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生态危机产生原因
2018-05-26柴亚琦
柴亚琦
摘 要:进入21世纪后,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然而与之相伴同的是生态问题的出现,这些严峻的问题现在已经越来越威胁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引起了各个国家政府的注重,许多环境学家也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千年思想家马克思也发表了他的的观点,他的生态伦理观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着独特的见地,本文以中国现实的生态危机为出发点从多个角度来探讨生态危机产生的原因,以求得将康的生态文明发展道路。
关键词:生态危机;经济发展;科技
一.中国现代社会的生态危机
人类平时的活动对生态的损害已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环境的污染与生态的毁坏这两种。从世界范围来看,在一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存在的生态问题大部分是环境污染,在一些经济发展比较滞缓的国家所面临的则是生态破坏地日益加剧,在一些经济落后地区是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交替产生。作为一个正在蓬勃发展的国家,我国正在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发展经济,每个地区有着各自的发展状况,所以各地区的生态情况也不一样。我们国家的环境难题目前是非常复杂的,一个是环境的污染,一个是对环境的毁坏。城市的问题是大气的污染以及水污染,同样,在乡村里主要是生态破坏,一方面是森林破坏,另一方面是土地退化。就当下地情况来看,在我国最亟待需要破解地难题是出现在大城市里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现象。
二.中国环境问题出现的原因
面对越来越威胁人类生存的环境问题,我们不得要反思为什么会出现生态危机,概括来讲:不是拥有的太多,就是拥有的太少。在英国、法国、美国等这种经济发展非常迅猛的国度,文化知识背景决定了这些国家的生产力水平要远超世界上的其它地方,他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生态的破坏以及对资源的开采非常严重,这就使得同大自然相处的过程中,发生很严重的损耗资源问题。与此相反的是,在亚非拉一些经济发展比较滞缓的地区,由于综合国力的低下使得他们对自然资源的采伐会更加的毫无顾忌,从而使得生态危机在这些地方愈演愈烈。
1.现在中国发生生态危机的直接原因
首先,在政治方面,把GDP 作为衡量发展的唯一标准。在中国的许多地方政府里面,不能正视当前已经造成的恶劣生态破坏现象,一味地将寻求GDP 的增加与个人的事业前景绑定在一起,觉得只要主政地方的 GDP 有很大的增长,那么就肯定可以获得领导的肯定。但是这种只为了寻求经济发展,就开始面向社会毫无顾忌的招商引资,对进驻当地的企业开启各种绿灯,这就直接导致了对当地生态会造成严重破坏地高能耗企业越来越多的进驻,尽管这部分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会助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GDP的增长,可是环境得污染也成为了必然。这样得举措毫无疑问是导致如今生态日益恶劣得政治方面的原因,这种只为寻求经济增长而忽视生态保护的做法就明显体现出一些基层主政领导并没有意识到保护生态同寻求经济增长之间地关系,没有意识到如何做好人同自然更好的相处,这就是导致现如今生态日益恶劣的政治原因。
其次,在经济方面,市场经济的一些不可控因素与一些企业高污染、高能耗的发展状况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虽然现如今在世界上得许多国家地区市场经济已经越来越成为主要地资源配置方式,但是就目前而言,许多企业更多地只是从自己得利益出发,将追求更多的经济利益作为自己的直接目的,毫无顾忌的开采能源变成生产的资本,不懂得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去利用我们现有的资源,恰当的利用我们的环境。从另一个方面来讲,以上也就是现如今市场经济的不可控因素所导致的生态危害。
除此以外,一些企业高污染、高能耗的发展状况也是造成现如今生态问题日益加剧地原因之一。现如今的一些先进企业都是低损耗,高产出,有着非常高的生产效率,同时对生态系统的损坏还会降到最低程度,可是这样的话企业就得用更多的资金去更换设施,因此我们所看到的的现实情况是大部分得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产业资本不愿意过多的去投资,而是继续以高能耗,低产出的发展模式进行发展,从不考虑对生态系统造成的破坏越来越严重,而这种毫无忌惮的破坏最终只能让我们来付出惨痛的代价。
从以上所列举的现实状况我们就可以明白,市场经济的一些不可控因素与一些企业高污染、高能耗的发展状况是造成现如今生态破损日益加剧在经济方面的缘由。我们对此应该认真反思,积极探究寻求平衡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地正确道路。
最后是从文化角度来看,现如今人们不合理的消费观是是造成环境恶化的又一个缘由。虽然自建国到现如今我国得经济发展可以说是全球瞩目,但是从我国发展阶段上来看我国依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美国、英法这些国家依旧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可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现实情况却是许多人的消费观存在着问题,更有甚者,持有着畸形的消费观却毫无意识,在消费过程中毫无节制,根本不考虑自己的实际需求去消费,这种情况在一些饭店和奢侈品购物中心尤为严重,这就直接造成对社会财富地超额损耗,继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地稳定。
2.现代中国发生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
首先是现实原因,我国东部中部西部经济发展不均衡,在经历了早期地改革开放之后我国东部地区较早地发展起来,到跨世纪的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扶持,然后就是最近几年中部六省经济强势发展,虽然经济整体上呈现出很好的发展态势,但是随之而来的境况是区域经济发展严重的不平衡,这种局面一方面会影响中国梦的实现,另一方面对生态系统也会造成破坏。近些年来,随着第三产业的兴起,东部地区开始把一些高能耗,低产出的产业转移到经济发展滞缓中西部地区。产业的转移最终直接造就的严重问题就是生态环境的恶化,之所以会酿成这种苦果就是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导致西部地区为了寻求经济的增长而盲目引进各种污染产业,最终发生了今天的环境危害。
其次是思想原因,认识上的误区,人类社会作为一个整体,人与自然一起构成了生态系统。人类毫无顾忌的对自然资源进行开采以及对生态环境进行破坏,却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这种行为所酿成的后果有多么恶劣。“经过漫长的发展我们也明白了,破坏自然环境造成许多的负面作用,例如温室效应,水土流失等问题,这些对我们的生活生产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当这些问题开始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威胁时,世界各国才开始商榷如何改变生态被破坏的局面,虽然各个国家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然而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却没有形成保护生态的良好意识与责任,觉得个人的行为对生态自然不会有丝毫作用,这种想法明显是不对的。
最后是科技方面原因,科技作为一把“双刃剑”,作为社会进步的工具,如何去更好地对待它,能否给人提供真正实际意义上的便利,最終要凭我们每个人自己,并非依赖科技。科学技术为日常生活提供了很大得便利,平时的学习生活我们都可以很深刻的感受到这种便利,然而我们也要一分为二地去看待问题,给我们提供便利的同时,各种问题也扑面而来。工业革命的一次次发展给我们提供着便利,可是不可否认的是与此相伴随的是种种环境灾难。但这也并不是说科技就无法使用,科技是否会破坏生态系统,靠的是我们自己去掌握使用科技的度,掌握好这个度,就能让其更好的为我们带来更多便利。
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我们面临着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对此我们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地战略,不再单纯的以人或者生态系统为中心,而是做到人同自然和谐友好相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为人类文明向着更高层次的迈进和人类的全面发展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二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安启念.新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H.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