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就业指导课课堂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
2018-05-28沈陆娟
沈陆娟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
201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高达795万,比2010年的630万整整多了165万,加上往届未能就业的毕业生可突破千万,就业形势严峻,就业问题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特别是随着近些年社会经济的转型升级,国有企业、私有公司等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行业对毕业生的需求也发生了较大变化,由于大学人才培养的周期性,也导致学生毕业时,其所学专业服务的行业需求大大减少。随着社会科技的飞速进步,“工业4.0、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一带一路”等工程对行业工人、技术人员、管理者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些要求也倒逼人才培养机构深入思考,如何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人才培养的“供给侧改革”应运而生。
在科技加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下,不仅要求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机构要精确把握人才培养的方向,也要求大学生作为将来社会的工作者应明晰想从事的职业、能胜任的职业、适合从事的职业,因此在大学生中开展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课程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从目前来看,该课程并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没有真正起到职业引领的作用,因此要从社会认知的视角、学生自身的视角等深入思考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策略。
1 教学现状
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职业生涯规划,兴趣、性格、价值观和技能探索,就业形势分析和目标职业选择,就业政策、法规和维权意识培养,简历与面试的择业技巧、职业分类与职业信息搜集等,随着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学校在就业指导教育模块中开设了创新创业相关教学内容。
1.1 课程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个性化指导
高校就业指导课一般在本科高年级时开设或对毕业生开设,且多为大班教学模式,部分毕业生处于盲目实习状态,对就业政策法规流程也知之甚少,即便签约时自己的合法权益也很难得到保护。教学内容方面,更新速度较慢,难以适应互联网时代日新月异的职业变化趋势,加之毕业生群体规模大,专业背景不同,对于择业中硬素质、软能力方面的指导,较难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学科专业最新动向、发展趋势以及专业服务领域的变化、就业行情也较难把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难免流于形式。
1.2 课程性质与教学实施方式的错位,实效不大
课堂教学中不乏采用案例讨论、角色扮演、模拟面试等活动的方式开展教学,但受到班级规模和人数、教学条件、师资的限制,讲授式教学方法依然是最主要的方式。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是将就业指导课程作为知识性课程看待,而事实上这门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需要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培养生涯规划的能力,通过互动增加就业技能,这就与这门课程的性质形成错位。学生大多敷衍听课,实效较差,未能获得丰富的职业信息和扎实的生涯管理能力,亟待改革。
1.3 课程考核不科学,考核手段缺乏多样性
以前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课程的考核方式为平时成绩加期末成绩,平时成绩以上课出勤为主,期末以卷面分数或系列作业为主,作业一般包括自荐信、简历、求职材料等各项内容,缺乏对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综合考核。受大班教学条件的限制,教师只能以讲授为主,对学生实践的引导力不强,考核手段缺乏多样性,过程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没有灵活运用,无法较好地监控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技能获得水平。学生埋头玩手机、看其他书籍的情况较多,参与度不高,受益较少。
2 教学策略
2.1 提高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意识
目前我国初、高中生在职业规划方面的教育普及程度正在提升,但大多数学生还是进入大学后才慢慢接触关于职业方面的知识。大学毕业后,多数学生面临着就业,而严峻的就业形势迫使他们必须要尽早的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积极主动地去规划自己的人生。因此,大学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堂教学一定要以提高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意识为目标,培养其主动性。在职业生涯规划课堂上,教师可通过案例教学来激发大学生的主动意识,如例举国内外各个领域的成功人士,畅谈他们的人生、职业规划,也可举反例说明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将此类案例穿插到每节课堂教学中,达到实时激励、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2 增强大学生对社会发展的认识和对行业/企业职业岗位的了解
