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总书记农民思想研究

2018-05-25康涌泉

求知导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脱贫新时代

康涌泉

摘 要:习近平新时代农民思想是习近平“三农”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新时代农民如何脱贫、如何致富、如何增加获得感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给予了科学回答。文章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

关键词:习近平总书记农民思想;新时代;脱贫

中图分类号:D422.6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7-12-20

一、农民脱贫思想

习近平农民脱贫思想是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深入思考产生的,是新时期党的农民工作的顶层设计和重要战略指导。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扶贫工作的重要性,早在1992年,在《摆脱贫困》一书中,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扶贫工作作为国家高度重视的问题,并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农村全部贫困人口在现有标准下全部脱贫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认为解决贫困的办法是发展,“发展是解决贫困问题的总办法”。并指出要办好农村教育,让农村下一代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这是乡亲们脱贫致富的好办法。习近平总书记还为扶贫开出扶贫要扶智、要扶志、要找准产业、要加强县乡两级集体经济实力等系列药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要精准。以往的扶贫工作扶贫好处不能真正落到贫困户身上,有时甚至是一些富裕户、村干部得到好处,造成虽长期扶贫但贫困问题仍长期不能解决的现象,为此,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概念,2015年6月在贵州部分省区市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又指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找到了扶贫的关键点、精准着力点,为解决扶贫工作的深层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导。

二、农民致富思想

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农民致富是我国农村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任务,是解决农村工作的关键问题。只有农民富裕了,才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梦。农民富,要全体富裕,一个不能少。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农科院召开座谈会时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要大力促进农民增加收入,不要平均数掩盖了大多数,要看大多数农民收入水平是否得到提高”。目前,我国农业连年增产,农民收入连年增加,但在农民收入总体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城乡差距仍然较大,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短板仍然是增加农民收入,所以,农民要富,必须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城乡一体化要做到城乡的体制融合,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做到城乡居民基本权利的平等、居民收入的基本均衡,城乡居民等公共资源的共同享用以及生产要素在城乡的合理流动,只有这样,才能“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把广大农村建设成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三、农民获得感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并强调人民“获得感”,2015年2月,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此后,在多个重要场合和重要会议上,提出“获得感”思想。習近平总书记经常告诫全党同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以人民为中心体现了我党的初心和使命。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上任伊始,就强调“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习近平总书记从多为农民谋取福利和为农民排忧解难两个方面,提升农民的获得感,让农民得到实惠、让农民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分享改革的红利。十八大以来,贫困人口逐年减少,农民收入逐年增加,新农合报销比例不断提高,农村基础设施逐步改善,3亿多农村人口解决了饮水问题等,明显提升了农民的获得感。

总之,习近平新时代农民思想博大精深、高屋建瓴,朴实的语言下,道出了他对农民的深厚感情和深邃的理论思考。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农民思想,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做好新时期农民工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摆脱贫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

[2]刘常荣.习近平扶贫思想研究[J].文教资料,2017(17).

猜你喜欢

脱贫新时代
脱贫攻坚中的媒体担当
全媒联动融入、强化责任担当,把脱贫扶贫作为“走转改”重要抓手
唐县精准发力助推精准扶贫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巴士在线 “脱贫”记
山村“脱贫”还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