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医院抗菌药物管理对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意义

2018-05-26丁亚萍吴晓玲陈红丽

大医生 2018年3期
关键词:主治医师药剂科抗菌

丁亚萍 吴晓玲 邓 芬 陈红丽

(甘肃省平凉市华亭县中医院,甘肃平凉 74410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进入本院接受相关疾病治疗并使用抗菌药物的200例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其中,观察组男56例,女44例,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46.35±2.27)岁,住院时间3~14 d,平均时间(8.33±0.42)d,BMI指数为21 ~ 27 kg/m2,平均 BMI指数(25.20±0.18)kg/m2;对照组男53例,女47例,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46.15±2.17)岁,住院时间4~14 d,平均时间(8.45±0.46)d,BMI指数为 22 ~ 27 kg/m2,平均 BMI指数(25.24±0.20)kg/m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抗菌药物管理方案:根据主治医师的建议用药,并由主治医师负责对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观察组采用药剂科介入指导方案:主治医师负责用药的建议,药剂科辅助具体的抗菌药物使用管理;药剂科的介入指导工作包括:首先,加强对患者或其家属的宣传,从而使其了解到抗菌药物并非使用越多越好,从而帮助患者树立合适的抗菌药物使用观念。其次,制定用药指导手册,形成相对标准的抗菌药物使用规范,并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地完善。用药指导手册的编写应当结合当前最新的药物使用现状,邀请相关专家学者来共同编制。再次,加强感染控制,提高医护人员护理的责任意识和主动意识,使医护人员明确进行感染控制的重要性,从而借助外界环境的改善降低对抗菌药物的使用量。

1.3 观察指标

从患者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的角度来进行评估。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总患者人数。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3.0进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0%(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抗菌药物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例(%)]

3 讨论与结论

我国医疗治疗中抗菌药物的使用规模较大,但是,也存在较为突出的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不合理的抗菌药物使用一方面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也提高了用药的不良反应风险[2]。

目前,医学上所研制的抗菌药物还不能达到完全有益无害的阶段。因此,必须强化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权限、过程、用法、用量、类型的监管,使其应用利大于弊。药剂科介入指导是患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重要外在保障,能够对主治医师开具的抗菌药物使用进行二次复核,从而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错误并进行改进;由此,最终确保患者的抗菌用药使用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有效性[3]。本文研究显示,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0%;所以,采用药剂科介入指导方案能够降低患者的抗菌药物适用不良反应发生率。王晓璐等亦指出要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的科学性,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必须对主治医师、药剂师进行专项抗菌药物合理用药培训,尤其需要发挥出药剂科等环节的保障作用[5]。

综上所述,在医院抗菌药物管理中引入药剂科介入指导方案,能够提高对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与有效性,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1] 刘燚,雷文志.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和优化医院药物管理措施探讨[J]. 中国社区医师,2017,33(27):10-11.

[2] 高瞻,陈波.药剂科对于医院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重要性[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36):7263-7263.

[3] 刘洋,刘华,吕娟丽,等.医院2010年-2013年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6):1370-1371.

猜你喜欢

主治医师药剂科抗菌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医院药剂科药品管理系统的构建与效果评价
主治医师三维超声在妇科中的应用
不以职称论医术
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与主治医师对卫生法律认知的比较研究
黄连和大黄联合头孢他啶体内外抗菌作用
科学化和信息化在医院药剂科管理中的应用
大型公立医院联办分院药剂科管理之探索
药剂科在医院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中的作用
限期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