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是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对职业的影响越来越深刻。大学生只有充分了解了社会发展的趋势,才有可能更好的择业,更好的应对社会变化对职业的冲击,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对职业提出的新的要求。在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课堂教学中,要紧密联系现代科技介绍职业要求的变迁,通过优秀毕业生生涯访谈等形式,进行互动教学,与学生产生触动和共鸣。
随着高考的深入改革,许多高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对大学的各个专业不甚了解,入大学后由于学业压力较重,对行业/企业职业岗位的认知也不充分。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课程应承担起相关职责,课堂教学中可采取多种形式来介绍主要职业,包括请相关专业教师做小讲座,了解专业的发展、学习的内容、主要从事的职业岗位、今后发展的方向等;请社会上的从业人员进行专题讲座,介绍自身的生涯规划、专业服务社会的前景、与专业匹配的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等;给学生布置作业利用互联网搜集主要职业的相关资料,进行课堂讨论等。
2.3 注重体验式等互动的教学方式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渗透体验式学习,可以以小组的形式,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通过游戏、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互动活动,以及经典视频案例分享(如职业生涯访谈学长等)和分析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互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合作的能力,活动中不是填鸭式的获得知识而是通过自我探索、不断总结,从而增强自信心,获得自身价值感,同时诚信、敬业爱岗等思想也能从中感悟。
3 考核方式
考核需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主观和客观评估,包括学生的出席、对教学课堂的观察和纪录、学生作业的多元化分析,与学生的对话交流等。力求从态度、知识、技能三个维度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综合的评价。本课程可实施“知识+技能+态度”三位一体考核方式,要根据课程的性质与特点,提倡采用综合测试、写课程总结、作品制作和汇报、情境表演等形式与日常课堂表现相结合来全面考查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和素质水平。必须加强学习态度考核,包括学生出勤率、课堂参与度、上机实践活跃度、沟通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列入考核范围,并占一定比例。基于全面发展理念,关注学生学习状况,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缺点,引导学生个性发展,故课程考核由三部分组成:综合技能评定(Fs)、学习态度评价(Fa)、综合知识测试(Fk)[1]。
3.1 知识的考核
就业指导课程还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结合教学目标主要包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围绕教学重点、难点,采用情景模拟、撰写简历、课堂练习、访谈分析等多种考核方式。综合测试练习有多方面,包括为学生参加校内外招聘会的面试做准备的练习,劳动法、合同法的辨析问题等。通过案例分析题由此了解劳动合同和就业协议书的区别和联系,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和解除方式、求职诈骗中涉及劳动合同的相关内容等,从而了解求职和就业过程中的基本权益和侵权行为[2],掌握保护权益的方式方法,如调解、仲裁等。运用管理学中SWOT分析方法来分析自身对目标职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从而考察选择职业的合适度。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的基本理念和知识,提高他们的求职技巧及就业核心竞争力,从而使他们顺利进入职场并最终达到人职匹配[3]。
3.2 综合技能考核
在课程教学方面,教师要扮演导师和服务者的角色,除课堂讲授法外还可采取案例分析法、讨论式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游戏教学法、练习法等,更多地帮助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索,达到求知的内在需求。在讲授面试主题时,可邀请学长、学姐到现场做分享或录播视频,也可以播放“职来职往、非你莫属”等求职类节目,给学生最直观的体验。课下可以给学生布置“参加一次招聘会、体验一次面试、完成一次实习”等任务,让学生通过了解单位的用人观,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在课程考核方面,教师要更加看重学生的课程参与质量,弱化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主要衡量学生对本课程的贡献程度。如回答问题的主动性、自我分享的积极性、小组讨论的配合度、参与课下活动的实效性等。
3.2.1 简历制作技能评价
