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馆采编工作的问题与思索

2018-05-26沙润君

卷宗 2018年10期
关键词:采编工作图书馆

沙润君

摘 要:现代化技术的不断更新,图书馆各项工作不断衍化发展,矛盾与问题也就突显出来。文章以图书馆采访编目工作为着眼点,指出采编工作在社会发展過程中逐渐表现出来的不适应之处,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科学对策。

关键词:图书馆 采编工作 特色馆藏

随着图书馆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和电子文献信息量的激增,传统的采、编工作开始表现出低效率、低质量、低覆盖等不适应性,投入与产出的巨大逆差甚至动摇了图书馆社会教育的根基,进而压缩了自身的生存空间。所以,作为图书馆各项工作的起源点的采访编目工作,改变方式已是必须,并亟待解决。

1 图书馆采编工作存在的问题。

在图书馆诸多业务工作中,采访编目是第一步,是所有后续工作的基点。它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图书馆其他工作的有效开展。时代在进步,问题也就随之产生。

1.1 新的信息载体及文献发行方式带来的变化。

由于现代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文献载体已从传统的概念中的印刷型衍变为更多的方式繁杂的视听型、机读型、光盘型、网络型及多媒体出版物等多种文献信息并存的局面,[1]这极大地增加了采编工作的工作量和技术要求,而且图书文献的发行渠道也愈发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无不为采编过程中文献的采访收集与馆藏查重制造了许多困难。

1.2 城市社会发展及地方经济结构改变与馆藏脱节。

文化是社会发展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它既直接影响人民生活的质量,又间接左右社会经济的运行。缺失文化支持,经济发展将难以为续。而文化建设、文化品位的提升,人民的文化需求以及社会的文明程度,都会受到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强烈影响,更是作为文化中心的图书馆所必须肩负的社会职能。为此,从馆藏结构到服务内容、服务手段,图书馆都应以经济的阶段性发展为依据,作出调整,采编工作方向也应该根据本地经济文化发展重新定位,这一点,恰恰是目前图书馆采购工作发展过程中最被忽视的地方。

1.3 采购方式陈旧,缺乏目的性和针对性。

社会的高度信息化已经使人们的日常生活发生了极大地改变,新技术的支撑其实已经使图书馆文献资源的采购渠道日趋多元,而目前图书采选工作多数还停留在传统模式中,仍简单的做着文献的集存工作。缺乏对特殊的读者群或新兴知识的重视,很多时候已经不能满足用户需求。

1.4 采编工作人员自身素质的制约。

很多采编人员或非科班出身,或是年龄结构偏大,无论是对新理论的认知和接受,还是对新技术的理解和掌握,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是采编工作的部分业务外包后,图书馆采编工作许多都是通过管理系统软件来完成。这就要求从业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还要有熟练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和技能。就目前我国的图书馆现状而言,由此而产生的采编工作中的问题已经相当明显:大量图书到馆后,短时间内无法完成加工,不能及时借阅,造成资源浪费;服务方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造成编目环节的数据质量不高,准确性较低,直接影响了文献资源的使用和图书的有效利用率等等。

2 改进图书馆采编工作的科学对策

当前的学科理论认为公益性与产业性相结合将是未来图书馆的办馆方针。那么,作为由政府投资兴办的公益事业单位,图书馆的投入与产出的意义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所以,发现问题,找出不足,自查自省,锐意整改。客观的制定长远规划,立足本土,摸准脉搏,为地方的经济、文化建设提供更佳的服务是图书馆目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采编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2.1 统筹采编工作内容,实行科学的多元化采访。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及通信技术在图书馆界的普遍应用,文献资源的电子化、数字化、虚拟化与网络化使图书馆从以文献为中心逐渐转变到以信息为中心,从以书刊藏量为实力标志慢慢转移到以信息提供能力为实力标志,从以借阅为主到以咨询为主[2]人们将更加自觉地用信息来指导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对信息需求的内容也将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图书馆入藏的文献信息资源的形式也要随之进行相应调整。图书采访人员应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展“邀约购书”模式,推出网上荐书平台,邀请用户推荐所需文献,有针对性的购进馆藏;及时了解和掌握出版商、图书发行机构通过网络传递出的文献出版发行信息、资源的最新动态,清楚地把握市场价格浮动情况,调整纸质文献和电子资源的入藏比率,使采访工作与图书馆的社会化发展结合的更加紧密,为图书馆从目前的一般性社会文化机构逐渐演变为城市的文化中心、信息中心和知识中心夯实基础。

2.2 深化细化采编工作,规划馆藏,进行特色采访。

从公共图书馆为地方社会经济文化服务的角度来讲,图书馆的馆藏结构应有明显倾斜地调整。各地方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不同的阶段必然要有不同的经济模式为依托,图书馆应以本地区经济科研整体发展战略规划为着眼点,适时调整资源入藏类别,采编工作要抓住本地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教育等方方面面的潜在要求,有目的的分配文献信息资源入藏比例,完善地域性资源的整体布局结构,力争实现局部文献信息的“多、全、新”,建立与本地社会状况结合紧密的馆藏结构,使图书馆能有效地参与到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建设中去,成为地方经济文化产业链中的一个关键节点,充分体现公共图书馆的社会价值。

2.3 简化业务流程,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资源的多样性和采购渠道的多元化让从事采访编目工作的馆员时有捉襟见肘、力不从心之感。在人力资源成本一定的前提下,需要对整体业务流程加以改进。激烈地市场竞争使图书供应商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深,给文献采购带来了更多的优惠和附加技术服务,[3]图书馆可以将采编工作中的一些非核心的、辅助性的业务(如编目、标目)实行外包,并且现在书商的服务也使得很多外包的业务完全实现了免费,像书目数据的配送、加盖馆藏章、加埋防盗磁条、贴书标和条形码等原来需要采编部门的工作,这既降低了图书采购的成本,又节省了采编工作的人力资源配置;既使图书馆有限的经费得以最大化利用,又提高了采编工作效率,从而使采编人员可以合理地调整工作重心,更专注于图书馆的核心业务和未来发展规划,有利于提高图书馆的全面服务质量和整体业务水平。

2.4 加强业务学习,完善采编人员自身素质建设。

就图书馆事业来说,馆员的业务水平直接制约着读者服务的效率的高低。而采编工作作为图书馆整体工作流程的起点,更是重中之重。加强业务学习、全面完善采编人员的自身素质建设,是决定这项工作的关键所在。作为图书馆采编部门的工作人员,应该对自身的知识结构和业务技能有一个清醒地认识,时刻不忘补充自己,继续加强对采编专业的工具书的学习,如对《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国文献编目规则》等认真深研求索,保持对图书馆学和情报学理论方面的关注及信息服务领域最新产品的掌握与使用,使个人业务能力与自己对本职工作的热情充分结合,高效发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图书馆的发展也一样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也需要方针、策略及业务工作的与时俱进,所以,必须及时准确地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这项事业才能在环境的变革中生存下去,且继续自己文明引航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布格.网络环境下图书馆采编工作创新与思考.[J]科技信息.2009(3).

[2]杨文辉.图书馆采编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J]现代企业教育.2009(7).

[3]周菁齐.关于图书馆采编业务外包的思考.[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0(6).

猜你喜欢

采编工作图书馆
图书馆
网络环境对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未来影响探析
电视新闻采编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
新闻采编工作经验的探究
广播新闻采编工作音响技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