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首改革路 奋进新时代

2018-05-29李雁红

文史月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晋城晋城市

李雁红

我大学一毕业,就赶上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改革开放如同春风吹拂大地,改变了中国、影响了世界。40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我个人也逐步成长为一名党的领导干部,从省委办公厅到古交市、从太原市到晋城市、从晋城市到省政协,我亲眼见证了改革开放给中国、给山西带来的巨大变化,亲身参与了山西改革开放的火热实践,亲力推动了古交市、晋城市的改革开放,发自内心地感受到: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没有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也没有山西今天兴旺发达的大好局面。

在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我以赤子深情,采撷古交、晋城工作众多往事中几朵难以忘怀的浪花,献给培养教育我多年的组织,献给谆谆教诲我的英雄的人民。

古交: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推进改革

1988年10月,省委决定,任命我为太原市古交区区委书记;1991年4月,从古交市委书记任上,调任太原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所以,我是古交的最后一任区委书记,也是古交的第一任市委书记。在古交任职期间,那些亲身经历的不平凡事件和工作情景,每每想来,历历在目,使我终身受益,永志难忘。

最重要的一项改革是撤区改市。1988年12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古交市正式成立了。如何处理好矿区建设与城市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正确把握城市建设发展的方向,把古交建设成一座新型的现代化工矿城市而不走农业县区发展的老路?如何让古交市走上新的发展阶段,真正担得起“市”的称呼?这一系列问题都是过去没有遇到过的。为此,我们新班子启动伊始,同志们就深入下去进行调查研究,走村串户,了解老百姓的愿望;拜访矿建指挥部,征求他们的意见;召集不同方面同志座谈,倾听大家的看法。在此基础上,市几大班子领导反复认真分析研究当时古交所面临的机遇、条件、背景及问题等,最后统一认识,做出两项具有特殊意义的决策:一个是关于地方与矿区关系协调的指导原则,即“两个离不开”原则,矿区建设离不开地方的支持,反过来,地方发展也离不开矿区的支持。另一个是城市建设发展战略思路,即六句话二十四个字:“改革开放、能源先行、科教为本、协调发展、两通起飞、兴市富民。”现在看来,这两项决策的做出,为解决古交当时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实际困难问题提供了一个较好的依据和指导方针,实践证明是符合实际和富有成效的。

最难忘的一项改革是小煤窑治理。在我到古交前的几个月,古交镇一家煤窑发生了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死亡人数达48人,称“6﹒18”事故。为吸取“6﹒18”事故教训,从根本上扭转因小煤窑过多、过滥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市班子领导多次找有关部门负责人了解情况、商量对策。有些问题在当地解决不了,就跑到省里找有关专家请教论证。最后商定一条,就是“以小煤窑、小焦炉的治理为突破口,实施严管重教”。记得当时古交市委市政府采取了几条措施,推行下去还是有成效的。一是起草环境污染状况黄皮书,以一号文件的形式下发全市,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认真学习、对照检查;二是把“6﹒18”事故这一天定为纪念日,要求全市煤炭生产加工企业吸取惨痛教训,做到警钟长鸣,确保安全生产;三是从1989年初开始,市几大班子领导每隔一个月或半个月,对煤矿安全生产进行突查、夜查,晚上查完,白天讲评,好的予以表扬奖励,差的给予严肃处理。经过一段时间的清理整顿,封闭了一批小煤窑,清理了一批小焦炉,处罚了一些不负责任的企业负责人和管理人员,使古交市的安全生产明显好转,此后较长时间没有发生重大人身伤亡事故,古交市的环境污染也有所改善。

