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
2018-05-24蒋静
蒋静
摘 要:伴随着教育界展开新一波扬弃式的“吐故纳新”活动,新时代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小学生的教育教学活动成为当前教育界关注的重心。小学数学作为主要基础科目之一,其课堂新型教学方式的探索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师的重点探究课题。文章从具体探索的数学教学实践活动出发,在分析小学数学课堂方式转变问题的基础上,就小学数学课堂方式的转变策略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式;转变策略
一、引言
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学的重心发生了偏移,由注重数学理论知识传授的程序式教学发展成侧重于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自主探索学习能力和数学思维,进而促进其基本数学素养和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尤其是在当前的小学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数学教育模式日渐式微,其效益大大降低,有鉴于此,笔者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进行了初步分析。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转变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1.旧式教学模式依旧根深蒂固
在倡导教育改革的当下,许多小学的数学教育依旧采用“漫灌式”的教学方法,教师侃侃而谈、学生被动学习,教师成为知识灌输的工具,磨灭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激情,严重局限了学生思维,即使勉强培养出来,也是“工厂式”的学生居多。
2.部分教师对教育改革认知不足
伴随着新一波教育界“革故鼎新”的风潮,部分数学教师在具体实施数学教学方式转变的过程中,对教育革新存在认识不清、了解不透的现象,只是为“转变”而“转变”,为“改革”而“改革”,教学过程浮于表面、流于形式,浅层化现象严重。所谓教学方式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教师应切身结合课堂实效,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提升课堂质量。
例如,信息通信网络下的小数数学课堂教学是当今教育教学的新形式之一,适当地使用信息交互和资源共享下的数学教学方式,不仅可以促进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还有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架构。然而,部分教师在运用信息网络技术进行数学教学实践活动时,存在严重的“浅层化”和“全盘化”现象。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多媒体教学看作一种依托、一种新型教学的模板,为了“用”而“用”,仅仅趋于形式,没有达到任何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倍感压力,没有一点积极性和兴趣,而且所谓的运用也偏离了当节课的教学实质,没有突破性,仅限于形式的展现。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策略
1.转观念、深理念,加强自我教育
教育改革的过程也是从教人员自我建设的过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转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归结于教师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不够,对教育改革的认知存在偏差,缺乏积极探索、不断实践和纠正错误、总结经验教训的精神。因此,在转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教师要转变传统思想教育观念,系统学习并分析研究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深化自身的主观认识,在摸索中前进,主动提高自身的学科修养和教学能力。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以来,笔者要求自己主动学习教育改革精神和改革理念,认真分析了其中的教育改革内容,努力提炼出其中的精髓,主动和其他教师相互交流学习经验,积极参加相关的培训,平时多翻閱查看关于深化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相关资料,观看新形势下与小学数学相关的教学案例,努力汲取其中的营养并与学生具体学情相结合,展开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等。在整个过程中,笔者深刻了解了小学数学课堂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理解了教育改革的主旨内涵,切身感受到具体实践过程中的不易,体会到自身数学学科素养的攀升和教学能力的增强。
2.量“知”而行,转变数学教学课堂激趣
兴趣是促使学习者发奋图强的推动器,是推动小学生学习的引诱器。新课程教育改革中也指出新型教学方式的架构要以尊重学生兴趣上的创造为主,促进学生个体的差异化发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致是数学课堂讲学能否行之有效的基本。在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数学兴致的激发、开发要根据其不同的认知特点、学龄高低和知识结构展开不同的方式。
例如,在学习一年级下册《找规律》时,教师以发放礼物为背景,利用手制的串好的一些排列有序的图片和无序的图片,依次慢慢地从带中抽出,让学生利用“猜一猜”的游戏方式进入主题,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趣浓厚。当猜到最后一组图片(没有规律)时,学生觉得自己猜不对,这时,教师水到渠成地揭示了“规律”一词的含义,让学生明白前两组都是有规律地排列,即有序排列,从而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直观感受中,这种方式使学生明确了题意,激发了学生的学生兴趣,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能力和想象力。在中高段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动手操作、设计趣味性练习、竞赛等多种方式来活跃学生的思维。在六年级《圆锥的体积》教学中,学生已掌握了圆柱体积的计算,利用一些形式多样的练习进入新课,教师在小组中放了一些大米、圆柱体、圆锥体,借助多媒体课件出示操作要求,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自己找出圆锥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关系。这样,学生既有了小组的合作意识,又有了学习新知的过程,从而让他们体会成功获取知识的快乐感。
