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呵护人生开端,种下法律意识的种子

2018-05-24成湘湘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8年4期
关键词:法律意识道德与法治小学生

成湘湘

[摘 要] 小学的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着力突出对学生道德素养中法治意识的培养,是对小学生开展有效法治教育,将法律意识的种子播种在学生心中的重要途径,其无论是从学生个人成长还是法治社会建设和依法治国实践来说,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 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法律意识

教育是培养人的道德素养与法治意识的最有效途径,我国国民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的培养必须置于有效的学校教育之下。小学阶段是学生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萌芽和初步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对小学生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将法治的种子播种在孩子的心中,对于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道德与法治教学有利于学生法治信仰的形成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终极目标在于将学生培养成具有高尚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的合格公民,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必要的道德和法治基础。然而,学生法治意识的养成并不一朝一夕和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依托课程教学的长期熏陶。目前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中,学生法治意识培养这一导向是非常鲜明的,它以法治意识培养作为导向,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教材中结合生活场景,以现实问题为切入点,将法治意识融入具体的教学内容中,在教学案例的支撑下,让学生认识到法治的重要性,体会法治生活的美好,进而树立坚定的法治信仰。

例如,让学生能够了解校园环境,知道适龄儿童和少年接受学校教育是法律规定的义务,同时熟悉学校的相关规章制度、热爱自己的学校,对学校不同工作岗位上的人员都能够以礼相待、尊重他人。教学内容并没有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脱节,虽然教学目标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法治信仰,但是内容并没有生硬的直接进行法治内容的介绍,而是将学生的校园生活这一情境与教学目标结合,以学生每天接触到的校园为依托,在其中渗透相关的法律法规,达到强化小学生法律意识,培养其法律信仰的目的。

小学生法律信仰的养成是其人身成长过程中对法治精神理解和践行法治要求的基础。学生只有树立坚定的法治信仰,才会在社会生活中遇到相关的问题时,用法律的手段和法治的精神去解决问题。才会在生活中学会守法、懂法、用法,成为具有现代法治意识的合格公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法治信仰,让学生在人生的开始阶段就在心中种下法治的种子,以便于在其人生的发展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法治意识和应用法治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统编教材在教学内容和价值导向的选取充分体现了对学生法治信仰的培育。小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领会教材的精神,将学生法治信仰的培养贯彻到教学中去。

二、道德与法治教育有利于推动我国法治社会建设

法治始终是我国治国方略的基石,如果法治意识低下,会阻碍我国依法治国实施和法治社会建设。这需要政治层面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制度,需要教育系统从教育的角度对广大青少年学生开展法治教育,从小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让学生在应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运用法律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十八届四中全会上《中央关于依法治国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就明确指出:“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教育部门对小学品德教育的教材进行了重新统编,颁布了新的道德与法治教材。将法治思想更加全面地落实到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中去。如果一個人在学校期间不知道什么叫依法治校、什么叫遵纪守法、那么,到了社会,我们很难想象他会知道什么叫作依法治国、依法维权和依法执政。也就是说,没有学校法治教育,人们的法治意识也就无法形成,依法治国的推行必然受到诸多法盲的阻碍。因此,在小学教育中,对于处于人生学习开端的学生来说,我们要加强法治教育,让小学生在知晓相关法律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法治知识,培养学生守法、用法的法治意识,为我国法治社会建设建设奠定基础,同时也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

法治教育的背后是依法治国和法治社会建设的长远目标,为加强广大人民群众法治意识,学习法律知识,就必须要借助法治教育这一途径。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新教材的出现正是从这一社会发展大背景出发的结果。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不仅对学生个人法治意识的养成具有深远的意义,同时对于推动依法治国的实施,法治社会的建设具有深远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杨翠英.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法治教育[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7(C4).

[2]张雷鸣.基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的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17(11).

猜你喜欢

法律意识道德与法治小学生
融媒体时代下的新闻宣传与法律意识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探讨培养青少年法律意识的意义及途径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论公民法律意识对纠纷解决策略选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