每位同学在期末都会递交一份精心准备和制作的求职信、简历,融合了所教知识的核心内容,这部分内容占总评的40%。评价标准按求职意向、个人信息、教育背景、实习经历、必要补充这些方面的内容是否完整进行给分。
3.2.2 职业礼仪评价
内容涉及沟通礼仪、面试礼仪等时,会邀请学生分组进行情景剧表演,并进行打分,评分标准和具体项目见表1,以此了解学生的相关沟通礼仪技能,其他简单情景表演,包括面试回答环节和如何把握面试提问环节等。
3.2.3 面试沟通技能评价
由教师事先拟定考题,要求学生提供简单剧本,结合内容进行演绎,评委给出分数和理由,这样的考核互动性良好,很受学生好评。很多小组进行了分工汇报和表演,如“糟糕的面试”情境题就将面试准备(包括服装)、面试问题回答、面试礼仪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展示,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将原理进行透彻分析和阐述。
表1 评分标准
评分考虑职业核心能力内容的多元,课时安排的紧张性,结合教材的动态和静态的项目,选择部分代表性内容进行考核评议,其他内容可以结合理论考核完善,还可以结合其他方式进行补充,使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能够更全面、直观、有效的体现“知识+技能+态度”三位一体课程考核,实现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过渡,突出提升学生目标职业选择、职场准备的能力,能针对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面试方案,能精心制作简历和求职信,不断完善求职材料;能培养学生在生活职场中积极沟通、善于沟通的能力,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学会做人做事,以及在公共场合面对面沟通(面试)、演讲、商务谈判等能力;也能了解我国目前的求职政策和求职信息,洞悉求职过程中的各种欺诈现象,有明辨伪实的能力;同时也对劳动合同和劳动仲裁相关事宜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具备一定的基础劳动法和合同法知识。
3.2.4 创新创业能力评价
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中创新创业模块实施了项目制教学,借助贝腾公司的3D互动系统,通过虚拟仿真技术进行创业游戏,模拟创业项目,结合时下盛行的共享单车模式,讲授创新创业基础知识,教会学生创业概念、识别商机、筛选商机、了解商业模式,并进行项目路演等。通过大数据分析,解析实践过程中学生的表现,蕴含的知识,检验了学生的能力。软件具有强大的数据统计、分析和处理功能,能将学生各阶段的成果进行科学、公正的评价,每个阶段都占一定分值,通过了解创新科技成果,如马桶防溅精灵、无叶静音风扇等生动的案例展现从了解项目到推广项目的全过程,让学生从项目制教学中感悟创新创业知识,培养创新能力,并进行分阶段评价。路演环节也结合投资人的投资金额来进行补充考核。
3.3 态度考核
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出勤情况、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及沟通交流、合作意识等设计评价指标,采用教师评价结合小组互评等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在求职材料制作环节,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正确选择合适自己的工作岗位,使求职意向具针对性;在小组汇报情境表演中,小组交叉评价,有助于帮助学生增强理论分析水平,提升能力培养,激发其学习动机主动探索及求实精神,注重课程教学中的做人做事教育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关注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关注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精神的培养。鼓励学生进行调研分析,针对一些既有数据进行深入调查、统计,并设计网上问卷调查表进行广泛调查。
3.4 考核占比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考核分平时成绩(占40%),包括考勤、课堂理论知识小练习、小情景表演(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回答问题等课堂表现;期末的大作业——简历制作和求职信撰写(占40%),包括简历封面、求职信正文、简历主干内容(如求职意向、基本信、实习经历、项目经历等);创新创业教育模块上机实训(占20%),内容涉及认知创业模块和商机筛选模块,借鉴CDIO工程教育培养中项目制教学的模式,通过具体的科技创业项目,让学生感知什么是创业、创业精神培养、资源整合、商机筛选、创业团队建立、创业名人案例,从而思考自身是否具备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
课程实施“知识+技能+态度”三位一体考核方式,促使我们对考核的结果及时进行分析总结,不断完善考核质量和效果,另一方面对阶段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和方法。同时,通过过程考核及时反馈,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或不足,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全面提升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徐金寿.应用技术本科视阈下软技能融入第一课堂培养探索[J].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5,27(2):81-85.
[2]刘卫红,张宏伟,刘新.大学生劳动维权教育教学体系研究[J].党史博采,2010(5):36-38.
[3]叶任泽.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5,27(1):129-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