最感动的一项改革是农村扶贫修路。1989年,古交市几大班子研究,决定把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市领导每人负责一个村子,帮助开展工作。我所联系的村是岔口乡关头村,相当偏僻贫困。抗战时期曾是我八路军八分区驻地。第一次去关头村,积雪似消未消,几乎没有路,吉普车差点掉在沟里。好不容易捱到村里,村支书听到我们的窘况,不但不以为然,反而给我们讲起了故事,说是著名国际友人爱泼斯坦,80年代初曾回村探望当年的房东老乡。他发现尽管40多年过去了,但关头村的面貌变化不是很大,只是院里的那棵树长粗了长高了,反倒是因为路不好行,叫车一颠,竟把他多年的腰伤给治好了。听完支书一席话,我陷入了沉思:为什么一个在抗战时期曾养育了我们八路军一个团、英勇抗击日寇的老区,解放这么多年,仍然陷于贫困不能富裕?为什么修一条路这么难?40多年过去了,我们的老区人民至今还走不出偏僻封闭?作为党的干部,我们如何面对宽厚善良的老区人民?想到这里,我立即同随行的有关领导商量,并当场拍板:为关头村修一条通向外面的路。随后,经过一番紧张努力,这条路终于动工上马了。当道路快要修到关头村的时候,全村老百姓拿着铁锹、镐头纷纷加入修路大军行列。记得当时已是天寒地冻的季节了,可那场景,使我和许多同志都感动得掉了泪,多好的乡亲啊!后来,在古交市委、市政府的发动下,有关方面又为关头村修起主街道、引进自来水、建起新校舍、办起小工厂,帮助农民造地种菜,使关头村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当然,除了这三项改革之外,还有一些其他改革工作,同样使我深受教育、难以忘怀。如:金牛公园的建设、大川路的改建、大川河打坝造地、古交歌舞团的创办等等。所有这些工作,无一例外地证明:中央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只要我们拿出闯的劲头、冒的精神,敢于吃螃蟹、敢于涉险滩、敢于破藩篱、敢于担责任,紧密结合实际,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充分依靠集體的智慧和力量,苦干实干加巧干,就一定能找准改革好路子、闯出一片新天地。

调离古交之后,我先后任太原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副书记,常务副书记,直到2003年,走上晋城市市长岗位。无论是在太原市工作的12年时间里,还是在2003年调离太原至今的15年岁月中,我时常思念着古交这块热土,牵挂着古交淳朴、勇敢、富有奉献和创新精神的父老乡亲,时刻在古交精神的鞭策和激励中,不忘入党初心,牢记职责使命,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努力当好改革的推动者、做好人民的“勤务员”。

晋城:为人民过上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而改革

从2003年2月到2008年2月,我在晋城市工作生活了整整五年,先后担任市长、市委书记。这五年,我和晋城的领导干部、党员群众一道,用热情和梦想点燃了晋城人民心中向往美好的崭新希望;用责任和使命共同奏响了凤凰之城展翅腾飞的华美乐章;用实干加奉献,度过了生命中激情似火的如歌岁月。

一、调整结构,为转型发展、可持续发展而战

晋城市作为典型的资源型经济城市,如何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历届党委政府必须面对的课题。在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工业立市、开放活市、产业兴市”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型产业规模化、规模产业特色化”,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五年间,我们把打造山西重要的煤化工基地作为晋城工业立市的重点,在煤炭的深加工上大做文章、做大文章。煤炭行业坚持“关小建大,控制总量”的原则,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生产的集中度;电力行业由小水电、小火电向大型坑口火力电厂转变,扩建成了阳城330万千瓦的大型电厂,向江苏地区输电;化工行业完成了向大颗粒尿素的转化,并向甲醇、乙醇、二甲醚及精细化工发展,全市已具备230万吨尿素的生产能力,开始了100万吨甲醇、100万吨二甲醚和10万吨煤基合成油的建设;冶铸行业实施资源整合,由普通铸件向中高档铸件,由单纯铸造向机加工转变;以汽车配件为主的机械加工制造业及传统的建材、丝麻、饮品业实现新型化、规模化快速成长。

我们把引进技术、创新高新技术园区作为晋城开放活市的支点。台湾鸿海集团成为晋城引进的第一家高科技企业,也是当时全省最大的台商独资企业。今天,郭台铭先生投资创建的富士康科技工业园区,已经发展成为占地1100亩,从业人员3万多人,产值100多亿元的高科技产业园区。

我们把旅游产业发展作为晋城产业兴市的增长点。晋城拥有雄峻的太行绝顶风光,茂密的原始森林,奇险的溶洞景观,清澈的河湖泉水,北方罕见的大峡谷;有6000多年历史的“下川文化”和“塔水河文化”遗址,“舜耕历山”“禹渔获泽”“炎帝尝百草,教民稼穑”的羊头山,秦赵鏖战的长平古战场遗址,等等。但是,这些资源沉积多年,养在深闺。经过普遍摸底,科学论证,我们制定了以王莽岭、皇城相府和珏山三大龙头景区为代表的旅游开发总体规划,制定了道路畅通、设施配套、环境治理为重点落实措施,迈开了旅游产业开发的第一步。

