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惨烈的中条山战役

2018-05-29张瑞安

文史月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师团战役日军

张瑞安

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后,德国法西斯横扫欧洲,轴心势力一时甚嚣尘上,日本决定利用国际局势的变化,向中国施加军事压力以迫使重庆国民政府投降,遂于1941年5月向中条山地区发动进攻,中条山战役遂爆发。此战国民党军不畏强敌,敢于向装备精良的倭寇冲锋,体现了中国军人的勇敢精神和爱国情怀。但由于准备不足,缺乏统一指挥,加上战斗力水平低下,国民党军付出了7.7万人的惨重伤亡,仅毙伤日军不足万人,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让人极为痛心的惨烈一幕。

中条山战役背景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在日本政府的政治诱降下,重庆国民政府不断制造反共摩擦,国共两党关系渐趋紧张。“皖南事变”后日本内阁做出误判,错以为国共合作业已破裂,决定“迅速解决对华问题”。这一时期,据守中条山的第一战区卫立煌部进退有度,指挥得当,牢牢地牵制着日军3个师团,日军认为应首先消灭卫立煌部,以此取得军事行动上的自由权。于是,在1941年初,调集重兵对中国东南沿海进行封锁。在长江以南接连发动了上高战役和长沙会战,企图牵制国民党军主力,使之无法西援中条山之部队。准备停当后,日军兵锋直指中条山。

中条山位于山西南部、黄河北岸,呈东北西南走向,横广170公里,纵深50公里,与太行、吕梁、太岳三山互为犄角,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全面抗战爆发后,随着山西各主要关隘的相继失守,中条山显得愈发重要。对中方来说,占之,即可以此为根据地,瞰制豫北、晋南,屏障洛阳、潼关。进可扰乱敌后,牵制日军兵力;退可凭险据守,积极防御,配合整个抗日战场。就日方而言,得之,即占据了南进北侵的重要“桥头堡”,既可渡河南下,问津陇海,侵夺中原;又可北上与其在山西的主要占领地相连接,解除心腹之患,改善华北占领区的治安状况。所以,中条山的得失对中日双方均至关重要。日军对中条山摆出一副势在必得的架势,从1938年开始,曾13次进攻中条山,但在卫立煌的稳固防守下,均被化解。

中条山战役战前部署

为迅速达成控制中条山的战略目的,日军纠集豫北晋南之第35、36、37、41师团,及第3、4、9独立旅团。从1941年4月中旬开始,又先后从华北、华中抽调第21、33师团,骑兵第4旅团,野战重炮第2旅团及山野重炮兵5个联队,再加上伪军第24师和汉奸张岚锋、刘彦峰等部,飞机300余架,化学部队、空军陆战队各若干,兵力达10多万人。日军在中条山地区兵力布置为:第36、37、41师团及第3、9独立旅团,伪24师,沿中条山西面之绛县、横岭关、闻喜、夏县、安邑、运城、解州、永济、风陵渡、河津及闻喜、夏县以北一线布防。第33师团及第4独立旅团向阳城、芹池、沁水一带推进。第35、21师团及伪军张岚锋、刘彦峰分布于温县、沁阳、博爱、董封、新乡、焦作、高平、长子、陵川等地区,指挥官为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多畑骏中将(7月晋升为大将)。

日军称此次作战为“中原会战”,其作战方针为:彻底消灭张马、垣曲之线以西中国军队,并予该线以东中国军以重大杀伤。以第1军主力在中条山西北侧,由左向右并列第41师团,第9独立旅团,第36、37师团,第16独立旅团,分由桑池至张店间多处突破,直趋垣曲,分断中国军,然后扫荡击灭。另以第35 、21师团,分由沁阳、温县向邵源方向攻击;以第33师团由阳城向南方向攻击;第3飞行团支援此次会战。为达此目的,日军从4月底到5月初,频繁调动,昼南夜北,忽东忽西,扬言渡河西犯,进取西安,又佯装撤退,并散布谣言,借此迷惑中国军队,掩盖其战略目的。

1941年4月19日,日苏签订了《中立协定》,日本北方得到穩固。重庆国民政府据此判断:日军将向中国战场增兵,实施局部优势攻击,以期摧毁中国局部军力,然后伺机南进。为粉碎敌人的战略攻势,国民党军确立了“加强中条山及洛潼工事,积极训练,确保现有游击根据地,整饬敌后游击队,牵制消耗敌人”的作战方针。4月20日,参谋总长何应钦到达第一战区长官部驻地洛阳,召集军事会议,决心集中兵力,击破日军的攻击企图。军事统帅部于5月2日令第一战区以一军向高平、博爱,另以一军向闻喜、侯马、夏县采取攻势,以击破敌之攻势。同时令第二战区晋西部队对同蒲路,第五战区汜东部队对陇海路当面之敌进行牵制。

