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土规划档案信息共享与服务平台构想

2018-05-26陈淑莹

卷宗 2018年10期
关键词:信息共享服务平台

陈淑莹

摘 要:国土规划档案信息价值实现,最重要的途径是进行资源整合开发与共享服务开展,这样才能有效改变国土资源和规划局系统内部档案信息资源分散和管理非标准化问题,提高档案信息利用实效。

关键词:国土规划档案;信息共享;服务平台

国土规划档案是指国土资源和规划档案,是国土资源和规划行政主管单位及下属机构在对国土资源和城市规划管理等各项专业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包括文字、图纸、图表、声像等各种载体的资料。随着工作的发展,档案资源越来越多,但档案信息挖掘和价值利用,却并未得到充分的、深层次的挖掘,资源整合力度不强,信息共享程度不高,无法满足用户不断增长的利用需求,无法便捷地支撑城乡规划决策。档案资源整合是档案利用的前提,也是促进档案事业发展、提升档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国土规划档案资源整合网络框架的搭建

(一)垂直的档案资源整合网络框架

在实现档案资源整合之前,需搭建一个沟通全局的资源整合网络。可借助国土资源和规划内部局域网,逐步建立一个由档案馆(市局)-分(区)局档案部门、局属事业单位档案部门-乡镇国土所档案部门的档案资源整合网络,从而达到各个层级之间档案信息的无障碍传递、沟通和共享。各级之间依据各自的职能开展档案资源建设,分工明确又相互协作,实现档案资源的共建和共享。

(二)标准化的数据共享运行机制

市局档案数据中心主要的职责在于制定各种标准规范,对各分(区)局、局属事业单位、乡镇国土所的档案资源建设和档案网络部署进行管理和资源整理、汇总,最后上传至市局数据中心,并利用公众网、政务网、局域网三层网络体系提供各类档案资源服务。分(区)局、局属事业单位档案数据分中心主要负责本辖区内档案资源的建设,定期上传数据,并利用市局数据中心提供的档案资源更新服务获取新资源,满足内外部用户的档案利用需求。乡镇国土所档案部门作为基层数据单元,主要任务就是定期向上级数据中心提交档案数据,并对本地用户提供资源服务。

二、国土规划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平台构想与设计

(一)前期准备

1、树立档案信息共享的意识。加强对系统内部档案管理部门的指导工作,提高全员对档案信息共享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形成全局共建、共享的资源建设与利用格局,以高效地开展档案信息共建共享工作。

2、建立合理的档案信息共享机制。实行数据的集中-分布式管理模式,实现档案物理分散、逻辑集中管理。国土资源和规划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档案工作原则,从体制上保证了信息共享平台实行集中制管理模式。此外,需从制度上理顺各级部门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上的关系,明确它们的责权问题,坚持数据生产者责任制,数据统一由生产者更新、维护。

3、“先标准、后平台”。信息化标准是档案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的依据,城乡一体化的国土资源和规划档案信息共享平台涉及多个部门、多个系统,为确保信息有序流通,市局档案馆可采用一定的措施,研究制定符合工作实际的数据和应用技术标准;也可从元数据的视角出发,研究档案信息共享技术框架、共享资源目录、共享资源标准化接口等,从技术上解决异构数据库之间的共享问题。

4、采用成熟的技术体系。第一,要便于实现平台的快速开发和定制,满足当前需求。第二,要具有良好的扩展性,便于進行二次开发和后期维护,提高成果的可利用性。

(二)平台框架

采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基于档案资源目录,分析档案数据的存储结构和逻辑结构,构建分类明确的、市、区一体化的国土规划档案信息资源中心。在前期的数据标准化收集与管理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智能搜索引擎,实现对不同类型的数据的分布式管理,建立一个国土规划档案信息资源中心;再利用资源中心数据库引擎组件,提供不同的资源应用;在应用端通过统一访问接口,向全局系统提供档案共享信息资源概览、资源目录、资源检索、资源应用、用户中心等管理与服务。