我清楚地记得,在王莽岭景区开发过程中,我先后十五次和有关领导同志亲赴陵川王莽岭,考察环境、地形,具体指导工作。我永远忘不了那些王莽岭景区建设的同志们、战友们,他们风餐露宿,实干奉献,在山上一住就是三年,硬是在悬崖绝壁之上,建造了集青山、碧水、蓝天于一体的4A级休闲旅游度假景区。在人们“举手投足皆可触及文明、俯仰转侧满目全是美景”,享受大自然恩惠的时候,我觉得他们才是最美丽的一道风景! 当前,在全省落实“三大目标定位”、加快转型发展的新形势下,晋城市“风景这边独好”,我更加深切地体会到:必须坚定不移推动转型发展,彻底摆脱对煤炭的过度依赖,大力发展接续替代产业,积极挖掘比较优势,用好后发优势,打造新的竞争优势,才能走出一条资源型地区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新路。

二、城市治理,为宜居城市而战

初到晋城,我在城区走访调研中,发现了几个很是奇怪的现象:在靠近河道的一些居民家中,所有的窗户都用木板钉得严严实实,大白天也要开灯;位于市中心地带的城中村,村居混杂,巷狭道窄,污水横流,垃圾成堆;城市周边杂草丛生、树木荒芜。问起情况,老百姓说贯穿城市的东、西两河,已经成了“龙须沟”,到处弥漫的是臭味和煤灰;市中心的城中村居住环境差,治安隐患大,已经成为城市的痛点;晋城已然成了坐在垃圾桶上的富翁。听到这些,我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痛彻心扉!作为市长,惭愧焦急。考察之后,我深情地对大家说:“ 宁可GDP减少几个百分点,也不能让老百姓身心健康受到影响,就是砸锅卖铁,也一定要改善好环境。”

于是,晋城打响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城市净化、亮化、美化工程。

省委、省政府对“两河”治理给予高度重视,专门拨款1000万元予以支持。但由于这是一项特大型工程,共需要投资2.2亿元,除省市财政拨款外,这当中资金还存在很大的缺口。在此情况下,晋城人民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来支持这项工程。这让我震撼、振奋,挥泪敬佩。大家有钱出钱,有力使力,晋煤集团慷慨解囊,拿出3000万元,兰花集团拿出2000万元,晋城市煤炭运销公司斥资一个亿。为了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市里多次召开协调会,定政策,出计谋,想办法,最大限度地妥善安置拆迁的百姓。令我感动的是,拆迁工作得到了相关单位和广大群众的充分理解、全力支持。上党戏剧院等单位纷纷带头,将自己的办公楼忍痛割爱,支持拆迁;许多家庭拆掉了娶媳妇的新房,拆掉了致富创收的鸡舍、猪圈,搬走了红红火火的企业、开张不久的商店。正是人民群众这种无私的大局意识和奉献精神,鞭策着所有参与“两河”治理工程的建设者们,日夜奋战,按期高质量地完成了这项造福百姓的“民心工程”。2005年,“两河”综合治理工程完工,被评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和“鲁班奖”。

“城中村”的改造,可以说是晋城打响的环境改善的又一次集结号。经过认真调查研究,2003年5月,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了“以地养城”的原则,要求“改造区内的土地拍卖出让收益,原则上全部用于建设”。经过一年多的努力,黄华街西区2000户近万人的改造工程如期完成,实现了快速改造、科学改造、和谐改造的目标,成为了我省城中村改造的样板。 “两河”治理和“城中村”改造的成功,更加坚定了我們建设宜居城市的决心和信心。我们深刻认识到,要让城市美起来,没有绿色的渲染与烘托,她的美会打折扣。基于这一构想,2003年10月市委市政府决定,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抓手,大打一场城市绿化大会战。几年来,我们按照科学的种植理念,采用乔、灌、花结合立体绿化手法,打造完善了四季常青的“雪松一条街”,三季有花、立体感强的“桧柏一条街”等多条精品街道,兴建了13座总面积达250公顷的绿色公园。特别是我们把对市区东出口和南出口作为绿化重点,打造了1000多亩绿化带,使晋城掩映在“绿色的海洋”之中。

