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职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8-05-26杨娟
摘 要 经济新常态形势下,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源结构调整和循环周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分析了农民工职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农民工;职业发展;问题与对策
由于二元制度的限制,农民的户籍是与他们所从事的劳动不一致的,由此便产生了中国特有的农民工现象。研究农民工的职业发展问题,对国家而言,有利于加快产业升级转型节奏,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对社会而言,促进农民工的自主创业,增大人力资本的回报;对其自身而言,有利于保证农民工的职业发展,消除市民化隐性门槛。
一、我国农民工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基础薄弱
后天教育关系到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养成,我国大多数农民工均只接受过小学与初中教育,专业知识匮乏,相应地对自身和世界也没有清晰地认知,农民工该种境遇与中国几十年来的基本国情密不可分。新中国成立前期,中国政府忙于建立各种社会主义的各项政策制度,对中国社会具体走何种道路缺乏明确的规划,具体的国力也不允许农民接受普遍的教育;改革开放后,中国国力增强,工业和服务业等第三产业需要更多的廉价劳动力,但利润至上的现代企业追求的只是廉价的劳力,忽视了农民工这一群体庞大的可待开发的人力资本。经过几十年的积淀,农村教育虽有较大改善,但现今农民工的主力群体却没有机会接受系统的职业教育,造成了农民工教育基础薄弱这一问题。
(二)小农意识严重
数千年形成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从而继续影响农民工进城后职业发展各阶段的思维行为、严重影响农民工职业发展的持续性。中国官僚地主阶级在整个中国封建社会一直实行土地的“国有化”,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后,中国农民获得了土地的使用权,拥有了相对独立的经济地位。这种独立的经济地位使农民意识到分散生活是可以达到自我满足的,这就使地主阶级可以使用集中的权利对分散的众多农民进行专制统治。分散且封闭的生产生活、统治阶级的愚民政策,造成了农民阶级个体精明而缺乏整体观念的情况。小农意识使农民工从不做预备与准备,当然也就缺乏抓住与把握机遇的能力。
(三)教育培训机制运行不流畅
政策层面,我国的教育培训机制不健全。农民工教育培训主要由社会保障部、劳动部、教育部等多部门共同参与,由于参与领导的部门过多,使得农民工的培训教育计划难以得到统一高效的运作,培训内容多流于形式,难以达到真正的效果。企业作为培训机制里重要的一个权益主体,以企业利润为目标,将农民工培训教育当成经营成本的投入,没有真正认识到农民工作为人力资本的积极作用;其它一些参与主体例如相关专业和培训机构大多都是盈利性质的,为了获得更多的生源,常常忽视农民工教育培训的质量,且师资水平良萎不齐,教育内容脱节不能达到提升农民工素质的目的。
二、农民工职业发展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科学制定精英农民工成长计划
农民工职业发展应根据个体生命周期各阶段科学制定发展计划。据前调查显示,农民工外出务工年龄集中在20-40岁区间,此阶段对应生命周期成年早期、成年中期。成年早期的农民工已经具备了深度参与的能力,此阶段的农民工应逐步培养自我意识,并与道德意识相结合,主动自觉接受技能培训,并与实践相结合,转变为社会生产的能力,着重在积累社会关系与资产;成年中期的农民工处于真正力量的出现阶段,在自我意识逐步增强的同时也看到到他人意识的力量。在此阶段的农民工应重新衡量自身社会价值,并做出工作抉择:留任或创业。留任原岗位上的农民工要了解岗位晋升计划、企业目标,以此制定个人发展规划;自主创业农民工要了解行业发展潜力,做出正确抉择,发展成为精英农民工。
(二)充分发挥个体学习力进行职业发展规划
在农民工接受职业教育培训的同时,要结合学习力相关理论吸收转化所学技能,摆脱小农意识。根据学习力的层次划分理论,将个体学习力划分为三个层面,即模仿型学习力、应用型学习力和创新型学习力。模仿型学习力主要来自学习的获得环节,是个体将他人的成果、经验再学习、内化为自身素质的能力。应用型学习力主要来自学习的转化与应用环节,是个体根据自我需要进行角色塑造的能力。创新型学习力主要来自创新学习环节是个体在实践中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三个层面的学习力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它们统一在个体的学习实践活动之中。
农民工模仿型学习力处于基础性地位,为其他层面的学习力提供经验支持。应用型学习力处于关键性地位,为其它层面的学习力提供思想、态度、理念、思路、角色等支持。创新型学习力处于前沿地位,为其他学习力提供实践支持,农民工在进行职业发展教育的同时要将学习成果运用于实践,并在事件中发展创新,达成能力的真正提升。
(三)政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就中国的传统来看,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等是主要的几种社会关系,农民工的社会资本也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分析。血缘关系以家庭、家族为核心,是中国社会中影响最为广泛的一种关系,笔者认为血缘关系在寻找工作的初始阶段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地缘关系,居住在某地的人们由于长期的聚居,在工作或生活中会彼此照应;业缘关系,相同的职业会使人们彼此结成一种互相合作的关系。在“三缘”时代影响下,中国政府要充分利用家庭、地域以及工作领域之间的关系,建立社区职业网络,每个局域网覆盖家庭、工作单位,积极引導并带动农民工进行职业发展规划。
按照社会资本理论,农民工的社会资本是受到社会网络和社会结构影响的,是嵌入在社会网络和社会结构中的资源。这就要求政府要加强农民工职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创造有力的培训教育条件,充分发挥企业、社区、工会组织等团体的重要作用。英国政府在职业教育培训方面采取竞争上岗原则,每位上岗老师还要求要通过一定时期的使用时间,这种做法保证了教育培训的质量,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简新华,黄锟.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农民工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0):11.
[2]唐慧敏.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认同的困境及重塑路径[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5(1):2.
[3]杨雪.基于新生代农民工特征的职业教育的必要性[J].经营管理者.2015(1):201.
[4]陈晖涛.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就业能力的提升[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2015,18(1):7-11.
[5]彭国胜.构建中国特色农民工职业培训体系:理论依据与现实方案[J].继续教育研究.2009:81.
作者简介:
杨娟,(1982一),女,汉,重庆璧山人,研究生,单位:中共重庆市璧山区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