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追风筝的人》中阿米尔的成长与风筝的象征性
2018-05-26刁云龙
刁云龙
摘 要:文学领域《追风筝的人》被定位于成长小说的代表作,阿米尔经历了不同时期的成长,从年少的过错、中年悔恨内疚直到实现自我的救赎,一切的成长见证了所历经的心灵的成长与道德的救赎。哈桑作为阿米尔生活成长历程上最为重要的主线,将自己的奉献与牺牲诠释在了阿米尔的成长与救赎的过程中,成全了《追风筝的人》所要描述的情感。以这个点展开叙述,浅析《追风筝的人》中阿米尔的成长与救赎的道路。
双手合上《追风筝的人》,需要深呼吸来平复情绪,耳畔回荡着哈桑的话:为你,千千万万遍。哈桑,那个兔唇的哈桑,那个追风筝的人,那个让我充满感慨却无从说起的人。
在这部小说中,作者以阿富汗特有的穆斯林文化为背景,通过阿富汗特有的斗风筝现象,充分利用风筝在阿富汗文化中所具有的特殊意义,运用象征艺术手法,尤其是风筝本身、风筝的颜色,以及风筝对命运的象征艺术表述,对阿富汗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揭示。“晌午的骄阳照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数十艘轻舟在和风的吹拂中漂行。我抬起头,望见两只红色的风筝,带着长长的蓝色尾巴,在天空中冉冉升起。它们舞动着,飞越公园西边的树林,飞越风车,并排飘浮着,如同一双眼睛俯视着旧金山,”似乎这里已成为我理所当然的家园。突然间,哈桑的声音在我脑中响起:为你,千千万万遍。哈桑,那个兔唇的哈桑,那个追风筝的人。
为什么生活在如天堂般的美国,远离硝烟弥漫的阿富汗,阿米尔仍然有着挥之不去的愁绪,仍然想着那个令他魂牵梦绕的故土,是哈桑,那个最忠于他的奴仆,不,是童年的伙伴,是他最愧对的人,让他的心灵永远处在忏悔与不安中。
故事从阿米尔接听一个来自祖国家乡的电话引出哈桑开始,从而回忆起那件改变了他一生的事情。12岁的阿米尔是阿富汗富家的少爷,哈桑是他家的仆人,两个天真的孩子情同手足。然而,在一场风筝比赛后,发生了一件悲惨不堪的事,令阿米尔感到自责和痛苦,他逼走了哈桑。不久,自己也跟随父亲逃往美国。成年后的阿米尔始终无法原谅自己当年对哈桑的背叛。为了赎罪,阿米尔再度踏上暌违二十多年的故乡,希望能为不幸的好友尽自己最后一点心力,却在这时发现了一个惊天谎言,哈桑竟然是自己父亲的儿子,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阿米尔近乎崩溃。遗憾的是阿米尔没能再见到哈桑,没能亲口道歉,哈桑被塔利班杀害了。幸运的是,哈桑的儿子还活着。阿米尔费尽周折找到并要回了孩子,却过早承诺带孩子回美国,后又因无奈、无心伤害了孩子,从而失去了孩子的信任。再重新赢回孩子信任的过程中,风筝再次发挥了作用。阿米尔在追孩子的风筝战利品前说道:“为你,千千万万遍。”阿米尔得到了救赎,这一句“为你,千千万万遍”说出口,就意味着一切从头开始,是赎罪的开始,另一个意义上,也是赎罪的结果。
动人的故事,动人的作品,没有虚矫赘文,没有无病呻吟。细腻家庭与友谊、背叛与救赎,故事娓娓道来,轻笔淡描,出色地描写出缓慢沉静的痛苦。从幸福童年里象征勇气与胜利的风筝、青年时代象征背叛与怯懦的风筝、不惑之年象征精神成长和灵魂升华的风筝这三个方面,将个人成长和"风筝"意象紧密相连,深入解读主人公阿米尔的成长历程。
阿米尔与哈桑并排坐在树上,阿米尔向哈桑炫耀自己学过的知识,用哈桑的无知捉弄他,哈桑只是微笑,因为他不懂不知道,也不想懂不想知道,他视阿米尔为自己唯一的朋友、尊贵的少主人。也正因为哈桑这样,阿米尔会自责。风筝比赛开始了,要让父亲骄傲,要证明自己给父亲看,阿米尔必须赢,必须追回战利品——风筝。然而,惨剧也就这样开始了。哈桑为阿米尔追那只战利品风筝回來的路上被一群男孩堵截,为首的男孩强暴了哈桑,而这一幕全被躲在墙拐角而不敢出来制止的阿米尔看见了。阿米尔痛苦、害怕、自责却又没有勇气,当然还有身为孩子和少爷的自私,他隐瞒了这件事,又逼走了哈桑。两个孩子就像两只原来一起飞舞的风筝断了线,从此向不同的方向跌落下去。看到这我不禁心情失落,同情阿米尔,更同情哈桑,可是同情之余也有些许责备,责备后剩下无奈。想到了民族之间的地位与关系,只因哈桑是所谓的低等民族,所以生来就只能作仆人,阿米尔从来不认为哈桑是比自己低等的民族,因而阿米尔把哈桑当做真正的朋友,所以在那件事后无法承受哈桑那样逆来顺受却又不敢道破事实真相才赶走了哈桑。
