藏中的地位仅次于瓷器,位列书画之前,成为全世界数千万收藏家、收藏爱好者、博物馆争相追捧的收藏上品。玉文化已成为中华儒家文化的核心内容。曾经一件“金缕玉衣”赝品使几位中国文物界泰斗名声扫地;曾经一把“汉代玉凳”暴露出几十年玉器造假洗钱黑幕,而齐家玉器同样没有逃脱造假的厄运。近几年,媒体陆续曝光的北京多座古玩城、潘家园、“超宝斋”等众多古玩店销售的赝品“齐家玉”,是由甘肃武山新玉做旧制成的。媒体通过对齐家玉产地甘肃武山县的明查暗访,发现这里的古玩玉石店,明目张胆地加工、销售着数量庞大的赝品“齐家玉”。
为了让仿制的“齐家玉”更像齐家古玉,古玩玉石经营者们一是采用高锰酸钾药水浸泡做旧玉器,并用土豆泥粘附泥土显得刚刚出土、古旧自然,再编造相应的离奇故事,诱骗收藏者上当。二是为达到高价销售赝品“齐家玉”的目的,部分经营者与国内外一些著名玉器鉴定专家相互勾结,把赝品“齐家玉”收录到由著名玉器专家署名编著的玉器图书中,实现华丽转身,赝品“齐家玉”就成了珍(真)品“齐家玉”了,高价而出,收藏者上当者比比皆是,苦不堪言。三是将做旧的赝品“齐家玉”埋在已挖掘或已被盗掘的齐家文化遗址或墓藏中,深更半夜里领着贪图便宜的收藏者现场就地挖掘,俗称“埋地雷”,诱骗收藏者上当。这就是近三十年来国际国内收藏品市场普遍存在的乱象,令收藏界的行家里手和新老收藏爱好者、博物馆屡次“吃药”或“打眼”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