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社会建设中体育的功能与定位
2018-05-24杨云峰
杨云峰
摘 要:小康社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体现在经济、民主、科教、文化、社会、民生等诸多方面,而体育运动则在此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基于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环境下,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体育的功能,定位体育的角色,立足于此设计和实施公共政策,由此才能更好地推进小康社会建设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小康社会;体育功能;体育定位
邓小平同志于1979年提出了“小康之家”的概念,而1992年,中国改革开放转型之后,则正式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设定为改革开放战略之一,力争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小康社会的本质体现在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六个方面。体育既是一个产业,同时也是传播文化、沟通关系、增强体质的重要手段,我们理应从宏观角度,确定在小康社会中的功能与定位,以此更好地推动小康社会建设。
一、小康社会建设中体育的功能
1.推动国民经济发展
体育具有明显的产业属性,既涉及体育产品的生成、销售与使用,同时也涉及体育服务、体育活动的经营与消费,注重经济效益,是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显示:到“十二五”末期,体育产业增加超过4000亿,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0.7%。随后,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力争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这充分体现了体育产业庞大的市场规模、欣欣向荣的发展速度,以及其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促进GDP增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营造和谐社会氛围
体育涉及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游泳等诸多运动项目,表现出明显的运动性、竞技性、娱乐性特征。大力推动体育产品、体育运动、体育服务的发展,一方面可以促使人们更多地参与体育运动,在互动、沟通、交流过程中,建立良好的情感,培养积极的心态,以健康的心态、情感、性格和行为面对社会生活与工作,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地发展;另一方面,各类机构所策划和运作的体育赛事,既为广大群众提供了诸多消遣娱乐方式,同时也为来自不同区域、不同民族、不同行业的群众提供了同场竞技、相互切磋的机会,从而也潜在地增进了群众之间的互动,推动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3.促进文化繁荣进步
体育文化是人类在体育方面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既涉及体育产品、体育活动、体育服务,同时也涉及体育宣传报道、体育赛事转播、体育报刊书籍、体育音乐电影等,据此可以进一步细分为竞技体育文化、健身体育文化、娱乐体育文化、职业体育文化、产品体育文化、制度体育文化等,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这由此决定了体育文化是我国文化系统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文化的繁荣与进步,将会进一步丰富、完善我国文化系统,促进、推动文化系统繁荣进步。这也即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副局长曲爱慧所说的:“体育文化的发展既可以带动整个体育产业的进步,同时也可以推动中华文化的繁荣。”
4.提升群众生活品质
提高群众生活品质是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而这既表现在群众收入的增长、消费水平的提升,更表现在其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的发展。体育涉及多样化的运动项目,既可以通过一定负荷的运动,增强群众身体素质,同时也可以促使人们在互动交流、消遣娱乐过程中,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态,而这则潜在地提升了身体素质、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了生活品质的提升。国务院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中明确提出:“通过立体构建、整合推进、动态实施,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和产业链、生态圈,提升全民健身现代治理能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二、小康社会建设中体育的定位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体育既具有产业经济、社会文化的性质,同时也具有竞技性、运动性、娱乐性的特点,由此呈现出多样化的价值。从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角度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定位体育角色。
1.国民经济视阈下的产业化定位
国民经济的发展不会依赖某一行业、某一领域,而是多个领域协同进步,共同创造庞大的市场规模与经济效益,由此才能实现国民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体育产业涉及多样化的“产品”形式,表现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具有庞大的市场规模并且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基于此,我们应首先明确体育的“产业化”定位,以行业经济、市场效益的眼光来审视体育的功能,从而制定出诸如《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 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关于推动体育设施设备和器材装备产业发展的合作协议》之类的产业政策,推动体育产业健康、快速地发展,发挥其在助推国民经济发展、促進小康社会建设过程中的作用。
2.和谐社会视阈下公共服务定位
体育涉及多样化的运动项目,每一项运动又表现出鲜明的运动性、技巧性、竞技性的特征,由此在营造和谐社会氛围、提升群众生活品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此,可以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将体育定位于公共服务的角色,由此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政策,实施系统化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措施,包括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供丰富多彩的群众性体育竞赛、体育服务活动供给,推进体育社会组织改革,激发全民健身活力,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方便群众就近健身,发挥全民健身多元功能,形成服务大局、互促共进的发展格局,拓展国际大众体育交流,引领全民健身开放发展,强化全民健身发展重点,着力推动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和重点人群、项目发展等。这是借助体育运动来推动小康社会建设所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举措。
3.社会文化视阈下文化形态定位
文化繁荣是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物质文化满足人们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制度文化规范社会秩序和人类行为方式,精神文化则塑造积极健康的心态。体育作为人类行为的结果,兼具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重内涵,由此充分奠定了其在我国社会文化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地位。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应充分提高对体育文化属性的认识,在借助产业政策、公共服务政策推动体育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发展的同时,也需要加强对体育文化的研究与总结,建构起一套有关体育的哲学思想、价值判断、健康理念、审美追求、意识形态、发展思路的体育文化思想体系,形成体育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的“上层建筑”。建设该文化体系既是对我国社会文化繁荣与发展的贡献,也是推动体育产业发展、促进全民健身事业进步的一些重要举措。
三、结语
总体来说,体育具有深厚的内涵与广阔的外延,在当前我国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环境下,其既在宏观层面发挥着推动国民经济发展、营造和谐社会氛围、促进社会文化大繁荣与大发展的作用;同时也在微观层面表现出增强身体素质、塑造积极健康心态的价值。从进一步推动小康社会健康、快速发展的角度来说,应将体育定位于一种产业形态、一类公共服务、一项文化形式,立足于此建构有针对性的产业政策、公共服务制度、文化发展措施,由此才能更好地助推体育的进步与发展,并充分发挥其在小康社会建设过程中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韩会君.小康体育理论与实践探索[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12.
[2]杨 桦.中国体育发展方式改革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1.
[3]陈 琦.小康社会体育发展的基本特征和前景[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5(8):26-27.
[4]刘有吉.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小康体育整体发展研究[D].济宁:曲阜师范大学,2008.