具体分工如下:

甲、第27军范汉杰部,应以一部向新乡、博爱一带游击,主力向陵川以南移动,并向晋城方面积极游击。

乙、第24集团军庞炳勋部,以有力一部向安阳、淇县及壶关一带游击。

丙、第9军裴昌会部之冀察战区第1纵队丁树本部,应以有力部队出温县东之敌后,进行游击,第47师郭贻珩部应移控王屋、封门口间,修整封门口工事。

丁、第14集团军刘茂恩部,应以有力一部对高平及翼城、沁水方面实施游击。戊、第80军孔令恂部及河北民军乔明礼部,应以主力进出同蒲路以西,积极实施游击。己、第36集团军李家钰部,以一部加强中条山西段,积极游击。庚、其余各部,应确保现态势,加强现阵地。守卫中条山的国军共20多个师,约20余万人。

中条山战役作战经过

中条山会战从1941年5月7日开始到27日基本结束,日军首先采用“中间穿透突破”和“四面包围”战术,向中国守军发起猛攻,完成了内外侧的双重包围,强占了主要黄河渡口。5月7日下午,日军在其航空部队的掩护下,分四路向中条山发动全面攻势。

北路日军以第41师团及第9独立旅团向横(岭关)皋(落)公路两侧之木耳河、天盘山之国军阵地攻击,国民党第43军与第17军奋力抵抗,激战至8日拂晓,日军首先占领了垣曲以东43军之十八坪阵地。第14集团军军长刘茂恩命令第15 军与第43军合力反攻,一度将十八坪阵地重新夺回。终因日军兵力占绝对优势,又施放毒气,不得不放弃阵地,向东转移。日军遂向垣曲进攻,在伞兵部队的协同下,日军在黄昏时分攻陷垣曲。中国守军被分成两段,9日,日军由垣曲向东西两个方向同时实施进攻,至12日占领了邵源。

东路日军第35、21 师团及骑兵4旅之一部,在飞机、大炮、装甲车的配合下,8日凌晨向沁河南岸至黄河北岸发动进攻。遭中国守军痛击,毙敌200余人。拂晓,日军在3架飞机的掩护下,向孟县进攻,孟县旋即陷落。日军纠集沁河西岸之敌继续西犯,企图于济源以东地区包围中国第9军,午后,济源县城遭到轰炸,第9军军长裴昌会命令主力西移,济源陷落。

8日20时,卫立煌电令各部:“晋南豫北之敌向我全面进犯,有先封锁我铁谢、垣曲渡口,侵蚀我中条山根据地,而后渡河南犯,切断我陇海交通之企图”,为打破敌之企图,“第9军应以主力于封门口南北既设阵地,拒止沁、济之敌西犯,以一小部对敌侧击”。按照卫立煌的部署,裴昌会命新编24师主力、54师1团守封门口一线,47师和54师两部驻王屋附近,独立4旅及第8、第17、26游击支队在孤山一带与敌游击。

5月9日18时,日军分三路向封门口南北之线猛攻。新编24师与54师与敌展开激战,敌死伤500余人,中国军也损失惨重。卫立煌电令:“垣曲已失,该军应以一部在封门口大谷镇一带迟滞敌人西犯,并向敌人游击,主力昼夜由官阳南渡,以策应河防。”24时,第9军向邵源镇以北黄连村转移,日军将济源大道打通。

西路日军第36、37师团及第16独立旅团,由夏县方面攻击国军第80军和第3军。敌以优势兵力,在步炮兵和空军的协同及日伪军的配合下,向中国军队发起猛攻。7日晚,敌突破第80军與第3军之间阵地,中国守军进行了英勇抵抗。新编27师师长王峻,副师长梁希贤,参谋长陈文祀均战死。8日,日军突袭第3军司令部,因众寡悬殊,军长唐淮源命令部队突围,争取转入外线作战。突围途中,部队伤亡惨重,弹尽援绝,唐淮源拔枪自杀,第12师师长寸性奇身中数弹,壮烈殉国。

东北路日军第33师团及第4独立旅团一部,5月7日向国军第14 集团军第98军阵地发动进攻。军长武士敏沉着指挥,与敌展开激战,毙敌700余人,击毙滨田大佐,获轻重机枪12挺,步枪200支,防毒用具120副,其他战利品甚多。13日,日军增援,董封阵地被突破。因垣曲、邵源均已失陷,后方供给被截断,又遭由济源突入之日军第21师团向北夹击,致使第98军腹背受敌,不得不于14日向北突围。