(三)关键技术

1、基于 ETL 的数据融合。ETL 是构建资源中心数据仓库的重要一环,系统从数据源抽取所需的数据、经过数据清洗,最终按照预先定义好的数据模型,将数据加载到数据库中,成为分析处理、数据挖掘、提供决策支持的数据。采用 ETL 技术解决了不同部门、不同系统、不同时期数据模型不一致等问题,实现全局档案资源数据的快速集成,保障数据的正确性、完整性、一致性、完备性、有效性和时效性。

2、面向 SOA 的数据聚合。采用面向服务的架构体系,创建可任意装配的服务应用模式,将多个单一、有内在关联的服务聚合为复合服务,对各类档案数据聚合后的服务进行深层次挖掘,为决策支持系统提供数据支撑。

3、档案资源共享与交换智能服务引擎。将市、区两级的多个数据中心服务器建立统一管理的智能服务引擎,采用服务器虚拟化和动态负载均衡技术,实现异地海量数据共享与交换时的计算资源的弹性伸缩和动态调度,满足高并发的分布式数据实时分发与交换的效率需求。

4、基于云架构的海量数据快速分发。①智能虚拟网络,根据网络流量和各节点的连接、负载状态以及用户的距离和响应时间等综合信息请求最近的资源中心服务器的数据;②海量数据分割,结合最新的对等网络服务的高效数据分发机制,通过分割后的海量数据分别执行工作组数据分发。

三、资源库建设

(一)专题数据库编制方法

1、分析主题。在选题时应从档案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系统性,是否具有利用价值,以及是否满足利用者需求来考虑。在国土资源和规划档案中,以专业档案最具特色,其数量、信息量丰富,最能反映业务工作情况,利用率也最高,因此建立国土资源和规划专业档案数据库是最合适的选题。

2、确定专题。根据确定的数据库主题,并根据内容和特征细分专题,国土资源和规划专业档案专题数据库总共分为 6 个一级类目,分别是:规划编制类、土地利用规划类、地籍类、建设用地管理类、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类、建设工程规划管理类;32 个二级类目,分别是:城市总体规划、分区(区级)规划、控规及乡级土地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规划研究等。

3、加工整合。包括对档案扫描、分类标引、图像处理、数据校核与审定、图像存储、目录建库、全文数据入库等。

4、整理发布。档案馆可将该专题数据库存贮于档案管理系统中,并基于档案管理系统和“国土资源和规划综合一张图系统”的集成,根据国土资源和规划档案信息与地理空间位置相关的特点,将档案信息和地图信息结合,按图层进行信息的发布和查询,实现档案信息的综合利用。

(二)国土规划档案信息共享资源库编制

结合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目标,通过以上“四步法”,初步建立国土资源和规划档案信息共享资源库,主要包括管理类档案数据库、土地利用规划类档案数据库、不动产档案数据库、建设用地管理类档案数据库、建设工程规划管理类档案数据库等。

总之,国土规划档案信息共享与服务平台在实际应用与服务中,将逐步形成动态的数据收集、数据更新机制,利用数据挖掘、数据分析等技术建立更多符合管理与利用需求的专题资源库,为城市规划管理决策工作提供支持,为广大群众经济利益诉求提供资料。

参考文献

[1]袁绍晚.大数据行动下的国土规划档案信息化建设思考[J].城建档案,2017(07):15-16.

[2]黄娟.基于用户需求的国土规划数字档案利用[J].城建档案,2017(03):38-39.

[3]陈胜,张萍,曾婷.“互联网+”下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的发展[J].档案时空,2016(08):28-31.

猜你喜欢

信息共享服务平台
密码服务平台
打造一体化汽车服务平台
江苏省一体化在线交通运输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论基于云的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基于云计算的民航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湖北交通运输网上审批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