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技巧
2018-05-29吴宇霞
吴宇霞
【摘要】小學数学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遵循科学性原则、发展学生思维原则、切合实际原则,设计形式灵活、突出趣味性的作业,作业的内容做到合理科学、能让学生学以致用,作业还应由易到难,有层次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 作业设计 原则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3A-0093-02
作业是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拓展学习内容、实现自主学习的一种活动,也是教师检查自身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途径。作业质量的高低,直观地反映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体现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强弱与学习的态度是否端正。有经验的教师往往通过学生的作业情况来调整教学进度,改进教学方法,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然而现实的情况是,部分小学生不能自觉按时完成作业,特别是不能按时完成数学作业,对于需要动脑筋思考的数学作业,不少学生常以不会写或忘记写为借口搪塞老师,其他能按时完成的作业质量也不高。
为了有效激发学生完成数学作业的自觉性,达到提高课堂学习效果的目的,笔者认为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数学作业设计要依据新课标的要求,贴近课本,体现课本的科学性和系统性,避免布置一些繁而偏的作业,以免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二)可发展学生思维的原则。数学作业要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和考查,避免出现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作业。一些数学教师在教学20以内加减法时,由于部分学生不能及时解答出算式题,就让学生回家把这些算式题反复抄写几十遍,长此以往,将会导致学生头脑僵化,对数学学习提不起兴趣。
(三)切合实际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设计的数学作业题要难易适中,符合学生思维的发展,让大部分学生“尽力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布置作业时要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同样的作业量所花费的时间是不同的,要让学得慢的学生也能完成作业,因此题量要合适,符合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
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认为小学数学作业应具有以下特点:
(一)形式灵活,突出趣味性
好玩是小孩子的天性,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如果以“玩”的形式让学生做作业,就能让学生自觉地完成作业。比如,在学习乘法口诀后,教师让学生回家和家人玩“对口令”的游戏,要求学生和爸爸妈妈玩,或者和兄弟姐妹玩,还要和同学玩,学生在一次次的玩中学、学中玩后不知不觉就背熟了乘法口诀。
在做2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题时,教师可以设计“送小青蛙回家”的作业:学生每完成一道题,小青蛙就能向前跳跃一步,学生完成全部计算题时,小青蛙就能顺利回到家了。为了帮助小青蛙回家,孩子们都会认真完成练习题,争做一个有爱心的孩子。实践证明,以激发学生的爱心为切入点设计作业是比较有效的。
教师还可以找些数学趣味题让学生尝试完成,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暑假作业有一道关于钓鱼的题,其大意是这样的:小明去河边钓鱼,回来时正好遇见邻家的小东,小东问他钓到了多少条鱼。小明回答说:钓了6条没有头的,9条没有尾的,8条只有半个身的。你知道小明到底钓了多少条鱼吗?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能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答案的学生肯定能感受到做题的乐趣,而经过冥思苦想也想不出答案的学生,在得知答案是“0”之后,肯定也能体会到学习带来的乐趣,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强烈愿望。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曾说:“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要多花心思,尽量设计趣味性较强的作业,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自觉完成作业,在心情愉快中巩固知识、培养能力。
(二)内容科学,学以致用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要服务生活。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他们周围世界的应用,真正感到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可多联系学生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通过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意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例如,在学习单价、总价、数量的知识后,教师可设计这样的作业:让学生和家人去购物,学生帮忙观察、记录购物过程中的相关数据,比如,购买了几种物品?每种各买了几件?单价分别是多少?总价是多少?总共付了多少钱?找回多少钱?应该怎样列式计算?这样一来,学生不但对“单价”“数量”“总价”的概念认识得更清楚、更深刻,而且更理解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增强了计算能力。
又如,学习了统计知识后,教师让学生统计家里每周使用垃圾袋的个数,让每名学生亲自去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然后绘制统计图,学生亲身体会到生活中的垃圾袋对环境的污染,从而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尽量减少或避免使用塑料袋。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记录家里一个星期的开支情况,如此,既能增强学生的计算能力,又能促进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设计这些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作业,不但使学生巩固了课本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还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提高学生对作业的兴趣。
(三)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我校学生大多是外来农民工子女,家长文化素质偏低,他们平时不懂如何辅导孩子学习,再加上学生的智力发育水平相对滞后,学习基础相对差,对新知接受得慢,对旧知又遗忘得快。对于城市的孩子来说根本没有任何难度的数学问题,对于我校的许多孩子来说,解答起来却困难重重。比如,学习“时、分、秒”的相关知识对我校许多孩子而言就是一个很大的难题。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有关时间的概念,笔者给学生设计了这样的作业:第一天,在家长的帮助下,记录自己早上起床的时间、来学校的时间、放学回到家的时间;第二天,和同学对比一下,谁起床的时间早,谁出门早?谁到学校迟,迟了多少分钟?谁先回到家?然后再让学生互相帮助计数,看看自己在一分钟内跳绳能跳多少个,跑一公里需要多久……在复习阶段,笔者让学生完成“小明的一天”的填空练习,通过设计这种富有情趣的作业,让学生在无形之中对这些计量单位形成了自己的体验,更深切地理解了这些概念。
总之,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紧扣教学目标,设计好作业,使学生在做作业时,达到“做题初,趣已生;做题时,趣愈浓;做题终,趣不尽”的最佳境界。
(责编 刘小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