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现状及对策的思考
2018-05-26张海文
张海文
[摘 要] 在教育部的倡导下,大课间体育活动已经在全国各地的中小学蓬勃地开展起来了。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在课间操基础上发展和创造出的一种学校体育新的组织形式。与课间操相比,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长,活动内容多,组织形式灵活,练习强度适宜,它不仅可以对学生紧张的学习起到调剂作用,而且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有显著的效果。
[关键词] 大课间;体育活动;现状分析;对策
一、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1.国家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视
2007年,教育部、体育总局推出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可见,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备受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但是,之后几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显示:我国学生心肺耐力、力量、速度、灵敏性等素质持续出现下降,因此国务院办公厅在2012年下发了《关于進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紧接着在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再一次强调了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国家对大课间体育活动价值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是不言而喻的,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2.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对学生身心发展的益处
教育部明确提出“只有把大课间推广起来了,才能真正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大课间体育活动既是体育课堂教学的有力辅助,又是体育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而且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有明显的实效,它让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以最佳的精力去完成学习任务。
二、农村小学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现状分析
1.思想重视还远远不够
虽然国家提出“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不少学校教师对大课间体育活动不够重视,有些教师甚至个别领导也认为仅仅是体育教师的事,参与不够积极,教师全员参与难以实现。
2.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形式固定、内容单一
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整体组织程式化,内容单一,许多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都是安排学生做相同的广播操或韵律操。学生对缺乏新意的活动内容比较反感,出工不出力。单一的课间操,不仅影响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质量,而且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3.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场地和器材不足、缺少专业指导
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农村学校操场的场地普遍较小,并且比较简陋,全校所有班级在同一时间都开展大课间活动,学生的活动范围受到限制,如果过多的学生选择同一种体育活动,不仅器材严重不足,而且有的活动场地也缺少专业指导,其活动的效果自然也大打折扣。
4.体育教师队伍严重不足
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除需要改善体育方面的设施条件外,关键是建设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而现状是体育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直接影响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
5.大课间体育活动仅仅是学生的活动,教师并没有真正参与其中
通常情况下,教师只是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很少参与学生的活动,操场上都是学生在活动,鲜有教师活动的身影,没能形成师生共同参与的欢快、和谐的场面。
6.大课间体育活动缺少科学的评价体系
当前,评价大课间体育活动时主要看:动作齐不齐,精神面貌好不好,内容有没有特色等,这些都是感性的东西,不够科学,也没有把大课间体育活动真正纳入考核当中,没有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
三、农村小学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对策
1.加强宣传教育,认识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重要性
在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施和推广中,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提高广大教师对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重要性的认识。而且要提高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然后通过体育教师对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实施与管理的其他教师进行培训,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
2.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要灵活多样,内容要丰富多彩
小学生的体育兴趣容易激起,但也容易淡化或消失,这是由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如果我们长期反复地开展这些活动内容,学生就会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对一些活动就会降低或失去兴趣,为此,教师要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进行创新。另外,改变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也刻不容缓,班主任和体育教师要在季节性、趣味性、发展性、易参与性等原则的指导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商讨下,合理选择活动内容,定期进行轮换,争取把大课间组织成快乐的海洋。
3.解决制约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瓶颈——场地和器材的问题
活动场地小、器材不足是阻碍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学校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重要性,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场地、器材等项目资金投入,改善场地、器材条件。在现有的条件下,为了使活动更富有成效,应尽可能合理划分活动区域,实行分区活动。学校买一些大件器材,学生自备一些小件器材,师生动手制作一些简易器材,大课间活动要让全体师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去,要坚持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学生的各个方面。这样就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愉悦师生的身心,同时也提高了活动的效率。
4.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指导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调入体育教师是解决紧缺体育教师现状的有效办法,也可以采用培训的方式,让更多的教师通过培训掌握关于体育方面的知识,进而指导大课间体育活动。大课间体育活动允许有较大的弹性,可以留给班主任及科任教师作灵活处理和安排,留给学生以选择的空间。开展时做到因校制宜,因班制宜,充分挖掘和利用自己的优势条件,讲求实效,不搞形式主义,确保每一名学生受益。同时,教师在大课间体育活动进行中要加强指导,维持秩序,保障学生的安全。
5.师生共同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真正体现全民健身的理念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就是一个可敬的大英雄,学生乐于在教师的面前表现和展示自己。因此,学校要组织教师和学生一起走进操场,进行适宜的活动,学校领导要身先士卒,起到带头作用,这样就可以形成师生共同锻炼的欢快、和谐的场面,达到师生共同健身的目的。
6.建立和完善大课间体育活动科学的评价体系
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缺少科学的评价体系是人们对大课间体育活动认识不到位所致,认为大课间体育活动只是学生的课间活动或兴趣爱好,都是一些感性标准。要想把大课间体育活动真正落到实处,必须把大课间体育活动纳入考核当中,还得有深层次的理性标准,建立和完善大课间体育活动科学的评价体系。
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让小学生走向运动场,走到阳光下,让学生在运动中感受体育的魅力,感受到活动的快乐,感受到健康的幸福,使“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健康观念深入学生心中,让他们爱上体育,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以此来真正达到增强农村小学生体质健康的目的。
注: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立项号:GS〔2017〕GHB3144)“农村小学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现状及对策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甘肃武威市凉州区武南镇青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