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葫芦丝曲《欢乐的泼水节》教案

2018-05-25李辉桓

教师·中 2018年3期
关键词:教案

李辉桓

摘要:文章以葫芦丝曲《欢乐的泼水节》教案为例,探讨了如何在教学中依据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提高演奏者对葫芦丝曲目的鉴赏能力,为学生以后学习更高难度的曲目打下坚实的基础,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民族自尊心,进一步发展民族文化、弘扬民族音乐。

关键词:葫芦丝曲;《欢乐的泼水节》;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欢乐的泼水节》曲目中打音、倚音、滑音、虚指颤音的练习讲解,进一步把握傣族曲目的风格特点,提高演奏者对葫芦丝曲目的鉴赏能力。

(2)通过对快板部分双吐的快速训练,进一步训练学生思维、手指、舌头的灵活协调性,为以后学习更高难度的曲目打下坚实的基础。

(3)通过对本曲目乐曲内容的描述、曲目意境的描写、风格特点的讲解,让学生感受中国多民族文化的艺术魅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民族自尊心。

(4)通过对作曲家生平事迹的介绍、从艺生涯的讲述,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自信、不畏艰难的优秀品质,以增强学生对葫芦丝艺术和民族音乐的喜爱,进一步弘扬民族文化、民族音乐。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傣族曲子风格的把握。

(2)“欢乐泼水节”欢乐情感的表达。

2.教学难点

(1)双吐部分快速训练时手指、舌头、思维的协调性。

(2冶风、肢体语言、表现力的训练,演奏过程中情感宣泄对比度的把握。

三、曲式结构分析

《欢乐的泼水节》的曲式结构由五个部分(宁静、悠远的引子一热情欢快的小快板—舒展轻快的中板一柔美抒情的慢板一欢乐跳跃的尾声高潮)组成,全曲节奏较为复杂,出现2/4、3/4、4/4不同类型的节拍。曲目的五个部分符合音乐描述意境的逻辑性,五个部分情感过渡自然、乐段联系紧密、技巧难度分配合理,易于演奏者二度创作。

四、教学过程

1.文学修养的加强(1课时)

(1)分析讲解小学课本中《欢乐的泼水节》一文,该文所有学员都已经学习过,只做大略讲解。

(2)乐曲内容讲解。结合小学课文讲解,进一步介绍傣族泼水节。《欢乐的泼水节》描述的是云南省的傣族、阿昌族、佤族等少数民族欢度传统节日的热闹场景,歌颂了云南少数民族日新月异、蒸蒸日上的新生活。

(3)歌曲意境描述。

傣寨晨曦:千峰叠翠,云雾飘绕,美丽傣乡,春意盎然,山寨晨曦,宁静悠远,鸟呜声声,更显山谷幽静。清晨,勤劳的傣族人民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开始了新的一天生活。

节日狂欢:他们怀着喜悦的心情从各自的山寨出来,来到预定的地点,参加传统的节日——泼水节,嬉闹追逐,逢人泼水;青年男女,丢包传情;力壮小伙,龙舟竞渡;铓锣声声,舞者如醉如狂……一派喜庆狂欢场面。

傣乡夕景:夜色即将降临,美丽傣乡,夕阳西下,傣寨朦胧,竹林摇曳,更显诗情画意。狂欢一天的人们尽情享受生活的甜蜜,陶醉在美丽宁静的夜色中,诉说生活的美好。丢包传情、收获爱情的青年男女们牵手相拥,在凤尾竹林里,翩翩起舞,窃窃私语……

烟火晚会:晚餐过后,稍作休息的傣族人民、尽享甜蜜爱情的青年男女们围成一圈,燃放自制的烟火——高升,点上孔明灯,合着锥锣、象脚鼓的节奏,再次翩翩起舞,如醉如痴,通宵达旦,绚丽的烟火犹如锦簇花团,把节日的夜空装点得更加美丽、神秘……

2.曲目整体感知(1课时)

(1)作曲家简介。

(2)名家演奏欣赏,让学生欣赏不同名家演奏的不同版本,整体感知该曲目的风格。

(3)搜集傣族风景资料、傣族人民生活片段让学生观看,让学生融入情景,间接体验傣族生活。

3.“引子部分”讲解(1课时)

