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讨

2018-05-29阮银芳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方法小学语文

阮银芳

【摘 要】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达到这种境界,我认为作为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应引导孩子用心去倾听,为孩子插上想像的翅膀,并要教给孩子读的方法,让“阅读”课堂真正成为“悦读”的乐园。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但在教学实践中,我却发现了这些现象:不少读的不错的同学在课堂上不愿举手读书,有的同学在众人面前读书时面红耳赤,声音放不开,还有的同学读书时东张西望,有口无心……应该怎样引领学生进行阅读?“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中,开篇第一句话,他谈的就是对“乐学”的认识,他精辟地指出学习是一件愉快的,充满乐趣的事情。他还把“乐学”作为治学的最高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乐学”是治学的最高境界,当代教育改革的使命也就是要变苦学为乐学,提倡愉快教育,实现寓教于乐。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我想,课堂中的阅读应该是自由的、美丽的、充满灵性和人性的。是一种享受,是对心灵的净化,这应该就是语文阅读的最高境界吧。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必须得让孩子们体会到语文阅读的乐趣,使他们爱读、会读,能悦读。

现根据我自己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些经验,谈谈自己在阅读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利用课本资源,让孩子感受阅读的乐趣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优美的文章,它们都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但这些资源是有限的,我们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尽量多地去感受阅读的乐趣。

大自然中风光旖旎,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之倾倒,并用优美的文字赞美过它,其中有的气势磅礴,有的清新秀丽,可世界美景我们不可能去一一游览,但我们可以通过优美的文字去了解。学习文章时,我们可以借用课件给学生提供精美的图片或录像,让学生在品味了文字之美后,再从视觉上一睹为快。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一课时,在课堂上我不仅将书中提到的桂林山的奇峰突起、怪石峥嵘,桂林的水江流弯转、清澈幽静的景观展示给學生看,还把桂林的岩洞幽深,岩溶奇观等景观利用多媒体提供给学生。对于那些与现实美景相关的文章,我们完全可以把课堂迁到大自然中去。例如在学习一年级下册《春雨的色彩》一课时,我先在教室里引导学生把基础知识掌握了,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现春天的美景,然后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奔向大自然的怀抱,漫步在校园里,到桃园欣赏桃花鲜红,到校道绿荫丛中欣赏紫荆花的多彩,到植物园欣赏青翠欲滴的嫩叶……围坐在大树下,闻着鲜花与小草的芳香,聆听昆虫与飞鸟的歌唱,此时将文中内容一一回顾,我们的心与作者的心贴在了一起,大自然中的一切似乎顿然有了灵气,成了一个个鲜活生动的精灵,成了一首首绮丽多彩的小诗,那是一种文学与自然的融合。

二、引导孩子用心灵去倾听,让孩子感受阅读的魅力

倾听,是一种姿态,是一种吸纳。倾听自然,鸟语蝉鸣,高山流水,能使人获得美的享受。倾听深情的文字,则会直指人心,形成强烈的共鸣。我们应当经常性地引导学生去倾听,不仅听朗诵的技巧,更是通过倾听这样一种阅读方式去体验角色,体验情感。不仅仅是听录音,更要听老师的范读、同学的朗读,听自己的朗读。老师通过音乐、朗诵等手段设置特定的情境,引导学生投入情感去走进文本,用心去感受,用灵魂去阅读,通过自己的心灵去体验文本,去体验情感。这样的动情的阅读,能给与学生的应该很多很多。记得我听过一位老师执教的《凡卡》一课,当听完老师的范读后,在场的听课教师无一例外地流下了眼泪。我也是在场其中的一位, 通过老师的范读我深深地被感动着,老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已经震撼着整个课堂,引导着孩子们用心灵去倾听,从而把他们带入课文的境界,使他们与课文中的凡卡同呼吸共命运。

我想,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如果始终坚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文本,去感受生命的本真模样,用自己柔软的心去拥抱世界。那自然能让孩子们享受到阅读的魅力,从而主动阅读。从不动情的人不是一个真实的人,没有动情的阅读不是一次真诚的阅读,没有情感的语文教学永远不可能成功。而倾听,便是动情的第一步。

三、为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让孩子享受阅读的乐趣与收获

阅读,离不开想象。阅读,本质上是将抽象的文字还原为内心真实的画面和感触。在我们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应该充分调动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好的文章像书法,有时密不透风,有时又疏可走马。作者常有意不把意思挑明说透,刻意留下“空白”,让读者揣摩,或因表达的需要,省略了一些内容,留下“空白”。在教学中,教师就应该用好这些 “疏可走马”处,巧妙地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用创造的才智为这些“空白”添补亮丽的色彩。《雪孩子》一课,雪孩子是怎样救出小白兔的没有直接表达,给学生留有想象的空间,我抓住这一空白,启发学生想象,练习说话,体会雪孩子的勇敢和善良。《四个太阳》写到“秋天的果子熟了”“金黄的落叶忙着邀请小伙伴”秋天哪些果子熟了,落叶怎样邀请小伙伴,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补充空白。像这样留有艺术空白的课文,小学教材中还有许多,关键要靠我们教师是否能积极挖掘,把学生的思维推向高潮,使阅读教学的课堂,放射出亮丽的光彩。

其实,在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随时都应该注意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带领他们在文学的天空自由翱翔。阅读古诗,我们可以想象诗中的人物和故事;阅读小说,我们可以尝试着改编为剧本,用舞台语言去再现故事情节,去品评人物性格;阅读散文,我们可以身临其境,体会作者的喜怒哀乐和深刻哲思……总之,通过想象,能够使学生在快乐的情境中深入文本,让思绪随着文字纷飞,引起共鸣,享受阅读的收获。

四、教给孩子阅读的方法,让孩子成为阅读的主人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叶圣陶认为:“从小学老师到大学老师,他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只有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致终身受用。朗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第一基本功,朗读就要将课文入眼,看清字形、词语,不漏字、不添字;出于口,流利顺畅、字字清晰;听于耳,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记在心,潜移默化,品味赏析。当学生把课文中的字音朗读正确,语句读顺,语调读准,情味读出,技法读懂时,如此学生的眼、口、耳等多种感官并用,一举多得,学生的语感便形成了,阅读能力也在无行中滋长着。在教学中,从学生阅读片段起就注重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阅读中“动 ”起来。尤其是教读课文,更是放手让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与方法,自读自悟。而在阅读教学中具体指导学生如何朗读,如何培养起朗读的兴趣,如何由朗读去领会课文的内容,即让学生学会朗读这一方法的运用,则是学法的指导。课堂教学中朗读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教师范读,学生练读;领读 ,齐读;分段落读,分角色读。因文设读,以培养起学生朗读的兴趣。一旦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阅读愿望,这种愿望可驱使学生主动学习,甚至于把学习当作快乐的享受,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要让我们的语文阅读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让“阅读”课堂真正成为“悦读”的乐园。

【参考文献】

[1] 何芳. 让心灵振翅 让个性飞扬——浅谈语文阅读课堂的个性化特色[J]. 中外教学研究,2010(3).

[2] 刘先红. 语文课堂教学的“留白”艺术[J]. 语文天地·高中,2010(1).

[3] 王开东. 非常语文课堂[M]. 桂林:漓江出版社,2016.

[4] 支玉恒.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亮点[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

[5] 林丽卿. 积极教育 语文课堂教学新思维[M].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

[6] 王慧琴. 从“立人”到“全人”的童本语文课堂[M]. 宁波:宁波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方法小学语文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