至此,中国守军防御阵地全被突破。日军先后占领了垣曲、济源、孟县、平陆等县城及若干山隘据点,并封锁了黄河北岸各主要渡口,完成了对中国军队内外侧的双重包围。

5月13日前后,日军数路贯穿中国军队阵地,反复扫荡。守军除留一小部在中条山继续抵抗外,主力开始突围。至5月27日,中国军队大部退出中条山区,日军占领了黄河以北的整个晋南地区,中条山战役结束。这场战役,中国军伤亡严重。据日方统计材料,国民党军队“被俘约3.5万人,弃尸4.2万具,日军损失,战死672人,负伤2292人”,国民党方面统计的日军伤亡数为9900人。为挽救国民党军在中条山的失败,5月16日,中国共产党和豫陕人民强烈要求将包围陕甘宁边区的胡宗南部队移防至陕县、渑池、洛阳一线,渡河东援。然而,蒋介石没有接受。在此次会战中,中国共产党以大局为重,捐弃前嫌,主动地配合守卫中条山的国军实施作战,战役期间,八路军向日军发起攻击200余次,有效地牵制了日军。如5月7日夜,八路军攻入白晋路牛寺,将敌地堡铁道全部摧毁。9日,攻克同蒲路赵城以北敌10个据点。10日,129师命令所属部队对同蒲路平遥以南,白晋路长治以南,平汉路石家庄以南各线铁路进行破袭。13日晨,在子洪口以东伏击满载敌兵及军用物资的15辆汽车,夜袭日军仓库,焚毁粮食3万余斤。国民党军陷入重围后,蒋介石要求八路军配合作战,5月14 日,毛泽东致电彭德怀:“国民党目前十分恐慌,望我配合甚切,我之基本方针是团结对敌、配合作战。”彭德怀发布了配合友军作战的命令,并具体部署了各部队破击交通的任务。由于八路军在敌后给日军以重大打击,迫使进至封门口、风陵渡之敌有了后顾之忧,不敢冒险南进,为西线国民党军渡河西撤赢得了时间。

中条山战役失败原因

造成国民党军在中条山战役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毛泽东主席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在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各方面都显得不如敌人。”敌人是训练有素的机械化部队,使用的是先进的飞机、重炮、战车及化学毒气,敌强我弱,这是战役失利的客观原因。但根本上是蒋介石集团的“积极反共、消极抗日”政策导致的,这种政策压制了官兵的积极性。国民党军并不是不能作战,他们大部分是国民党的精锐之师,广大爱国将士激于民族义愤也曾奋起抗击、勇敢作战。但蒋介石却不能发挥军队的战斗力和利用有利态势去打击敌人,而是坚持积极反共和消极抗日的方针,采取观战、避战和应付作战的政策,保存实力,坐等抗日战争的胜利,战役惨败的根本原因即在于此。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蒋介石力图避战,卫立煌远离战区。抗战以来,中条山军民共击退日军13次进攻,1941年前后,中条山守军与日军处于对峙状态,日军无力大举进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准备反攻,于1941年3月制定了作战方案,呈报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但蒋介石内心充满矛盾,尽管认为中条山战略地位很重要,但又觉得守卫中条山要消耗国军大量实力。所以,从1940年下半年开始,蒋介石就准备弃守黄河以北地区,而要求八路军、新四军全部开到黄河以北,蒋介石在中条山地区根本不作积极防守和反攻准备。所以,尽管卫立煌决心趁日军疲惫,兵力分散之时,欲先发制人,给日军以打击。但这个设想不符合蒋介石的“积极反共、消极抗日”政策,所以,蒋介石不仅不同意卫立煌的作战计划,反而密电召卫立煌赴重庆述职,对卫在第一战区同情八路军的行为,颇多责备之词,并命卫“暂住重庆待命”。在此期间,蒋介石趁机“改变原来部署,并调走了部分主力部队和中央炮兵团”。至战事爆发,卫立煌还远离战区,长官部群龙无首,人心惶惶。当卫立煌在由峨嵋返重庆途中得知中条山前线情况紧急后,日夜兼程,赶回洛阳。但敌情复杂,国军混乱,仓促之中,卫立煌难以实施有效指挥,这为中条山战役的失利埋下隐患。