(1)教师示范演奏。

(2)讲解如何通过引子部分理解意境,让学生心中有画——山寨晨曦图,表现山谷幽静,云雾飘绕。

(3)技巧指导:①倚音自然流畅,不乏干脆而有力度,倚音音头轻吐;②虚指颤音要求表现葫芦丝飘逸似丝绸轻舞的音色,体现云雾飘绕的山寨晨曦意境;③气息控制适度,声音不能太亮。

4.“小快板部分,双吐部分”讲解(1课时)

(1)教师示范演奏。

(2)本部分意境的描写,让学生心中有画——节日狂欢图。帮助学生描述、勾画狂欢的不同场景,互相泼水、追打嬉闹、龙舟竟渡等场面,为了便于学生感性认识,可放映泼水节相关资料。

(3)技巧指导:①吐音要有力度,干脆果断;②倚音演奏寻找顿音感觉;③学会用气息在强弱对比中去体现并表达欢快情绪;④双吐部分陕而不乱,将每个音交代清楚,脑、手、舌高度一致。

(4)台风指导:要求学生表情愉悦,肢体语言略为夸张,表达欢快情感。

5.“中板部分”讲解(1课时)

(1)教师示范演奏。

(2)意境描述:傣乡人民从四面八方聚集过来,满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来欢庆自己的传统节日——泼水节。

(3)技巧指导:①该部分有较多倚音指法,要求学生气息把握适度,用耳朵判断,及时调整气息,音准达标;②吐音不能太有力度,应似吐非吐,否则不能表达意境。

(4)台风指导:表情从容自信,肢体语言大方端庄即可。

6.“慢板部分”讲解(1课时)

(1)教师示范演奏。

(2)意境描述:帮助学生构绘图画——傣乡夕景图,美丽傣乡,夕阳西下,暮色朦胧,竹林摇曳,凤尾竹林里,相恋男女,或牵手,或相拥,或私语,时隐,时现,时远,时近……

(3)技巧指导:①上滑音、下滑音一定要演奏好,做到滑而无痕,上滑音手指由下而上滑动、气息渐弱,下滑音手指由上而下滑动、气息渐强;②虚指颤音,要体现出葫芦丝飘逸的音色,否则无法表现意境中的柔婉之美;③整个慢板部分的气息与快板部分要有明显对比,不能过于张扬,而要求含蓄内敛。

(4)台风指导:表情要求甜蜜陶醉,肢体语言体现柔美、东方含蓄美。

7.“尾声部分、高潮部分”讲解(1课时)

(1)教师示范演奏。

(2)意境再现,帮助学生勾勒出心中的意境图画——烟火晚会图。泼水节的晚上,人们围成一圈,载歌载舞,如醉如狂,通宵达旦,烟火绚丽……

(3)技巧指导:①力度把握要求:吐音干脆,强弱对比鲜明;②3/4节拍那小节的附点要体现出来,重拍要求明显;③结尾时休止符号小节与颤音两小节连接部分不要跑节拍,结尾收音干脆、短促、有力。

(4)台风指导:表情欢快愉悦,肢体语言适度夸张,吹完以后不能急于离去,结尾收音要求干脆、短促、稍做停顿,给人曲终奏雅之感,留有想象空间。

8.巩固复习提高(1课时)

(1)教师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

(2)再次欣赏名家演奏,寻找差距。

(3)学员之间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4)要求學员尝试寻找自己的风格。

五、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本曲目对学生的基本功要求比较高,如果学生不具备相当水平的基本功,就无法演绎本曲目,易打击学生自信心,教师在教学中列学生的基本功要心中有底。

(2)《欢乐的泼水节》的内涵丰富,民族风格特征突出。很多学生演绎不出作品的内涵,仅从技巧的角度去浅层次表达作品的风格。因此,教师要注意学生文化的积淀、文化修养的加强。

(3)本曲目快板与慢板部分不管从情感还是从技巧角度分析,二者对比度鲜明,要求学生演奏时做到快而不乱,慢而不散。

猜你喜欢

教案
九年级unit 1教案
《触摸春天》教案
《上善若水》教案
《立定跳远》教案
《会说话的手》教案
《颜色变魔术》教案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希望工程”义演》 教案
民族五声调式教案教案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5.4.1认识分式方程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