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律动·游戏·歌唱
2018-05-28王芳芳
王芳芳
摘要:如何上好班级合唱课,让学生爱上合唱,体验到合唱的魅力,一直都是教师教学的难点。本文主要阐述的就是从小学低段就开始合唱教学,把合唱渗透到常态课中,让学生在看似无形的教学隐线中感受和声,在有趣的律动表演中感知多声部和声特点,在好玩的游戏中参与多声部和声实践,在熟悉的歌曲表演中尝试简单的多声部和声体验。进而从听、唱、演、奏等音乐实践活动中提升合唱能力,为后面的合唱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渗透教学;童声合唱;低段教学;游戏律动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出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使学生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就合唱教学来讲,其不仅对小学生的音乐感有着较高要求,还对小学生音乐鉴赏水平、合作水平以及想象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我们要从小学低段就开始开启合唱教学。
一、小学低段合唱教学的现状分析
镜头一:貌合神离
课堂实录:《田野在召唤》
在第二次教学中,二声部的歌词非常简单,学生在单独唱二声部的时候,唱的还是非常准的。所以让他们尝试两个声部一起。但是试了几次,还是没有成功,这是学生跟我抱怨了.
镜头二:望而兴叹
教唱合唱过程中,学生二声部总是有跑调的现象。假日一声部,情况就更糟糕了,学生在学唱过程中频繁出现各个声部相互“串门”等混乱状态。老师尝试了多种方法,用手势、跟琴等,都没有很好解决合唱中的问题,老师是对美好的和声望而兴叹,课堂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 ,有的教师甚至彻底放弃合唱 ,进行单声部的教学。
镜头三:凤毛麟角
合唱课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很少有老师敢于挑战二声部的课。纵观市、县音乐教学研讨活动中,敢于挑战合唱課的老师更如凤毛麟角。因为合唱对学生和老师的要求非常高,在一些公开课或者教学研讨活动中,都是借班上课,老师对学生的情况都不了解,所以很少老师敢于挑战。
思考成因:
(1)在现行的教材中,一二年级都是单声部的歌曲,只有一年级下开始出现了轮唱,三年级的聆听曲目中出现了合唱曲,但份量不多。而从四年级开始则出现了大量的合唱曲,有些歌曲难度偏大。(2)小学低段孩子极少接触二声部歌曲,他们缺乏合唱的概念。(3)师对多声部教学的不重视,多声部教学被改成单声部。(4)音乐教师缺乏合唱教学的整体意识和系统意识,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方法。(5)学生学习合唱困难重重,久而久之,对合唱不感兴趣。那么,怎样才能在音乐课上带领低年级学生进入合唱之门,使每一个学生都原因参与合唱,体验合唱带来的无穷魅力呢?笔者通过校本实践,在一至三年级的音乐课堂作了几点尝试,阐述如下:
二、小学低段合唱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渗透式预学
合唱是一门综合艺术,讲究整体声音的和谐、统一、均衡。小学低段的孩子活泼好动,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很高。我们要抓住他们的特性,转变我们的教学观念。不仅要依靠我们的音乐课本,更要从第一节课开始,把一些简单的单声部歌曲,转变为多声部的歌曲。让学生耳濡目染地喜欢上和声,喜欢上合唱。在教学中,我们要持之以恒,将合唱贯穿在整个学段的教学任务之中。
(二)律动式教学
小学低段的孩子活泼好动,上课积极性高,爱表现。有趣的律动正是他们的喜爱。在轻松愉悦的律动中,让孩子边看、边聆听音乐,让他们喜欢上音乐,然后表现音乐。通过音乐的律动,让学生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掌握了多声部的训练。
(三)游戏式教学
爱玩是小朋友的天性。利用游戏,让孩子在“玩”中不知不觉学会了合唱,并勇敢、大胆地表现出来,体验到音乐合唱的魅力。
(四)歌唱式教学
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认为:“合唱训练能够充分发展学生的多声思维,所创造的和谐之美,可以造就集体感和友谊,能给人生带来精神升华的时刻。”《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可以有目的地对教材进行重组。在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合唱能力,为歌曲加上伴唱声部,对前奏、间奏和尾声进行创造,对曲谱作适当的简单的二度创作,逐步带领他们走进合唱殿堂。
三、小学低段合唱教学的后续思考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合唱基本能力的培养不是等到高年级开始合唱教学时才进行。等高年级再去学习合唱就来不及了。
(一)成功的喜悦:经过三年的坚持和研究,还是有很大的收获的。学生对合唱的曲目也不反感了,不畏惧了,都能坦然接受。并且多次,多首曲子中唱到了合唱的快乐,体验到原来我们的声音是这么和谐、好听。
(二)实践的不足:1、学生之间还是存在差异,如何在设计一些二声部的曲子时能考虑乐感稍差的学生就更好了。这样让全班的孩子都能体感到合唱的快乐,幸福指数就更高了。2、低段大多数还是尝试简单的二声部,如果能够再深入点,加上三声部,能不能效果和二声部一样好。
协调、统一、和谐的多声部合唱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问题,如果我们能从低段开始,把“零起点”走进多声音乐的理念贯穿于整个学期、整个学年、整个学段的教学中,并有计划地层层递进,课堂合唱学习对学生和教师来说,将不再是一种力不能及的痛苦和折磨,而是向往与享受!
参考文献:
[1]重视并加强合唱教学——对中小学合唱教学的思考与建议[J].缪裴言.中国音乐教育.2016(02).
[2]新课改下小学合唱教学研究[J].吕海啸.音乐时空.2013(14).
[3]张文君.教学机智理论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4]谈小学高年级音乐课堂合唱教学[J].吴洁.中小学音乐教育.2012(02).
[5]浅谈小学班级合唱教学[J].段欣邑,张艳芹.大众文艺.2012(19).
[6]合唱艺术教育对高职艺术设计人才的美育价值及其实现途径[J].杨春华.中国轻工教育.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