二是防御消极,指挥保守。中条山战役日军进攻,国军防御。但中条山地区无隘可守,且背靠黄河无路可退,这决定了国军应采取积极防御战略,主动出击,实施“乘敌分散,先机制敌。攻其左翼,调敌东向,各个击破,在运动中各个歼灭敌人”的正确方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在4月上旬也曾制定了比较正确的方针,命令部队“积极先制出击,迂回绕攻敌后”。但临战前,作战方针渐趋消极。5月3日,第一战区长官部根据最高统帅部的意图,以卫立煌司令长官的名义发电,令各军以少量部队开展游击作战,而以主力实施防御。卫立煌回洛阳后,既要面对最高统帅部完成的兵力部署,又要根据敌情适当调整,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困境,仓促之中,卫立煌寄希望于所谓的“中国马奇诺防线”(中条山地区防御链),没有实现兵力集中,更没有主动出击,而是采取了对敌毫无威胁的消极防御作战,甚至把第80军、3军、17军、13军、98军等部队沿前线一字排开,当敌人实行中间突破,“中国马奇诺防线”被拦腰斩断后,国民党陷入“前临强敌,后背深水,进被截击,退被阻击”的境地,注定了败局。

三是战术僵化,指挥不当。中条山战役中,指挥官战术思想呆板,指挥方式陈旧机械。首先,没有以优势兵力攻敌弱点,仅以一部外出游击,绝大多数兵力留在背负黄河、没有出路的山区消极防御,致使外出兵力克敌不胜,防守兵力完全被动。7个军的兵力并列于200里的正面,处处被动。其次,主要阵地两翼没有配备精锐部队,或准备预备队,致使日军小分队快速突击或迂回,遂造成局部失利,全局被动。如温县之敌以14个小时的时间,深入国军后方100余里,造成了全局上的不利。第三,缺乏坚固的战场工事。据守中条山之各部与敌对峙3年,但没有修筑强固的阵地工事和后方堡垒,也没有破坏日军深入中条山地区的通道,以致敌军得以迅速突进,国军又不能迟滞敌人于正面,从容转进,变为外线。第四,兵力配备不合理。4月28日,司令部已判断敌有由横皋公路进攻垣曲之企图,却让“43軍最弱部队当皋垣大道之要务”,而不再重新配备兵力。将寸性奇12师调至易守难攻、可以节约兵力之韩家岭唐王山正面,置第80军与第3军接合部于不顾,致使空隙为敌所乘。第五,撤退混乱,缺乏组织。撤退渡河时,事先没有严密侦察计划,并无统筹控置之策。部队众多,隶属不同,未设预定区域,船只不够分配,导致抢渡发生混乱。如第5军在5月11日南渡时,“适临河岸后,互相争先,秩序紊乱,致一次可渡2000人之船只,反而只能渡数百人”。加上敌机轰炸,而国军只顾渡河逃命,不防空袭,造成重大伤亡。

总之,战术呆板,指挥欠妥,是造成中条山战役失利和惨重伤亡的重要原因。

四是上级指导缺乏信心,下级官兵缺乏训练。综观战役全局,第一战区长官部一开始就对据守中条山缺乏信心。战事第二天,垣曲失守后,卫立煌唯恐部队被歼,慌忙撤退,命令第9军主力“星夜南渡”,同时命令各部“避免与敌决战”,于是,第9军主力放弃了豫北作战,匆忙从官阳渡过黄河。5月10日,第5集团军西部防线被突破后,主力受命从官阳南渡。这样,中条山西面第14集团军处于三面夹击之中,卫立煌急令第14集团军“暂避决战”,“分区疏散游击”,并对请求放弃阵地照准。这样,第14集团军各自突围,秩序极乱。各军放弃中条山开始撤退后,因派系复杂,各有所谋,为了保存实力,都不愿与敌对战。且“初级干部缺乏独立作战能力,如遇特殊情况,即惊慌失措,无以应付,不能确实掌握部下,以致部队溃散”。

五是片面抗战,缺少民援。由于国民党坚持片面抗战的路线,不但不组织民众、武装民众,反而祸及民众,造成军民关系紧张。因为缺少人民支援,有的部队不得不拿出三分之一的兵力用于后方补给,大大降低了野战部队的实战能力。

中条山战役的意义及影响

国军在中条山战役中虽遭重大失利,伤亡惨重,中条山地区也陷于敌手,但中国守军为捍卫国土而进行的奋勇抵抗,仍具有积极意义,对战局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首先,在中条山作战的广大爱国官兵,以血肉之躯和性能低劣的武器装备,敢于同机械化装备程度高,且经常动用毒气实行化学战的日军较量,体现了中国将士不畏强敌、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作战中,有的部队被敌围困,官兵数日不得一饱,但仍坚守阵地。有的部队在弹尽援绝的情况下,勇敢地同敌人进行巷战、肉搏,直到战死。如武士敏军长率第98军一部在博坪以南与敌激战中,官兵冒雨空腹进行艰苦抵抗,使阵地失而复得数次。尤其是第3军军长唐淮源、新编27师师长王峻、副师长梁希贤、参谋长陈文祀等爱国将领与阵地共存亡的悲壮行动,更是对中华民族不怕牺牲,勇于反对外来侵略光荣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中条山战役,数万名爱国将士的鲜血洒在保卫神圣国土的疆场上,他们的献身壮举,永载史册。