得知哈桑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阿米尔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勇气揭露了父亲的牺牲与丑闻。此时的阿米尔不再是少年时的阿米尔了,他有勇气去面对一切,去尽可能的偿还哈桑。作者在描写阿米尔与哈桑的儿子索拉博相处的情节总与哈桑相联系相对比,阿米尔想让自己成为当年的哈桑,像当年哈桑照顾自己那样去照顾哈桑的孩子索拉博。当阿米尔与索拉博同放一只风筝时,正是故事的结局,但我认为这正是故事最美的高潮,“为你,千千万万遍”,阿米尔心里的结打开了,索拉博心里的结打开了,哈桑心里的结也打开了。
在阿富汗贫富悬殊下的社会伦理和人物冲突,以及身处不同阶级和宗教信仰里友谊与背叛之间的矛盾;通过分析文中风筝的象征意义,探讨人性的本质与救赎。风筝是象征性的,在这篇感人至深的故事里,它既可以是亲情、友情、爱情,也可以是正直、善良、诚实、勇敢。对阿米尔来说,只有追到风筝,他才能成为健全的人,成为他自我期许的阿米尔,才能得到心灵的救赎。
该小说从阿米尔的视角以第一人称讲述了一个阿富汗人的精神救赎故事,同时讲述了阿富汗的政治及社会动荡以及普什图人对哈拉扎人的种族歧视。目前国内外对《追风筝的人》的研究重点主要在于其政治文化、救赎主题、叙事技巧及风筝意象等方面。风筝作为主线贯穿《追风筝的人》整部小说的核心意象,不仅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和隐喻意义,同时还调动冲突元素以强化冲突效果。有一些学者对风筝意象进行了分析和解读,但都注重意象的含义本身,几乎没有人对风筝意象及其意义的构建过程进行研究。而概念整合理论是以福克纳和特纳为代表的美国语言学家提出的一种认知语言学理论,是用来研究意义构建过程的理论框架。本文利用概念整合理论来从认知角度说明《追风筝的人》中风筝意象的构建过程。基于文本细读和定性分析的研究方法,本文用概念整合理论分别分析了风筝意象对阿富汗民族、阿米尔和哈桑的隐喻义的构建过程。对阿富汗而言,斗风筝像一场战争并且代表了整个阿富汗民族的勇气和信念,因此风筝对于小说的背景及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对阿米尔而言,风筝象征了他对父亲欣赏和爱的渴望、对勇敢精神的追求、背叛童年伙伴后的逃离以及最后的成长救赎。同时,风筝意象也象征了阿米尔和哈桑脆弱的友谊,这也是整个故事发展的潜在缘由。通过阿米尔的成长与救赎体现风筝意象,风筝意象贯穿小说的始终,反映了主人公的心理情感和成长历程,风筝意象的构建过程对人物塑造和小说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看那风筝飞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只飞舞的风筝,我们要时刻把持着那只风筝,让它飞得更高更远更久。为你,千千万万遍,为心中的那只风筝,千千万万遍。
参考文献
[1]陈美陵.浅析《追风筝的人》中风筝的象征意义[J].文学教育(上).2011(01)
[2]李静.关于《追风筝的人》中的主人公阿米尔的心理解读[J].语文建设.2014(03)
[3]追风筝的人[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美)胡赛尼(Hosseini, 2006
[4]解读《追风筝的人》中阿米尔的成长之旅[J]. 李敏,窦琴. 语文建设. 2015(08)
[3]浅析《追风筝的人》中风筝的象征意义[J]. 陈美陵. 文学教育(上). 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