如今的晋城,树绿了、花红了、天蓝了、水清了,老人乐、孩子笑,好一幅美不胜收的人间美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良辰美景,在晋城这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中得到充分展现。总结城市治理成功经验,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真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内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大计,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三、抗击“非典”,为人民生命而战

我永远不会忘记2003年的那个春天,就在晋城市第四届四次人民代表大会上,我当选为晋城市市长之后的第二天,“非典”突如其来。人们谈“非”色变,人心惶惶。面对这场前所未有的疫情,怎样守住晋城这方净土,如何确保晋城市220万人民的生命安全,我心急如焚。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指示和安排,市委书记张少农同志和我亲自挂帅,分管领导亲自参加,成立了全市抗击“非典”领导组,结合晋城实际,制定了“防大于控、控大于治、预防为主”的防控思路,坚持“宁可信其有,不可当其无,宁可失之严,绝不失之宽”的防范原则,构筑起“市自为战、县自为战、乡自为战、村自为战”的四级防范网络体系,带领全市人民投入到这场史无前例的抗击“非典”战役中。

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我们不仅要求有关部门每天必须将相关情况进行详细的汇报,还在领导层设立了“每日案头必读”制度。在这段特殊时期,先后共刊发了67期“案头必读”,为领导的决策、民情的传达以及疫情的有效防控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从发生疫情的第一天开始,市领导就坚持白天在一线视察疫情防控,晚上在办公室批阅文件。“非典”期间,我前后22次对抗击“非典”的情况进行了详细批示,作出具体部署和要求,而所有这些工作都是在深夜或凌晨完成的。

2003年6月28日,当我获悉省里要求不再每日专报防治“非典”的消息后,感到无比高兴,大家日思夜盼的正常的生活、生产、学习、工作秩序就要恢复了。在最后一期《每日案头必读》中,我这样写道:亲爱的同志们,在我们的国家,在我们的山西,在我们的晋城,在我市220万人民全力抗击“非典”的日子里,全市的领导干部群众和白衣战士一起,在同‘非典做顽强斗争中所表现出了大智大勇、无私奉献、不事张扬的高贵品格,一丝不苟,极端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可贵精神。这种精神令人感动和振奋!作为在这场特殊战斗中和同志们一道走过来的我,对这段日子,可以说是刻骨铭心,终身难忘。阴霾已经过去,明天的太阳会更加鲜艳,更加灿烂!

回想起来,之所以我能如此动情地批示,是因为在抗击“非典”的日子里,有太多让我心生敬意的人和事,段永芳就是其中的一位。

段永芳是晋城市泽州县李寨乡西尧村党支部书记,在“非典”横行时,作为村支书的他,不顾自己疾病缠身,多次召开村两委会研究部署防控办法,严把进村关,普洒消毒液,还在各家各户的房前屋后、厕所、畜圈洒生石灰灭菌。当他从电视得知晋城市发现的首例“非典”病人确诊前和他们村里的两个村民有过接触嫌疑时,不顾三更半夜,马上召开紧急会议,果断采取隔离措施。他斩钉截铁地说:“非典快到家门口了,我们绝不能让它糟践了乡亲们,作为支书,我守土有责。”当得知村里一位小伙子把在外打工的女友领回家时,他立刻找上门,劝说小伙子把姑娘送出村。就在这时,段永芳突然天旋地转,眩晕乏力,难受地蹲在地上。但他并未休息,又强忍着病痛,联系好消毒药,赶到乡里和儿子要了2000块钱派车拉回村。第二天,他仍是不停地在村里巡查,终因劳累过度晕倒在地。临上救护车时,神智未清的段永芳还在嘱托村民:“消毒药买回来了,记住,要按时打药,千万不敢遗漏一户。”路上,他紧紧拉住女儿的手说:“我要是回不来了,你们一定要把我埋在山坡上,不许大操大办……”说完就昏迷过去,再也没有醒来。