3.化“漫灌”为“汲取”,增强学生学习探究自主性
旧式数学教学讲究“漫灌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只是进行总体上的知识讲述,学生吸收的多少并不在其考虑范围之内,课堂上只要有几个人配合自己的教学工作,以样本推及整体的方式,大体上“过得去”就算达成了教学的阶段性目标,完成了当天的教学任务。这种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主观思想的发挥和能力的创新,学生被动成为流水线上的“工艺制成品”,其思维意识和创新能力受到极大抑制,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教育教学的改革目标和学生的利益诉求。因而,教师要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扬弃,改教师的“漫灌式”教学为学生的“汲取式”教学,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促进他们养成探索性的思维意识。
比如,在学习《时、分、秒》时,笔者并没有一开始就向学生进行诸如“一小时为60分钟”“一分钟为60秒”等硬性的知识传授,而是让学生结合生活常识,想一想平常家长是怎么看时间的,平时玩游戏的时间老师是怎么规定的等,思考一下“一小时等于多少分钟?一分钟等于多少秒?”,这样,他们很快就得出了上面的结论。接着,笔者就带领学生一起进入知识的讲授过程中,因为之前学生已经有过一定的探究,得出了相关结论,所以具体的课程讲授中,只是有针对性地对时、分、秒之间的换算进行了重点补充,这样不仅一改传统的“满堂灌”教授方式,还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4.给予思考空间,放飞思维翅膀,激发学生想象
传统的数学教学课堂以教师单方面讲述为主,基于讨论式教学等有助于学生主观思维活动的教学方式十分有限,即使是应用最多的课堂互动教学方法,教师留给学生思维活动的时间也不足以让他们进行有效的思维活动,课堂氛围沉闷乏味,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意识的建构和拓展性思维的训练,抑制了他们主观意识的发散性活动,阻碍了其创造力的发展。因此,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时要尊重学生的主观创造,活跃课堂氛围,给予其充足的想象空间,有意识地对他们的思维意识进行训练。
例如,在学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在教完学生20以内的加减法后,笔者并没有按照一贯的教学思路对学生进行数学运算的“规定传授”,而是让位于学生,将学生组成数学小组,让其对20到100之间的加减法运算进行了诸如“探究整十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探讨一下两位数与个位数的加法与减法的运算规律”“试推测一下100以上的加减法运算规律,并比较其与两位数的加减运算有什么异同?”等问题的讨论,努力使学生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角。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以学生的启智性思考为主,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点拨。学生对这类问题展开了讨论和合作研究,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空间使他们努力发挥出了自身的主观思维意识的能动作用,他们不仅对以上问题展开了较为有效的讨论,得出了不错的研究结果,还大胆地对问题提出了质疑,提出了许多新问题等。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数学思维意识的培养和多角度的思维运动,还有助于他们主观创造意识的树立。
5.科技为纽,正确审视网络科技下的数学课堂
信息时代的到来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信息化的转变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而小学教育探索性教学实践活动则为这种新型教学方式提供了肥沃的实践土壤。新一轮的教育改革的教学实践證明,以信息传输和资源通信技术为主要手段的小学数学课堂教育实践活动符合时代教育特征和学生的学习诉求,恰当而合理地打造小学数学智能化教学课堂有利于提升课堂效益的同时,促进学生空间思维的养成,推动其数学学科素养和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小学数学的学习具有笼统性和概括性,学生有时会很难明白某个知识点,这时教师利用适当的多媒体教学不但可以帮助他们明晰数学模型的建构和理论性的数学知识,还有助于其将理性的数学思维直观化,促进其思维意识的培养。
比如,在学习《图形的运动》时,教师恰当地借助多媒体技术,利用其中的动态教学工具,通过图案形象地动态移动的过程和双色线段之间的位置转换对图形的轴对称、平移和旋转进行了细致的讲解,让学生通过观看图形清晰明了的运动路线,明白其中的数学原理和具体操作过程,不仅使图形的学习变得十分简单,还有助于学生数学分析明辨能力的提升和数学形象思维的架构。
四、结语
小学生的数学教育是一个历久弥新的研究课题,其课堂教学方式在长期积累的实践中因时而变、不断更新,探索新形势下适合小学生的数学课堂教学形式是一个长期积累、总结的实践过程。数学教师在具体教学的实践活动中要时刻注意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需求,不断摸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教学道路。
参考文献:
[1]陈艳华.浅析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策略转变[J].小学教学研究,2013(26):40.
[2]王春艳.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07(S1):232.
[3]赵宏丽,邵丽艳.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J].亚太教育,2016(1):22.
[4]董 斌.对目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分析[J].数学学习和研究,2016(6):87.
[5]陈彩云.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转变[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4):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