其次,由于广大将士的浴血奋战,给了日军一定的杀伤,削弱了侵华日军力量。据国民党方面统计:此次会战,计毙伤敌官兵9900余人,获步枪742支,重机枪40挺,防毒用具244副,击毁汽车19辆。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尤其是太平洋战争即将爆发之时,日军战区扩大、战线延长、甚感兵力不足的情况下,消灭敌人近万名兵力,无疑是对日军的重大打击。中国军队虽在此会战中丧师失地,但日军的战略和政略目标均未达到。会战之后,中条山区各种游击队名目繁多,不断袭扰敌人,尤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在中条山区发展壮大,给日军以很大威胁。连日方也承认:“新占领区内,以前不安定势力即重庆军,被中共势力取而代之,逐渐渗入各个方面,治安反而恶化了。”日军为维持治安,不得不留重兵驻守,造成兵力更加分散。

再次,中条山会战吸引了其他战场上的日军,客观上支援了正面战场的作战,对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斗争也起了互相配合和牵制敌人的作用。3月中旬,日军为了组织中条山会战,在上高会战尚未结束、日军攻取了中国守军几个阵地后,便抽调精锐的第33师团转用中条山,而由战力不强的第34师和第20混成旅攻击上高,遂被中国军队包围,予以歼灭,中国军队取得了上高会战的胜利。中条山战役的进行,为共产党领导的太行、太岳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创造了条件。1941年5月,太行太岳根据地军民,乘敌集中兵力用于中条山之际,一方面进行交通破袭战,连续不断地破坏铁路、公路,平毁封锁沟和封锁墙,割断电线。另一方面,挖掘了密如蛛网的“道沟”,这种“道沟”既破坏了敌人的交通,使敌人的装甲部队、重武器和运输汽车受到困阻,又能掩护军民的进攻和转移,为取得后来反“扫荡”胜利创造了条件。

当然,中国守军的战败,中条山的失守,对整个抗日战争又带来了严重后果和不良影响:第一,如前所述,由于中条山战略地位的重要,中条山的失守,使国民党正面战场在华北失去了最后一块基地。日军占领了中条山及黄河各渡口,扩大了所谓“治安区”,构成了对洛阳、西安的威胁,同时助长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第二,中条山会战之后,日军不仅集中兵力放手消灭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而且也加重了日寇对华北和其他地区国民党军队的压力。中条山战役一结束,日军即抽出第21师团主力向保定地区,第33师团主力向太原附近集中。8月5日,日军动用13万人,由华北驻屯军司令冈村宁次指挥,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北岳区和平西区,采用“铁壁合围”等方法进行空前大扫荡,企图将八路军主力予以消灭。同时对太行、太岳抗日根据地进行“毁灭扫荡”,使根据地遭受很大损失。中条山战役后奉命留守在沁河以东的武士敏第98军,由于失去了中条山依托,9月间,在沁河反“扫荡”中,虽对日军进行了顽强抵抗,但敌我悬殊,最终全军覆没,武士敏军长也壮烈殉国。驻扎在太行太岳山区的国民党第26集团军庞炳勋部,也遭日军不断包围和打击,在强大压力下叛国投敌。总之,从1941年6月起到1943年8月,华北、山东国民党军队因遭日寇打击和不堪日寇的压力,或被歼或投降的现象不断发生。第三,中条山战役中,4万余将士成了日本枪炮下的牺牲品,3万余守军成了日寇的俘虏。日寇将大批俘虏运到国内,送到煤窑或矿下,无情地驱使他们服各种苦役,稍有懈怠或反抗表示,即遭杀害。中条山区的无数同胞沦于日寇的铁蹄之下,遭受着无穷的灾难和痛苦。

猜你喜欢

师团战役日军
作战时间横跨开国大典的是哪一次战役?
制造南京大屠杀日军部队的下场和历史结局
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参加南京大屠杀的日军各部队最终下场如何
英国黑斯廷斯战役
远东战役中的和平天使
巢县凤凰集东南八村惨案
神头岭巧歼日军
二战时期日军第一窝囊废师团揭秘
日军的“败退”与“转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