多么朴实的语言,多么崇高的境界,每每想起这些时,我就情不自禁,热泪盈眶。在抗击“非典”的战场上,正是有了千千万万像段永芳一样,默默无闻地战斗在基层第一线,为人民无怨无悔、赤胆忠心的党员领导干部,才是打赢抗击“非典”斗争最后胜利的中流砥柱;也正是他们,用责任和信念支撑起了共和国不倒的脊梁,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才会生生不息,兴旺昌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四、践行宗旨,为实现梦想而战

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多年,中国共产党之所以饱经风雨、历久弥新,关键在于秉承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核心在于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我在晋城的五年,深深感受到,中国梦、山西梦、晋城梦,首先是人民的生存梦、健康梦、幸福梦。

当年,在晋城发生的两件事,让我铭记在心,难以忘怀。

一件是为打工妹讨薪。

有一天,在收听晋城市纪委和电台共同开播的《百姓热线·纠风台》的节目中,一个外地来晋城打工名叫杨艳梅的姑娘,反映半年领不到工资的情况,把我的心揪了起来。我立即让市政府办公厅的同志调查核实,要求迅速将杨艳梅讨要工资的详细情况呈报上来,并批示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要认真调查落实此事。当天下午,有关部门通过协调,圆满解决了这个问题。晚上七点,打工妹杨艳梅终于如愿以偿地拿到拖欠了近一年的工资。看着厚厚的一摞钱,小艳梅哭了。几个月来为了讨要工钱四处奔波所受的委屈和拿到工资后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交织在一起,化作滚滚热泪。而这一天2004年12月1日,正是国家《劳动保障监察条例》開始实施的第一天。

小艳梅的事情虽然得到了及时有效的解决,但使我想得更多的是像杨艳梅一样打工的农民工们,辛苦了一年的工资是不是都能按期足额发放到他们手中呢?当晚,我作出批示:“我市恐怕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依然存在,望同志们举一反三,认真抓好清欠工作,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此,市委市政府还制定出台了政府性投资工程财政集中支付办法,要求所有的工程开工前首先把支付的农民工工资拿出来,建立专户,专款专用,形成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长效机制。

一件是柳树底村接访。

2005年,晋城发生了一次群众集体上访事件。来访的群众是高平市野川镇柳树底村的老百姓,他们告的是市伯方煤矿。市伯方煤矿地处柳树底村,由于长期开采,导致了村里土地塌陷,粮食减产,地表水位下降,人畜吃水困难。人们吃水得到几里以外的地方挑,老百姓的日子过得很艰难。伯方煤矿曾答应两个月时间给村民打一口水井,但两年过去了,打井的事没落实,老百姓吃水的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原来准备的50万元打井经费也不够了,事情一直搁浅。

面对上访的百姓,我立即组织召开协调会,现场解决群众上访问题。经过协调,伯方煤矿同意立即拨付补偿款,尽快为村民打一口高质量的“民心井”,解决村民的吃水问题。同时,我也表示要在这眼“民心井”出水时,一定到柳树底与村民同贺。这一番话立刻赢得了群众热烈的掌声,一场多年的纠纷就这样在和风细雨中“化干戈为玉帛”。

这件事的处理,让我想了很多,群众上访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由于不能正确对待,使很多本来很小的矛盾得以扩大化,最后酿成大错。凡事如果能从群众的角度思考,从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就没有化解不了的矛盾。

漫漫人生路,上下求索中。回顾在这两个地方工作的经历,我愈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推进伟大事业必须加强党的领导,越是改革开放,越要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愈加深刻地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强大动力。现在,化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解决我国进一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

当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发出了奋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动员令,正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沿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的方向砥砺奋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拼搏。但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要实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全党同志,无论是在职的领导干部,还是退下来的老同志,都必须保持革命精神、革命斗志,为实现伟大梦想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因为,这是我们的责任,更是我们的光荣!

猜你喜欢

晋城晋城市
基于AHP分析的晋城市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研究
两种预应力主动加固桥梁技术分析
招商引才 合作互赢
山西在上海推介晋城古堡
晋城青莲寺现存彩塑浅析
晋城市转型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晋城市业余足球运动员运动损伤调查与分析
晋城境外投资现状、发展瓶颈与建议
马不停蹄找到你
大采高开采切眼快速掘进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