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课堂感性与理性认识的平衡策略

2018-05-29邓昭强

广西教育·A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

邓昭强

【摘要】本文研究初中历史课堂感性与理性认识的有效平衡策略。善用媒体,唤起学生感性认识;设悬诱导,激活学生学习思维;解惑答疑,深化学生理性认知;活动体验,升华学生学习认知。

【关键词】初中历史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平衡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3A-0135-02

《辞海》对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明确定义:所谓感性认识,是指认识过程的初级阶段和初级形式,由感官直接感受到的认识,具有直观性和片面性。而理性认识,属于认识的高级阶段,根据事物的本质规律展开联系,具有抽象性、间接性、普遍性。初中学生刚接触历史学科,对历史学科知识还比较陌生,教师如果只注重理性认识的培养,将导致课堂教学失衡。因此,教师不妨从课堂教学中寻找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平衡点,引导学生开展主动学习,不断提高认识水平。

一、善用媒体,唤起学生感性认识

学生的认知发展需要一个过程。教师应该尊重学生认知成长规律,让学生先从感官上、情感上对各种知识有一个初步认识,然后再进行深入学习,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器材为学生播放图片、动画、文字、视频等素材,吸引学生参与学习。直观、形象的素材使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为学生的理性认知做好铺垫。

笔者在教授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4课《钢铁长城》内容时,为学生播放了201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仪式的短视频。学生观看视频之后,笔者提出话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我国有哪些军种?现代化军队建设取得哪些成就?”学生兴奋地给出答案:“我国除了陆军、海军、空军以外,还有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等。我国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特别是航空母舰、歼20和大型运输机的投入使用,极大提升我军的现代化水平。”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认知,笔者还引导学生了解人民海军、空军和导弹部队的发展历史,使学生对人民解放军现代化建设有一个感性认识。

二、设悬诱导,激活学生学习思维

设悬是教师常用的引导方法,学生具有丰富的好奇心,合理設悬能够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教师用悬疑问题诱导学生探究,调动学生积极探索的意识。学生有一定感性认识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相应的思维情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并对历史问题进行多方位解读。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其感性认识逐渐沉淀,并逐渐向理性认识过渡。

在教授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内容时,有关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内容是本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教师从三个方面设悬提问:“该时期,中国国际地位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国际形势变化呈现什么样的大趋势?台湾问题如何得到合理解决?”学生针对这3个问题给出不同答案。有学生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在20世纪70年代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升,现在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综合国力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还有学生补充道:中美关系正常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上个世纪中叶,美国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中苏关系紧张,中美走向合作……最后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世界上的大国应展开多元合作,中美建交为世界带来的是和平,中美建交是我国外交史上的一大胜利。

三、解惑答疑,深化学生理性认知

理性认识是对事物内在联系和本质规律的认识。为深化学生的理性认识,教师的解惑疏导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在为学生解惑疏导时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让学生讨论课堂问题,教师只负责指导方法或提供必要的材料。

在教授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一课时,师生首先复习香港、澳门的历史;然后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香港、澳门被帝国主义列强割占,说明了什么问题?针对香港、澳门问题,你认为解决的途径和方法有哪些?学生就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并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课堂辩论活动,并给出辩题:有一小部分香港人要求“独立”,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否是“一国两制”造成的?课堂辩论随即展开,学习气氛被点燃……教师以问题为引导,扩宽学生的思维。教学问题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学生的认知也逐渐趋向理性化。

四、活动体验,升华学生认知水平

感性认识具有直接感受性特征。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感性认识来自于教师的设计,这让感性认识存在局限性。学习历史不仅仅只依靠教材,生活体验也非常重要,特别是历史遗迹、遗址、博物馆等场所为历史的感性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教师可利用多重信息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其认知品质得到升华。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7课《考察近代历史遗迹》一课,是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一个全方位考查,教师在进行具体的课程设计时,应重点关注学生情感教育。教师可结合近代史的教学内容展开具有针对性的考察。比如在参观近代历史遗址时,笔者选择了大成国王府遗址,该遗址位于广西桂平市城镇中心小学校园内,现存有石云阶和石狮子一对,纪念亭一座。在学生参观时,笔者为学生简要地介绍了相关历史知识: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外割地赔款,对内加紧压榨人民。广东在鸦片战争中受害较深,战后分担的战争赔款多,统治者对人民的剥削压迫更为残酷,社会矛盾与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生活贫苦的农民、手工业者、小商贩、船民等加入天地会组织,走上了抗争的道路。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极大地鼓舞了广东天地会运动,在1854年爆发了较大规模的广东天地会武装起义运动。由于起义军缺乏作战经验,起义运动被清军和地主豪绅所绞杀。1855年广东天地会首领陈开、李文茂带领军队从广东突围到广西,建立了大成国,年号定为洪德。1861年,陈开被清军俘获,其他人则坚持斗争。1864年,起义失败。学生观看遗址文物后,对该段历史的认知更为形象。在实际考察时,学生置身真实的历史遗迹中,感性认识获得升华。从学生情感入手,引导学生从历史实物、遗迹中感知远去的历史,符合学生的认知成长规律。直观、真实的历史遗迹,能够唤醒学生潜在的历史情感。

综上,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媒体展示、设悬诱导、解惑疏导、活动体验等手段,成功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化。

(责编 周伟琳)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
小议如何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成效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探究
论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有效应对措施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